一直以來,中國消費者對大豆的需求都十分旺盛。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進口了7453萬噸大豆,同比增加15.5%。在此背景下,我國進口巴西大豆的規模也在不斷增加。
據外媒10月25日最新消息,年初我國購買的巴西大豆逐漸開始清關,9月份中國自巴西進口了725萬噸大豆,較去年的479萬噸同比飆升51.4%。但報導指出,這種景象或許只是「曇花一現」——隨著南美洲收割季節的結束,預計未來幾個月巴西的出貨量將枯竭。
隨著巴西大豆出貨量的即將下降,美國大豆則迎來較大的出口潛力。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共計購買了117萬噸美國大豆,同比下降了32.4%。但報導指出,第四季度是美國大豆的豐收季節,預計屆時美大豆將主導市場。
此前美國農業部還預測,得益於中國買家重返美國市場,2020年至2021年美國大豆出口預計達到5990萬噸,同比增長31%。
不可否認,作為大豆市場上的「超級玩家」,美國、巴西和阿根廷近幾年來對華出口猛增,因此也賺得盆滿缽滿。然而作為大豆原產地,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較高,這個局面也引起了我國的重視。
9月22日,我國農業部表示,中國將依託黑龍江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大縣,建設國家級大豆種子生產基地。此外,據新華網6月5日消息,由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專家領銜的多國聯合研究團隊發現了控制大豆籽粒大小、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的關鍵基因。
這也意味著,中國已找到了提升大豆產量和品質的新途徑。
文 | 林妙瓊 題 | 徐曉冰 圖|盧文祥 審 | 廖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