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的過程中,祈求、憶念佛菩薩極其重要,而你能獲得多少加持,有多少相應,實則與你的福德因緣有關。
按照經典所說,在眾生與佛菩薩之間,業障是一個巨大的鴻溝,你無法忽略。為何有些人念誦經咒,快速滿願,加持迅猛,而有的則是感覺變化不大,感到作用不大?
原因是,若你的業力甚大,你念觀音、地藏,也會感受到加持不大,或者暫時對你幫助不大,無法解決當下的煩惱。故更應該至誠精進念誦,念誦越久,數量越大,越有可能相應。
眾生因為自身的根器業障,見到的佛菩薩,獲得的加持,各有差別。將一切改變的希望都放在佛菩薩身上,是迷信且有風險的做法,甚至可能引發極端化,若未滿願,可能會作出瘋狂的舉動,嚴重謗法。過度強化佛的願力、佛力,而忽略了自身的能動性,非圓滿的正見,佛乃全知,卻非全能,若佛是全能,這個世界早已沒有痛苦和災難。除了祈禱佛菩薩,我們更應有明了因果、空性緣起的智慧,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
在《阿底峽尊者傳》中,尊者說:所謂深法,唯有業果,較諸見本尊者,能於業果得決定信為上也。相對於親見諸佛菩薩,尊者認為對業果決定信解更為殊勝。古代有個人修大威德金剛親見本尊,後因傲慢略有竊取僧物,墮入餓鬼道,鬼形很像大威德金剛。
哪怕你見了佛菩薩,對你說法,若你執意還造惡業,他們也無法阻止你墮入惡道受苦。《佛說觀佛三昧海經》云:「若生垢惡不善心者,若有毀犯佛禁戒者,見像純黑猶如炭人。釋子眾中五百釋子,見佛色身猶如炭人。比丘眾中有一千人,見佛色身如赤土人。優婆塞眾中有十六人,見佛色身如黑象腳。優婆夷眾中二十四人,見佛身色猶如聚墨。」嚴重破戒的人,因為自身的業障,見到佛像如黑炭人。
《霞瑪道次第》也有說,佛到地獄去救度眾生,有的眾生見不到佛的莊嚴清淨相,而是視佛為恐怖的獄卒。就像佛經中佛常舉的例子,恆河之水,在人看來就是水,而對於業障重的餓鬼,他們見到恆河是枯竭的,或是屎尿。客觀來說,恆河還是恆河,因為業障的緣故,所見不同。同樣的道理,諸佛菩薩本是清淨莊嚴,福德智慧無量,加持力亦是無與倫比。
從清淨法界涉入垢染的塵世時,因為眾生的業,見到的佛菩薩像,就不是那麼莊嚴,不是那麼圓滿,加持力也可能不那麼強大。這不是佛菩薩的問題,而是人自身業障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在淨障集資上下功夫,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同樣修一個法門,同樣修地藏法求財富,結果千差萬別,這是基礎的福報層次決定的。
以前介紹過一位居士,讀誦地藏經三十年,從清貧到十億身家,很值得我們讚嘆。但不是誰都可以複製的,有些人修地藏法,達到了一定的溫飽小康,有的誰漲工資,有的大富,有的還未見效。原因就在於業力和福德的差異。地藏菩薩何嘗不想賜予每個為經濟煩惱的弟子財務自由?但是弟子沒有這個福德基礎,發心和心性品行等方面不夠,菩薩無從賜予。
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中,載有一則故事。「菩提樹東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下基面廣二十餘步。壘以青甎塗以石灰。層龕皆有金像。四壁鏤作奇制。或連珠形。或天仙像。上置金銅阿摩落迦果(亦謂寶瓶又稱寶臺)。東面接為重閣。簷宇特起三層。榱柱棟梁戶扉寮牖。金銀雕鏤以飾之。珠玉廁錯以填之。奧室邃宇洞戶三重。外門左右各有龕室。左則觀自在菩薩像。右則慈氏菩薩像。白銀鑄成。高十餘尺。」
又說:精舍的所在地,起初由阿育王先建了一座小精舍,後來有一位婆羅門進行擴建。婆羅門開始不信佛法,信奉大自在天。他聽說大自在天住在雪山中,就與弟弟前往求願,以其精誠所至,得以面見大天。
大天說:凡是求願,有福報才能滿足,不是祈求就能得到的。婆羅門問:修什麼福報才可以滿願?
大天說:想培植善根求勝福田,菩提樹是佛證佛果的地方,你應趕快返回去菩提樹那裡,建大精舍穿鑿大水池。於是婆羅門返回,廣興精舍,勤修供養,以此功德來回向求願,如願以償,成為了國王的大臣,登於高位。凡是得到的俸祿和賞金,都用於布施。
傾蓮池:這種求願的方法觀是,有福報才能求到所願。你求一億的財富,或者百年高壽,就要有這方面的福報,否則無法達成。如果修呢?就是去做利益眾生的事,上供三寶,下施苦難眾生,有功業於有情,這樣你的所願就容易達成。亦即將利益轉向眾生,而不是自私自利,如此福報最大。所以,不論是祈求世間的財富、下半生平安、長壽,還是出世間的悉地,都應該積累資糧,要有付出和積累資糧的意識。
金剛童子的密續中,要修持明悉地,尚且先要每日供僧作為前行基礎,無福德何以成就不死、飛騰虛空的持明仙?因果是公平的,付出安樂,獲得安樂;付出傷害,收穫傷害。
因果是公平的,付出安樂,獲得安樂;付出傷害,收穫傷害。佛弟子更應該思考如何利他,如何護持三寶,一方面是令佛法久住,眾生安樂,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積累資糧。
讀明清筆記,有些出宰相的家族,子孫後代不斷入仕顯貴,不是祖上有多麼厲害,多麼有勢力,而是做了大陰德,如散家財來賑災,救了很多人。這個善業的積累,導致後代繁榮不絕。任何人今生的富貴、幸福、安樂,都和過去的積累、付出有關。類似於在銀行裡存款,沒有存款,就無所謂提現。有的人存得多,今生就可以用得多,有的人存得少,就在溫飽線上掙扎。
是故,我們要有積累沉澱的意識,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無根無源,空花水月而已。求財富、求健康、求長壽、求幸福乃至悉地,都是一樣的道理。積累福報的方法,我也推薦了很多。
如果你為息災除難,靠至誠念誦或許就可以成辦,而想增益福德財富,想增加各種豐富的受用財祿,普通人的話,我還建議加上付出,上供下施。
具體如在家供養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每天供養水、燈、糖果等,水一天一換。這幾天和五臺山大寶寺的能定法師交流,她說上師要求,所有供養佛菩薩的水果三天一換,上師說不要供到佛菩薩不歡喜,人也不願意吃。護法杯裡的巧克力等供品,他們半個月換一次。
除此之外,每個月定期放生,或者捐助支付寶或者騰訊公益裡的病苦者、飢餓者,供養十萬燈水,做火供、燒供,煙供地藏菩薩和諸天護法神等,都很有意義。
我時常認為,佛教的因果緣起觀,與其他宗教的萬能之神不同,佛教將改變命運乃至超越生死的權柄,都放在自己手上。我命由我不由天,遵循因果的法則,每個眾生都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收穫富貴、幸福、吉祥乃至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