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她那遠離庭院的童年到成功地擊敗西班牙艦隊,以及讓英國走上強權國家之一,這是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傳奇。而在婚姻方面,她卻終生未嫁,這引起人們的種種猜測。
伊莉莎白是英西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她153年9月7日生於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宮。
伊莉莎白的母親是亨利八世的官女,這樣婚宴並沒有得到天主教會的承認。年幼的伊莉莎白聰慧、貌美,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十分好學。她博覽群書,通曉義大利、法蘭西和西班牙等國語言,能翻譯難度很大的法文詩,以致後來竟有人認為,她就是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作者。
1553年,亨利八世之女、 伊莉莎白的異母姐姐瑪麗登上英國王位,這就是瑪麗一世。她摒棄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成果,致力於恢復天主教。她因殘酷鎮壓新教教徒,人稱「血腥的瑪麗」。伊莉莎白也因涉嫌捲入新教運動,一度被關進倫敦塔,其間幾經風險。
1558年11月瑪麗在痛苦中死去,因無子女,由伊莉莎白繼任王位。權力一旦在手,她所受的教育、先天精明的外交手腕讓她順利地為國家歷史添上光榮的一頁。但是,她終老生卻沒有嫁人,這也引起人們的種種猜測。
她的政敵說她有生理缺陷,因而未能成婚:而另一些人則持相反意見,說她曾有過私生子:也有人認為,其父亨利八世三次殺妻、六娶皇后,這對伊莉莎白造成了心理創傷。
然而,事實上伊莉莎白在少女時代便曾與英國貴族湯姆斯.西摩爾有過親密的關係,一度成為宮廷緋聞。但西摩爾主要是利用伊莉莎白爭奪王權,後來其政治陰謀敗露被殺,他們的這段戀情也就告終。伊莉莎白即位時正值25歲芳齡,因關係到以後英國王位的繼承和國家穩定,議會的大臣們也強烈要求女王迅速成婚。
伊莉莎白的美貌、品行、地位,使其成為歐洲各國王公、貴族追求的對象。求婚者絡繹不絕。
第一個就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腓力曾經是瑪麗女王的丈夫,他早就對伊莉莎白另眼相看,並在她被囚期間給予了特別的關照。但是,瑪麗女王與腓力的婚姻曾經給英國帶來危害,人們記憶猶新。於是,伊莉莎白女王最終以雙方宗教信仰不同為由,委婉地拒絕了這樁婚事。
後來,伊莉莎白女王又拒絕了其他一些王公貴族的求婚,如瑞典王子埃利米、神聖羅馬帝國皇儲查理大公等。
英國國內的求婚者也曾絡繹不絕。在眾多的求婚者中,據說羅伯特.達德利勳爵曾一度贏得了女王的歡心,但最終因宮廷重臣一致反對,這樁婚事也只得告吹。
1578年,伊莉莎白女王已經45歲,仍然待字閨中。這時,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的四弟、年僅20歲的安茹爵又向她求婚。據說伊莉莎白女王曾答應了這樁婚事,但後來似乎考慮到英、法、西班牙之間複雜的國際關係,就在舉行婚禮的前幾天,女王突然變卦。她鄭重宣布解除婚約,並表示要堅持獨身。她曾這樣說:我無須再選佳婿結婚,因為我在舉行加冕典禮時,已將結婚戒指戴於我國臣民的手指上,意即我與全體臣民為伴,將我的生命與貞節獻於英國。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16世紀的皇室政治、婚姻充滿了骯髒的交易,王室婚姻是國家政治、國際關係的附屬物。因而,這種婚姻包含太多的陰謀、算計和利害關係,伊莉莎白女王也許看破了這一切,所以 ,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