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福建掀新一輪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熱潮:保水護土點綠成金

2020-12-23 閩南網福建

「十三五」期間,我省掀起新一輪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熱潮,提前超額完成任務,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居全國領先水平

保水護土點綠成金

在閩西老區長汀縣河田鎮露湖村一帶的山頭,闊葉樹與馬尾松和諧共長,隨處可見的無患子滿樹黃葉……這裡,曾是寸草難長的紅壤荒山。「種下這片林子後,環境好了,田裡灌溉也有水了。」露湖村村民塗家龍說,隨著山林涵養水源能力的提高,土地日益肥沃,原本就種一季稻,現在可以種兩季。

在八閩大地,像露湖村這樣的嬗變正在生動上演,昔日青山伴著金餑餑一起回來了。

滴水穿石,山河披綠裝

我省以山地丘陵為主,山高坡陡土薄,暴雨強度大、土壤抗蝕性比較差,水土流失易發高發,水土流失率一度高達17.25%。1983年,福建把長汀列為全省試點,拉開了大規模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

經過努力,2011年前後,全省水土流失率大幅降低至9.95%,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關鍵性勝利。2011年、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水土保持工作連續兩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我省吹響了新一輪水土保持攻堅戰的衝鋒號。「十三五」期間,我省繼續發揚「滴水穿石 人一我十」的長汀精神,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掀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熱潮。

強化資金支持,加大項目投入。2016年以來,我省每年安排3億元專項經費用於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2016年至2020年,省級共安排水土流失專項治理資金約15.3億元,每年用於持續開展省級重點縣、重點鄉鎮、生態村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建設。

部門聯動協作,加速推進治理。各省直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強化水土保持工作。2016年至2020年11月,各部門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投資約87.62億元。

聯合駐閩部隊支持閩西、閩東革命蘇區開展較大規模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細化目標任務,夯實工作責任。各地將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情況作為各級政府、各部門重要績效考核指標。2018年起,省裡和各地市相繼出臺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工作方案,定期開展水土保持工作評估,進一步夯實水土保持工作責任。

2016至2020年11月,全省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258.39萬畝,佔「十三五」規劃任務的139.82%,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全省水土流失率從2015年底的8.87%下降至2019年底的7.75%,下降率居全國前列,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位居全國領先水平。

開拓創新,繪就富美畫卷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生態治理任務,也是一盤開拓創新的綠色發展大棋局。如何做到二者有機統一?堅持治理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因地制宜地演繹由「紅」變「綠」的生動實踐。

立冬剛過,長汀縣三洲鎮戴坊村原貧困戶戴永恆夫婦心裡卻很溫暖。「4年前,我在賴公坑荒山上栽了800株油茶,現在收了675斤鮮果,可產油42斤,一斤可以賣到80元以上。」老戴開心地說,除了油茶,自己還養了200多隻河田雞,種了2畝優質稻,加上兒子在縣城從事汽車美容的收入,一年全家收入有6萬多元,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保水護土,也能興業致富。」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五年來,我省水土流失區經過治理,劣地植被覆蓋度持續提高、茶果園等產業得到持續培育和發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參與水土流失治理帶來的好處。

在長汀,水土流失率從2015年的8.52%下降至2019年的7.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近一倍,實現了從全國水土流失重災區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歷史性跨越;

在安溪,崩崗地變旅遊區,完成了從山光水濁到茶香萬裡的華麗轉身;

大田將廢棄礦山治理與其他經濟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打造公園、工業園、家園、農業園、物流園,邊治理邊收益,讓廢礦山變成聚寶盆;

平和縣將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建成一批水土保持生態公園,持續釋放生態紅利。

……

2019年起,福建水土流失治理由規模化轉向精準化。對水土流失率大於15%的安溪、詔安繼續開展攻堅治理;對水土流失率大於10%的9個縣開展流失斑集中治理;繼續打造長汀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示範區;對政和等11個縣著力推進治理成效鞏固提升和生態清潔小流域精品工程打造……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持續推進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接續譜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福建新篇章。」省水利廳負責人表示。(福建日報記者 張靜雯)

相關焦點

  • 漳州平和縣:全面推進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建設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漳州平和縣在水土流失治理的實踐中,始終貫穿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理念,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和「大面積封育保護」並舉、坡耕地整治與生態茶果園建設相結合,配套實施河道整治、生態護岸、水保公園、美麗鄉村建設等工程,推廣「山頂戴林帽
  • 山明水秀地 寧靜平安鄉——記水土保持的「寧鄉樣本」
    曾經,這裡十山九禿,河道淤塞,水土流失非常嚴重。根據1981年寧鄉縣農業區劃調查報告統計,當年水土流失面積達1211平方公裡,佔境內國土面積的41.6%。今與昔的反差,是寧鄉久久為功、持續開展水土流失治理的生動體現,也是近年來該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鮮活註腳。欲見山河千裡秀,先保大地一寸土。
  • 高臺縣「十三五」期間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高臺「十三五」期間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每日甘肅網12月22日訊據張掖日報高臺報導(記者段海)「十三五」期間,高臺縣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理念,強化紅線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健全長效機制,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生態治理丨福建長汀縣:敢叫「火焰山」換綠妝
    2000年,嶽輝從林業站調任河田鎮的水土保持站,在新崗位前有些迷惘。「以前在林區,做的是砍伐和種植速生林。現在水保站,研究的是怎麼才能把樹種活在山上。」 他所在的那個水土保持站有些個歷史。 民國政府時期,當時的福建省研究院在河田建立土壤保肥試驗區,成為中國當時最早的水土保持研究機構。
  • 福建龍巖長汀縣治理水土流失帶來發展紅利 生態好 產業興
    福建長汀傳統特產河田雞,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車間裡,裝著19萬枚雞蛋的10臺雞苗孵化設備正在運轉。一旁,工人們忙著分選雛雞、注射疫苗、裝箱發貨。這裡每年培育300萬羽河田雞雞苗,在長汀全縣範圍供不應求。  鍾炳榮自小就跟著家人養雞,可那時候的山頭幾乎看不到綠色,夏日裡太陽直曬,「記得家裡散養的雞,有幾隻被曬死在了地上。」
  • 福建龍巖長汀縣治理水土流失帶來發展紅利:生態好 產業興
    福建長汀傳統特產河田雞,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車間裡,裝著19萬枚雞蛋的10臺雞苗孵化設備正在運轉。一旁,工人們忙著分選雛雞、注射疫苗、裝箱發貨。這裡每年培育300萬羽河田雞雞苗,在長汀全縣範圍供不應求。 鍾炳榮自小就跟著家人養雞,可那時候的山頭幾乎看不到綠色,夏日裡太陽直曬,「記得家裡散養的雞,有幾隻被曬死在了地上。」
  • 洛陽市堅決打好生態扶貧硬仗 點綠成金惠民生
    各地還全面落實生態護林員政策,設公益崗位,聘用生態護林員7409名。老郭感慨:「種樹護林是積德的好事。看看,山綠了,日子也紅火了,多好!」  林下種 立體更高效  伊河蜿蜒而過的潭頭鎮撥雲嶺村,因山峰高聳能「撥雲見日」而得名。冬日裡儘管沒有了綠意,不過,散落山間的民居和漫山遍野的核桃樹,還是讓人很愜意。
  • 高臺縣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中國張掖網高臺訊 「十三五」期間,高臺縣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強化紅線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健全長效機制,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適度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 用水保科技為鄉村生態振興保駕護航
    羅小雲副省長參加省水利廳2020年第七期「水之韻」沙龍中指出,將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效對接意義重大。多年來,省水保院以鄉村生態環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在基層農村得到廣泛應用,用水保科技為鄉村生態振興保駕護航。
  • 懷遠縣塗山路(世紀大道-BE5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審批...
    ;(五)建設期水土保持補償費按照徵佔用地面積計徵,同意建設期水土保持補償費為4.37萬元。做好表土的剝離和棄渣綜合利用,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棄渣要及時運至方案確定的專門場地。根據方案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時序和水土保持措施實施進度,嚴格控制施工期間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三)切實做好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加強水土流失動態監控。並按規定向我局提交監測季度報表及總結報告;(四)落實並做好水土保持監理工作。
  • 生態司法 | 生態恢復性司法機制 書寫新時代「福建經驗」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充分肯定了福建等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並向全國推廣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環境治理體系、水資源水環境綜合整治等
  • 保民生安全 繪生態藍圖 譜寫人水和諧城湖共生新篇章
    「保民生安全 繪生態藍圖譜寫人水和諧城湖共生新篇章」今天(1月12日)上午9:00正式召開!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加強,累計完成50餘處生態建設項目,完成廬陽區三十崗鄉、巢湖市夏閣河、肥東縣馬集河3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各生態建設項目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72平方公裡,預防保護面積139.43平方公裡。
  • 福建四大領域這樣勾畫「十四五」發展藍圖
    三、長汀水土保持、木蘭溪治理經驗得到傳承推廣,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樣本河流生態走廊新增4500多公裡,水土流失率降至7.75%。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比例超過95%,水生態環境持續提升。三、落項目聚焦「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突出「保安全、保供水、保生態」,策劃生成一批重大水利項目。
  • 「十三五」麗江生態答卷:讓綠色成為麗江永續發展的「底色」
    」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堅定全市幹部群眾乘勢而上的信心決心,順利開啟全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12月10日,麗江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麗江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召開「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徵程」麗江市「十三五」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專題發布會。
  • 鄰水縣板橋河清潔小流域通過省級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建設...
    文天宇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12月22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水利廳獲悉,近日水保處組織專家組前往廣安市鄰水縣開展省級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評定工作。專家組一行深入鄰水縣板橋河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現場,仔細查看了項目建設成效。專家組認為鄰水縣板橋河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在水土保持治理中以「生態保護區、生態治理區、生態緩衝區」科學分區治理,以水土流失治理、生活垃圾處置、農村汙水處理、清潔能源使用等為重點,大力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和綠色經濟發展,做法值得肯定。
  • 鄭建新:以高水平水生態建設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以高水平水生態建設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 鄭建新 城市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治城先治水已成城市管理者的共識。長沙位於湘江下遊、洞庭湖尾閭,水系發達、河網密布,年均過境水量達700億立方米,加強水生態建設尤為重要。
  •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頭看」綠回汀州
    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在朝著總書記親自為福建擘畫的宏偉藍圖前進的進程中,各地各部門各行業牢記囑託、矢志不移、奮力前行,工作中湧現出許多亮點和成效。深冬時節,長汀縣河田、策武、三洲等地依然綠意盎然。昔日水土流失嚴重的「光頭山」上,近年新植的楓香、木荷等闊葉樹點綴在蒼翠的馬尾松林間,驅散了冬日的蕭瑟。
  • 綠水青山綻笑顏 黃山市「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黃山市以此為根本遵循,「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成績斐然:全市主要生態指標全國一流、全省居首位,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黃山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領先全省,截至2019年底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15年底下降20.62%,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標任務。
  • 【隴原環保世紀行】臨夏永靖:百裡山河鍛造生態新名片
    這裡的溼地經歷了萎縮、減少和再恢復,如今已形成一道水不斷流、綠不斷線、景不斷鏈的溼地生態屏障。  溼地生態屏障一角  近年來,為了全面恢復太極島區域生態環境,有效保護和利用區內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提升太極島景區旅遊檔次,永靖實施了沿黃河太極島段溼地修復與綜合治理項目。憑高遠眺,城依水而建,水繞城而流,湖光山色,一派江南景象。
  • 以「河長制」擘畫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藍圖
    走進金寨縣斑竹園鎮金山村,只見村落青山點綴、綠水環繞、生態優美,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呈現眼前。金山村位於大別山高山地區,境內溝壑縱橫交錯,竹根河支流南流河穿村而過,千百年來哺育著境內優秀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景觀。近年來,金山村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積極踐行新時期治水管水工作總基調,全面推動「河長制」生根見效,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