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夏雨:青春閃耀產業扶貧路

2020-12-14 全國人大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是一個擁有168萬人口的大縣。在這裡,欽州市人大代表潘夏雨帶領他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園豐集團,大力發展養雞、養豬產業,在產業扶貧中發揮主力軍作用,走出一條既適合企業發展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生態農業新途徑。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五屆人大代表潘夏雨。攝影/譚乃豪

答好特殊「考卷」

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五屆人大代表、廣西園豐牧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潘夏雨來說,「80後」的他從來沒有經歷過像2020年這樣的特殊年份,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全國進入緊張的防疫抗疫的「戰時」狀態。

一時間,市場活禽交易受限,因道路交通管控導致飼料供給出現困難,眾多養殖戶不得不降價出售,畜禽價格大跌,園豐集團和加盟養殖戶均受到巨大衝擊。如何保住公司1500多名員工的飯碗和1800多戶加盟養殖戶的利益?成為了潘夏雨的開年大考......

非常時期,潘夏雨採取非常之舉,即堅持保價收購。「決不能讓養殖戶來承擔損失,這既是作為龍頭企業的擔當,也是作為人大代表的社會責任」。

與此同時,他還鄭重承諾:公司不裁員、不降薪,讓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與社會的發展休戚與共。很快,園豐集團就擺脫了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生產運營。

今年6月,欽州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於生豬生產恢復情況的報告,對市人民政府在生豬穩產保供方面提出了要求。

作為人大代表的潘夏雨,第一時間積極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會後,他邀請知名專家教授和企業家共同研究探討如何加快推進園豐集團的生豬全產業鏈發展,並加快推進北部灣20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建設。

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模式

文利鎮距離縣城60公裡,是靈山縣最為偏遠的一個鎮,經濟基礎較為薄弱。2014年,精準識別出 9個貧困村、918戶貧困戶、2506名貧困人口。

在欽州市人大常委會和靈山縣人大常委會支持下,潘夏雨積極探索「公司+產業基地+貧困戶」的扶貧模式,深受貧困戶歡迎。

如今,文利鎮已經有200多戶貧困戶加盟了園豐集團,他們不僅自己實現了脫貧致富,還輻射帶動了更多農戶。

△潘夏雨代表察看養殖戶設施建設情況。攝影/潘曉霞

加盟養殖的周明欽用幾個數字表達他的自豪:「我家現在養殖20000隻靈山香雞,每年出售2.5批,每批純收入近8萬元,每年純收入將近20萬元,不但脫了貧,還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園豐集團從種苗、飼料供應到技術指導和銷售一條龍服務,這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周明欽說,「就說年初疫情期間,當時市場低迷,很多養雞戶都很難堅持,幸好公司堅持對我們進行保價回收,避免了我們的巨大損失。」

這是潘夏雨帶領企業參與扶貧的一個縮影。

2016年以來,園豐集團先後發動近300戶貧困戶加入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飼養優質肉雞、肉豬,貧困戶每年收入964萬多元;通過產業扶持,共為20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畜禽養殖提供1310多萬元資金扶持;吸收6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就業,人均年收入3.6萬元;2018年,通過吸納靈山縣財政扶貧資金入股的方式,讓全縣2007戶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股東,每年參與分紅,實現全縣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戶100%產業覆蓋。

在園豐集團的榮譽牆上,潘夏雨個人和公司集體,從2011年到2020年,獲得的榮譽稱號10多個,其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產業扶貧先鋒企業」「全國和自治區消費扶貧產品認定」「廣西民營企業100強」「2018-2019年度廣西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十分亮眼。

「我們堅定選擇紮根農牧業,深耕『三農』,初心不改,才有了如今成績。」潘夏雨說。

讓建議落地有聲

位於沙坪鎮雙六村的靈山縣雙鳴谷靈山香雞核心示範區,一排排配置自動化餵料、供水、環控、集蛋、清糞設施的雞舍拔地而起。

靈山香雞核心示範區的建立,與潘夏雨的「建議」密切關聯。

靈山香雞是當地獨具特色的優質的代表性家禽。潘夏雨在靈山縣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持續建議,要充分挖掘靈山香雞「主產區」的優勢,創建靈山香雞核心示範區。他的思路是,將該示範區發展為靈山香雞保種選育基地、靈山香雞現代生態養殖示範區、靈山香雞科技創新養殖示範區、廣西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示範點,並圍繞產業鏈建設服務鏈,形成更多載體、構建更優生態,吸引更多農戶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上鏈」。

他利用出席代表大會和參加閉會期間代表調研、視察的機會,多次提出需要進一步扶持的意見建議。經過努力,建議終於得以「落地」。

2018年9月,園豐集團與靈山縣政府合作,在沙坪鎮雙六村委會建設了年產4500萬羽廣西麻雞(靈山香雞)的全自動化現代生態養殖示範場,作為28個貧困村聯村異地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基本實現了無項目貧困村產業覆蓋。為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儘快脫貧,潘夏雨根據崗位需求,直接吸收部分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下屬各豬場、雞場工作,推進就業扶貧。目前,示範區建設進展順利。

致富思源。潘夏雨銘記「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用愛心和責任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近5年來,他參與公益幫扶活動捐資捐物超過300萬元,在扶貧路上迸發著蓬勃的公益力量,展現青春的風採。對於未來,潘夏雨有著清晰的目標,一是帶領企業穩健發展;二是持續回饋社會,繼續參與鄉村振興事業。

策劃:王萍、於浩、李小健

記者:李小健、馮國旭

責編:舒穎

相關焦點

  • 馮越:創新基金投資模式,走寬產業基金扶貧路
    馮越:創新基金投資模式,走寬產業基金扶貧路 2020-10-16 1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展產業國企情杜仲花開扶貧路-通江縣杜仲扶貧產業搶花期抓採收
    發展產業國企情 杜仲花開扶貧路——通江縣杜仲扶貧產業搶花期抓採收減小疫情影響脫貧攻堅是新時代踐行初心使命的偉大實踐,關係到「旗下四川金鼎產融控股有限公司勇挑重擔,在通江縣政府支持下設立四川金萬博杜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通江縣大力發展杜仲扶貧產業,從而解決革命老區產業「空心化」問題,帶動群眾脫貧增收,致富奔康。
  • 新疆阿克蘇:產業扶貧拓寬農民增收路
    近年來,廣大南疆地區依託產業扶貧,實現了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阿克蘇地區的特色扶貧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牧民就業熱情越來越高,就業門路越走越寬。  作為棉花主產區,阿克蘇近年來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建立了自治區級開發區——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
  • 依安縣打造產業「百隻鵝」扶貧路
    東北網7月16日訊(記者 孫英鑫 那鵬翔) 依安縣圍繞種植傳統和區位優勢,實施「半畝園、一畝種薯、百隻鵝、千袋菌+鄉村自有特色產業」,走產業扶貧路。依安縣打造「一鄉多業、一村一品」,發展紫花油豆角、瓜菜、小菇娘等特色產業,推動農產品往優勢上種、往特色上調;以養鵝雞豬牛羊等為重點,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實現產業收益疊加覆蓋。村民家的小菜園。
  • 潮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潮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2020年03月24日 16:35   來源:潮州日報
  • 吳興青川共走小康路⑥丨「湖羊入川」拓展產業扶貧路
    吳興作為青川的對口協作縣(區),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指示,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牢牢扛起政治責任,在更大空間、更深層次、更高質量上謀劃吳興青川長期互利合作,為吳興青川東西部扶貧協作作出重要貢獻。本端推出《吳興青川共走小康路》,全景記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舉措、新作為和新面貌,今日推出第六篇《「湖羊入川」拓展產業扶貧路》。
  • 慈利縣:小柑橘助推產業扶貧致富路
    張家界廣播電視臺訊(記者:王李燁 卓欣 湯傑 覃毅)產業興,村民才能富。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慈利縣結合實際,通過轉變經營模式,盤活原有柑橘產業。讓小柑橘成為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黃金果」。2016年,為破解柑橘產業的發展困境,村裡相繼成立了4個柑橘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豐富柑橘品種的基礎上,對全村柑橘實行統防統治統一銷售。在合作社專業、科學的管理經營下,村裡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原本」散小弱「的柑橘產業被重新盤活,村民們的收入也跟著翻了一番。柑橘產業的「破繭重生」激發了慈利縣產業發展的內生活力。
  • 饒河縣:深耕產業扶貧 拓寬增收致富路
    東北網12月11日訊 脫貧攻堅,產業先行。近年來,饒河縣依託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產業扶貧,讓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駐村工作隊為張忠玉申請了低保金、醫療保險等各項待遇及扶貧政策後,還為他送去了羊、豬,引導他發展庭院經濟,目前張忠玉一家每年收入達到13000多元。除了幫扶張忠玉,駐村工作隊因戶施策,扶持7戶貧困戶發展中草藥種植和庭院養殖,促進他們實現長效增收。
  • 【扶貧先鋒】毛雅文:不負青春不負村
    【扶貧先鋒】毛雅文:不負青春不負村 2020-08-28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修產業路、牧區變景區! 5年財政投入5500億,四川「10+N」扶貧專項...
    「這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在四川扶貧歷史上前所未有!」說到這裡,黎家遠有些激動,顯然,這非常不容易。解決了「籌」錢的問題,「好鋼」怎麼「用在刀刃上」?要想富,自然是先修路。一條路,不僅能帶給村民出行的眼前利益,還能帶動一片產業,帶富一方百姓。記者在四川實地走訪了舍聯村、錦屏村、萬渦村等十多個貧困村,發現村村都通了硬化路。
  • 柳河縣把光伏產業作為扶貧主導產業 一主三優助摘帽
    產業作為扶貧主導產業,投資1億元,建設了1座縣級電站和38座村級電站。目前,6兆瓦縣級電站正在進行規劃選址、可研設計等前期工作,建成後可實現收益720萬元,帶動1800戶貧困戶脫貧;4兆瓦38座村級電站相繼建設完成,年可實現收益480萬元,帶動貧困戶1200戶年均增收3000元。
  •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推進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相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任務,需要及時謀劃、精準施策、創新推進。確保資產銜接,發揮產業扶貧資產最大效益。一是全面梳理清查精準扶貧以來各類扶貧資金及其形成的扶貧資產。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2020-11-2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心繫新坪村 情灑扶貧路
    心繫新坪村 情灑扶貧路---訪2020年甘肅省脫貧攻堅「青年榜樣」先進個人陳永紅中國甘肅在線訊抓幹部、帶隊伍、強組織,他為新坪村發展奠定了堅固的基石;解民意、知村情、建大棚,他為百姓鼓起錢袋子培育了朝陽產業;重教育、愛公益、塑精神,他給了新時代新農村一個新面貌。
  • 廣東交通產業扶貧蹚出金光道
    精準扶貧離不開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扶貧工作隊以創新黨建工作機制為抓手,建立了黨員一對一掛扶一戶貧困戶、黨員一對一掛鈎一個鄉村振興項目、幫扶單位黨組織一對一掛鈎一個貧困戶的「三個一對一」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幹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幫扶貧困戶的幫帶作用。黨員李世強是金光村最大的甲魚養殖戶,有著豐富的甲魚養殖經驗。
  • 「講扶貧故事」李彥寧:兩縣脫貧路 四載青春歌
    2017年,34歲的他響應黨的號召奔赴脫貧攻堅一線,脫下多年的藍稅裝,穿上脫貧攻堅的扶貧紅,從隊員到第一書記,一幹就是四年,這四年從陵川縣葦水村轉戰到陽城縣章訓村,把青春的熱情拋灑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用青春的風採渲染著鮮豔的黨旗。初戰葦水:圍棋源地落子無悔葦水村地處圍棋源地棋子山腳下、淇水河畔,是著名傳說「李懺爛柯」發生地。
  • 「小土豆」催生扶貧「大產業」
    自山東省棗莊市與重慶市豐都縣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關係以來,兩地在「豐都所需、棗莊所能」總基調指引下,豐都縣藉助「滕州—中國馬鈴薯之鄉」金字招牌,引入滕州馬鈴薯種,著力解決豐都傳統馬鈴薯品種個頭小、外觀差、產量低等問題,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助力兩地產業扶貧協作不斷走深走實。
  • 紅高粱種活鄉村經濟:重慶江津黃莊村的產業扶貧路
    張燕 攝中新網重慶8月16日電 題:(你笑起來真好看)紅高粱種活鄉村經濟:重慶江津黃莊村的產業扶貧路作者 張燕 馬佳欣立秋以來,重慶江津區的高粱陸續進入採收期。紅彤彤的高粱穗綿延向遠方,收割機在其間來回穿梭,在湛藍的天空下,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 「東西部扶貧協作」白果樹村,產業路上「黃金果」
    「今年椪柑+柚產量2.5萬斤,林下養殖總收入10萬元,有把握,如今景陽椪柑能賣好價錢,得益於這條扶貧產業路結出『黃金果』……」12月23日,景陽鎮白果樹村二組柑橘大戶黃大明指著穿過椪柑林間水泥路,說起了悄皮話。景陽鎮物產資源豐富,是遠近聞名特色水果小鎮。
  • 旅遊扶貧開新路 綠水青山帶笑顏
    再過些日子,他們就可以將這些通過林下生態養殖產業幫扶項目認養的雞鴨自行銷售,賣給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讓風景變「錢景」。自發展全域旅遊以來,長沙縣將旅遊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重點將青山鋪鎮天華村、福臨鎮影珠山村等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的省級貧困村培育為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從基礎設施、線路延伸、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對村的旅遊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