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QRS波室速,這些鑑別診斷方法不可不知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王祖祿教授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仔細鑑別,規避風險。

室速並非都是寬QRS波心動過速。一般情況下,室速多表現為寬QRS波心動過速,但在臨床上仍有一部分室速表現為窄QRS波心動過速。

6月10日到6月14日,由全軍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質量控制委員會、遼寧省醫學會、遼寧省醫師協會共同主辦,北部戰區總醫院承辦的「2020東北心血管病線上論壇(eNCF)」於線上召開。來自北部戰區總醫院心血管內科的王祖祿教授帶來了題為《窄QRS波室速心電圖特徵和電生理診斷》的講課。

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定義和分類

窄QRS波心動過速是指QRS波時限≤0.11 s,QRS波頻率>100-140次/min的心動過速。

通常將其分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和窄QRS波室速。其中室上性心動過速在臨床上最常見。

窄QRS波室速的心電圖特點是QRS波時限≤0.11s,機制上多為特發性左室分支型室速(ILVT)。特發性左室分支性室速臨床上以左後分支型室速最多見(約90%),左前分支型室速較少見(約10%),左上部間隔型室速很少(約1%),而左上部間隔性室速則多為窄QRS波室速,少部分近端左後分支或左前分支室速也可表現為窄QRS波室速。

窄QRS波室速心電圖表現有時與竇性心律心電圖相近,該類型很少見,但值得注意的是,體表心電圖對窄QRS波室速的誤診率很高。

窄QRS波室速的電生理鑑別診斷

窄QRS波室速的鑑別診斷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尤其是對需要進行射頻消融的患者,若未能準確鑑別心律失常類型,將會影響手術選擇方式。

窄QRS波室速與室上性心動過速的鑑別要點如下:

室房完全和/或一過性分離考慮為室速:當心電圖可以明確發現室房分離,室性融合波以及竇性心律心室奪獲時,室速的可能性大;

希氏束逆向激動考慮為窄QRS波室速:窄QRS波室上性心動過速(SVT)通過房室結,希氏束將激動傳導至左右束支,然後通過浦肯野氏纖維傳導到整個心室肌。發生SVT時希氏束為正向激動,即希氏束激動從近端到遠端,若存在逆向激動,可考慮為窄QRS波室速。但多數情況下用普通四級標測導管比較希氏束激動方向較為困難。

仔細比較室速和竇律時體表心電圖(易誤診);

心動過速時心房拖帶或早搏刺激;

室房/房室是否呈1:1傳導;

心房激動與心動過速心室激動是否有關;

心室奪獲時QRS波形態改變。

5個真實案例:左上部間隔型ILVT

近幾年,有部分學者提到左上部間隔型ILVT。左上部間隔型ILVT大多數病例QRS波時限≤0.11 s;室速發生時心電圖和竇性心律心電圖相近,有時表現為窄QRS波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RBBB)圖形;消融靶點距離希氏束記錄的部位相近;室速時記錄到的浦肯野電位(PP)到體表心電圖QRS波起點時間(PP-V)接近HV,即HV≥25-30 ms。(HV代表希氏束和心室波之間的間期,通常室速時的HV間期<竇性心律的HV間期)。

日本學者曾經報告過ILVT,其中<1%的患者心電圖表現為左上部間隔型分支型室速。左上部間隔型ILVT表現為:窄QRS波,形態可接近竇性心律或RBBB+分支傳導阻滯。(圖1)

圖1:日本學者報導ILVT

馬堅教授團隊2017年發表在Europace上的一篇文章,也報導了相關病例。窄QRS波室速和左束支阻滯提示為左上間隔ILVT。(圖2)

圖2:馬堅教授團隊報導ILVT

除此之外,王教授還分享了5例他們團隊發現的左上部間隔型ILVT。

病例1:寬QRS波心動過速,室房1:1傳導,部分醫生會誤診為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而做房室結慢徑射頻消融。但實際上不能成功,且有導致房室傳導阻滯風險。因為寬QRS波心動過速,可通過刺激心房快速診斷SVT伴束支阻滯還是室速。本例患者通過心房刺激後,體表心電圖表現為出現融合波,寬QRS波變為窄QRS波(室上性奪獲心室,紅色箭頭處)。(圖3)

圖3

病例2:此病例需要鑑別是AVNRT(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還是ILVT,單看心電圖表現不能診斷(圖4),很可能被誤診為AVNRT。術中按照AVNRT進行房室結慢徑射頻消融後,出現明顯的室房非1:1傳導現象(圖5紅色箭頭處)。當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暫停手術,重新做鑑別是AVNRT還是ILVT。

術中通過心房刺激進行鑑別,結果心房明顯奪獲,但心動過速周長沒有變化,診斷為室速。

圖4

圖5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測量HV間期鑑別。此例室速時HV間期為50 ms,竇性心律時HV間期為60 ms。心動過速時HV間期<竇性心律時HV間期表明,該心律失常類型為ILVT。最終,該患者進行穿刺房間隔途徑主動脈瓣下消融ILVT成功。(圖6)

圖6

病例3:窄QRS心動過速,伴RBBB,體表心電圖無明顯室房分離,此時需要鑑別為室上速伴差傳還是ILVT。(圖7)

圖7

圖8

病例4:窄QRS波心動過速,HV間期較長(圖9),按照AVNRT進行房室結慢徑射頻消融。

圖9

消融術中發現,出現一過性交界性心律伴室房傳導阻滯或延緩,若再進行手術不排除出現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情況。暫停手術進行鑑別診斷。(圖10)

圖10

病例5:竇性心律(左幀)和心動過速(右幀)時體表心電圖對比在多個導聯形態有差別,部分導聯可看到房室分離,判定為室速。

圖11

然而, 患者室速發生時,PP-V是30 ms,HV是30 ms,PP-V間期=HV間期,提示消融點鄰近近端希氏束。

圖12

該患者用心房刺激提前心房激動後,QRS波周長沒有發生改變,有時候可看到房室分離,說明診斷室速是正確的。

圖13

對該患者進行導管消融。消融過程中,先後出現左束支傳導阻滯和右束支傳導阻滯。放電終止後,左束支傳導阻滯恢復,室速不能誘發,但1個月後室速復發看,但發作頻率較前有所減少。

圖14-16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點擊圖片可放大圖)

最後,王教授對左上部間隔型ILVT導管如何消融提出了6點思考和1點強調。

標測PP或DP?

消融能量如何控制?

手術是否會造成束支或分支損傷?

是否有完全心臟阻滯風險?

消融途徑應該選擇穿刺穿間隔還是逆行主動脈?

能否從體表心電圖判斷出從左側還是右側進行消融?

並且再次強調,導管消融需謹慎評估風險!

專家簡介

王祖祿

王祖祿,北部戰區總醫院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心內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和心律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副主任委員,全軍心血管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副主編等。專長「心律失常診治」,尤其「導管消融治療心律失常」。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審稿專家:王祖祿教授

本文整理:大頭蝦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窄QRS波室速,這些鑑別診斷方法不可不知!
    仔細鑑別,規避風險。 室速並非都是寬QRS波心動過速。一般情況下,室速多表現為寬QRS波心動過速,但在臨床上仍有一部分室速表現為窄QRS波心動過速。
  • 窄QRS波心動過速鑑別診斷及靶點選擇一例
    經典臨床病例 抽絲剝繭解析 身臨其境講解 課程由7位電生理手術例數超過5000的國內外優秀術者輪流擔任主講,通過回顧經典臨床病例,從心電圖解析、鑑別診斷
  • 心電在線丨QRS波的寬度是鑑別室速的標準嗎?
    【欄目簡介】 《心電在線》欄目是由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楊清教授團隊與心在線合作推出的精品心電圖專欄,由心電圖室王志毅教授和齊欣醫師負責,以有特點的或少見的心電圖檢查結果為切入點,結合病例進行分析,將規範的心電圖診斷要點、標準及分析方法與廣大讀者分享,提高臨床醫生對心電圖的分析能力及水平
  • 乾貨丨寬QRS波心動過速,鑑別及急診處理要點
    寬QRS波心動過速包括室性心動過速(VT)、室上性心動過速(SVT)伴快頻率依賴性室內差異性傳導、SVT伴旁道前傳(如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房速伴預激前傳
  • 【心系列355】寬QRS波心動過速時的P波分析
    P 波難以辨認,有兩種可能:①每個 QRS 波後(ST 段上)均可見一小波(箭頭指示),RP′間期 0.16s,1:1 逆傳?②V1 導聯 R2、R4、R6 前均可見不同形態的正向波(箭頭指示),重有 P 波(房室分離)?因通常 V1 導聯 P 波多呈正負雙向,曾傾向前者。心電圖診斷:室性心動過速,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伴束支阻滯待排除。入院診斷:冠心病,陳舊下壁、後壁心肌梗死,室性心動過速。
  • 【心系列109】室性逸搏心律及特發性室速 1 例
    圖 2 示竇性心律,但第 5 個 QRS 波寬大畸形及高尖 R型,伴完全性代償期,診斷為室早,圖中第 2、6、7 個 QRS 波均與第 1、4、5 QRS 波形態明顯不同,且介於竇性 QRS 波與室早QRS 波之間,診斷為室性融合波;圖 3 為竇緩,R2~R6 為心動過速,心律為 50bpm,屬於為室性自搏性心律,竇 P 融合其中。
  • QRS波交替變化與T波異常,你的診斷是?
    如何診斷及治療?這種成組的規律圖形是良性的無需特殊治療,還是應該考慮植入起搏器?室相反應是一種可在房室傳導阻滯時觀察到的現象。Rosenbaum和Lepeschkin於1955年提出了室相性竇性心律失常機制的理論。他們假設:正性變時作用是由心室收縮時右心房牽張引起的,而負性變時作用是由於脈搏波刺激動脈壓力感受器引起的迷走神經反射作用。因此,PP間期的變化是這兩種作用的結果。
  • 手把手解讀心電圖:常見室上性心動過速
    起源自希氏束以上的稱為室上性心動過速,起源自希氏束以下的稱為室性心動過速。也可以根據心動過速發生時 QRS 波的形態,將其分為窄 QRS 波心動過速和寬 QRS 波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常為窄 QRS 波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常為寬 QRS 波心動過速,當然存在少數例外情況。
  • 低鉀低鎂、室速病因不明,這個30歲小夥怎麼了……
    圖1 入院時心電圖:心率225次/分,QRS波時限略大於120 ms,部分T波中可見隱藏的P波(箭頭所示) 入院心電圖提示房室分離,可明確診斷為室性心動過速
  • 雖然少見,但後果嚴重,認識雙房室結非折返性心動過速
    雙房室結非折返性心動過速(DAVNNT)相對少見,表現類似於常見的心律失常,如房早、房顫、室速等。由於DAVNNT經常被誤診,常常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臨床醫生了解DAVNNT這種心律失常非常重要。先來看一則病例。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診斷,關鍵點匯總|臨床必備
    如果這些基因的始祖突變(founder mutations)存在於特定的地理區域,或者始祖突變與特定的地理區域相關,則篩查出包括特異性非橋粒基因在內的所有ARVC基因相關圖譜至關重要。2. 心肌組織學特徵心內膜心肌活檢不是ARVC患者的常規診斷方法,但可用於散發性ARVC和左室顯著受累的先證者。
  • 及鑑別診斷
    心電圖診斷:   1,竇性心律,   2,左心房大?相關知識點:一、心房激動方式     整個心房激動時間包括三部分:單獨的右心房激動時間,右心房和左心房共同激動時間,單獨的左心房激動時間。      竇房結位於右心房和上腔靜脈交界的部位,即位於右心房。按照這個解剖基礎,竇房結產生並傳到至心房的竇性衝動,勢必先激動右心房上部。      一方面竇性衝動在右心房內從上至下傳導,按照從上至下的順序激動右心房。     另一方面竇性衝動通過Bachmann束,即房間傳導束傳導至左心房,左心房開始激動。
  • 體驗室上速的藝術氣質:長RP心動過速的鑑別
    室上性心動過速是電生理領域的藝術品,每一種室上性心動過速有其獨特的機制,通過電生理檢查可以明確室上速發生的機制。
  • 常見心律失常的鑑別和處理,心內科醫生必備!
    不易鑑別時,慎用洋地黃或異搏定,靜注普魯卡因酞胺比較適宜。陣發性室上速合併室內差異性傳導、束支阻滯時 , 易與陣發性室速混淆 。以下幾點對其鑑別有較大價值 : ( 一 ) 病 史 : 僅有參考價值 。多年發作心動過速而無嚴重後果提示PSVT, 心動過速伴有明顯血液動力學改變 (心衰 、 休克等 ) 提示PVT。
  • 心電圖上QRS波變窄而高,有什麼意義?
    之前,Wolpert等報導3例不明原因的反覆暈厥患者,心電圖的共同特點是下壁或前壁導聯出現"窄而高"的QRS波,並首次提出心電圖窄而高的QRS波可能是患者猝死指標的假設。一窄而高QRS波的風險既往研究發現,QRS波時限延長是心律失常患者猝死的獨立預測因子。
  • 臨床精粹:臨床常見心動過速的處理方法
    窄QRS波心動過速(QRS<120ms)分為節律規整或不規整(圖3-21)。圖3-21 窄QRS波心動過速窄QRS波心動過速的病因包括:(1)竇性心動過速;(2)室上性心動過速:①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是最常見的室上性心動過速類型;②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通常與
  • 異位性心動過速
    根據異位節律點發生的部位,可分為房性、交界性及室性心動過速。1.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理應 分為房性以及與房室交界區相關的心動過速,但常因P'不易辨別,故統稱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室上速)(圖5-1-52)。
  • 2個病例掌握左、右心室肥厚的心電圖診斷標準
    心電圖哪些表現支持該診斷?心電圖分析心電圖顯示,心律規則,110次/分。每個QRS波前都有一個P波(+),PR間期恆定(0.16s)。P波在Ⅰ、Ⅱ、aVF和V4~V6導聯為正向,且P波時限正常(0.10s)。所以是竇性心動過速。P波異常,在Ⅱ、aVF和V1~V2導聯呈高而尖峰狀。
  • 乾貨丨一文教你心包積液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就此話題,在2020年長城會心肌與心包疾病論壇中,江蘇省人民醫院周蕾教授對心包積液的診斷和鑑別診斷進行了詳細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心包積液病理生理及病因 正常心包可有10~50 ml的血漿滲出液,起到潤滑作用。當病理過程導致液體吸收減少或生成增加,則會形成心包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