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你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撮孜然的季節了…
夏季汽車不可避免會遭到暴曬,打開車門的一剎那,簡直堪比「巨型烤箱」!!
如果在開車的途中,你口渴了,而車內剛好有一瓶昨天放的礦泉水,你是喝還是不喝??
認為不喝的人大致覺得
▼
暴曬後會不會析出有害物質?
拿一瓶礦泉水,倒過來看瓶底,上面寫著「PET」,三角形中寫了「1」。
這是最常見的塑料材質之一 ——PET;目前絕大多數的礦泉水、飲料瓶均採用PET材料。
PET的耐熱溫度為70攝氏度,高於這個溫度之後,材質會變軟,但這個溫度僅僅會引起礦泉水瓶的物理性質的變化(水溫升高),並不會因與水的接觸,熔解成有害化學物質,毒性物質的洩漏幾乎可以忽略。
這種材料結構穩定,發生化學變化也要在100℃-120℃以上,車內根本達不到這樣高的溫度。
所以,只要是合格的PET水瓶,大家就無需擔心!
關於雙酚A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目前幾乎所有的礦泉水瓶都不使用雙酚A作為材料,所以基本不存在高溫下產生有害化學物質的問題。
暴曬後的水能不能喝?
綜合上述,車內暴曬後的礦泉水是安全的,並不會析出有害物質。只不過這樣存儲的水,口感不是很好。
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先預計好自己的需水量,預先放在車內儲物格。當然,既然車裡面有儲水,那停車的時候就儘量避開暴曬。
開封過的水,不要飲用。
進入夏季後,瓶裝水開封後如果短期之內不及時喝完,很容易滋生各種細菌,發生變質。所以車內有喝不完的水,下車時最好是帶走。
除了礦泉水,我們也會放一些零食在車裡。但是,如果開封過並且放在車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那就別吃了。
因為,車內對它們最大的威脅不是高溫,而是細菌。
車內的高溫環境,更會催生細菌的繁殖,開封後放得越久,細菌就會越多。所以,不管是水還是其他食物,都儘量不要在車裡放太長時間。
速速把這個小常識
告訴身邊開車的朋友!
【來源:珠海交警】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