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山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DOP)患者往往需要氧療,相信很多讀者朋友都記得《內科學》教材的一句經典名言:AECOPD患者吸氧時要記得給予低流量給氧!避免給氧濃度過高!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AECOPD的病人上了有創機械通氣,此時一個規培醫師過來查看病人,見呼吸機參數裡面FiO2設置為50%。他一臉訝異,問,不是說AECOPD的患者要低濃度給氧麼,怎麼給了這麼高的吸入氧濃度呢。
提出這樣問題的不止一個人,而且我相信很多非呼吸科的夥伴們內心也會有類似的疑問。
1. AECOPD患者一定得低濃度給氧麼?
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我們來看看第9版《內科學》對AECOPD治療的描述:
上述教材原話中,已經給出了答案。AECOPD患者發生低氧血症時,我們用鼻導管吸氧,或者文丘裡面罩吸氧(很多醫院沒這個裝置),鼻導管給氧時,應避免吸氧濃度過高。
《內科學》教材不僅一次提出這個警示,在講述「呼吸衰竭」章節中,教材還重申了一遍:
傳統觀點認為,有慢性CO2瀦留的患者,其呼吸中樞化學感受器對CO2的反應性差,呼吸的維持主要靠低氧血症對外周呼吸感受器的驅動作用,吸氧會抑制這種作用,可能會造成呼吸抑制、通氣不足,繼而導致PaCO2上升。現在也有觀點認為高濃度吸氧會解除了低氧性肺血管收縮,導致V/Q失調加重,從而導致PaCO2上升。不管如何,結果就是高濃度吸氧有可能導致PaCO2上升。
所以,教材提醒我們,對於AECOPD這類病人,吸氧原則是保證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者SpO2達90%以上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吸氧濃度。
大家應該注意到:我們的目標是讓PaO2達到60mmHg(呼吸衰竭診斷標準中氧分壓就是低於60mmHg),可先予鼻導管或者鼻塞給氧,氧流量由1-2L/min開始,然後根據動脈血氣調整,一般30min後就可以複查動脈血氣了。對於絕大多數患者而言,這個PaO2既能糾正低氧血症,又能避免CO2瀦留的增加。
那現在有兩個問題:
2. 如果患者低流量給氧,但PaO2達不到目標值,怎麼辦?
當然是首先調高吸入氧濃度,比如調高FiO2到40%,這當然只是大概估算而已,因為鼻導管、鼻塞給氧時吸氧濃度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張口呼吸、呼吸急促等都會影響)。氧療的基本目的是糾正低氧血症,改善器官組織氧灌注,如果低濃度氧療不能使PaO2達到適當水平,那患者肯定是缺氧的,當然要提高FiO2,只要SaO2合適,CO2是不會有顯著毒性的,患者能很好耐受PaCO2的升高。不要為了怕CO2瀦留加重就犧牲PaO2,這是本末倒置的。
如果進一步提高FiO2都不能使PaO2達到目標值(PaO2 60mmHg),或者需要很高的氧流量才能勉強維持氧合,那就不要勉強了,趕緊用無創或有創正壓通氣。
3. 上述例子中,AECOPD患者呼吸機設置FiO2為50%,不怕CO2瀦留麼?
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是看書看了一半的。他記住了「AECOPD患者應該低流量吸氧」這句話,但是他沒有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前面我們分析了,我們是怕患者CO2瀦留加重,才使用低流量吸氧的。只有患者仍然在鼻導管/鼻塞吸氧時,我們才會怕患者發生呼吸抑制。
如果患者都已經機械通氣了,已經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了,那麼呼吸抑制就不再是我們的擔憂了,上呼吸機的病人多半都是過度通氣(參數調整不合理,又沒有及時複查動脈血氣),而不是通氣不足。如果此時患者合併肺炎,存在顯著的低氧血症,那麼我們當然要首先保證氧合氧灌注,所以適當調高FiO2是完全必要的。
另外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點:鼻導管吸氧,最高能達到多大的FiO2?答案是:鼻導管吸氧時,吸氧濃度達到45%左右就封頂了,任由你把氧流量調到10L/min或以上,都不能進一步提高吸氧濃度了(為什麼?),此時還要增加吸氧濃度就要換面罩吸氧了,最好是帶有儲氧袋的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