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eiyayibu
圖片:攝圖網
來源:meiya(ID:OneStepUp)
愛一個人,對一個付出,是要克服自我中心,放下自己的執著,去投其所好,而非給己所要。
——小婚家
前段時間公婆回老家十幾天,回來之後,婆婆給我帶了禮物:一個格紋的小背包。
格紋是今年最流行的樣式,收到禮物後,我表示非常喜歡,很感謝婆婆,還跟婆婆開玩笑:媽,沒想到你眼光這麼好,這麼懂時尚啊?這個包包正是我需要的,方便我遛娃的時候放手機、門禁卡和紙巾,非常實用方便。
我和婆婆因為一個南方人,一個北方人,飲食和生活習慣差異大,偶爾會有一些小摩擦,但總體而言還是挺好的,不過這一次感覺我們倆更親密了,更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了。
認真想想,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經過兩年的磨合,我們都真正接納了彼此的差異,我接納婆婆燒飯技能方面的不足(她正燒得越來越好吃),婆婆接納我在收納方面的無能(我常常把衣服、背包亂丟),不再對苛責對方;我們都看到彼此不容易的一面,都能肯定彼此的付出(帶孩子的辛苦)。
而這一次關係更親密是因為我們都懂得:投其所好。
在婆婆回老家之前,我給婆婆買了一臺縫紉機。我婆婆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縫紉,會給孩子們做衣服。
和我們一起生活的這兩年,雖然60多歲了,也經常拿針線縫縫補補,針線活做得非常細緻漂亮。雖然婆婆沒有說要縫紉機,但是我覺得她需要一臺,買之前還問她,給她買臺縫紉機好不好,她說好,但是不要太貴的。
後來,縫紉機當然買了貴的,只是婆婆不知道。
收到縫紉機那天婆婆很高興,連午睡都放棄了,對著縫紉機,拿著說明書研究半天。
之後,有空她就把孩子的舊衣服拿出來改,比如把連體服改成了上衣,或者改成背心。還把舊衣服全拆了,自己做了一件新的。總之,充滿了樂趣,在買菜做飯之餘忙得不亦樂乎。
看起來,我送出的是一臺縫紉機,其實卻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情感付出,因為婆婆覺得我是真正地心裡有她,關心她,在意她,知道她需要什麼。所以她也投桃報李,有了後面送我的格紋小包。
這一切跟這兩年我不停地在家庭中傳遞和踐行一個觀念有關:對一個人好,不是給我們認為好的東西,而是給ta需要的東西。
為了生動地講解這個觀念,我還用了一個比喻:一個人喜歡吃蘋果,我們就給ta蘋果,而不要給ta我們自己以為好吃的香蕉。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是這麼做的,嘗試去了解和看見對方,真正看到對方的需要。
婆媳相處也是如此:夏天的時候,給她買幾件合身的T恤;過年過節包一個紅包,送一點禮物;婆婆有時累了,我會讓她休息,不用為我們做飯;婆婆喜歡中醫養生,雖然有些地方我不認同,但是我只會尊重,從不幹涉……
我婆婆曾經是個非常固執的人,她會很執著地將她覺得好的東西給你,甚至到了強迫的程度。比如,她覺得每天早上吃雞蛋有營養,就會每天給你煮一個水煮蛋。不管你吃不吃都會煮。曾經她覺得自己家的舊衣服挺好的,扔了可惜,就全部拿來送給親戚,也不管那些親戚需不需要。
說實話,我婆婆這兩年變化很大,她不再執著於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人,而是懂得:投其所好,而非給己所要。菜燒得也越來越好吃,也很少以「為了你好」為名強迫我們做什麼事情,我非常感恩婆婆對我們的付出。
我和丈夫的相處也是如此。在我們彼此有需要的時候,我們總是很給力,能夠給到對方想要的。比如產後我很脆弱的那段時間,丈夫花了很多時間陪伴在我身邊。在他工作迷茫找不到自己職業方向的時候,我也一直在鼓勵他、支持他……
愛一個人要「投其所好,不要給己所要」,講起來道理很簡單,可是在生活中,我們處處看到那種自以為是的愛與付出。
在婚姻裡面,有的妻子拼命地將馬桶刷得透亮,將地板擦地一層不染,丈夫下班回到家,將衣服包包丟在地上,弄髒了地板,妻子就跟在屁股後面不停地清潔,有的還一邊打掃一邊嘮叨。而丈夫真正需要的是妻子安靜地坐下來,陪自己喝杯茶,聊一聊彼此對一些人、一些事的看法。
妻子需要的是丈夫周末可以陪自己逛逛街,買買菜,散散步,更多一些陪伴,丈夫卻加班掙錢,以為給妻子更多的錢,妻子就會高興。結果,丈夫加班越多,妻子越不滿,而丈夫卻覺得很委屈:我為你、為家庭,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卻看不見。
妻子喜歡丈夫給自己製造一點浪漫,過生日,過情人節的時候有一些儀式感,說一些甜言蜜語,送一些鮮花和禮物,丈夫卻以為浪漫都是虛假的東西,每次都說:搞這些虛的,我不會。他喜歡電子產品,於是每次過節都送妻子一個電子產品,手機、平板、智能手錶。
在親子關係中,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以為學鋼琴好,就逼著孩子學鋼琴。等到孩子長大,要找工作了,父母又認為當公務員、當老師好,因為是事業單位,工作穩定,於是逼著孩子選擇,認為自己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好,是愛孩子的表現。
殊不知,愛一個人,對一個付出,是要克服自我中心,放下自己的執著,去投其所好,而非給己所要。
其實,只要做到這一點,一次在情感上的付出就能起到百倍的效果。
如果從市場營銷的角度講,這叫「精準定位」帶來的「精準營銷」,這樣的營銷行為才是最有效的,一次付出,就有回報與收穫。
可惜,很多人的付出都是自以為是,看不見對方真實的需要,只是把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強加給對方,結果自己累得半死,對方也感受不到你的愛,你的付出,甚至對你的付出行為感到厭惡。
那怎麼才能做到投其所好,而非給己所要,讓自己的一次情感付出,卻有百倍的效果呢?
1、花點時間,花點心思嘗試著去了解對方、認識對方,看看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對方想要什麼,可以去問問ta:你需要什麼?
2、如果不清楚對方需要什麼,可以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一想,看一看。
3、一般來講,兩性之間有一些需要的差異。提出 「情感帳戶」「情感銀行」這一概念的心理學家威廉•哈裡認為婚姻的衝突通常由以下兩種因素引起:
在《他需她要》這本書中,他總結了兩性的需求差異,滿足這些需求,就能很好地關懷對方。
男人的需求傾向於:「性」福美滿;娛樂伴侶;外表的吸引力;家務支持;仰慕之情。
而女人的需求傾向於:似水柔情;溝通交流;真誠與坦率;經濟支撐;家庭責任。
這是就兩性差異來講的,就個體而言,每個人的需要依然會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女性對「性」福美滿也有要求,對家務支持也有要求。有的男性對真誠與坦率有要求。我們要做的是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伴侶,看ta需要什麼。
4、在一個人脆弱和人生的其他關鍵的時刻,也是最需要被愛被關懷的時刻,當然也是我們情感付出效果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一句好話頂上一萬句,一點付出頂上一萬點付出。所謂關鍵時刻不要掉鏈子。比如伴侶生病、妻子懷孕生孩子、孩子出生第一年、伴侶與他人發生了嚴重衝突、伴侶職場受挫、家裡遇到經濟危機、家裡老人生病、去世等。
雖然在關係中投其所好很重要,但是持續的投其所好才是最重要的,關係需要一份長久的經營,兩情若在久長時,就要在朝朝暮暮中投其所好。
願我們不是愛得更努力,而是愛得更智慧,懂得好好愛自己,愛他人。
關於作者:meiya,暢銷書作者/書評人/心理諮詢師,四年諮詢經驗,個人諮詢與團體帶領時間1500小時+,已出版《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你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改變,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等多部作品。公眾號「meiya」(ID:OneStepUp)改變就趁現在,成長從心開始。
小婚家還為你準備了更多好文章哦,點點看↙↙↙
01.你假裝幸福的樣子,看起來很心疼!
02.離婚後仍有未分割的財產,還能再分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投稿郵箱:653259041@qq.com
轉載及商務微信:jiaodanhong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