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寧明縣:一頭牛牽出一條扶貧產業鏈

2020-12-21 中新網廣西新聞

  駱曄公司蔗牛菇肥項目總部的牧草種植基地。陸鐵山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18日電(陸鐵山)近年來,廣西寧明縣通過政策鼓勵、資金扶持等措施,引進先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生態肉牛養殖產業,精準使用扶貧資金,實施「蔗-牛-菇-肥」項目,有效帶動了產業發展和村集體、貧困戶增收,鞏固提升脫貧成效。2019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批准寧明縣脫貧摘帽;2017年至2019年,寧明縣連續三年獲自治區黨政扶貧成效考核「綜合評價好」等次。

  甘蔗生產是寧明的傳統產業,也是寧明重要支柱產業和最大的扶貧產業。全縣每年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70萬畝,目前累計建成「雙高」基地23.5萬畝,原料蔗年入廠由原來的200多萬噸增長到近300萬噸,年產值近15億元。蔗區共涉及10個鄉鎮25.6萬蔗農,覆蓋貧困戶1.6萬餘戶、貧困人口6.7萬餘人。甘蔗生產已經成為寧明縣經濟發展支柱產業和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的特色主打產業。

  寧明縣成功打造「蔗-牛-菇-肥」項目,即用蔗葉養牛,再用牛糞種植茶樹菇,產完茶樹菇後的菌棒和牛糞再加工成肥料,形成循環產業鏈。圖為採摘茶樹菇。陸鐵山 攝

  為做強做大甘蔗產業,延長產業鏈,用好甘蔗尾葉這一充足的資源,寧明縣結合群眾歷來有養殖耕作牛的傳統、用甘蔗尾葉做牛飼料技術的實際,將肉牛養殖作為縣「5+2」特色產業之一進行培育,並強化政策支持,積極落實獎補。出臺了《寧明縣肉牛現代生態養殖產業獎補實施細則(試行)》,對發展肉牛養殖產業的相關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場、家庭農場及農戶等進行養殖獎補:對評定為市級以上的肉牛養殖龍頭企業,給予扶持10-30萬元;對評定為自治區級以上標準化示範場的肉牛養殖企業,給予扶持10-20萬元;對從事肉牛養殖家庭農場,年出欄肉牛50頭以上或產值20萬元以上,並被評為縣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的,扶持5萬元;註冊會員達14戶以上,年產值達140萬元以上的肉牛養殖類合作社,扶持10萬元;新建設(改造)的肉牛養殖場(小區、戶),實行雨汙分流、生態養殖,建設面積300平方米以上,養殖規模達10頭以上的,一次性扶持150元/平方米;實行「基礎母牛見仔補母」,母牛每產一頭犢牛,獎勵1000元;給予規模飼料加工企業扶持,企業年收購加工牧草、甘蔗尾梢、玉米秸稈等1萬噸以上的,補貼20元/噸。

  圖為農民剝蔗葉。陸鐵山 攝

  通過一系列激勵政策,寧明縣成功引進了實行訂單農業、有先進肉牛母牛養殖技術的廣西旭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西華昊牧業有限公司、永豪順農牧有限公司等10多家優質龍頭養牛知名企業,精準投入扶貧資金,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養牛業。並成功打造了「蔗-牛-菇-肥」循環產業項目,即用蔗葉養牛、用牛糞種植蘑菇、再把產完蘑菇後的菌棒和牛糞加工成肥料,最後施肥回田種甘蔗。

  依託「蔗-牛-菇-肥」循環產業項目,通過以領養、託養、資金入股、蘑菇種植、甘蔗尾葉售賣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和村集體參與肉牛養殖增加收入。貧困戶利用扶貧產業獎補資金向養牛企業購牛領養,企業給貧困戶提供養牛技術支持,並回收貧困戶養殖的架子牛,貧困戶從中獲得肉牛增重部分的利潤和政府給予的扶貧產業獎補資金雙重收入。企業以每噸200元回收牛糞,加工成蘑菇菌棒後再次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發給貧困戶種植,公司負責提供技術保障,按期保價回收新鮮菇,貧困戶每種植蘑菇5000包10個月左右可增收4000-5000元。產完蘑菇之後的菌棒由公司負責回收,加工成有機肥,再次給貧困戶用於種植牧草、玉米、甘蔗,公司訂單式收購青飼料加工成青儲飼料後餵牛。貧困戶通過向養牛企業出售甘蔗尾葉、玉米桔杆、牧草等,每噸可獲得200—350元的收入。

  圖為農民用甘蔗尾葉餵牛。陸鐵山 攝

  為了加快養牛特色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貧致富作用,壯大村集體經濟,寧明縣將扶貧資金注入到全縣57個貧困村的合作社,投入養牛龍頭企業,實行村企聯營,通過建立青飼料種植基地、生態肉牛養殖小區、標準化(恆溫恆溼)蘑菇種植基地,村合作社每年可獲得不低於8%的保底利潤。通過這種企業帶動合作模式,有效解決了「空殼村」問題,降低了扶貧資金風險。2020年,全縣所有貧困村僅與養牛企業合作這一項,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了5萬元。

  廣西旭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實施「蔗-牛-菇-肥」項目中,租用了寧明縣板棍鄉四個合作社的24個冷庫,用來種植蘑菇,目前平均日產鮮菇2噸,帶動當地就業人員50人,其中貧困戶9人,人均年增收25000元。上松村、叫隘村、國華村、林貼村四個貧困村通過將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公司合作發展蘑菇種植,每年可獲得入股本金的8%分紅收益,每個村的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8萬元。

  圖為加工有機肥。陸鐵山 攝

  通過養牛龍頭企業帶動,寧明縣肉牛養殖業得到了持續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存欄肉牛達4.3萬頭;累計引進肉牛養殖規模企業14家。2017年以來,全縣57個貧困村用扶貧資金11825.4萬元投入「蔗-牛-菇-肥」項目,獲利855.26萬元,平均每個貧困村獲利15萬元。「蔗-牛-菇-肥」項目帶動農戶1.3萬戶,其中貧困戶5378戶,人均增收1000-3000元。

  寧明縣明江鎮富萬家合作社的養牛場。 陸鐵山 攝

  通過實施「蔗-牛-菇-肥」項目,寧明縣以一頭牛牽出一條產業鏈,並將這條產業鏈加粗拉長,有力的推動了縣域養牛業的快速發展,培育形成了多個經濟增長點,有效促進了產業發展和貧困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家庭增收,實現了企業、村集體、貧困戶三方共贏,為推動扶貧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 (完)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壽駐廣西天等縣進遠村扶貧第一書記蒙廣盛脫貧攻堅紀實
    作者:馬欣進遠村是廣西崇左市天等縣進遠鄉下轄的行政村,全村9個自然屯,共1411戶4419人。截至2019年底,進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15戶1699人。這大半年來,在進遠村各屯的村頭巷尾、田間地頭、新建牛舍中,總會看見一位雖然被曬得膚色略黑,但總是面帶笑容的人影,他就是進遠村扶貧第一書記蒙廣盛。
  • 活在表格裡的牛:貧困戶借牛套取國家扶貧補貼款
    來源:經濟日報↑一頭用於騙補的牛和它的耳標。李強/攝這是寧夏西海固地區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發生的怪事,令我們有「如鯁在喉」之感。村裡少數人家,虛報冒領了扶貧款項——國家投資扶持養牛的「好經」被念歪了。這些人不是不明白道理——「反正套的也是國家的錢嘛」,我們的記者聽到這樣的說法,感到心疼。
  • 200多頭扶貧牛被盜的背後:新學的法律名詞「善意取得」
    「我們總是需要不斷的學習;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日前在廣西柳州發生了一起盜賣扶貧牛的事件。202頭扶貧牛在運往大化縣途中被司機偷賣,而在扣押期間已經有50頭被賣掉。時間回溯到2019年的11月,當時廣西柳州的一家公司中標了廣西當地大化縣的扶貧牛項目。
  • 縣稅務局無紙化退稅再提速
    非法入境舉報電話 0771—8688800 縣稅務局自開展全程無紙化退稅網上辦理以來 近日,記者在廣西寧明宜和置業公司看到,縣稅務局工作人員正指導公司財務人員如何網上辦理退稅。廣西寧明宜和置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房地產開發、房屋設計、裝修的民營企業。
  • 決戰千山萬弄間——廣西「極貧角落」最後攻堅記
    這片山區因生活環境惡劣,又被稱為廣西的「極貧角落」。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不少群眾依靠易地扶貧搬遷等舉措走出大山,但仍有數萬貧困人口由於故土難離等原因,選擇留在千山萬弄間。針對這些重點扶貧對象,當地精準發力,千方百計培育扶貧產業,全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向貧困「堡壘」發起總攻。昔日的「極貧角落」正在擺脫世代貧困。
  • 【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崇左:摘帽走向振興 邊民在家門口過上好日子
    崇左市是廣西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十三五」時期,全市農村貧困人口總量和貧困發生率分別排廣西第5位和第3位。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崇左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舉全市之力打好農村全面脫貧攻堅戰,全市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 廣西寧明縣預打造百億級特色油茶產業
    摘要:近年來,廣西寧明縣委、縣政府把澳洲堅果、星油藤、金花茶和特色茶等為主打的農林新興產業列入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重點項目推進,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推進新興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 產業脫貧:發展甘牛全產業鏈,以小投入撬動大投資打造長效脫貧模式
    近日,鶴山市委宣傳部組織人民日報海外網、南方日報、江門日報、鶴山融媒體中心記者採訪團到龍州縣採訪,了解(鶴山-龍州)粵桂扶貧協作工作成果,講好扶貧故事。今天我們先來看第二個故事——《產業脫貧:發展甘牛全產業鏈,以小投入撬動大投資打造長效脫貧模式》。2018年8月,鶴山市助力龍州縣成功打響廣西國定貧困縣脫貧摘帽第一炮。如何實現永久脫貧不返貧,脫貧能致富?
  • 陽光產險廣西分公司愛心扶貧公益行溫暖啟程
    10月6至7日,陽光產險廣西分公司攜手南寧繁星藝術共同舉辦了愛心扶貧公益行(龍開村站)暨達妮合唱團公益演唱會。本次活動得到了南寧馬山縣加方鄉龍開村(深度貧困村)村委的大力支持,陽光產險廣西分公司、南寧中支及壽險廣西分公司營業本部一區首創團隊的陽光青年志願者代表積極參與,驅車160多公裡前往南寧馬山縣加方鄉龍開村,為孩子和貧困農戶送去學習用品和愛心物資,並與村民聯歡,帶來一場公益演出。活動期間,陽光保險的青年志願者在龍開村第一書記毛鑫的帶領下,參觀了扶貧攻堅後的村委新貌,走訪問了村裡的貧困戶。
  • 廣西又一條高速公路通車在即,將惠及這些縣市
    廣西又一條高速公路通車在即,將惠及這些縣市 2020-12-08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國扶貧日|發揮優勢精準施力,南寧海關走出一條海關特色的扶貧路
    「先後選派脫產扶貧人員42人,投入經費1071.3萬元,開展扶貧項目110個,累計推動27個幫扶村、592戶幫扶戶脫貧摘帽……」這是10月10日南寧海關召開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的信息。南寧海關結合自身職能特點,走出一條極具海關特色的扶貧路子,近5年來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 扶貧產品「登陸」匯金百貨,徐匯區打造人氣最旺「百縣百品」直營店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今天,上海市消費扶貧 「百縣百品」直營店(匯金店)暨徐匯區消費扶貧展示展銷活動在徐家匯匯金百貨啟動,來自上海對口幫扶101縣的扶貧產品「登陸」徐家匯。作為上海市首批三家消費扶貧直營店之一的徐匯匯金店,將成為上海對口幫扶地區特色扶貧產品的重要展示展銷「窗口」。圖說:上海對口幫扶101縣的扶貧產品「登陸」徐家匯。徐匯區供圖走進匯金百貨「百縣百品」直營店,第一感覺就是「人多」。
  • 橫縣全面推進強縣目標工作紀實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張建新 攝廣西新聞網橫縣5月28日訊(通訊員 韋兵)走進南寧六景工業園區,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混凝土攪拌車穿梭往來,一幅幅如火如荼的建設圖景映入眼帘。橫縣瑞聲精密製造項目、誠格電子五金製品生產線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高歌猛進;廣西景典裝配式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天力豐生態材料公司、廣西橫縣新威林板業公司等一批重點企業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生產經營穩定運行。橫縣正圍繞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突出以強工業、強創新、強金融、強樞紐、強開放、強治理、強城市、強聚焦、強農業「九強」布局,全面推進強縣目標。
  • 潘夏雨:青春閃耀產業扶貧路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是一個擁有168萬人口的大縣。在這裡,欽州市人大代表潘夏雨帶領他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園豐集團,大力發展養雞、養豬產業,在產業扶貧中發揮主力軍作用,走出一條既適合企業發展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生態農業新途徑。△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五屆人大代表潘夏雨。
  • 守護扶貧資金安全!審計始終發揮著責無旁貸的監督和推動作用
    2019年4月,廣西審計廳在寧明縣扶貧審計中發現,實施託管養殖項目的牛場將57個貧困村的扶貧資金1573.33萬元委託給北方某生物科技公司採購繁殖母牛,但該公司採購數量不足,採購進度緩慢,1000餘萬扶貧資金未能及時產生效益。審計指出後,寧明縣政府立即督促整改,很快完成了合同約定數量的全部採購,扶貧資金安全、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 大山深深處 走穩脫貧路——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抓黨建促決戰決勝...
    放眼都安,黨支部建設遍地開花——支部建在高山上,東廟鄉地同村推出「母牛銀行」,村「兩委」盤活資金,因人而異把貧困戶嵌入養牛、貿易、屠宰、加工產業鏈中,實現村「兩委」、合作社、貧困戶共同受益。支部建在易安區,刁江古鎮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組建勤興社區黨支部,引導居民到扶貧車間就近務工,切實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白華:扶貧精準施策就是一牛一羊地出主意
    2018年至今,白華累計推動93個扶貧項目在當地實施,協助落實北京市各級扶貧資金1.73億元,惠及貧困人口3萬餘人次。「每次從北京回來,一到寧城的土地上,我就覺得有使不完的勁兒,這就是我該去的地方。」白華說。
  • 農行廣西分行:延伸服務網絡 提高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水平
    廣西新聞網南寧10月30日訊(記者 王仕洋 實習生 李夏潔)近年來,農行廣西分行持續推進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以現有網點為核心、以線上服務為引領、以電子機具為輔助、以惠農通服務點為補充、以遠程服務為支援,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五位一體」立體化金融服務格局,加快延伸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
  • 廣西北投環保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創建國企扶貧的「宏偉模式」
    作為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宏偉村的定點幫扶後盾單位,廣西北投環保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積極踐行國企擔當責任,充分發揮自身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資源,高位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幫扶宏偉村走出了一條「宏偉模式」的脫貧致富路。位於石漠化大石山區的宏偉村是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村3200多人,貧困發生率超過了50%。
  • 廣西柳州:小小螺螄粉成就扶貧產業鏈
    本報記者 劉 昊 通訊員 李燕玲  前段時間,柳州螺螄粉產業園的廣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內,該公司負責人韋楊年又喜又憂,喜的是袋裝螺螄粉的銷售非常火爆,平時一天的銷量是25萬袋,現在每天能達到35萬袋;憂的是工人們加班加點為「雙十一」備的貨,還沒到「雙十一」就賣光了……  11月初,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