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構造:承受地殼運動的巖層或巖體,在地應力的作用下發生變形變位的結果。不同的地質構造會形成不同的構造地貌。今天主要介紹最常見的4種地質構造:水平、傾斜、褶皺、斷裂。
1.水平構造:原始水平巖層在地殼垂直運動影響下未經褶皺變動而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產狀者。第三系紅層中常見。 如下圖廣東韶關仁化的丹霞山,屬於典型的水平構造。

另外,在我國西北地區的雅丹地貌也存有典型的水平構造。如敦煌雅丹地貌的水平巖層,這就屬於典型的河湖沉積相。
在委內瑞拉、巴西和蓋亞那三國交界處有一個巨大的平頂山群,就是羅賴馬山,也是南美洲北部帕卡賴馬(Pacaraima)山脈的最高峰。這些桌山、方山,(山頂非常平坦的意思),也屬於水平構造。天使瀑布是電影《飛屋環遊記》中的「仙境瀑布」(Paradise Falls)的原型,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瀑布。
另外,南非開普敦市的桌山(Mountain Table),狀如平桌,被當地人稱為「上帝的餐桌」,是開普敦的地標。
2.傾斜構造:是指巖層經構造變動後巖層層面與水平面間具有一定的夾角(5度-85度)。當單斜構造上部的巖層較堅硬或軟硬相間時,在差異剝蝕作用下常形成單面山和豬背脊等典型地貌。
3.褶皺構造:巖層的連續彎曲。褶曲的基本類型:背斜和向斜。後期會重點介紹背斜和向斜的區別、特徵和影響。
4.斷裂構造:巖石受應力作用而發生變形,當應力超過一定強度時,巖石便發生破裂,甚至沿破裂面發生錯動,使巖層的連續性完整性受到破壞。主要分為節理和斷層。節理:指巖石破裂後無顯著位移的裂隙。在空間上表現為面狀。如山丘上常見的破裂石塊、石縫、「一線天」等都與節理構造有關。
斷層:指巖層或巖體沿斷裂面發生較大位移的構造。如裂谷、斷崖等。

今天的地理小常識就介紹了4種最典型的地質構造。希望對你野外考察和旅遊的時候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