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2020-12-18 中國科大新聞網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HB)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該研究成果近期以「Synthesis of 3D-interconnect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rom heavy fraction of bio-oil using crayfish shell as the biological template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為論文標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Carbon》上。

該項成果基於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積(3095 m2g-1)、高孔容(1.66 cm3g-1)和適宜氧原子含量(7.83 at.%)的分層多孔碳(HPCs);同時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HPCs)雜原子含量的影響,並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所製備的分層多孔碳(HPCs)在組裝的超級電容器性能測試中表現出1.4V的寬工作電壓和20 W h kg-1的高能量密度,與現有電極材料的性能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可用於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許多應用領域。

該項成果為從農林廢棄物和廚餘垃圾等廢棄生物質資源中獲取高附加值產品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示意圖

論文的第一作者是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碩士生羅澤軍,通訊作者是朱錫鋒教授。本項目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B1501404)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0.11.083


(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科研部)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HB)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科研新發現:小龍蝦殼助力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示意圖。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12月7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
  • 小龍蝦殼吃完就丟? 沒想到還能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我國科學家用小龍蝦殼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性能優勢明顯
    合理利用豐富的小龍蝦殼資源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從小龍蝦殼中提取有用的化學物質是一種吸引人的環保方法。比如,螯蝦殼的主要成分——甲殼素作為淡水小龍蝦綜合利用的初級產品,已經廣泛應用於日化、醫藥、食品加工等諸多領域。將小龍蝦殼轉化為功能性材料,則是實現廢物回收利用的另一種方法。近年來,一些學者利用小龍蝦殼粉碎和小龍蝦殼生物炭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
  • 我國學者用小龍蝦殼等為原料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農林廢棄物和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小龍蝦殼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據新華社合肥12月19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中科大:龍蝦殼制電極材料
    記者12月5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小龍蝦殼有些厲害!
    說起小龍蝦,你能想到啥? 當然是……吃它!吃它!吃它! 不過,小龍蝦可不僅是盤中餐~ 它的殼還能合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 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電極材料、冰刻研究、新型納米武器、北極航道...
    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電極材料、冰刻研究、新型納米武器、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聚乳酸生物塑料、暗… 2020-12-09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龍蝦殼變廢為寶,科大研究用它助力高分子電極材料的製備獲進展
    首先需要科普下電極材料的概念。基於電極材料的這些功能,就要求製造電極的材料有足夠的電導率、熱導率和高溫硬度,電極的構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及充分冷卻的條件。此外,電極與工件間的接觸電阻應足夠低,以防止工件表面熔化或電極與工件表面之間的合金化。
  • 小龍蝦,除了好吃還有大用
    小龍蝦,除了好吃還有大用小龍蝦(學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是淡水經濟蝦類,因肉味鮮美廣受人們歡迎。2019年,美團曾發布了《小龍蝦消費大數據報告》,一年裡用戶在美團平臺消費了約4.5萬噸小龍蝦。整個中國約一年吃掉30億隻小龍蝦。留下小龍蝦屍骨如山,有沒有可利用,可開發的呢?新華社:我國學者用小龍蝦殼等為原料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作者:徐海濤。
  • 中科大朱錫鋒課題組《Carbon》:廢棄小龍蝦殼為原料製備多孔碳材料...
    本文要點: 從大量的生物油(HB)中綠色合成分級多孔碳(HPC)。 使用小龍蝦殼(CS)作為生物模板獲得的獨特多孔碳。
  • 變廢為寶:小龍蝦的殼可用於製作超級電容器
    根據中國科學院大學Zhu Xifeng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小龍蝦可能不再僅僅是一道美食了,它將被賦予更大的使命。研究團隊通過對小龍蝦殼的研究,使得利用小龍蝦殼作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生物模板成為可能,研究成果發表在《Carbon》雜誌上。
  • 【科研進展】碳纖維在柔性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本文介紹了超級電容器以碳纖維在柔性超級電容器的研究進展,總結了柔性超級電容器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展望。電極材料是決定超級電容器性能好壞的關鍵,如何兼顧活性電極的柔性化和高能量密度是一個難點。碳材料在硬度、光學特性、耐熱性、導電性等方面都優異於其他材料,非常適合作為柔性超級電容器的基礎電極材料。其中碳纖維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以及優異的化學穩定性,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因此,設計新穎的碳正電極已成為關鍵問題,該電極能夠實現高能量密度,但又不會降低固有功率能力和長期耐久性。碳正電極吸附/解吸涉及的離子是(A)電解質中的陰離子或(B)Zn 2+圖2、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與其他儲能設備的Ragone圖主要關注近年來ZHSC中碳陽性電極的進展。ZHSC中使用的各種碳材料主要分為四類,包括商用AC,CNT,石墨烯和多孔碳(PC)。系統地研究了它們的合成,形態和電化學性能。
  • :凝膠電解質自下而上填充新方法獲得高性能全固態柔性超級電容器
    現在常用的柔性電極都比較薄,這樣電解質可以與電極材料充分接觸,但是其厚度僅為幾十納米到微米,遠小於商用超級電容器的電極厚度(100 μm – 150 μm),導致電容器具有低的面積電容,難以滿足實用需求。雖然製作大厚度的多孔電極並不困難,但是使凝膠電解質充分接觸大厚度多孔電極的內部孔隙卻是一項技術挑戰。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半島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崔永朋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柳偉教授在新型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鉀離子存儲材料與器件研究已成為當前科研前沿熱點之一。然而,鉀離子半徑遠大於鋰離子,導致原有電極材料在存儲鉀離子過程中出現嚴重結構破壞,器件性能下降明顯。因此,如何設計構建新型電極材料,適應鉀離子擴散的熱力學與動力學需求,開發出低成本同時兼具高性能的鉀離子電極材料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與難點。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固有特性(例如,高功率密度和出色的循環穩定性)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發揮一定作用。具有互連的周期性多孔微/宏結構的電極的構造可使超級電容器保有高重量電容和緊密的電子、離子傳輸,同時不會犧牲面積和體積。電極的結構不僅需為裝置提供了改善的電化學性能,還得滿足對個性化的追求。3D列印技術為設計電極的可控宏觀結構帶來新的可能性。
  • 賀曦敏《物質》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和超級電容器水凝膠的分層結構
    所有這些應用都需要高導電性和機械柔順性的材料。實現這些功能的一種策略是在結構上設計不可拉伸的材料,以吸收應變而不會斷裂。可替代地,高度期望本徵可拉伸的導電材料,其固有的可變形性和可靠性是最受關注的。實現此目的的一些方法包括調整分子結構或修改(半)導電聚合物的形態,在可拉伸網絡中引入導電納米填料,或將液態金屬嵌入彈性體中。
  • Carbontech 2020 多孔碳材料論壇精彩呈現
    電極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其內部緩慢的電子/離子傳輸速率導致器件的存儲/釋放效率低於預期。改善電極材料的傳輸動力學是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關鍵和可行性策略之一。報告介紹了多種功能碳材料的可控制備技術,通過對碳材料的結構設計與調控,顯著提升其電化學性能。上述系列研究工作為高比能儲能器件用電極材料的設計和實用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