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安全 繪生態藍圖 譜寫人水和諧城湖共生新篇章

2021-01-14 澎湃新聞
保民生安全 繪生態藍圖 譜寫人水和諧城湖共生新篇章

2021-01-12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

——系列新聞發布會

(第二十七場)

「保民生安全 繪生態藍圖

譜寫人水和諧城湖共生新篇章」

今天(1月12日)上午9:00

正式召開!

請跟隨小布的腳步

一起走進新聞發布會

合肥市水務局

「十三五」以來,全市水務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補齊工程短板,強化行業監管,全面推進「十三五」水利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

一、堅持以人為本,水旱災害防禦取得系列重大勝利。「十三五」期間,我市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經受了極大考驗,先後成功應對了2016年超5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2019年超40年一遇的乾旱災害、2020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期間還有效應對了多輪強降雨、強颱風侵襲以及多次高溫乾旱影響,水利工程在防禦水旱災害中發揮重要作用,最大限度減輕了災害損失,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2020年巢湖流域發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巢湖忠廟水位最高達13.43米,連續16天超歷史水位。市委、市政府靠前指揮、科學防禦,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抗洪搶險取得全面勝利,確保了人民生命安全,確保了省會合肥和重點城鎮安全,確保了巢湖大堤和重要圩區安全,確保了重要基礎設施安全。

二、堅持補齊短板,水利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據初步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市已累計完成水利投資227億元。以巢湖環湖防洪治理工程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為重點,一批河湖治理及區域水資源配置骨幹水利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巢湖環湖防洪治理工程作為國家172項重大水利項目之一,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共完成投資18.56億元。災後水利項目加快建設,完成主要支流治理項目2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18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216座,以及新橋閘、銅城閘、巢湖閘加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41億元。完成霍集、杜集、袁河西等3座中型水庫以及劉橋壩閘、馬湖壩閘2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完成大型泵站撮鎮站更新改造,累計完成投資2億元。全面啟動「三達標一美麗」水利建設,聚焦圩口達標、灌區達標、水庫達標和美麗河流示範建設,計劃分6年投資118億元, 2020年項目已全面啟動,目前2個圩口、20個灌區、125座水庫、3條河流正在實施,已完成投資13.3億元。環巢湖國開行1~4期14個水利項目加快推進,累計完成投資18.63億元。龍河口水庫引水工程、巢湖市長江供水工程等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我市連續7年在安徽省水利工程質量考核中獲得A級(最高)等次,連續多年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三、堅持民生優先,農村水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十三五」時期,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共完成投資17.2億元,其中省級以上投資1.4億元,省級以下投資15.8億元,通過實施自來水管網延伸和入戶工程,超計劃解決168.4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為1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接通自來水。截止目前,全市農村自來水管網覆蓋84個鄉鎮1285個行政村,其中全市112個貧困村全部接通自來水,19.44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7.2%,集中供水保證率100%,供水水質合格率連續多年穩居全省首位,達到96%以上。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印發了《合肥市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實施方案》,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維護資金投入,財政資金年補助農飲工程維修養護資金達1000萬元以上。全面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明晰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落實工程管護主體和責任,探索創新工程管護模式,全市共發展各類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組織1270個,管理人員5662人,管理面積393萬畝,年籌集管護經費達6000萬元以上,累計發放「兩證一書」(工程所有權證、使用權證和管護責任書)16.15萬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加快推進,完成7處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累計恢復、改善灌溉面積35萬畝,渠道改造53公裡,項目區受益人口達27萬人,年糧食增產1116萬公斤,年節水2400萬方,年增經濟效益1650萬元。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加強,累計完成50餘處生態建設項目,完成廬陽區三十崗鄉、巢湖市夏閣河、肥東縣馬集河3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各生態建設項目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72平方公裡,預防保護面積139.43平方公裡。

四、堅持綠色發展,水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圓滿完成全市「十三五」用水強度和效率「雙控」目標,全市用水總量穩定在32.4億方以下,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十二五」下降28%、19%以上。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全市建成省級節水型企業11家,市級節水型企業89家,市級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104家,市級水利行業節水機關3家,節水型高校3家,中小學節水教育社會實踐基地6家,大力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不斷鞏固我市「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區」成果,實現了全市所有縣區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全覆蓋。會同環保部門開展入河排汙口整治,全市116個入河排汙口按時完成整改並通過省級驗收。近年全市水功能區達標率均實現年度目標,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64%以上。合肥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順利通過驗收,2019年合肥市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五、堅持創新發展,河(湖)長制工作持續走向深入。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湖長制以來,緊盯管好「盆」和「水」,建立健全河湖長制組織和工作體系,共設市、縣、鄉、村四級河長4005名、湖長180名,各級河湖長巡河40萬餘次,發現並解決問題14600餘個。堅持開門治水、聯合治水,在全國率先推行「河湖長+排長+警長+檢察長+民間河長」的五長治河模式,建立共治共建共享的河湖長制工作新格局。規範化實施河長制督查調度和專項整治工作,首創「四亂四水一牌一整改」(亂佔、亂採、亂堆、亂建,水多、水少、水髒、水渾,河長公示牌、問題整改率)暗訪督查和汙染指數(SPI)水環境排名調度機制,累計整治問題1326個。按照市總河長令要求,出臺《合肥市問題河流河長制工作整治專項調度方案》,由市級河長掛帥,成立多部門聯合作戰指揮部,圍繞工業企業、農業面源整治、管網改造、項目進度、岸線管控、河長履職等方面,開展南淝河、兆河、白石天河河長制專項行動6次,出動782人次,解決亂佔亂建、水體汙染、圍河養殖問題616處,約談相關責任人60餘名,解決了一大批河湖問題頑疾。同時組織開展了固體廢物排查、水庫垃圾圍壩整治、河湖採砂整治、河湖「清四亂」、河湖違法建設問題排查整治等系列專項行動,全市河湖水質持續向好,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

信息來源:合肥發布

視頻來源:徐楚寒

原標題:《保民生安全 繪生態藍圖 譜寫人水和諧城湖共生新篇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 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5年來
  • 每日一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他強調,要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從上遊重慶到中遊武漢,再到下遊南京,圍繞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先後3次召開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指路定向、擘畫藍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勾畫「十四五」發展藍圖,同心譜寫湖南新篇章
    「十四五」規劃畫出了千家萬戶期盼的「幸福色彩」,要把「十四五」規劃與湖南發展有效銜接起來,因地制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引導群眾參與湖南建設,才能同心譜寫湖南新篇章。因地制宜繪湖南,向著同一個目標奮鬥前行。
  • 構建「城水相融、人水和諧」生態畫卷!華富在行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巫偉敏 通訊員 曹斌福田區華富街道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聚焦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全面落實巡河湖、治河湖、護河湖等各項工作,著力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創建城水相融、人水和諧的「大美華富」。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新區各街鎮引起強烈反響 宏偉藍圖已繪就...
    原標題:宏偉藍圖已繪就 砥礪奮進正當時   宏偉藍圖令人鼓舞,砥礪奮進使命在肩。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的勝利召開在新區各街鎮引起強烈反響。
  • 青樹嘴鎮:以水為筆繪藍圖 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
    近年來,南縣青樹嘴鎮全面推進大通湖水環境治理工作,以美麗河湖滋養翠蔓青樹,擦亮生態文明優勢,厚植綠色發展底色,繪就了「水美家鄉」的綠色畫卷。青樹嘴鎮向陽渠位於南縣大通湖垸,青樹嘴鎮中部,是該鎮集排漬、抗旱及調控三仙湖水庫及大通湖水位的主要渠道。該渠道受益村組為青樹嘴村青樹和仁壽,新濱村濱湖,三新村新建和新安,吉祥村雙閘和大吉祥漁場,受益面積為7240畝。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準確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搶抓「雙區」建設機遇,中山翠亨新區繪就嶄新藍圖
    伊始,翠亨新區定位為「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探索區」,進一步把海峽兩岸和海內外華人匯聚在中華文化的旗幟下,建設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為廣東建設文化強省探索新路;「珠三角轉型升級重要引領區」,建設珠三角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轉型升級高端平臺;「嶺南理想城市先行區」,在珠江西岸率先走出一條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產城融合、智慧創新、和諧善治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 雲南永勝:保護程海一張藍圖繪到底
    波光粼粼的程海湖,像一顆鑲嵌在滇西北廣袤土地上的璀璨明珠,長期以來,麗江市永勝縣始終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程海保護作為事關永勝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保護程海一張藍圖繪到底。
  • 擘畫發展藍圖 吹響奮進號角-評論-忠縣-新聞中心-忠州新聞網
    剛剛閉幕的縣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忠縣縣委關於制定忠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忠縣發展擘畫宏偉藍圖,一幅發展更高質量、民生更有溫度、社會更具活力的壯美圖景躍然紙上。回眸「十三五」,奮鬥不舍晝夜,來路步履鏗鏘。
  •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唐廣生 黃尚寧今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這次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宣傳活動周於4月20日開始,4月26日結束。1 珍愛美麗地球 強化履職擔當「自然資源部將『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題,寓意深遠。這裡面至少包含兩層意思:面對大自然、面對地球,我們應該做什麼,就是要珍愛地球;應該怎麼做,就是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陳建軍開門見山,解讀了今年地球日主題的基本要義。
  • 保護溼地生態、推進綠色發展,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
    原標題:12月7日天津舉行「保護溼地生態、推進綠色發展,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新聞發布會  12月7日,天津舉行「保護溼地生態、推進綠色發展,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新聞發布會,請寧河區副區長陸盈,寧河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進,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力
  • 吳英傑: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奮力譜寫好建設美麗西藏的新篇章
    原標題: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奮力譜寫好建設美麗西藏的新篇章   本報拉薩7月13日訊(蔣翠蓮 常川 陳躍軍)今天上午,區黨委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暨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拉薩召開。
  • 重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秦廷富\視覺重慶重慶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強調,要著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加大汙染防治力度,大力推進綠色轉型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 【全會「數」說】民生篇:辦好民生實事 繪就美好生活
    【全會「數」說】民生篇:辦好民生實事 繪就美好生活 2021-01-09 2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貫徹落實五項要求 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從紮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是對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實踐邏輯之間的協同治理;從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到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是對陝西發展的基礎產業、方式形態和定位目標之間的協同治理;從紮實加強文化建設,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是對陝西發展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之間的協同治理;從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到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是對陝西民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全面落實之間的協同治理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還表明,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人與自然的關係具有不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因此,生態與文明、生態環境與民生福祉是緊密聯繫的。生態文明在本質上就是在人與自然之間構建的和諧共生共存共榮的關係。
  • 湖北利川佛寶山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佛寶山 以生態保護為前提 築牢綠色底線佛寶山地處神秘的北緯30°生態黃金線上,平均海拔1400米,是大巴山系巫山餘脈,為清江、鬱江「兩江」源頭,面積4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317人,距利川城區(火車站)28公裡、G50滬渝高速出口7公裡,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優越。
  • 「十三五」福建掀新一輪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熱潮:保水護土點綠成金
    「十三五」期間,我省掀起新一輪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熱潮,提前超額完成任務,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居全國領先水平保水護土點綠成金在閩西老區長汀縣河田鎮露湖村一帶的山頭,闊葉樹與馬尾松和諧共長,隨處可見的無患子滿樹黃葉……這裡,曾是寸草難長的紅壤荒山
  • 三門峽靈寶市:「綠色引擎」譜寫金城新篇章
    靈寶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立足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紮實做好「山」「水」「林」「產」四篇文章,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和諧共生,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