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色彩是如何誕生的,悟到這3個地方,你的藝術段位高於常人。
荷蘭畫家梵谷,在現代社會幾乎家喻戶曉,他的作品曾經一度成為世界上最貴的藝術品。
梵谷的畫作《有圍欄的麥田和犁田的人》在拍賣會上被拍出813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39億),創下梵谷作品第二高價的紀錄。
每當梵谷的油畫在世界各地展出時,人們總是爭先恐後地去欣賞,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人們把梵谷當作藝術的象徵,以談論梵谷為榮。自然也更喜歡談論梵谷的色彩,梵谷的筆觸。但是,大家知道梵谷的色彩是怎麼來的嗎,他為什麼要這麼畫。這是熱愛藝術的人應該了解的內容,在與別人談論繪畫的時候,彰顯個人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品質。
其實,作為半路出家的畫家,梵谷的繪畫色彩,有著不同尋常的發展路徑,以下的這些分析,將助你更深刻地認識梵谷繪畫。
1印象派繪畫的色彩成就,成為梵谷的階梯
1882年,梵谷跟隨他的表哥安東莫夫學畫,後來他自己研究畫畫。
他早期的作品是這樣的。
這些繪畫中素描關係明確,筆觸肯定,與後期梵谷是作品是一致的,畫面中黑白灰的層次拉得很大,對比強烈,可以看出梵谷當時是以素描關係為主導的繪畫。畫面中也是有色彩的,只是色彩強度較弱,沒有後期強烈,其畫面,主要是以素描關係為表現對象,但是畫面筆觸特徵還是很明顯的。這一點從梵谷的很多素描作品中可見倪端,如下圖,
他畫的素描同樣是黑白對比強烈,中間過渡部分較弱,沒有柔和,含糊不清的畫面關係,這樣的畫法很有表現力,為日後的繪畫風格埋下伏筆。
上圖這幅人物素描,同樣如此,更為有特點的是,畫面中的筆觸比較誇張,有明顯的排線,這是梵谷的一種表現手法。
後來,梵谷結識了很多印象派畫家,包括莫奈等人,經常舉行聚會,探討,無形中會對梵谷的繪畫產生影響。
後來,梵谷的繪畫中明顯地增加了色彩的表達成分,畫面中的黑白灰成分減少了,逐漸被冷暖顏色所代替。畫面中的的色彩有了較強的冷暖對比概念,這在他早期作品中是沒有的,並且,梵谷的畫面中出現了。黃藍對比這樣的互補色應用,與早期的作品截然不同。
我們知道用冷暖代替黑白來表現畫面的素描關係,和互補色的應用,是印象派繪畫大師莫奈的主要特徵,並且是其首創,因此,梵谷的繪畫色彩中,有了印象派的色彩概念,表明了他的色彩是受了印象派的影響,但是,作為繪畫的筆觸,則被梵谷保留了下來。
上面這幅繪畫,就是既有印象派的冷暖,互補關係,又有梵谷的黑白對比強烈的特點,例如這個畫面底部的水溝,因為天光的照射,而顯得很亮,而畫面中那棵樹,陰影部分很暗,甚至有的地方都用了黑色,這種繪畫的特點,對於色彩的豐富性,有很大的作用。此幅作品,證明了梵谷繪畫中的印象派色彩的影響。
2印象派畫家創造一個藝術的真實,梵谷色彩表達感情,彰顯個人性格
雖然梵谷的色彩借鑑了印象派的冷暖互補概念,但是他仍然有著自己的繪畫目的,這一點與印象派繪畫有著本質的不同。
印象派畫家,通過冷暖互補等色彩語言,來代替黑白灰的關係,創造出同樣的空間體積,他們的目的是創造出一個以色彩為手段和表達內容的繪畫,力求於建立一個藝術的真實感,這一點已經非常成功了,這種色彩的魔術,已經騙過了很多人的眼睛,讓大家對印象派的繪畫內容,信以為真,人們認為莫奈畫的是真實的自然。很多人並不認為莫奈的畫,是用自己的色彩塑造的一個虛幻的錯覺。
印象派繪畫中淡化了畫家的個人因素,屬於「無我」的狀態,更多的是理性科學的內容。
但是,梵谷這方面沒有追尋印象派畫家,或許他認為已經有人在這樣做了,自己再重複別人沒有意義,也或許梵谷個性太強,總想獨樹一幟。不管怎樣,他的繪畫作品,放棄了追尋真實效果的這個方向。梵谷更趨向於表達自己的內心,用有個性的色彩,和有鮮明特點的繪畫筆觸,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梵谷的繪畫在虛實方面與其他畫家有明顯的不同,包括莫奈在內的印象派畫家的畫面中都有虛實處理,虛的地方很虛,而梵谷的繪畫中,沒有虛的地方,為什麼這樣,筆者認為,虛實處理手法是繪畫追求真實性的一種手段,而梵谷既然已經放棄了真實感這個方向,因此,畫面必然用不到虛實的手法,而用他獨特的筆觸來表達個性特徵,更為有利。
因此,梵谷是繪畫中屬於「有我」的狀態,畫面凸顯個人因素的存在。
3表現主義主觀用色,創造繪畫形式美筆觸
梵谷與印象派繪畫的不同方向,迫使他也在不斷地尋找新的表現形式,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梵谷發現了日本的浮世繪美術作品,給他帶來了靈感,而把目標轉移到東方。他借鑑了浮世繪的色彩和繪畫形式,加上自己特有的奔放筆觸,創造出了新的形式美。
上圖是梵谷作品的局部,我們看大師的筆觸與顏色,誠然這樣的繪畫形式,已經把繪畫的真實感完全拋棄了,甚至是三維的空間感也被拋棄了,只有平面的效果,我們暫且不去考慮這些內容,僅這樣的色彩和旋轉的筆觸,同樣不是也令人著迷嗎,這樣的筆觸了充滿了節奏和韻律的音樂感,同樣感人至深。
我們自己觀察畫面,每一個筆觸,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苟,嚴肅認真,態度鮮明,這不正好是梵谷的個性寫照嗎。
上述特點,在這幅睡著的農婦中,完美呈現,這幅繪畫是梵谷參照大師米勒的油畫作品創作的,畫面中的色彩是完全由梵谷主觀創造的,完美的形式美,富於情感的色彩,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總之,大師梵谷的色彩之旅,曲折而波瀾,有其自己內心的表達,也有其對大師的借鑑,有西方的內容,也有東方的形式,這樣的色彩,是富於感染力的,雖然我們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有喜歡真實感的,有喜歡表現力的,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大師這種對藝術的真誠態度,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其實不論學習什麼風格的繪畫,大家多接觸,多了解一些大師的東西,必定會有收穫的,有時候,任何靈感的突然到來都是有前期的準備的,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好有理有據,則敬佩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