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方麵包
文 | 看道
吳寶春對於麵包的初衷,
「我喜歡,以麵包閱讀世界。」
──── 看道說
「做出好吃麵包的秘訣是什麼?
常常有人這樣問我。
其實,這也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他叫吳寶春,
2010年擊敗9國麵包師,
登頂世界冠軍,
然而,那一刻他眼裡含著淚,
久久不能話語。
這並非他獲獎時的激動,
而是他想起了母親,
想起了過去…
「我們雖窮,
但我們不欠人。」
30年多年來,
他一直記得母親的這句話。
1969年,
寶春出生在臺灣屏東鄉下
那時,他們家很窮,
父親酗酒打人,
母親默默承受,
一家八個孩子,
而他是最小那個。
因為家庭的狀況,
寶春常被人嘲笑,
但是他無力反抗父親,
更不無法反抗命運,
只能逃避著上學。
在他12歲那年,
父親去世,
原本貧窮的家庭更加貧困,
他們住在茅草房中,
常常一陣風就將屋連根拔起,
為此母親借了很多錢建了一座水泥房。
之後,母親更加勞累,
每天打零工,摘甘蔗、採鳳梨,
什麼苦活都做,
還要一個人帶著8 個孩子。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親,
寶春心裡很難受,常常哭泣,
這時,母親總教育他,
莫怨天,莫怨人,
人生就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好好苦幹!
於是,他不再做愛哭鬼,
而是在內心立下一個氣,
以後一定要出人頭地,
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1986年,17歲的寶春國中畢業,
不愛讀書的他,同鄉建議他去當麵包學徒。
於是,母親便將自己僅有的一百元臺幣,
給他用作盤纏,讓他離開困苦的屏東鄉下;
單程車票到臺北,身上只剩 50 元,
他從此再也沒有了退路。
等到達臺北,
寶春來到木柵菜市場的一家麵包店,
這裡包吃包住看起來還不錯,
然而,待他真正當上學徒就發現,
住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人住的,
不僅陰暗潮溼,
而且只有6平的地方擠著四個人。
就連上班,他也總被師傅罵,
因為他不認識字,總是鬧笑話,
「師傅要我做筆記,寫上豬排三明治。
我不會寫,就畫了一隻豬頭,
旁邊寫個非字。」
「師傅讓我看磅秤,
我卻看不懂,總被責罵。」
這時寶春才發現,
知識對生存有多重要。
而且,做麵包也是個苦差事,
他們每天凌晨3點就得起床幹活,
揉面、發酵、擺盤、烘焙,
個頭矮小的寶春,
在烤盤重時手臂經常被燙傷,
留下各種各樣形狀的傷疤。
和寶春一起來的同鄉,
不到三天,吃不了苦,跑了!
寶春也覺得日子很苦,
仿佛看不到未來,
然而,當他想起勞作的母親,
渾身又充滿了力量。
他還不想放棄,
不是要讓母親過上好生活麼?
之後,寶春更加努力,
他什麼都願意學,
什麼都搶著幹,
別人下班出去玩,
他卻在廚房揉麵團。
好不容易等到發薪日,
可是自己的薪水,
對於家中的欠款還是杯水車薪,
兩年就這樣過去了,
他卻發現麵包行業的一個定律:
到40歲可能會面臨失業,
因為年紀大體力不濟。
19歲,他開始面臨新的選擇,
是繼續做麵包,還是轉行?
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
母親對他說
「當你猶豫的時候,
直直地往前走,
路或許就能走通了。」
這時剛好到了新兵入伍時期,
他決定先去當兵鍛鍊鍛鍊,
但正是這次當兵,
讓他遇到了一位貴人,
這個人是一名大學生,
他教寶春識字查字典,
而寶春就是因為他,
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退伍後,寶春選擇繼續從事麵包行業,
又熬了四年半總算當上了麵包店主廚,
這個時候,他以為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
然而到了年終,老闆卻對會計說:
「這人很忠心,不用給他年終獎金,
他不過是一條狗。」
吳寶春聽了很傷心,
但也未立即離去,
他說人生不是靠意氣用事,
他要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而此時又恰逢傳統麵包行業受到衝擊,
開在一家深巷的麵包店,都比他們生意好,
各種傳言傳進了寶春的耳朵:
「聽說麵包師是一個賣進口高級音響的門外漢,
沒當過學徒,只靠看書實驗,
就連開了兩家麵包店。」
那家麵包店的確標新立異,
寶春帶著好奇心,
拿著自己最拿手的麵包前去受教,
誰知對方才嘗了一口,
就吐著舌頭說:難吃!
接著,店主將自己的麵包拿給寶春品嘗,
這一嘗讓寶春覺得發現了「新大陸」
「無法相信,這麵包就像是活的一樣,
而且墨魚、熱狗,義大利麵
居然都能當食材放入麵包裡,
跟傳統麵包的做法完全不一樣。」
寶春當即決定要重新拜師,
店主就對他說:
「想做高級麵包師傅,只了解麵包是不夠的。
還要懂得各種美食,舌頭要挑剔敏感,
善於感受生活的美好。」
於是,新師傅帶著他,
開始了新的味蕾旅程,
一路從高級餐廳吃到了街邊小巷,
而寶春也開始接觸新的東西,
他開始玩爵士,搞栽培,
研究日本烘焙。
後來他終於明白,
做好麵包的秘密藏在那些微生物裡,
「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居然能創造奇妙的風味!」
他開始研究發酵菌的密碼,
一次次的實驗,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要是消毒不徹底,也會導致菌種死亡。
沒日沒夜的研究,
他終於做出了完美的老面。
當他興奮的想向母親報喜時,
卻接到了一個悲傷的電話,
母親病重。
他趕回老家,
卻發現並不能為母親做什麼,
他內心自責著,
明明要讓她過上好生活,
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寶春握著母親的手,
心想著:這個誓言一定要完成,
將來一定要為母親做點什麼,
要以她的名字成立一個基金會!
處理完母親的後事,
寶春便回到臺北,
著手申請基金會,
然而卻了解到建立基金會需要一千萬,
他默默哀傷,什麼時候才能賺到一千萬…
而此時的寶春已經37歲,
母親還未享福就已逝世,
而自己6年的婚姻也走向末路,
雖然他掌握了新式麵包的做法,
可是仍然沒有任何成就,
他不禁對自己有些懷疑。
直到有一天,
他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則通知,
上面寫著2008年世界盃麵包大賽啟事。
這一刻,他內心的欲望好像被激發,
「人貧窮的往往不是他的口袋,
而是內心!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從那以後,他更加努力的學習。
寶春報名參加了大賽,
但之後又有點不安,
他沒去過法國,
沒參加過比賽,
更不知道拿什麼作品參賽好。
他心裡有點低落,
便回到了老家,
母親一幕幕的場景出現在他眼前,
她為他做的桂圓糯米糕給他補身體,
「媽媽去世之後,
我一直非常懷念那個味道,
也懷念媽媽。」
一個念頭突然從寶春腦中閃現,
「對,我就以此為參賽作品,
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
我有這麼一個偉大的母親。」
寶春將這份懷念,
這份愛全部揉進了面裡,
一次又一次的實驗,
他終於研製出新麵包。
2008年,他如願以償,
因為創造出的「酒釀桂圓麵包」,
斬獲亞軍。
「當你把愛、懷念揉進麵團裡,
發酵完再烤後,
別人是能品嘗出愛的味道的,
這是我懷念媽媽,
用媽媽的愛做成的麵包。」
當各路「長槍短炮」來到他面前,
紛紛請求採訪時,
他悟出一個道理:
生命的價值不只是為了追求金錢,
我必須得冠軍,
因為亞軍會很快被遺忘。
他開始為冠軍而努力著,
又是兩年,
當他滿懷信心準備參賽時,
法國卻寄來新的比賽規則:
八小時內做十一種麵包,
共兩百五十一個。
這根本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麼多麵包一般要十二個小時才能做完。
除了練習,沒有別的辦法,
要熟練到,閉著眼睛都能做出來才行。
此後,寶春每天在廚房練習到凌晨三點,
他說:「有時候真的很苦,但想到媽媽,
就不會覺得累,媽媽給我一股力量往前衝…」
經過數百次失敗、不斷調整,
歷時12個月,
他又創造出了一款新麵包:
「荔枝玫瑰麵包」。
待到冠軍賽,
寶春面對的是曾斬獲
世界冠軍的日本精英隊伍,
他們連寶春看都不看一眼,
目中無人的態度,
讓寶春心裡鼓足了拼勁。
八個小時候的比賽進程,
寶春沒喝一口水,
沒停下一分鐘,
在倒數三分鐘前,
他完美完成了所有作品,
而日本隊直至時間結束都還未完成,
就這樣寶春拿下了世界冠軍。
有了世界冠軍的加持,
寶春的麵包店第一年就創下1億元業績。
第二年他就成立陳無嫌教育基金會,
這就是以母親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
對於美食,寶春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美食的終極意義在於獲得幸福感。
這種幸福感有時候和食物本身相關,
有時候和生活經歷相關。
所以,
驚豔到你的味蕾、並紮根於你的記憶的,
可能是一塊口感輕盈絲絲入扣的甜點,
一碗湯底濃鬱麵條筋道的拉麵,
一份寒夜送上門的熱騰騰的外賣,
或是見證了從膨脹站立到撒上糖霜
全過程的、帶著靈魂的、活的麵包。
就如,吳寶春對於麵包的初衷,
「我喜歡,以麵包閱讀世界」
Exploring Bread,
a wayof seeing the world.
文:看道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看道原創編撰,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蔓延
- END -
主 編 推 薦
▼
女王陛下Plus
微信號:iqueenplus
遇見美好的自己
每晚十點,給你講故事
長按識別二維碼 即刻關注女王陛下Plus
夜聽 | 職場 | 情感 | 時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道,你想看的
長按以上二維碼 即刻關注
版權聲明
內容為看道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
並嚴格按照轉載須知中要求中的格式轉載,
凡未嚴格按照要求格式轉載的,一律視為抄襲,將被舉報。
主編微信:selfdoing2016
投稿/合作請聯繫:29669875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