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當代教育新視野。今天給大家聊的是職稱話題。
一、職稱把教師分出了三六九等
在30年前做教師,幾乎沒有什麼三六九等之分。教師也就是個教師,受著差不多待遇,教育系統反倒純淨許多。
但是現在不行了,現在隨著職稱制度的改變,工改方案的實施,教師們站在一起,那就不一樣了。高級教師志得意滿,初級教師就矮人三分。
再看看打卡工資,高級教師都是五六千,六七千,而初級教師只有可憐的兩千多,三千多。同樣是幹活,有的教師幹了20年、30然仍停留在初級職稱的。
你還別不信,筆者身邊隨便就能拈出來幾個。一個D老師和筆者同資歷,參加工作28年;一個L老師比筆者還要早,參加工作30年整;還有一個稍晚些,參加工作24年。
這三位男老師若論學識,筆者也是相當的佩服;論工作態度,那是默默無聞,相當敬業;論處事,都是方方正正,低調溫和。可就是職稱原地不動。
二、利用關係助力職稱屢見不鮮
放眼望去,一些年輕的老師,噌噌噌,職稱之路如開了掛,工作甚至不足20年,就能奮鬥到副高級。這裡面,其實不乏利用到了一些關係。
親屬關係:中心校長校長的女兒是教師,幾乎是一年不落,該用什麼榮譽就有什麼榮譽,該評什麼職稱只要年限一到立即推薦,一路綠燈,人家靠的是拼爹;還有中心校書記的兒媳也是這個樣,硬生生把別人分數壓下去,把這個兒媳推出來。
話說在這樣的情形下,也沒有人敢去說個憑什麼,而且大多教師都默認了這屬於正常。如果不照顧人家自己人那才叫傻呀不正常。教師群體的意識裡已經形成了對權力的服從。
地域關係:如果是一個異地過來參加工作的教師,就叫真正的勢單力孤了,努力幾乎就成為徒勞。C老師想獲得職稱推薦,為此花了不少心思,還給校長送了硬通貨。
校長愣是吃了也不手軟,最終推薦了同村的另一名教師。就是因為C老師是異地過來的。校長地域觀念比較強,認為得罪一個外地人沒有事,結好一個本地人是長遠考慮。
所以還是和領導地域上相近,才能近水樓臺先得月,佔儘先機。
異型關係:這個異型關係就多了。譬如遇到異性領導,有意發展成一種異性關係,老師成為領導的入幕之賓,座上客。那就厲害了,以筆者的淺陋見聞,這種情況絕非少見,老師已經見怪不怪了。
得了這種關係之後,那可以說需要的各種東西是招手即來,揮之即去。任意瀟灑,不愁在教育上混不出名堂。
經濟關係:常常聽見一位老師和領導公開炫耀關係如何鐵,如何不分你我啥的,仿佛世間只有他們倆存在著偉大的友誼。其他老師們心裡都清楚,這就是一個經濟關係。
領導買了新房,這位老師自己掏腰包跑前跑後把裝修給包了。領導兒子結婚,這位老師暗裡封了一個大紅包;領導電視機壞掉了,讓這位老師幫忙拉去修,這位老師給領導買了一臺新的扛過來。
這樣的老師,你可以想像,升遷得是火箭速度,職稱一步也不差。
四、教師難在得不到己所應得
不過,這樣的關係學,始終代替不了教育主流的方向,長遠看,老師們要對教育有信心。
筆者在這裡羅列一種現象,並不在於黑某個群體。筆者只是覺得一個普通老師太難了,不是教書難,而是難在了得不到自己應該所得,難在了看到了不公正,卻無力改變什麼。
關於這個話題,您怎麼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