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寶馬汽車在德國總部發布了旗下全新的子品牌寶馬"i",這是寶馬集團繼寶馬、MINI和勞斯萊斯之後的第四品牌。在"i"品牌發布之後不久,寶馬陸續發布了"i"品牌兩款新車—i3和i8。而寶馬i3也被稱作MegaCity車型,"MegaCity"翻譯為"大城市",也就是說寶馬i3其實定位在於討好大城市的人群,且這種人群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不過話說回來,無論是i3還是i8,其實都是寶馬品牌的一次大膽嘗試。
看看現在的i3已經幾乎進入了甩賣的階段,指導價為30.58萬的售價,目前終端的優惠達已經達到了8萬,可銷量依然不見起色,今天我們就重點對寶馬i3這款車的配置進行解讀,也適當發散一些與各位網友討論。
外觀上來看寶馬i3近乎是i8的小胖老弟,經典的雙腎造型的中網也如出一轍,跟E90時代的3系很像,應該有很大一部分人覺得還是這種小尺寸的"鼻孔"好看一些。其整車尺寸為4020*1775*1600mm,軸距則為2570mm。
寶馬i3採用了對開門的設計,整個側面看起來比較圓潤但並不油膩,C柱和D柱之間有一個不錯的夾角,保證了車內採光的同時還做到了美觀。有時候你必須得佩服那些設計行業的大佬。不過輪胎方面就有些令人寒心了,前輪採用了155/70/R19的規格,後輪為175/60/R19,很明顯這種較窄的輪胎配備,明顯是對續航能力不夠自信的表現。
內飾部分即使現在看起來也足夠科幻,T字型的中控臺、懸浮式的10.25英寸的中控液晶屏,再搭配著復古與科技並存的雙幅式方向盤,方向盤的下方採用了懷擋的設計,方方面面總有一種高端的感覺在裡面。淺色的內飾雖說不夠耐髒,但是居家的風格能給人一種輕鬆的情緒。
寶馬i3採用了無框車門,門板的配色明暗相接,檔次感不錯。
另外,寶馬i3還採用了對開門的設計,後排乘客上下車還算比較方便,儘管其軸距只有可憐的2570mm。
後排中間的地臺平整度不錯,但這臺車依然滿足不了5人的出行,因為其後排座椅的中間位置設計了杯架,這點很遺憾。
後排座椅可以進行放倒,擴容了更大的載物空間,這方面的表現還不錯。
底盤部分,前麥弗遜後多連杆的四輪獨立懸掛結構,還算厚道。後置後驅的驅動形式,令人懷疑的是這臺車並沒有配上哪怕一條備胎,要知道這四條輪胎看起來都是"弱不禁風"的樣子。
動力部分:寶馬i3採用了三元鋰電池的後置單電機,最大功率125kw,最大扭矩250牛米,與之匹配的是固定齒比變速箱。這套動力總成對於i3這臺車來講,當然是綽綽有餘,只是續航能力實在有些拉胯,官方給出的續航裡程為340公裡,在如今電動車群雄亂舞的時代,寶馬i3這個續航裡程真的是不太能拿得出臺面了。
寫在最後:
其實看完配置解讀我們不難了解,空間和配置均不是寶馬i3的亮點,空間?當然也不是。除了藍天白雲的標誌,i3最能拿得出手的應該是設計,還有車內所使用的環保材料,可這並不是市場中的大多數需求。普通老百姓即使接受了新能源車型的理念,但也只想求得基本的長續航和大空間,而這兩點寶馬i3恰恰都無法滿足。所以即使其目前有著不錯的優惠,卻依然難以走量,或許它只適合安安靜靜做一臺富有家庭的代步工具。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