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2020年8月14日,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同主辦,國務院港澳辦、中科院、中國鐵路等單位支持的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活動」全國開營儀式在新華網創意工場MR演播廳成功舉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國務院臺辦交流局一級巡視員王明鑑,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中處及北京市科協、教委相關領導出席活動。來自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1.3萬名高中生和領隊老師以及全國廣大青少年齊聚網絡終端,共同參加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活動」開營儀式。開營式以直播的形式向全國公眾和青少年開放。
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活動」開營儀式
天津營包括南開大學分營和天津大學分營。由市科協、市教委共同主辦,主辦方將聯合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按照《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組織實施方案》的要求,精心籌劃準備,周密組織實施,加強安全保密,確保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營員們觀看開營儀式直播
雲上科學營 探索新方式
自2012年起,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每年在暑期資助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萬餘名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的優秀高中生走進重點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參加為期一周的科技與文化交流活動。學生將有機會走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企業研發中心,聆聽名家大師精彩報告,參加科學探究及趣味文體活動等。今年,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將採取線上的方式與營員見面,通過「雲上科學營活動」的形式開展。
營員們觀看張伯禮院士報告
「雲上科學營活動」由全國管理辦公室建立統一的網上活動組織服務平臺,以「虛擬大學城」的形式集中呈現各分營活動。線上活動不再區分常規營、專題營和西部營,統一稱為分營活動。在保持68個分營的基礎上,積極發動未參加過活動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入「雲上科學營活動」,力爭實現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內容呈現。營員及廣大青少年通過網絡方式參加分營活動,參與在線交流互動,感受科技文化魅力。
為培育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雲上科學營活動」將積極邀請名家大師參與,依託學科專業特色和重點實驗室資源,以全景呈現、直播(錄播)、專家答疑、互動體驗等方式,為青少年提供線上具有分營特色的科技活動和科教資源,提升營員的參與感、體驗感和獲得感。其中天津大學分營包括雲遊天津大學、參觀重點實驗室、北洋大講堂、與朋輩互動交流等一系列值得期待的活動;而南開大學分營也準備了名師大家面對面、參觀科普基地、參觀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等有意義的活動。以需求為主導設計活動,增強線上參與活動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加大科學家精神弘揚力度,強化青少年思想引領。
聆聽院士報告 講好開營「第一課」
開營式上,榮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張伯禮院士親臨活動現場作開營第一課主題報告;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也錄製視頻作開營第一課主題報告,就疫情中的創新應用和拼搏精神與青少年們交流心得,彰顯大國科技自信,不斷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領。
北京理工大學分營營員王玉駿
華東師範大學分營營員馬明煥
來自大邱莊中學的兩位營員在聆聽過院士的報告後,向記者說道:「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聆聽院士報告,更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感受新冠疫情,了解到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讓我們都有很大的觸動,在科學領域內人類是如此的的渺小,現在更是特別期待接下來幾天的營內生活,去感受未曾感受的,去學習未曾了解的,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為國家盡一份力。」
選拔科技人才 感受科技魅力
負責組織觀看本次開營儀式的大邱莊中學教學副校長馬金光以及鄧忠麗、王麗兩位帶隊教師表示,雖然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孩子們不能像往年一樣親自走到校園中,但學校和孩子們依舊都十分重視本次開營儀式,孩子們可以在線上參觀校園、實驗室,和其他學生老師一起進行研討、動手實驗,從而來提高自身科學素養。
大邱莊中學教學副校長 馬金光
分營帶隊老師王麗(左)、鄧忠麗(右)
據悉,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在中國科協、教育部的共同推動下,在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臺辦、中科院、中國鐵路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省級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機構、港澳臺承辦機構等多部門的協同配合下,自2012年已經連續開展9年。分營已達到68個,其中高校53個,中央企業7個,中科院科研院所8個。2012年以來,共選拔海峽兩岸暨港澳88011人(內地79371人,港澳臺8640人)參加了活動。讓廣大營員感受了科技魅力、科學家精神,培養了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並增進了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不同民族青少年間的友誼,促進了高中與高校合作育人,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創新精神,增強了青少年的創新自信和實踐能力,為培養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做出了積極貢獻,將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