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地下商場多年展示鸚鵡孔雀,合適嗎?
金羊網 2020-08-17
在相對密閉的地下商場,鳥類等動物如何生存?餐飲環境衛生是否能得到保障?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嚴藝文 實習生 劉裕華
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報料稱,「在廣州時尚天河商業廣場內的餐飲區,展示著孔雀、鸚鵡,每天有不少人圍觀」。在相對密閉的地下商場,鳥類等動物如何生存?餐飲環境衛生是否能得到保障?
為此,記者進行實地走訪,發現此現象至少存在3年。除了鳥類,還定時展出小香豬等動物。商場方回應,普通動物階段性免費展出,利於親子互動和經營穩定。動物保育員則提出,鳥類需要飛翔的空間,不提倡在商場飼養。
走訪:商場食肆附近展示孔雀、鸚鵡
8月14日上午,記者走訪天河區的時尚天河商業廣場。走進商場不久,就聽到清脆的鳥叫聲。在中五街的一排飲食店附近,記者見到四個鳥籠,展示著多隻鸚鵡。鳥籠上掛有「請勿觸碰」的牌子,旁邊設有座椅,方便遊客休息,與鳥兒互動。商場內一位工作3年的清潔人員告訴記者,她每天都會給這些鸚鵡餵一次食。」我在這裡工作時,這些鸚鵡就在這裡了。很多人來這裡看鳥,周末和節假日人更多」。
商場內展示鸚鵡
在中二街和中五街的交叉口,記者發現一塊用木圍欄圍起來小區域,名為「豬俠鎮」。中間有一間木房子,上面掛著「豬大俠小舍」的旗子,但並未看見任何動物和飼養的痕跡。附近商鋪的店員表示,這裡原本養有十幾隻小香豬,「每年的6至7月就會換一批豬。上個月還有,這個月沒看見了」。記者留意到,「豬俠鎮」附近都是服裝店,也有服裝店店員表示,如果晚上沒有人清理的話,就會有臭味。
在東三街沿街的兩排餐飲店中間,有一個大約10平方米的半圓形籠子,記者看到籠子裡圈養著四隻孔雀和幾隻禽類。籠子內有綠植和飼料,地面較為乾淨,沒有聞到明顯的味。孔雀或靜靜站立在籠內設置的樹枝上,或在地上緩慢走動、吃食。它們不時發出叫聲,吸引不少路過的市民駐足拍照。記者觀察到,中午時分,客流量逐漸增大,更有市民用力拍打籠子,試圖引起孔雀的注意。
商場內的籠子裡圈養著孔雀
市民韓小姐告訴記者,近日她在時尚天河商業廣場內經常見到有遊客用閃光燈拍孔雀,甚至將手伸進籠子中,「很不安全,而且對孔雀的生活也有影響」。此外,她提出,時尚天河商業廣場內飼養動物的現象存在多年,「商場內空氣不流通,而且附近都是餐飲店,感覺衛生得不到保障」。
不斷有市民在籠前圍觀孔雀並拍照
商場:利於親子互動和經營穩定
記者查詢到,早在2017年,就有報導指出時尚天河商業廣場內展示孔雀、鸚鵡、馬等動物的現象,有市民提出展出的動物沒精打採。15日,時尚天河商業廣場的相關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展示動物的初衷是為了讓顧客能夠在城市中心也能觀賞自然。「在觀賞時,很多家長都指引小朋友認識動物,有利於親子互動。」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商場階段性、不定期地展出動物,不作銷售。對於業戶經營也有帶來客流的幫助,促進經營的穩定。
關於展出動物的選擇,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商場所有展出的動物均是普通的動物,不在野生保護動物的範圍。展出的鸚鵡類動物喜歡與人類互動,比較適合展示。」商場工作人員也會經常巡查,及時制止遊客餵食等不文明觀賞行為。
針對市民擔心的衛生問題,工作人員回應稱,對於展出的動物,會安排保潔人員對展出區域每2小時進行一次衛生清潔消毒。因為不是長期展出,且與飲食店鋪有足夠的距離,並不影響餐飲商鋪。在商場營業期間,保潔人員會根據工作流程循環清潔場內公共區域,對於展出動物也有較好的環境。
業內:不提倡在商場飼養
近年來,國內外不少商家在商場內引入動物展示,開設小型動物園。有業內人士表示,為了應對電子商務的衝擊,傳統百貨希望營造吸引客流的新熱點。動物互動類的展示能夠吸引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者,有助於增加消費粘性。
然而,傳統商場的生活空間並不利於動物健康生長。廣州動物園動物保育員彭建歡認為,鸚鵡等鳥類必須需要充足的飛翔空間。「特別是鸚鵡,籠子太小的話,它只能啄自己的毛,對羽毛不好」。彭建歡表示,鸚鵡是攀禽,需要高度較高、配有不同高低器架的生活空間。
作為走禽,孔雀則需要比較大的場地走動,「孔雀要啄嫩草和小蟲,而且需要用沙浴的方法清潔羽毛和降低體溫」。彭建歡提出,鳥類是很脆弱的,面對密閉空間和客流噪聲,只能強迫適應,甚至可能出現自殘的行為,「我不提倡商場養動物,回歸野外的自然環境比較好」。
編輯: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