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見大自在天的啟示:無福報求願難以滿願

2020-12-26 大白牛車文化傳媒

在修行的過程中,祈求、憶念佛菩薩極其重要,而你能獲得多少加持,有多少相應,實則與你的福德因緣有關。

按照經典所說,在眾生與佛菩薩之間,業障是一個巨大的鴻溝,你無法忽略。為何有些人念誦經咒,快速滿願,加持迅猛,而有的則是感覺變化不大,感到作用不大?

原因是,若你的業力甚大,你念觀音、地藏,也會感受到加持不大,或者暫時對你幫助不大,無法解決當下的煩惱。故更應該至誠精進念誦,念誦越久,數量越大,越有可能相應。

眾生因為自身的根器業障,見到的佛菩薩,獲得的加持,各有差別。將一切改變的希望都放在佛菩薩身上,是迷信且有風險的做法,甚至可能引發極端化,若未滿願,可能會作出瘋狂的舉動,嚴重謗法。過度強化佛的願力、佛力,而忽略了自身的能動性,非圓滿的正見,佛乃全知,卻非全能,若佛是全能,這個世界早已沒有痛苦和災難。除了祈禱佛菩薩,我們更應有明了因果、空性緣起的智慧,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

在《阿底峽尊者傳》中,尊者說:所謂深法,唯有業果,較諸見本尊者,能於業果得決定信為上也。相對於親見諸佛菩薩,尊者認為對業果決定信解更為殊勝。古代有個人修大威德金剛親見本尊,後因傲慢略有竊取僧物,墮入餓鬼道,鬼形很像大威德金剛。

哪怕你見了佛菩薩,對你說法,若你執意還造惡業,他們也無法阻止你墮入惡道受苦。《佛說觀佛三昧海經》云:「若生垢惡不善心者,若有毀犯佛禁戒者,見像純黑猶如炭人。釋子眾中五百釋子,見佛色身猶如炭人。比丘眾中有一千人,見佛色身如赤土人。優婆塞眾中有十六人,見佛色身如黑象腳。優婆夷眾中二十四人,見佛身色猶如聚墨。」嚴重破戒的人,因為自身的業障,見到佛像如黑炭人。

《霞瑪道次第》也有說,佛到地獄去救度眾生,有的眾生見不到佛的莊嚴清淨相,而是視佛為恐怖的獄卒。就像佛經中佛常舉的例子,恆河之水,在人看來就是水,而對於業障重的餓鬼,他們見到恆河是枯竭的,或是屎尿。客觀來說,恆河還是恆河,因為業障的緣故,所見不同。同樣的道理,諸佛菩薩本是清淨莊嚴,福德智慧無量,加持力亦是無與倫比。

從清淨法界涉入垢染的塵世時,因為眾生的業,見到的佛菩薩像,就不是那麼莊嚴,不是那麼圓滿,加持力也可能不那麼強大。這不是佛菩薩的問題,而是人自身業障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在淨障集資上下功夫,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同樣修一個法門,同樣修地藏法求財富,結果千差萬別,這是基礎的福報層次決定的。

以前介紹過一位居士,讀誦地藏經三十年,從清貧到十億身家,很值得我們讚嘆。但不是誰都可以複製的,有些人修地藏法,達到了一定的溫飽小康,有的誰漲工資,有的大富,有的還未見效。原因就在於業力和福德的差異。地藏菩薩何嘗不想賜予每個為經濟煩惱的弟子財務自由?但是弟子沒有這個福德基礎,發心和心性品行等方面不夠,菩薩無從賜予。

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中,載有一則故事。「菩提樹東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下基面廣二十餘步。壘以青甎塗以石灰。層龕皆有金像。四壁鏤作奇制。或連珠形。或天仙像。上置金銅阿摩落迦果(亦謂寶瓶又稱寶臺)。東面接為重閣。簷宇特起三層。榱柱棟梁戶扉寮牖。金銀雕鏤以飾之。珠玉廁錯以填之。奧室邃宇洞戶三重。外門左右各有龕室。左則觀自在菩薩像。右則慈氏菩薩像。白銀鑄成。高十餘尺。」

又說:精舍的所在地,起初由阿育王先建了一座小精舍,後來有一位婆羅門進行擴建。婆羅門開始不信佛法,信奉大自在天。他聽說大自在天住在雪山中,就與弟弟前往求願,以其精誠所至,得以面見大天。

大天說:凡是求願,有福報才能滿足,不是祈求就能得到的。婆羅門問:修什麼福報才可以滿願?

大天說:想培植善根求勝福田,菩提樹是佛證佛果的地方,你應趕快返回去菩提樹那裡,建大精舍穿鑿大水池。於是婆羅門返回,廣興精舍,勤修供養,以此功德來回向求願,如願以償,成為了國王的大臣,登於高位。凡是得到的俸祿和賞金,都用於布施。

傾蓮池:這種求願的方法觀是,有福報才能求到所願。你求一億的財富,或者百年高壽,就要有這方面的福報,否則無法達成。如果修呢?就是去做利益眾生的事,上供三寶,下施苦難眾生,有功業於有情,這樣你的所願就容易達成。亦即將利益轉向眾生,而不是自私自利,如此福報最大。所以,不論是祈求世間的財富、下半生平安、長壽,還是出世間的悉地,都應該積累資糧,要有付出和積累資糧的意識。

金剛童子的密續中,要修持明悉地,尚且先要每日供僧作為前行基礎,無福德何以成就不死、飛騰虛空的持明仙?因果是公平的,付出安樂,獲得安樂;付出傷害,收穫傷害。

因果是公平的,付出安樂,獲得安樂;付出傷害,收穫傷害。佛弟子更應該思考如何利他,如何護持三寶,一方面是令佛法久住,眾生安樂,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積累資糧。

讀明清筆記,有些出宰相的家族,子孫後代不斷入仕顯貴,不是祖上有多麼厲害,多麼有勢力,而是做了大陰德,如散家財來賑災,救了很多人。這個善業的積累,導致後代繁榮不絕。任何人今生的富貴、幸福、安樂,都和過去的積累、付出有關。類似於在銀行裡存款,沒有存款,就無所謂提現。有的人存得多,今生就可以用得多,有的人存得少,就在溫飽線上掙扎。

是故,我們要有積累沉澱的意識,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無根無源,空花水月而已。求財富、求健康、求長壽、求幸福乃至悉地,都是一樣的道理。積累福報的方法,我也推薦了很多。

如果你為息災除難,靠至誠念誦或許就可以成辦,而想增益福德財富,想增加各種豐富的受用財祿,普通人的話,我還建議加上付出,上供下施。

具體如在家供養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每天供養水、燈、糖果等,水一天一換。這幾天和五臺山大寶寺的能定法師交流,她說上師要求,所有供養佛菩薩的水果三天一換,上師說不要供到佛菩薩不歡喜,人也不願意吃。護法杯裡的巧克力等供品,他們半個月換一次。

除此之外,每個月定期放生,或者捐助支付寶或者騰訊公益裡的病苦者、飢餓者,供養十萬燈水,做火供、燒供,煙供地藏菩薩和諸天護法神等,都很有意義。

我時常認為,佛教的因果緣起觀,與其他宗教的萬能之神不同,佛教將改變命運乃至超越生死的權柄,都放在自己手上。我命由我不由天,遵循因果的法則,每個眾生都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收穫富貴、幸福、吉祥乃至解脫!

相關焦點

  • 《金剛經》:菩薩行善,為何不求獲得福報?看完後你就理解了!
    菩薩行善,不求獲得福報,不求獲得任何的回報。那菩薩行善,為什麼不追求獲得福報呢?在金剛經裡說,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世人求福德,才去修福報,為什麼菩薩布施而不受福報呢?那是因為菩薩行善,所作的福德,菩薩不貪執那個福德,所以說,菩薩不受福報。菩薩所作的一切福德,並不是為了自己。菩薩是為了能夠利益一切的眾生,菩薩行善,既然是為了能讓眾生能得到利益的。那菩薩也就不會去貪著了,如果菩薩還生了貪著的心,也就不能夠利益別人了。貪著福德,早就是不利益人了。
  • 我祈願滿願的經歷,不但家庭和睦、事業順心,而且還有「額外」驚喜!
    其中涉及很多現在看來都非常奇妙的因緣,都是依仗地藏菩薩之大慈大悲大願之力得以成就。當日一連通過兩輪面試,第二天中午通知錄用(這麼迅捷的過程在這個大公司裡也是非常罕見的)。而當時的上司現在也學了佛。工作至今,因為原來的職位壓力巨大幾乎很少有時間學佛。再求,去年職位更換,基本每天早晚能夠安心做功課,並且能出差到全國各地順便參訪各大寺院叢林。去年全部門50多人業績評估又是極少數的最優級。
  • 地藏菩薩滿願的重點
    這不是地藏菩薩希求別人的供養和恭敬,而是緣起上必不可少的因緣條件。 心願在內,事相是外,有願就一定有事,這是願和事的關係。一個人心願無量,要成辦的事也就無量。何況各人的心願都不同,所求也就有百千萬億之多。所以未來的時期裡,假使在佛滅以後,眾生想得到一個依怙來成辦所願,他須要具有什麼樣的力量呢?
  • 禮《藥師寶懺》獻燈祈福,可消業滿願、具足12種功德利益!
    在淨琉璃世界裡,有一位藥師琉璃光如來;祂在行菩薩道時,曾經發過十二大願,都是為了能夠滿足一切眾生所求,也亦令眾生離諸病苦、遠離災厄,能滿眾生所願。修持「藥師法門」,具有很多的功德利益。約略地說,可有十二種功德:1.同具佛莊嚴身相,生佛平等願2.資產富足,開曉事業願3.令眾生無有乏少,無量資生願4.悉令菩提道中,安立大道願5.具三聚戒,戒行清淨願
  • 《懺悔三昧》每天三遍,把透支的福報找回來...!
    並慚愧的懺悔 因為無明,因未聞四種真諦,無量劫來,我們彼此傷害,冤冤相報,枉受諸苦於六道中,無有出期。 願一切被我傷害過的眾生,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願你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與我有因緣的鬼道,非人眾生,得聞佛法,投生善道,趨向解脫。 願一切與我有因緣的人或非人眾生,分享我善業的功德,並回答;善哉!善哉!善哉!
  • 放下羨慕嫉妒恨,轉變心態,福報自來!
    一個人能擁有千金家產,就得有千金的福報;能享用百金家財,就得有百金的福報;當餓死的人,一定是沒有福報之人。人的貧富貴賤,都是由自己的福報決定的,而人的福報是由因果決定的,因果則是由德行來決定的,一切福報不離方寸,都是心念而。
  • 缺福報、少福報的人一定要多誦《地藏經》
    老和尚後來開示說,這些來求開示的人都缺福報,增福最快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地藏菩薩和《地藏經》了。地藏菩薩他在因地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修福報。現在的末法眾生,包括我們現在很多學佛的信眾,慧多福少,缺福、福報少。
  • 滿願很快的準提咒
    —————————————準提咒是滿願神咒。我為啥總是告訴一些不信佛的人修準提咒呢?因為 準提咒有個特點:不揀染淨,皆得誦持。不問在家出家,飲酒食肉,有妻子等,皆能持誦,因為今時,俗流之輩,帶妻挾子,飲酒啖肉,是為常業,雖逢善知識教示,習性難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議咒法救脫,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不同餘咒,須要持戒,方得誦習。
  • 從三個人感召神仙降臨,談一種滿願的祈禱法
    周穆王修仙有成,成為洞府神仙,隱遊於王屋山,屍解而去,三人無從訪求。於是各自精修胎息服炁,燒鍊金丹之法,獲得成功,但是服仙丹三次仍未能飛升,只能長生不死。五百多年來,他們都棲居於峨眉山和太白山等山中。為求上進,三人結盟立誓:「一起尋求方外之真人,願得至道,成為天仙,白日飛升雲天。
  • 佛教:遇到大事,如何在家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
    佛教:遇到重大事情,在家如何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 文:金剛智慧海佛教:遇到重大事情,在家如何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百求百靈,無願不滿,但是很多人不懂得在家裡祈求供養的方法。
  • 人生的福報有定數,不要浪費
    兒女為債,或要債、或還債、無債不來。」我希望大家把這種道理認識清楚,自然會心安理得,離煩惱苦,得清淨樂。我們每當看到有冤有仇的人,心中非常痛苦。特別是眷屬之中的冤家對頭,或憎恨不和,分也分不開,離也離不了,生活在一起觸目驚心,真是痛苦。古今中外,這類事例很多。
  • 好好培養福報吧
    總是感覺諸事不順,是因為福報不夠,鎮不住人、事、物。解決辦法就只有培養福報。那麼如何培養福報呢?一、布施財布施得財富,而且是「舍一得萬報」。去寺廟做義工也可以。放生挽救處於危難的眾生的同時,還可以幫助自己快速積累到福報。放生,百利無一害,功德巨大,福報巨大。三、持戒持戒,遵守佛教的五戒: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佛陀說過:「凡人持戒,有五功德。
  • 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
    1.印光大師: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餘功德,另去回向世間福報,則念不歸一,便難往生。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嚮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
  •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
    人生在世,求超脫求自在的很少,要看機緣。大多數人求的是福壽兩全。人生幸福長久足矣。人間為什麼會有佛法?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福報能使人遠離煩惱苦厄,家世風光,財源廣進,子孫孝順,因此人人都以為得福就是好事,福報來得越快越好,因為福報來得越快,受的苦就越少。事實真是如此嗎?曾經在一本學佛的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在修行的路上,如果什麼都不缺,那麼他就會離修行路越來越遠,最終墜入魔道。」
  • 大辯才天願海一滴
    大辯才天以般若斷德成就金剛法牙與蓮花法舌,能夠消弭一切的問難、戲論,令正法廣宣流布而無斷絕。此等殊勝大力,名為「不可斷辯」;  5  隨應辯      無明發動後,眾生便具備了兩種「實執」,即「人我」、「法我」。所謂「實」,代表堅固頑強,難以化解。「人」是指一切萬物,「法」是指一切現象。這二者後都冠以「我」字,代表眾生強烈的我執。
  • 女研究生修持地藏法滿願的經歷!
    約好一個覺得很不錯的相親對象第二天見面,誰知他突然說臨時有事,事情就不了了之(這也許是幫我最大化地減少不合適的情感波折吧)。其間有一次正式交往,在條件匹配上都很合適,其人性格也不錯,只是外形和情感上感覺不大,聯繫了三四個月結束了。4月28日,和現在的老公第一次相親見面。翻開曾經的求夫,他幾乎符合每一條所求:1.
  • 淨土宗: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啟示再來看十大願王。《華嚴經》中述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先是在文殊菩薩座下開根本智,以十信滿心發菩提心,然後文殊菩薩就指示他通過南詢參訪善知識來開差別智。善財童子參訪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後,就聞信念佛三昧,得圓教初住。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財富是積德修來的,人有萬算,天則一算,天就是自己修的福報
    人人都想要財富自由,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賺錢,殊不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不是消極,而是要告訴人們,福報不是投機取巧得來的,而是自己行善積德修來的。老話講:「人有萬算,天則一算,」天就是自己修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