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有一具百年真人骨架 女傳教士捐遺體當教具

2021-01-08 騰訊大浙網

保存在寧波教育博物館的晚清真人骨架教具,高157釐米重6千克。 通訊員供圖

去年,英國利物浦市一所高中意外發現該校一具使用長達40多年的課堂骨骼模型竟是真人骨骼,師生決定為其舉辦葬禮。而在寧波,也有一具真人骨架,而且使用時間更久。只是,現在,她已經安靜地躺在寧波教育博物館裡。

昨日,記者了解到,這是晚清時期一所教會學校的醫學教具,已有100多年歷史,而在當時,使用真人骨架開了國內基礎教育的風氣之先。現在這具骨架是寧波教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真人骨架來自

教會學校一女傳教士

百年前她留下遺言

將遺體捐獻用作教具

在寧波教育博物館三樓近代教育廳,記者看到了這具真人骨架,淨高有157釐米,重6千克。

這具骨架是誰的?是哪所學校的教具?博物館孫國華副館長告訴記者,經考證,這是晚清時期一所教會學校保存下來的人體骨架。

清同治七年(1868)英國傳教士祿賜和戈柏來寧波傳教。為了更長遠的發展,他們將貫橋頭(原孝聞街旁有河、有橋,此橋即貫橋頭,後河填橋失,也即今鼓樓西側鼎新街)附近的民居改建為義塾學校,開設課程,培養人才。建校8年後,光緒二年(1876)在英國霍約瑟教士的資助下,他們在孝聞坊興建起了新校舍,取校名「三一書院」。(七年後新建校舍至廣仁街,1912年易名為三一中學。)

新校搬遷孝聞坊三年後,霍約瑟開始監理三一書院。這一時期,學生人數不斷增多,校舍也有擴充,新增算學、歷史、地理、體操等課程。一位在三一書院任教的女傳教士留下遺言:願將遺體捐獻給三一書院作為教具。在她去世之後,校方遵囑將她的骨架保存。該教具從三一書院留存至寧波三中,直至今天保存完整。

「在當時的基礎教育界,人體教具多為模型,採用真人標本的可以說是第一次。」孫國華副館長介紹說,「製作技術之難、教具保存之不易可想而知,在當時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可以說開了國內基礎教育風氣之先。」

一代代寧波三中老師

心懷敬仰保存至今

這個有關師德的故事口耳相傳

感動很多人

該教具從三一書院留存至寧波三中,至今保存完整。為什麼會在寧波三中。回看寧波三中的歷史,其實就是以前的三一書院。

昨日,記者聯繫上了幾位老三中人。退休老師沈勤是最了解這具骨架的人。沈勤在寧波三中30多年,2007年退休,一直從事生物實驗的教學工作。「可以說,這段歷史是口口相傳傳下來的。我一進學校,我的師傅就告訴了我這位女老師的故事。我師傅解放初期到三中,他說那個時候就有這具人體骨架。師傅退休前囑咐我說這是一件寶貝,讓我好好保存。我退休那年,我也把當年師傅囑咐我的話告訴了我的接班人。」

就這樣,這具教具歷時百年保存完整。另外,沈勤還告訴記者:那時候寧波三中還有初中部,初中教學裡就有一課有關人體與骨骼的內容,每個同學都要上。「那時候學生都知道這個故事,一開始看到真的人體骨架,會有一些驚訝與害怕,特別是一些女生,但是聽完這個故事,學生們都懷有敬仰之心。」

後來,寧波三中變為高中學校,這一教具才被擱置,並保存起來。

昨天,記者還尋找了一位老三中人。他透露說:三中曾經有一次搬遷,這一教具就是重點保護對象。後來三中還計劃搞校園教育博物館,把它列入鎮館之寶,所以當寧波教育博物館想收藏它時,老師們並不同意。「後來,老三中人想到這是非常典型的師德教育的案例,生的時候奉獻給學生,死了還是想奉獻給學生。如果放在寧波教育博物館,讓更多的人看到,會發揮更好的作用,後來才同意了博物館的請求。」

■相關新聞

寧波教育博物館喊你看展覽

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今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6月11日,「2016文化遺產日」浙江主會場城市活動在金華市博物館舉行。寧波教育博物館送評的「甬上文教開先聲」陳列展覽上共展出1042件文物(標本)展品,60件珍貴展品:從國子監歷史上頒發的最後一批監照,到寧波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章鋆的闈墨卷;從清末寧波各書院月課試卷,到三一書院真人骨架教具……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的真人骨架教具是第一次亮相。

「甬上文教開先聲」陳列展覽上獲得了浙江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今天開始,你就可以去博物館看展咯。記得每周一是閉館日,不要跑空啦。

編者註:該視頻與原文無關,僅供擴展閱讀。

相關焦點

  • 她和老伴要捐角膜捐遺體
    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 攝影 黃利健)昨日,劉碧霞老人迎來了70大壽,也送給了自己一份最美的生日禮物——和老伴李明波一起籤下了角膜捐獻志願書和遺體捐贈志願書。   壽宴現場,在西安市眼庫副主任劉明的指導下,兩位老人填寫了角膜捐獻志願書,還籤了遺體捐贈志願書。親眼目睹兩位老人的善舉,鄉黨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劉明表示,老人的行為不僅會影響後輩,也給鄉親們做了個好榜樣,會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器官捐獻的公益事業中。   劉碧霞老人說,器官、遺體將來帶走也沒用,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非常有意義。
  • 英高中為真人教學骨架舉辦遲來的葬禮
    【環球網留學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日消息,英國一所高中的藝術與科學部裡有一副使用多年的教學用人體骨骼,在被發現是真人遺骸後,該校師生為遺骨舉辦了一場體面的葬禮。海多克高中(Haydock High School)位於英格蘭默西塞德郡,校內有一副使用多年的骨架供孩子們練習繪畫和認識身體時使用,人們親切地稱他為「亞瑟」。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墨西哥一處「萬人坑」挖出百餘具遺體 肢解後裝在袋中
    圖源/GETTY海外網11月24日電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檢察官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該州埃爾薩爾託地區的一處「萬人坑」中,發現了至少113具遺體。這些屍骨來自當地臭名昭著的犯罪團夥管理的大規模墳場。許多遺體殘骸被肢解,散亂地存放在袋子中。
  • 關曉彤真人一點也不壯!同框童瑤頭更小,骨架大太好吃虧
    風格也是截然相反 大家總是吐槽關曉彤太壯,每次穿禮服都會引起吐槽,甚至還有了大壯的稱號,但關曉彤真人真的一點也不壯!她個子高非常苗條,身材也很好,是那種骨架偏大穿衣有型的女孩子,但骨架大也僅僅是和圈內女星相比,真人是一點也看不出的
  • 已發現一具遺體
    14日凌晨,「東海救101」輪在海面救起7名遇險人員並打撈1具遇難者遺體,上海海事局等搜尋力量在海面救起3名遇險人員。14日日出後,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直升機「B-7356、B-7357」相繼從高東機場出動搜尋。截至目前,還有5人失蹤。【來源:中國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我校接受一具捐獻志願者遺體
    來源:邵陽學院官網 時間:2020-12-19捐獻志願者家屬籤訂《遺體(器官)捐獻志願確認書》12月18日上午,基礎醫學院遺體接收站舉行了一場莊嚴而肅穆的遺體捐獻接收儀式,該儀式由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何輝紅主持
  • 廣西江中發現一具遺體,法醫已到達現場,警方介入
    今天(12月22日),在廣西柳州一條江中,發現一具遺體,據了解,死者為一名男子,今年30歲左右,身穿黑色外套和長褲,腳穿棕綠色運動鞋,通過法醫檢查,初步排除刑事案件,目前,警方已經介入,案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現場我們可以看到,發現屍體的地方是在廣西柳州,華豐灣泵站附近的柳江河水域。發現的時間為12月22日。
  • 買墓地 立遺囑 捐遺體 90後生死觀更豁達也更理智
    買墓地 立遺囑 捐遺體90後生死觀更豁達也更理智對於1999年出生的白怡寧而言,「死亡」是可以在電話裡討論的「小case(事情)」。有化療成功的癌症病人,用5年時間說服家人捐贈遺體;也有雙雙籤字捐贈的伉儷,要求將名字並排刻在紀念碑上。「就像遊戲裡打怪升級一樣」,白怡寧說,伴隨自己對死亡的深入了解,原本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逐漸瓦解,她也樂意用行動去帶動身邊更多的人。
  • 從不爭C位的寧波,到底有多強?!
    當時在上海的寧波人,約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 到1948年,這個比例上升到了五分之一,許多英國傳教士在寧波建立的教會、學校、現代醫院, 沒過多久,就都被轉移到了上海, 近代上海的第一家銀行、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 矽膠娃娃真人實體女?有沒有人回收二手矽膠娃娃?
    矽膠娃娃真人實體女?有沒有人回收二手矽膠娃娃?
  • 百年前,美國傳教士看到苦難的中國人,留下預言百年後應驗
    偉人曾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由於科技落後,當時留下來的照片並不多,但我們可以從旅華的美國傳教士口中了解到這段悲慘的歷史,了解到當時中國人的苦難。
  • 突發:16人遇險,已發現一具遺體
    據上海海事局官方網站消息,長江口一船長165米進水下沉,16人遇險,請過往船舶注意搜救。14日凌晨,「東海救101」輪在海面救起7名遇險人員並打撈1具遇難者遺體,目前搜救工作還在進行之中。熱點推薦河南又一鐵路正式通車!又一地轉入戰時狀態!一旅行團被隔離!副市長墜樓身亡!
  • 經紀公司透露高以翔父母六神無主,遺體有可能火化後才送回臺灣
    據悉,該節目固定來賓有範冰冰的弟弟範丞丞、黃景瑜以及陳偉霆,高以翔則是擔任該集的特別來賓。高以翔於11月26日晚8點半開始錄《追我吧》,在奔跑過程中,他突然說「不行了」,然後躺著了平臺上,現場拍攝中止,這時大約凌晨1點45分。據悉,現場醫生抵達後做了近10分鐘心肺復甦,接著送至寧波東部李惠利醫院。
  • 柳向春|西方傳教士如何顛覆中國傳統雕版印刷
    從道光初年(1826)石印術傳入中國,到民國晚期基本上退出出版領域,這百年左右,石印對傳統的雕版,幾乎形成壓倒性優勢,其中的關鍵,正如楊麗瑩博士在新著《清末民初的石印術與石印本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中心》中總結的那樣:一,無論照相石印,還是手寫石印,都與傳統雕版印刷出版物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對中國人的閱讀習慣沒有發生大的影響;二,石印技術是一種適合小規模生產的印刷技術。
  • 傳教士與中國:令人感動的老照片(下)
    其中最為著名的兩所女校,一是美國南長老會女傳教士、司徒雷登的母親瑪麗·霍頓(maryHorton)創辦的,當時屬於中國第二所女子學校(後來併入了著名的弘道女中);二是由英國聖公會女傳教士瑪麗·沃恩(maryVaughan)創辦的馮氏女學。由於女學不但不收學費,而且還供給學生衣食起居的各項費用,甚至學生的家屬也可得到津貼,所以學校的人數和影響不斷擴大。
  • 深度報導丨「無主遺體」的擺渡人
    01 2020年12月12日凌晨5點,一輛黑色的殯儀館靈車悄悄駛入昆醫大附一院,停在一棟白色小平房前。那裡是醫院的太平間。 靈車運走了一具遺體。遺體登記表上,姓名一欄寫的是「未知名」。 這是一具存放了9個多月的遺體。
  • 金黃、清香、甜蜜,寧波百年老字號的糖桂花
    今天一條生活館要為大家來帶一款寧波百年老店缸鴨狗的古法手工秘製糖桂花,百年來遵循古法,純手工打造,桂花朵朵金黃,入口滿滿香甜,只要吃上一口,幸福感瞬間就洋溢起來了。寧波民間有句順口溜:「三更四更半夜頭,要吃湯糰缸鴨狗。」
  • 12星最愛的性愛「姿勢」 白羊座「傳教士」
    女性先以跪姿趴伏床上,雙腿張開並將臀部抬高,此時男性從背後貼近女性,從背後進入的方式與對方合而為一。這個體位充滿動物性活力,同時運用這個基本體位可變換出各具難度的姿勢。男性在推進時,會因為撞擊到女性臀部而發生肌膚相親的聲響,堪稱性的塬味。  雙子座GEMINI 5/21~6/20  「環抱坐姿體位」是雙子座偏愛的性愛姿勢。
  • 寧波阪急,有禮了…
    集聚眾多奢侈品牌的日本阪急,是擁有近一百年歷史的全球高端百貨品牌,被稱為「世界級百貨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