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早上喝咖啡用的紙杯、中午點外賣送來的餐盒、夜宵的打包盒……
也因為塑料在食品中如此廣泛的應用,所以各種對塑料的擔憂,總是會隔三差五地出現。
比如:「暴曬後的礦泉水,喝了會不會致癌?」「餐盒裝高溫的食物,有沒有問題?」「一次性水杯裝熱水,會不會釋放有毒物質?」
今天,知妹就為大家,揭開真相!
傳言
不應該喝放車裡的瓶裝水,因為太陽的高溫會讓塑料分解,裡面的塑化劑會融入到水裡,有致癌風險。
真相
只要是合格的瓶裝水,基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如果你留意過瓶裝水的底部,也許會對這個三角形符號有印象。
這底下的英文,就是瓶子的製作材料「PET」。
大家擔心的塑化劑,是一種加入硬塑料中,讓塑料變得更有彈性、更容易加工的添加劑。
而PET是一種軟塑料,本身柔韌性較強、容易塑形,通常加工時不會額外增加成本去添加塑化劑。
也就是說,無論是PET飲料瓶的原料端或加工過程,都不太可能有塑化劑。
但飲料瓶的確會有極少量物質能「遷移」到食物或飲料中,比如重金屬銻。
對於這些可能「跑」出來的物質,人們已經進行過大量的研究,目前尚未發現正常條件下飲用、存放PET材質的瓶裝水(包括放在夏天的車中)會產生有毒物。
世界各地的衛生機構也確認,極少量的溶出物不會對健康有影響。
(圖片來源:文獻4 )
為了保證安全,這些瓶子在上市前還必須通過遷移試驗,簡單來說,就是測試不同條件下這些材質會逸出多少物質,考慮到貯存、運輸期間的情況,測試條件也包括了最高使用溫度、最長使用時間。
(圖片來源:文獻11)
只有極端條件下,溶出物依然在安全範圍內,才算合格。對於市售飲料,質檢部門還會定期抽查飲料、瓶身。
(來源:中國質量網)
因此只要我們喝的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標準的礦泉水,那麼即使是放在車中被曬過,也不用擔心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不過塑料長時間暴露在陽光、空氣和高溫中,容易老化,縮短水的保質期,建議大家還是現買現喝。
傳言
外賣盒放進微波爐加熱會釋放有毒氣體。
真相
大多數外賣盒不適合加熱,只有聚丙烯(PP)材質的外賣盒能進行微波爐加熱。
我們常見的外賣盒通常有硬膠、泡沫塑料和百折膠這3種材質,其中,泡沫塑膠和硬膠的標誌是一樣的。
一般在餐盒底部就能看到屬於哪種,這三者裡,硬膠是聚苯乙烯(PS)的俗稱,而泡沫塑料(EPS)則是以聚苯乙烯(PS)為主要原料,發泡而成的塑料。
首先可以放心的是,正規生產的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是一種安全的食品接觸級塑料。
不過硬膠和泡沫塑料都不耐油性和酒精,耐熱能力也比較差,在95℃就可能變軟。
所以有時會看到用泡沫餐盒裝剛出鍋的水煮魚、雞翅等溫度很高的食物,餐盒會被燙個洞。
(來源:新浪新聞中心)
所以,這兩種餐盒都不適合放進微波爐加熱,也不適合打包高溫、油膩和富含酒精的食物,比如水煮魚、鍋貼、油燜茄子等。
百折膠則是5號塑料聚丙烯(PP)的俗稱。可以放心的是,它的生產過程中同樣不會用到塑化劑,
其次,它的耐熱性也很優異,耐熱溫度達到了140℃,且它耐酸耐鹼,化學性質穩定,無毒性。普通的接觸,例如使用PP塑料或進食接觸過PP塑料的食物等,均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所以,這種材質的餐盒可以長時間盛放較高溫的食物,也能進微波爐加熱。
但要注意微波加熱時一定要打開餐盒上蓋,避免熱量集中,導致溫度過高。如果蓋子是其它塑料材質,不可以一起放進去。
傳言
一次性紙杯不能裝熱水、熱茶,水溫超過40℃,就會釋放有害物質。
真相
正規生產的紙塑杯,可以裝熱水。
正規生產的一次性紙杯大致分2種,一種是塗蠟紙杯,一種是「紙塑杯」。
塗蠟紙杯不適合喝熱咖啡等熱飲。因為杯壁所塗的石蠟熔點較低(54℃左右),遇開水會熔化,雖然正規生產的紙杯採用食品級的蠟,不會對人有危害,但可能會讓杯子失去防水性,水滲透到杯身,導致燙傷使用者。
「紙塑杯」則是在內壁塗了一層高密度聚乙烯(HDPE),相當於覆蓋了一層塑料薄膜。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但這種材質是很安全的。
根據動物實驗,高密度聚乙烯基本沒有口服毒性,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接觸高密度聚乙烯塗膜的紙杯會增加癌症風險。
至於耐熱度,聚乙烯的耐熱溫度在90℃~100℃,所以即使裝熱咖啡、熱茶、熱水,紙杯的防水性也不會破壞。
不過,以上所說的所有塑料製品之所以安全,都有很關鍵的一點,那就是生產合格!
所以大家在購買飲料或紙杯等塑料製品時,一定要看清楚:
1. 有沒有QS標誌;
2. 生產商信息、生產日期;
3. 適用範圍。
如果飯盒沒有標註可以加熱、紙杯沒有標註適合熱飲,最好不要用來裝熱食、熱飲。
打包食物時,如果有高油高溫的食物,建議選擇標註了5號PP材質的打包盒,可以等食物稍微降溫再打包。
購買紙杯時,建議選有厚度、杯身比較硬挺的杯子,可以試著擠壓杯子兩側,如果紙質很軟甚至容易破,通常質量不合格。
審稿專家:雲無心| 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
參考文獻
[1]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一年七月第六十期)-焦點個案,塑化劑與食物安全.
[2]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簡稱「PET」) 用完即棄膠樽的使用問題.
[3]臺灣衛生福利管理機構食品藥物管理署塑料食品容器倡導網站
[4]Westerhoff P, Prapaipong P, Shock E, Hillaireau A. Antimony leaching from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plastic used for bottled drinking water. Water Res. 2008 Feb;42(3):551-6. doi: 10.1016/j.watres.2007.07.048. Epub 2007 Aug 6. PMID: 17707454.
[5]GB 31604.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總遷移量》
[6]GB 31604.49-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砷、鎘、鉻、鉛的測定和砷、鎘、鉻、鎳、鉛、銻、鋅遷移量的測定》
[7]QB/T 2357-1998(2009)《聚酯(PET)無汽飲料瓶》
[8]Park EJ, Han JS, Park EJ, et al. Repeated-oral dose toxicity of 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 and the possible implications on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Toxicology Letters. 2020 May;324:75-85. DOI: 10.1016/j.toxlet.2020.01.008.
[9] Final report on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polyethylene. Int J Toxicol. 2007;26 Suppl 1:115-27. doi: 10.1080/10915810601163962. PMID: 17365139.
[10]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嬰兒奶瓶和兒童餐具的安全問題.
[11] GB 31604.1-20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遷移試驗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