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菩薩行善,為何不求獲得福報?看完後你就理解了!

2020-12-13 一起學佛

我們都知道,種善因,得善果。因果都是自作自受,無論你是行善,還是行惡。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也害怕遭遇因果報應,菩薩畏懼種下不好的因。因為種不好的因,就會有不好的果報。

所以,菩薩,都是行善的,菩薩處處都在行善,在世間救苦救難。

而眾生,也就是我們凡人,只是害怕受到惡業的果報,也就是,害怕最後受到惡報。

眾生不明白因果的道理,卻不知道,惡的果報,是由於種下了惡的因,才會導致出現惡的果報。

種下什麼因,就會獲得什麼樣的果。所以,菩薩都是在救度苦難的眾生,菩薩是一直在行善。

菩薩行善,不求獲得福報,不求獲得任何的回報。

那菩薩行善,為什麼不追求獲得福報呢?

在金剛經裡說,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世人求福德,才去修福報,為什麼菩薩布施而不受福報呢?那是因為菩薩行善,所作的福德,菩薩不貪執那個福德,所以說,菩薩不受福報。

菩薩所作的一切福德,並不是為了自己。菩薩是為了能夠利益一切的眾生,菩薩行善,既然是為了能讓眾生能得到利益的。

那菩薩也就不會去貪著了,如果菩薩還生了貪著的心,也就不能夠利益別人了。

貪著福德,早就是不利益人了。要是菩薩起了享受的妄想,菩薩就有了生死輪迴,不能夠脫離三界。

不能脫離三界。又如何能度人出三界呢?更是難證得無生法忍。

菩薩不貪不受地修行,正是得成於忍。

菩薩知道,一切的福德,都是不真實的,有生就有滅。福德也會有享盡的時候,並不是永遠的。所以,菩薩雖然修福德,但不貪著。

菩薩不貪著行善的福德,那是因為菩薩有智慧。菩薩知道,種下了善因,遲早都是會有善報的。

所以,菩薩不貪著一切的福德。

而世人,就不一樣,世人行善,就是為了獲得善報。世人行善,執著於一切的福德,以為福德是真實不虛的。

有些人行善之後。就特別的執著福報。

希望自己馬上去做點善事,馬上獲得福報。

如果福報遲遲沒有到來,就開始抱怨,自己做了那麼多的好事,為什麼還是那麼的倒黴。而為什麼,卻沒有得到好報。

那是因為眾人沒有智慧,不能夠了知,因緣果報的道理。

眾人不能夠了知修福報之因,就會有緣之配合,最終能獲得應有的果報。

也就是說,你所種的一切福德的因,會獲得福德,這個福德,是不會跑掉的,福德不滅失。只是等待緣分的成熟,就會得到果報。

菩薩,正是因為知道了這個道理,所以就不會去貪著一切的福德。

所以菩薩不受福德的無我智慧,佛弟子應該要努力去修證。

感恩閱讀與分享!關注我,學習更多佛法知識。

南無阿彌佗佛!

相關焦點

  • 信佛後,人生為什麼會越來越不順,看完你就知道了
    都說善知識慈悲為懷,為何我如此真誠禮拜,佛菩薩卻不庇佑我?是不是學佛無用?當然不是。信佛後,人生卻越來越不順,這是怎麼一回事?首先,不是信仰本身有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修行方式不合理。從未在實際生活中去改變自己,從未真正「棄惡從善」。懂得再多善法,不去改變自己,都是惘然。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施藥觀音)
    菩薩本無像!菩薩因眾生而生相!菩薩現相是為了以相說法而現,「佛菩薩本無相,但因眾生著相,因此佛菩薩才示現法相」。法相之作用,主要是為方其便眾生對佛菩薩的觀想,但佛菩薩示現法相之標準為何呢?經典有提及過,佛菩薩示現法相是「以眾生相為相」,也就是佛菩薩是以眾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為相,讓眾生心生歡喜的觀想。
  • 金剛經第十八:黎明之前最黑暗——福報來之前往往都有惡報考驗
    「業障」這個詞各位師兄應該經常聽,但具體含義卻未必了解,所謂的「業」可以理解為我們種下的因,然後就會得到相應的果——其實這個業並不一定都是惡業,也有善業以及不善不惡的「無記業」。對此民國高僧印光老和尚也說過——為善而得惡報,乃宿世之惡業,而且這個惡業也因為您的行善和學佛而有所減輕,其實已經佔了大便宜了。
  • 佛教:遇到大事,如何在家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
    佛教:遇到重大事情,在家如何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 文:金剛智慧海佛教:遇到重大事情,在家如何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百求百靈,無願不滿,但是很多人不懂得在家裡祈求供養的方法。
  • 親見大自在天的啟示:無福報求願難以滿願
    在修行的過程中,祈求、憶念佛菩薩極其重要,而你能獲得多少加持,有多少相應,實則與你的福德因緣有關。按照經典所說,在眾生與佛菩薩之間,業障是一個巨大的鴻溝,你無法忽略。為何有些人念誦經咒,快速滿願,加持迅猛,而有的則是感覺變化不大,感到作用不大?
  • 《金剛經》釋疑:念金剛經能增加福報嗎
    念金剛經是能增加福報的,因為金剛經本身就是一部重要經典,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念金剛經是能獲得很多福報的。其實念金剛經不但能增加福報,也能獲得其它好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一、消除煩惱。
  • 《金剛經》常識:金剛經為什麼要天天念
    金剛經天天念誦有利於我們對金剛經的理解,因為天天念誦金剛經不僅可以讓我們遠離一切災難,使我們的人生充滿快樂,也可以幫助我們的內心得到滿足,但是,是否天天念誦金剛經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且就算不是天天念誦金剛經,還是能為我們增加功德和福報的。
  • 禮佛就是行善事,孫莘老巧借禮佛,為百姓行善
    窮人不知自己為何貧窮,所以常常算命問前途;而富人本就富貴,手有餘錢,所以願意去做那些被世人看重的「積德行善」之事。禮佛就是行善事,孫莘老巧借禮佛,為百姓行善其實窮人算命也沒有錯,富人禮佛也並非不好。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他們所求的,不過是為了一福報而已。
  • 《金剛經》裡的這一段偈語,道出菩薩的高境界,你能做到嗎?
    前兩篇文章講述了《金剛經》其中的核心之一,須菩提尊者問佛:如何能安心,如何能降伏其心。這是學佛的重點之一,也是我們生活中我們應該盡心做的。那就是發心,發大願心。只有了大願之心,從善積德,知行合一,才能夠在學佛中得善因,種善果。那麼,在《金剛經》裡的這一段偈語,道出菩薩的高境界,你能做到嗎?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
  • 誦持《金剛經》,竟然獲得如此感應,因果真實,果報不虛
    不管是學佛之人,還是不學佛的人,大多都聽說過《金剛經》這部經典。這部經典以極短的字數,闡釋了佛教般若空性智慧。經常讀誦此經,不僅可以增長智慧,還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古往今來,長久讀誦《金剛經》而獲得不可思議感應的人不計其數。
  • 春節去寺廟燒香時,這些話最好不要對菩薩說,易損福報!
    春節期間很多人都會去寺廟燒香拜佛,去寺廟燒香拜佛本身是一件好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但如果你對菩薩說了不該說的話,拜佛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甚至還容易損耗自己的福報。佛菩薩並不希望你求佛拜神,因為你所求這些,都是造成你痛苦的根本原因,佛法認為,人之所以會痛苦和煩惱,是因為貪嗔痴三毒,而我們求佛賜給你這些,其實就是在增長自己的貪嗔痴,所以你越想得到更多就越貪越痴,當你得不到時,還容易增長嗔恨心,貪嗔痴增長,福報就會減少。
  • 多行善事─天堂有路,地獄無門
    後來轉念一想:「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萬一我真的度不過無常,這些存在銀行裡的錢真的一點用處也沒有,還不如捐給貧病老弱、鰥寡孤獨等需要幫助的人,多多行善積德,也幫自己舖一條好的未來路。 這兩個月下來,雖然存款變少了,但是快樂變多了。以前上班汲汲營營於名利,忙到連小孩、家庭都沒有辦法照顧。現在有時間唸經、陪小孩和做義工,生活既充實又有意義。
  • 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可增長福報,網友:能不用給別人打工麼?
    無論你是大富大貴還是窮困潦倒。大家都不可避免要經歷生老病死。再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盛。這四種苦惱也是常常伴隨我們。這四種苦惱很容易理解,比如求不得這種苦惱,除非你從內心真的放下一切,否則都會有求不得這種煩惱。最典型的年輕人,面臨找對象問題,你看好人家,人家沒看好你。
  • 去寺院拜佛,謹記兩句話,福報不求自來
    所以你燒香拜佛的方式要正確,否則你去拜佛就是盲目的崇拜,並不會起到任何增加福報的作用。燒香拜佛,謹記兩句話,福報不求自來。一、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佛陀認為,時間萬物皆逃離不過緣法的約束,種因得因,種果得果。因果律乃是佛教的基本理論。
  • 佛教:金剛經中提到的三種境界,您悟到了哪一種
    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大乘佛法最經典的幾部經文之一,這裡面釋迦佛就提及到了三種境界,也分別對應了三種善業,也有著不同的三種福報。這三種善由低到高分別是世善,戒善和行善,咱們今天就一一來聊聊,順便您也不妨自我檢查一下,看自己悟到了哪一種。
  • 婚姻真相揭秘,你是誰,便會遇見誰(致所有已婚、未婚、離婚的人)!
    阿比甲當嘎註:好一個你是誰,便遇見誰,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為何是你,不是別人呢,別人為何能遇到你為何偏偏遇不到呢,你只是你過去所造業力於今生的一個顯現罷了;由於業力所牽,即使你拼命去求好的因緣,也不過徒添煩惱罷了,求來的到頭是一身業障呀,求好姻緣的關鍵是什麼,這個問題佛陀早有開示:福業相等,方為夫婦(求好姻緣, 先要提升福報改變自己)很多人女人總想,工作好事業好,不如嫁得好,所以總想投機取巧,結果很多女孩子
  • 缺福報、少福報的人一定要多誦《地藏經》
    老和尚後來開示說,這些來求開示的人都缺福報,增福最快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地藏菩薩和《地藏經》了。地藏菩薩他在因地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修福報。現在的末法眾生,包括我們現在很多學佛的信眾,慧多福少,缺福、福報少。
  • 金剛經:修好四顆心!
    金剛經是一部經典著作,裡面有很多的經典名句,從這些名句中你可以明白人的一生都是在修行,無過於修好布施心、隨緣心、平常心、安定心。布施心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人間一切功德源於布施,所謂布施並非是施捨,而是源於本心的給予並不會貪求回報,行善布施完以後就會忘記所做的善事,沒有絲毫的求回報的心,心中無所住,無所求,也就是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相!
  • 拜觀音菩薩時,能在心中牢記2句話,福報自然會降臨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磨難,也會求佛菩薩,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護佑,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得不到真實利益呢,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自己的心不誠,人的真誠心確實是很難發出來的,只有在無比絕望的情況下,求願的心可能會更真誠。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