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新世相 的第 832 篇文章
一
先給你看個看完後你會嘆口氣的視頻。不長,37 秒:
視頻裡的人,是曾經的網絡紅人龐麥郎。
五年前,2014 年 7 月 28 號,他憑藉《我的滑板鞋》大火。
歌詞寫:
「我的滑板鞋時尚時尚最時尚
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
摩擦 摩擦
在這光滑的地上摩擦」
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
討厭他的人,認為他神神叨叨,荒誕可笑。甚至覺得他紅就是對音樂的不尊重。
喜歡他的人,覺得他歌詞寫的純粹且真實,而且還堅持了自己的理想。
最紅時,龐麥郎接到過 200 多場商演。到現場聽他唱歌的歌迷,就有近萬人。
而文章開頭的視頻,是前段時間,他在農村老家一個婚禮上的一段表演。
婚宴上黑壓壓坐了一眾人,真正聽他唱歌的卻沒幾個。
看到視頻我唏噓——
龐麥郎起碼也是大火過的人,現在卻在為不知道他是誰,也聽不懂他歌的村民唱歌。
也感到無奈無力——
哪怕你運氣好曾經大火過,小人物實現夢想也依舊會跌回原地,回到以前的生活裡。
以及,竟然也有點孤獨——
明明你唱歌早就沒人聽了,但依舊偏執繼續唱的孤獨。
消失的這五年,龐麥郎難道還在唱歌?
2018 年看看新聞為他拍了部紀錄片《夢與路:小鎮青年 雙面人生》,我發現消失的這五年,他:
最新一首歌停留在 2016 年,《我將停留在那裡》。
他辦了 40 場演唱會,每場平均人數不超過三十人。
這個 25 歲之前,一直在農村呆著,一無所有的男孩,曾經最大的夢想是擁有一雙自己的滑板鞋;
《我的滑板鞋》之後,他覺得自己站在了人生頂端,但這感受一晃而過。
現在的他,有演出時唱歌,沒演出時回家餵豬,或者寫歌錄歌。
熱鬧和冷清,一火一冰,這種經歷,讓我唏噓、無奈,也覺得孤獨。
我是山東農村出生的,見過很多一直在生活裡掙扎,談不起理想的年輕人。
這「談不起」,不是沒資格。而是沉重的生活讓他們沒有條件和力氣去想像。
可即便如此,也依舊會有很多有著不合時宜夢想的小人物。
龐麥郎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龐麥郎曾唱:「時間 時間 會給我答案」。
時間會給他們這些不合時宜的夢想,什麼答案?
二
寫這篇文章時,我重新看《我的滑板鞋》歌詞。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這麼完整地看完這些歌詞,以前聽著「摩擦摩擦魔鬼的步伐一步兩步」,覺得這是什麼鬼。
現在看歌詞,覺得這寫的竟是每個還敢做夢的年輕人。
那時候笑他的人,現在聽歌,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觸。
導演賈樟柯就曾說,《我的滑板鞋》自己聽到哭,「這首歌有一種準確的孤獨」。
龐麥郎出生在陝西農村,因為身體弱幹不了農活,2008年,他斷斷續續在KTV做服務生。
給顧客開話筒、放話筒、開燈、開電視機,一天工作12個小時左右。
他說:「老家沒出路,幾乎所有年輕人最終都會出來打工」 。
我曾說過,人最無法忍耐的,是沒有希望的日子,而不是困苦的生活。
這也是漂泊在外的人們,很孤獨的時刻:在一無所有時,卻雄心萬丈。
龐麥郎一直深信,自己想到自己會出名,但沒想過哪個作品會讓他出名。
上高中時,龐麥郎說:「我想要是將來也能拿著吉他,可能我的人生會有一些改變。」
他是去買了把吉他,可因為不會彈,最後只好閒置。
後來,龐麥郎在工作的 KTV,偶然一次點到麥可·傑克遜。
他覺得很潮,聽同事說傑克遜一首歌可以賣幾十萬,就想做中國最國際化的歌手。
還曾在宿舍表演過一次太空步,寫歌也寫了厚厚一本子。
《我的滑板鞋》就是這個階段寫的。
簡直偏執。
不用想你就知道在這樣的情境下,一個人做這件事該有多孤獨:
自己想做的事,在別人眼裡是近乎荒唐的。而他卻要用力掙扎想去實現。
他埋怨家人不懂自己的理想,給他打電話,打通,掛了;再打,又掛了。
媽媽哭:「這還是我們的孩子嗎?」
在酒吧工作的一位同事也說,「龐麥郎的歌完全不在調上,當時看中的唯一一點,是他『有夢想』。」
他對前方自己還要走的路,一無所知。
龐麥郎的經紀人白曉白說:「他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挫折,覺得這個事情(成名)很容易去做」。
同事林小四說,這就像是自己小時候寫作文得了第一,老師獎勵了自己一支筆,然後她就真的相信:自己拿著那支筆,能在未來當編劇。
然後還把這當理想。
其實我們大部分的人,就卡在實現夢想的幻想,和無法實現的現實之間。
並漸漸接受:誰的生活又是志得意滿,沒有些許失落和遺憾。
只是雖然不懂音樂,沒有經濟基礎,但龐麥郎去嘗試了。之後陷入這樣的孤獨:
在一無所有時,還能看到自己的雄心萬丈;在追求夢想時,對前路一無所知只能自己迎頭撞。
且一路上沒有人理解和陪伴。
三
但一個普通的人,幸運的話,是可以實現理想的——
2014 年 7 月 28 號開始,這個刻在龐麥郎腦海裡的時間,很多明星都耐不住想要摩擦的步伐:
熱門的綜藝上也競相模仿:
被很多歌手翻唱:
甚至在火車上遇到一個路人,也說「當時到處都在唱」。
早就有人說過每個人都會有 5 分鐘成名的機會,但這個人更可能從成名的頂端掉下來。
然後會意識到,夢想就是一瞬間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花很多精力,去努力實現夢想,卻忘了我們需要花更多經歷,來面對夢想滿足後,心裡的落差。
突然成名之後,龐麥郎被質疑嘲笑,還一度和公司陷入合同糾紛,被嚇到一度躲起來。
「這怎麼叫歌呢?」
私下演出,被經紀公司起訴。
演唱會售票也不理想。
《人物》的一篇採訪,把他寫成初初實現夢想,沒有見過世面的小鎮青年。
還沒來得及享受簇擁,就再度陷入無人理解的孤獨。
按照一個小人物的正常劇本,龐麥郎應該回到家鄉,找個女朋友,收起夢想,默默度過自己平凡的一生。
但如果這個夢想從沒有實現過,他不會有那個自信繼續追求「不切實際」的想法。
現在的他已經覺得,自己離夢想很近了,他絕對不會放手的。
在走紅的同時,龐麥郎開始自稱為歌手、藝術家。
他輾轉在各個城市,寫歌、巡演,並且堅信:
「我的歌迷都還在聽我的歌,我還會創作出像《滑板鞋》一樣火爆的歌曲。」
而且這一路上,除了一路陪伴他的經紀人白曉白,和他一樣,沒有受過系統訓練,但渴望做音樂。
認識龐麥郎前,白曉白用了三年時間摸索,自拍 MV、錄歌,「雖然很low,但那是我的夢想。」
這兩個人,結伴而行,沒有人幫助的孤獨。
經紀人說,他曾試著著聯繫過翻唱他歌曲的華晨宇、蕭敬騰,還有一些微博大V,希望這些歌手在藉助這首歌收穫好評的同時,也幫助一下龐麥郎。
但沒人理他。
因為在更多人眼裡,龐麥郎依舊在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境裡,覺得馬上要走上國際範,徹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
但看著他還在做這件事,這個時候竟對他有點小敬佩。
原來他不是神經病,他也嚴肅地堅持了這件事。哪怕你無法理解,哪怕你還是覺得他偏執、荒唐,但看到他還在做。
也只想說:你行你可以。
四
是,我們確實和他不是同一類人。
我們不會偏執到把不可行的事情當作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我們在被嘲笑被否定的同時,就會醒悟過來另走一條路……
只是龐麥郎選擇通過音樂,在自己現有的生活裡找出口。
在這樣的夢想面前,人有左右之分,沒有高下之別。
博主 @胖虎鯨 說過:
「滑板鞋」就是個象徵——你純粹的夢。
即便你去了這個國家唯一的魅力之都,你也不曾被燈紅酒綠高樓大廈晃眼帶走,你眼裡只有它,當你終於得到了它。
回家路上,月光下的舞步就是你覺得自己最單純快樂美好的時光。
龐麥郎說,自己現在沒事時,就想想創作,寫寫歌曲,拖把椅子坐在窗前想。
他手機裡有 400 多條錄音,都是他哼唱的歌詞片段,有幾十秒的、一分鐘的、兩分鐘的。
其實,人間所有的遭遇,一半是苦難,一半是詩意。
龐麥郎只是把這遭遇寫成了歌,比如《我的滑板鞋》,比如《摩的大飈客》:
他曾和蝦米合作拍過一支MV,製作人解釋,這支 MV 很多人沒看懂。
「那是講一個夢境,點睛是在最後,他在一個很普通的車站醒過來,然後繼續自己平常的生活。
這就是一個夢。」
其實夢想這東西,沒有實現的話,它就是你的目標,再痛苦的日子一想到它我們就能挨過;
而實現了的話,一旦你嘗過實現夢想的甜頭,哪怕回到原來的生活裡,也可以得到一些安慰。
那些像龐麥郎一樣,有著不切實際夢想的人們,我希望你們這個夢,醒的再晚一點。
文章視頻來自於微博@漢中大城小事;圖片來自於看看新聞拍攝的紀錄片《夢與路:小鎮青年 雙面人生》
晚禱時刻:
「在這美麗的月光下,在這美麗的街道上,
我告訴自己這是真的,這不是夢」
祝你今晚好夢,
然後愛醒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