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藝術人物——吳冠中眼裡的梵谷

2021-02-24 文萃畫材

每當我向不知梵谷其人其畫的人們介紹梵谷時,往往自己先就激動,卻找不到確切的語言來表達我的感受。以李白比其狂放?不適合。以玄奘比其信念?不恰當。以李賀或王勃比其短命才華?不一樣。我童年看到飛蛾撲火被焚時,留下了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梵谷,他撲向太陽,被太陽熔化了!

唐吉老父像

先看其畫,唐吉老父像畫的是鬍髭拉茬的的洋人,但我於此感到的卻是故鄉農村中父老大伯一樣可親的性格,那雙勞動的粗壯大手曾摸過我們的小腦袋,他決不會因你弄髒了他粗糙的舊外套或新草帽而生氣。醫生迦歇,是他守護了可憐的梵谷短促生命中最後的日子;他瘦削,顯得有些勞累憔悴,這位熱愛印象派繪畫的醫生是平民階層中辛苦的勤務員,梵谷筆下的迦歇,是耶穌!郵遞員露林是梵谷的知己,在阿爾的小酒店裡他們促膝談心直至深夜,梵谷一幅又一幅地畫他的肖像,他總是高昂著頭,帽箍上奪目的"郵差"一樣一絲不苟,他為自己奔走在小城市裡給人們傳送音信的職是感到崇高。露林的妻子是保姆,梵至少畫了她五幅肖像,幾幅都以美麗的花朵圍繞這位樸素的婦女,她不正處於人類幼苗的花朵之間嗎!他一系列的自畫像則等讀完他的生命史後由讀者自己去辨認吧!

露林的妻子

梵谷是以絢爛的色彩、奔放的筆觸表達狂熱的感情而為人們熟知的。但他不同於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對象外表的美,梵谷愛的是對象的本質,猶如對象的情人,他力圖滲入對象的內部而佔有其全部。印象派愛光,梵谷愛的不是光,而是發光的太陽。他熱愛色彩,分析色彩,他曾從一位老樂師學鋼琴,想找出色彩的音樂,他追求用色彩的獨特效果表現狂熱的內心感情,用白熱化的明亮色彩表現引人墮落的夜咖啡店的黑暗景象。我從青少年學畫時期起,一見梵谷的作品便傾心,此後一直熱愛他,到今天的這種熱愛感情無絲毫衰退。我想這吸引力除了來自其繪畫本身的美以外,更多的是由於他火熱的心與對象結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的作品能打動人的心靈。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谷作品裡得到了自然的、自由的和高度的結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風景、靜物中也如此。古今中外有千千萬萬畫家,當他們的心靈已枯竭時,他們的手仍在繼續作畫。言之無情的乏味的圖畫汁牛充棟;但梵谷的作品幾乎每一幅都露了作者的心臟在跳動。

向日葵

梵谷不倦地畫向日葵。當他說:"黃色何其美!"這不僅僅是畫家感覺的反應,其間包含著宗教信仰的感情。對於他,黃色是太陽之光,光和熱的象徵。他眼裡的向日葵不是尋常的花朵,當我第一次見到他的向日葵時,我立即感到自己是多麼渺小,我在瞻仰一群精力充沛,品格高尚,不修邊幅,胸中懷有鬱勃之氣的勞苦人民肖像!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一經被誰見過,它的形象便永遠留在誰的記憶裡,看過梵谷的《向日葵》的人們,他們的深刻感覺永遠不會被世間無數向日葵所混淆、衝淡!一把粗木椅子,坐墊是草扎的,屋裡雖簡陋,椅腿卻可舒暢地伸展,那是爺爺坐過的吧!或者它就是老爺爺!椅上一隻菸斗透露了咱們家生活的許多側面!椅腿椅背是平凡的橫與直的結構,草墊也是直線向心的線組織。你再觀察吧,那樸素色彩間卻變化多端,甚至可說是華麗動人!凡是體驗過、留意過苦難生活、純樸生活的人們,看到這畫當會感到分外親切,它令人戀念,落淚!  

梵谷熱愛土地,他的大師風景畫不是景致,不是旅行遊記,是人們生活在其間的大地,是孕育生命的空間,是母親!他給弟弟提奧的信寫道:"……如果要生長,必須埋到土地裡去。我告訴你,將你種到德朗特的土地裡去,你將於此發芽,別在人行道上枯萎了。你將會對我說,有在城市中生長的草木,但你是麥子,你的位置是在麥田裡……"他畫鋪滿莊稼的田野、枝葉繁茂的果園、赤日當空下大地的熱浪、風中的飛鳥……,他的畫面所有的用筆都有運動傾向,表示一切生命都在滾動,從天際的雲到田壟的溝,從人家到籬笆,從麥穗到野花,都互相在呼喚,在招手,甚至天在轉,地在搖,都緣畫家的心在燃燒。

梵谷幾乎不用平塗手法。他的人像的背景即使是一片單純的色調,也憑其強烈韻律感的筆觸推進變化極微妙的色彩組成。就像是流水的河面,其間還有暗流和遊渦。人們經常被他的畫意帶進繁星閃爍的天空、瀑布奔騰的山谷……他不用純灰色,但他的鮮明色彩並不豔,是含灰性質的、沉著的。他的畫面往往通體透明無渣滓,如用銀光閃閃的色彩所畫的西萊尼飯店,明度和色相的掌握十分嚴謹,深色和重色的運用可說惜墨如金。他善於在極複雜極豐富的色塊、色線和色點的交響樂中託出對象單純的本質神貌。  

無數傑出的畫家令我敬佩,如周方、郭熙、吳鎮、仇英、提香、柯羅、馬奈、塞尚……我愛他們的作品,但並無太多要求去調查他們繪畫以外的事。可是對另外一批畫家,如老蓮、石濤、八大、波提切利、德拉克羅瓦、梵谷……我總懷著強烈的欲望想了解他們的血肉生活,鑽入他們的內心去,特別是對梵谷,我願聽到他每天的呼吸!  

溫桑·梵谷1853年3月30日誕生於荷蘭格魯脫·尚特脫。那裡天空低沉,平原上布著筆直的運河。他的家是鄉村裡一座有許多窗戶的古老房子。父親是牧師,家庭經濟並不寬裕。少年溫桑並不循規蹈矩,氣質與周圍的人不同,顯得孤立。唯一與他感情融洽的是弟弟提奧。他不漂亮,當地人們老用好奇的眼光盯他,他迴避。他的妹妹描述道:"他並不修長,偏橫寬,因常低頭的壞習慣而背微駝,棕紅的頭髮剪得短短地,草帽遮著有些奇異的臉。這不是青年人的臉,額上各現皺紋,總是沉思而鎖眉,深深的小眼睛似乎時藍時綠。內心不易被信識,外表又不可愛,有幾分像怪人。"  

他父母為這性格孤僻的長子的前途預感到憂慮。由叔父介紹,梵谷被安頓到巴黎畫商古比在海牙開設的分店中。商品是巴黎沙龍口味的油畫及一些石版畫,他包裝和拆開畫和書手腳很靈巧,出色地工作了三年。後來他被派到倫敦分店,利用周末也作畫消遣,他那時喜歡的作品大都是由於畫的主題,滿足於一些圖像,而自己的藝術靈感尚在沉睡中。他愛上了房東寡婦的女兒,人家捉弄他,最後才告訴他,她早已訂婚了。他因而神經衰弱,在倫敦被辭退。靠朋友幫助,總算又在巴黎總店找到了工作。他批評主顧選畫的眼光和口味,主顧可不原應諒這荷蘭鄉下人的勸告。他並說:"商業是有組織的偷竊。"老闆們很憤怒。此後他來往於巴黎、倫敦之間,職業使他厭倦,巴黎使他不感興趣,他讀聖經,徹底脫離了古比畫店,其時二十三歲。  

他到倫郭教法文,二十來個學生大都是營養不良面色蒼白的兒童,窮苦的家長又都交不起學費。他改而從事宣道的職業,感到最迫切的事是寬慰世上受苦的人們,他決心要當牧師了。於是必須研究大學課程,首先要補文化基礎課,他寄住到阿姆斯特丹當海軍上將的叔父家裡,頑強地鑽研了十四個月。終於為學不成希臘文而失望,放棄了考試,決心以自己的方式傳道。他離開阿姆斯特丹,到布魯塞爾的福音學校。經三個月,人們不能給他明確的任務,但同意他可以自由身份冒著危險去礦區講演。他在蒙斯一帶的礦區工作了六個月;仿照最早基督徒的生活,將自己所有的一切分給窮苦的人們,自己只穿一件舊軍裝外衣,襯衣是自己用包裹布做的,鞋呢?腳本身就是鞋。住處是個窩,直接睡在地上。他看護從礦裡回來的工人,他們在地下勞動了十二小時後精疲力竭,或帶著爆炸的傷殘。他參與斑疹傷寒傳染病院的工作。

他宣教,但缺乏口才。他瘦下去,朋友趕來安慰他,安排他住到一家麵包店裡。委以宗教任務的上司被他那種過度的熱忱嚇怕了,找個藉口撤了他的職。   他宣稱:"基督是最最偉大的藝術家。"他開始繪畫,作了大量水彩和素描,都是礦工生活。宗教傾向和藝術傾向間展開了難以協調的鬥爭,經過多少波濤的翻騰,後者終於獲勝了!他再度回到已移居艾登的父親家,但接著又返回礦區去,赤腳流血,奔走在大路的贖罪者與流浪者之間,露宿於星星之下,遭受"絕望"的蹂躪!

梵谷已二十八歲,他到布魯塞爾和海牙研博物館裡去看大師們的作品。使他感興趣的不再是宗教的或傳說故事的圖畫,他在倫勃朗的作品前停留很久很久,他奔向了藝術大道。然而不幸的情網又兩次摧毀了他的安寧,一次是由於在父母家遇到了一位表姐;另一次,1882年初,他收留了一位被窮困損傷了道德和肉體的婦人及其孩子,和她一起生活了十八個月。梵谷用她當模特,她飽酒,抽雪茄,而他自己卻常挨餓。一幅素描,畫她絕望地蹲著,乳房萎垂。梵谷在上面寫了米歇勒(1798--1874年,法歷史學家和文學家)的一句話: "世間如何只有一個被遺棄的婦人!"

吃土豆的人們

梵谷終於不停地繪畫了,他用陰暗不透明色彩畫深遠的天空,遼闊的土地,故鄉低矮的房,當時杜米埃對他起了極大的影響,因後者幽暗的低音調及所刻畫的人與社會的面貌對他是親切的。《吃土豆的人們》便是此時期的代表作。此後他以巨人的步伐高速前進,他只有六年可活了!他進了比利時的盎凡爾斯美術學院,顏料在他畫布上泛濫,直流到地上。教授吃驚地問:"你是誰?"他對著吼起來:"荷蘭人溫桑!"他即時被降到了素描班。他愛上了魯本斯的畫和日本浮世繪,在這樣的影響下,解放了的陰暗色調,他的調色板亮起來了。也由於研究了日本的線描富嶽百圖,他的線條也更準確、有力、風格化了。

輪轉中的囚徒

他很快就不滿足於盎凡爾斯了,1886年他決定到巴黎與弟弟提奧一同生活。以前他幾乎只知道荷蘭大師,至於法國畫家,只知米勒、杜米埃、巴比松派及蒙底塞利,現在他看德拉克羅瓦,看印象派繪畫,並直接認識了洛特來克、畢沙羅、塞尚、雷諾瓦、西斯萊及西涅克等新人,他受到了光、色和新技法的啟示,修拉特別對他有影響。他用新眼光觀察了。他很快離開了谷蒙的工作室,到大街上作畫,到巴黎。巴黎解放了他的官感情慾,是《輪轉中的囚徒》一畫喚起他往日的情思。 然而他決定要離開巴黎了!經濟的原因之外,他主要不能停留在印派畫家們所追求的事物表面上,他不陶醉於光的幻變,他要投奔太陽。一天,在提奧桌上寫下了惜別之言後,西方的夸父上路了!  

1888年,梵谷到了阿爾,在一家小旅店裡租了一間房,下面是咖啡店。這裡我們是熟悉的:狹的床和兩把草椅、咖啡店的球檯和懸掛著三隻太陽似的燈。他整日無休止地畫起來:床與街道、公園、落日、火車在遠景中穿行田野、花朵齊放的庭院、罐中的自畫像……他畫,畫,多少不朽的作品在這短短的歲月源源誕生了!是可歌可泣的心靈的結晶,絕非尋常的圖畫!  

他讚美南國的阿爾:"呵!盛夏美麗的太陽!它敲打著腦袋定將令人發瘋。"他用黃色塗滿牆壁,飾以六幅向日葵,他想在此創建"友人之家"。邀請畫家們來共同創作。但應邀前來的只高更一人。他倆熱烈討論藝術問題,高更高傲的訓人口吻使梵谷不能容忍,梵谷將一隻玻璃杯扔向高更的腦袋,第二天又用剃刀威脅他。結果梵谷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高更急匆匆離開了阿爾,梵谷進了瘋人院。包著耳朵的自畫像、病院室內等奇異美麗的作品誕生了!他的病情時好時壞,不穩定,便又轉到數裡以外的聖·來米的瘋人收容所。在這裡他畫周圍的一切:房屋與院、橄欖和杉樹、醫生和園丁……熟透了的作品,像鮮血,隨著急迫的呼吸,從割裂了的血管中陣陣噴射出來!   

終於,《法蘭西水星報》發表了一篇頗理解他繪畫的文章。而且提奧報告了一個難以相信的消息:梵谷的一幅畫賣掉了。  

瘋病又幾次發作,他吞食顏料。提奧安排他到離巴黎不遠的蘆弗爾·庶·奧瓦士去請迦歇醫生治療。在這位好醫生的友誼、愛護和關照中,他傾吐了最後一批作品:《奧瓦士兩岸》、《廣闊的麥田》、 《麥田裡的烏鴉》、《出名的小市政府》、二幅《迦歇像》、《在彈鋼琴的迦歇小姐》……   

1890年7月27日,他藉口打烏鴉借了手槍,到田野靠在一棵樹幹上將子彈射入了自己的胸膛,7月29日日出之前,他死了。他對提奧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苦難永不會終結。苦難即人生。

相關焦點

  • 猶如跳動音符,吳冠中的繪畫語言,充滿時代性
    猶如跳動音符,吳冠中的繪畫語言,充滿時代性 圖/吳冠中 文/文涓 繪畫作為一種充滿美感的藝術形態,想要深入解讀畫中意境,了解畫家的真實思路,就要對畫家其人深入探尋,認識到他所處的時代以及繪畫特點,探尋畫中內涵。
  • 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原標題: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天文學家如何看待梵谷的《星夜》?爵士鋼琴家怎樣欣賞蒙德裡安的《百老匯爵士樂》?雕塑家會如何看一幅畫?這些問題在新開放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開放後,與BBC聯手,開啟全新欄目《在我看來》(The Way I See It)中得到一一解答 。MoMA近日邀請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的天文物理學教授珍娜·萊文(Janna Levin)擔任嘉賓。
  • 梵谷因何受世人偏愛?
    但它們最後被毀掉了,因為梵谷設想用一些特別的手法和細節來描繪畫中的人物。梵谷的確做到了,油畫《春日花園》足夠特別,它的畫面色彩很暗,季節也難以辨認是春天,若不留意散落的零星花叢,也難知曉梵谷畫的是一座花園。畫面裡不僅沒有春光應有的柔和,看向觀眾的黑衣女性反而又為花園增添神秘莊重的氣質,這些創作手法都與人們印象中的梵谷不同。
  • 一周藝術人物|吳洪亮任「威雙」中國館策展人,梵谷侄孫辭世
    96歲的普利茲克建築師凱文·羅奇本月初逝世,上周又傳來96歲的梵谷侄孫約翰·梵谷謝世的消息,之所以要記住他,是因為正是由於約翰·梵谷及其父親的慷慨給予,才有了梵谷博物館,讓世人一睹完整的梵谷藝術。另一則重要人物消息是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被任命為2019年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他將攜陳琦、費俊、何翔宇、耿雪出展。此外,女性攝影師攝影師埃萊娜·比奈摘得建築攝影獎、英國藝術家馬克·奎恩在北京中央美院的個展均值得關注。《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中西融合的吳冠中,自然成就經典
    吳冠中《魯迅詩意圖》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他為中國現代繪畫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長期以來,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審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
  • 【藝術賞析】吳冠中筆下荷花—— 嫋嫋搖碧波,亭亭印日紅
    吳冠中畫荷花,亦明言是「柔美的花卻獨具烈性之風骨」、「傲視群芳者的透紅風貌……顯得有些狂放、醉意」,這番形容,與傳統的荷花形象既相似卻又不同,與其說是談荷花,不如說是藝術家觸景自況,其畫《荷花》之真意,亦可知表面上是寫眼前美景,實則借景抒情,以曲筆為自己留下畫像,仿佛畫家自己個性耿直狂狷剛烈不屈的自況,對大家吳冠中來說,畫荷花就是畫自己。
  • 藝術之旅||梵谷•色彩與筆觸的交響樂
    《田野裡犁地的農夫》是梵谷放下畫筆很久之後的又一幅作品,當時療養院的人已經把梵谷的工作室給封鎖,等待他恢復健康和穩定的精神狀態。在梵谷生命的最後這段時間,田野中耕作的農民、樹蔭下的休憩、更具母性的人物肖像,成了他的慣用母題。
  • 《至愛梵谷》:藝術的感悟,走進油畫藝術
    而今天帶來了這部電影,確實真正的一種藝術,是對梵谷作品的崇高的尊敬,也是對他人生的簡單的描述,所以說現在就跟小編一起走進這部電影,在藝術的海洋中欣賞她帶來的不一樣的美。首先在電影的開頭,大家一定會發現這部電影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視覺衝擊,而且是帶有感情的,與一般講述童年或者藝術的動畫電影是完全不同的。
  • 法藍瓷,東方美學的藝術典範
    法藍瓷(FRANZ),一個將東西方藝術完美融合的瓷器品牌。既有歐洲新藝術的流線造型元素,又注入了濃濃的東方氣息。從後印象大師梵谷到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法藍瓷的產品一直與藝術作品緊密聯繫,並從中汲取靈感。創立於2001年的臺灣品牌法藍瓷,憑藉著充滿創意及藝術的設計,廣受海內外無數政商名流人士的青睞。
  • 吳冠中畫作賞析——水彩與水墨的融合
    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可以稱為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由於種種原因對吳冠中水彩畫的研究遠不如對其油畫和水墨畫的研究深入。其實,相比較而言,吳冠中最早被人所熟識的不得的油畫,也不是水墨畫,而是水彩畫。雖然吳冠中水彩畫的藝術風格隨著年代的推移有所變化,但是從總體上看,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在融合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精神這一點上,是十分突出的。
  • 【藝術賞析】梵谷《夜間咖啡館》
    在梵谷的《夜間咖啡館》中,藉由筆觸本身所帶有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與明顯分開的線條,使整幅畫沈浸在一種人為的光線之下,這些都是梵谷所欲呈現的視覺要素。作品:夜間咖啡館作者:文森特·威廉·梵谷年份:1888 年材質:油彩畫布尺寸:70x 89 cm館藏處:美國耶魯大學藝術畫廊《夜間咖啡館》的內容是從前許多畫家處理過的題材,但大多數畫家都把咖啡館寫成歡樂的場所,而梵谷卻在此引出了一群無處可去的不快樂人,背景左側人物甚至趴在桌上昏睡,
  • 不朽的藝術 || 梵谷作品《夜間咖啡館》
    名稱:夜間咖啡館時間:1888類型:畫布油畫收藏:美國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藝術畫廊
  • 《西方繪畫大師經典佳作:梵谷》領略梵谷的十年藝術人生
    於是我就找到了這本書,了解一些基本的東西,不至於讓筆下的人物那麼空洞。同時也當作是欣賞一下名家名畫,哪天看畫展的時候,心裡也好像也有那麼一丟丟自信。但是看完這本書了,說實話,我也沒找到什麼自信。因為藝術之所以是藝術是歷經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的,被你兩三下就看透的,那肯定不是藝術。如果你認為自己懂了,好吧,你快樂就好。
  • 有一種藝術叫孤獨——《至愛梵谷》
    最近,偶然間得以欣賞到一部電影——《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該片以郵差兒子阿爾芒的視角,講述了在梵谷去世後,他為把梵谷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尋找畫家生活軌跡的奇妙旅程,隨之揭開的是畫家梵谷的死亡之謎……也許該電影的取材內容並不新穎,但令我震驚的是,該片全景皆採用的是梵谷畫作中的油畫形式,每個場景、每個人物、每個動作都是還原梵谷的藝術人生,其逼真程度仿佛令人在一夕之間見證了文森特·梵谷所有的作品。
  • 塞尚、高更、梵谷同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你更欣賞誰呢?
    了解西方繪畫藝術歷史和流派,後印象派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在99年前的今天,即1921年5月2日,美國紐約大都市展覽會展出了後印象現代藝術,轟動一時。說起後印象派的諸多代表人物,如今個個如雷貫耳,都是世界頂級的藝術大師,其每一張作品都價值連城。
  • 畫譜丨吳冠中:美,真是有點邪氣!
    文/吳冠中減肥,為了健康,更為了美。楊貴妃不需減肥,相反,當時婦女們都想仿效她,增肥。不知李隆基的審美品位是高是低,只從周昉筆底的《簪花仕女圖》來看,當時崇尚的女性之肥胖確傾向於雍容華貴之美。吳道子畫寬鬆衣著的人物,人稱吳帶當風,而曹仲達追求緊窄美,衣紋如溼了水緊貼在身軀上,人稱曹衣出水。
  • 畢卡索 莫奈 梵谷…他們是怎麼進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他畫過他生命中的許多女人,他與某位女性的關係或是女伴的特質似乎是加速畢卡索藝術風格變化的重要原因。紅椅子上坐著的人物是瑪麗-特蕾莎·瓦爾特,她與畢卡索1925年左右相識,當時已婚的畢卡索正與她發展一段戀情。畢卡索被這位比他年輕了28歲瑪麗深深吸引,他的畫中開始出現瑪麗的金髮和豐腴的身材。
  • 神秘博士眼裡的色彩鬥士——梵谷!
    看過神秘博士的朋友們應該對梵谷穿越到博物館看到聽到人們對自己作品評價後的感動記憶猶新吧!那麼歷史上的梵谷到底又過著怎樣的人生呢?今天大海會結合作品集來慢慢講述梵谷的過往——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南部,其父西是荷蘭教會的神職人員,祖父也是一位曾獲得大學神學學位的牧師;另外梵谷的家族中有三位是相當成功的藝術品交易商,幼年時的梵谷經常喜歡與他們談論藝術因此從小就與宗教和藝術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繫。
  • 如何評價吳冠中的畫作?
    在徐悲鴻晚年的這張國畫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物比例精準,骨肉起伏非常寫實,大腿上還有明顯的光影變化。 吳冠中之前的抽象作品,我們可以一眼從畫面中辨認出來,他畫的是什麼。 而紫藤作品系列裡,如果不寫標題,我們是難以辨認出來,他畫了什麼的。 這樣的作品和當時大洋彼岸美國,波洛克的潑濺藝術,所形成的視覺效果,特別像。
  • 梵谷,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著
    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梵谷的油畫《靜物,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以5500萬美元落槌。梵谷活著的時候永遠「奇裝異服」,因為沒錢買衣服,穿的都是撿來的舊衣服,七拼八湊,走在普羅旺斯阿爾的街道上,他是一個討人嫌的孤獨的瘋子。梵谷說:「麥田吃掉了我好多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