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奇妙的kiki@bigfun社區
我曾以為吉卜力的《側耳傾聽》描繪的不過是一個日常世界,它的上映已經是25年前的事,故事背景是當時的東京,它與九十年代的中國城市有許多相似之處。
可在2020年的今天,重溫這部電影後,我卻突然發現,中國社會變化的速度、科技改變生活的程度,讓電影中的世界已經顯得如此陌生,我們似乎不太可能,再生活在那樣一個世界,這讓我生出許多傷感。
因此,在傳出日本將在今年推出真人版《側耳傾聽》電影的消息時,我並不看好。在我心中,《側耳傾聽》的動畫世界是不可替代的,那遠不是用「懷舊」就能概括的情感,它莫名地具備了奇妙的奇幻特質,讓它變成了超越歲月的童話。
年少時,也曾以為自己心裡有璀璨原石,可它早被磨的稜角全無。因此,本文純粹是懷念《側耳傾聽》,以及那個懵懵懂懂、心中存有稚嫩理想、簡簡單單就能感動的少年。
目錄:
一、「從前慢」:一去不復返的簡單時代
二、25年前的青春羞澀,純粹的校園戀愛?
三、自我探求之旅,25年後同樣打動人心
四、生活的樂趣:隨遇而安與隨性探索
五、故鄉之路,真的還能找到嗎?
六、早逝的近藤喜文:宮崎駿心中永遠的痛
一、「從前慢」:一去不復返的簡單時代
「水泥路,到處都是,砍掉森林,填平山谷。西東京和多摩的山丘,我的故鄉,是水泥路。」
在《側耳傾聽》裡,這是女主角月島雯為「鄉村路」填寫的歌詞,她試圖找到故鄉的感覺,卻發現鄉村已不復存在,融合在城市的水泥路裡。
高速誇張的城市,像是永不疲倦的怪獸,試圖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商業中心、地鐵、住宅區。
月島雯住在沒有電梯的住宅樓裡,這是八九十年代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建築:方盒子住宅樓,當然,我們的住宅樓通常是家家戶戶都裝了防盜網,看起來要密閉的多。
從月島雯家中的陽臺看出去,各式各樣的小房子與樹林交織在一起,在日本,「一戶建」是一個家庭的理想生活目標:可以擁有土地的永久產權,將房子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當月島雯穿梭在安靜的小巷時,每一個房子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25年前,電腦化剛剛興起,人們尋求知識的主要場所是圖書館,月島雯的父親正是市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
圖書館裡很安靜,那時還沒有手機,不會時不時就有鈴聲響起,人們或聚精會神或悠閒自得,享受著閱讀的樂趣。
沒有網絡、沒有熱搜、沒有大眾點評,註定那是一個「從前慢」的世界。而在這個世界,認真生活的人會發現許多「線索」,正如月島雯借到了1958年的「天澤藏書」,以及跟蹤坐電車的貓,卻發現人跡罕至的「地球屋」。這種探索的喜悅,沒有朋友圈可發,只會分享給最親近的幾個朋友。
一切都是油然而生,沒有各種APP在計算你的喜好,給你推送「xx地最值得打卡的十個網紅景點」,提前透支驚喜,摧毀探索本能。
25年後,我們收穫了高效的生活,也送走了一去不復返的簡單時代。
二、25年前的青春羞澀,純粹的校園戀愛?
25年前,不論在日本還是中國,中學校園都是一個相對純粹的地方:學生們對世界的了解來自同齡人、老師和課本,社會則是相對遙遠的未來。
在這般環境誕生的情感,自然是青澀而懵懂的,表達情意的主要手段是找朋友遞送情書,那兩張薄薄的紙,寄託了數個夜晚的不眠,無數次斟字酌句後,仍無法帶來一絲信心:當信脫手的那一刻,心便一直懸在空中。
沒有QQ,沒有微信,更沒有知乎,一切只能依賴自己的想像和「修養」,外加朋友的不靠譜建議,一封信就基本決定了兩個人的關係。
學校圈子非常小,註定學生的情感是相互交織的,月島雯的好閨蜜暗戀的男生,幫他的兄弟給閨蜜遞送情書,而他真正喜歡的女生,卻是毫不自知的小雯,當真相終於大白時,小雯拒絕了男生,帶著複雜的心情落荒而逃。
當然有更「聰明」的辦法,正如本片男主角天澤聖司的做法,他不知何時開始注意到經常出現在圖書館的月島雯,為了引起小雯的注意,他用的辦法可說是獨一無二:
「其實很早以前,我就在圖書館的借書卡上注意到你了,你不知道我在圖書館,有幾次跟你擦身而過吧?好幾次我還曾經坐在你旁邊。為了要讓我的名字早點出現在借書卡上,我看了好多書…」
於是,一個愛讀書的天澤聖司,早早的就埋在月島雯的心裡,她對這個總是出現在自己名字前的人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當讀書卡上的天澤聖司、偶遇的喜歡捉弄她的男生、會製作小提琴的帥氣師哥重合時,月島雯心中的驚喜與慌亂交織,這樣一個男孩,竟然在很早就開始關注自己,想方設法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年齡與閱歷的差距帶來的不僅是喜歡與愛慕,月島雯深深陷入了不自信的煩惱之中,她向好友抱怨:「是他太早熟太聰明了,還不一樣都在念書,這麼早就決定自己將來的路,而且非要一步步的往前走」,「他原來就比我用功,怎麼會需要我去鼓勵他?」
好友鼓勵她:「你不是也很有才能的嘛,你寫的那首鄉村路,學弟學妹大開眼界。要我說,這就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句話啟發了月島雯,她想起了天澤聖司說過的話:「像我這樣的水準到處都是」,原來看似如此優秀的聖司也在質疑自己的才能,想到這裡,月島雯下定了決定:「所以我也應該要試試看。有了,我可以寫一本故事書,我有題材要發表。既然他做,那我也要做做看。」
三、自我探求之旅,25年後同樣打動人心
不拘泥於愛戀本身,探索人與人的相互影響,正是《側耳傾聽》最吸引人之處。月島雯與天澤聖司的相遇,激發出小雯對自身潛力的探索之旅。她本就處於最叛逆的青春期,自己也明顯察覺了自己的變化:
「人為什麼會變呢?我以前明明很乖,而且很溫柔的。最近我老是心神不寧,也不像以前那樣起勁,心裡總有個聲音,老是在對我說,事情才沒那麼簡單。變得一點都不可愛了。」
在小雯與聖司相遇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書籍與小提琴: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精神作品。雖然沒有網際網路,聖司的眼界卻是全球的,他希望到義大利克雷莫納的小提琴製造學校深造技術,不過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
聖司對自己目前的技術很不滿意,「小提琴的造型在三百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只是靠著工匠的技術,來決定音色罷了。」小雯對聖司能製作出小提琴讚嘆不已,聖司卻不滿地說著「像這種水準誰都做得出來,我的技術還不到家」。這讓小雯感覺難過:「我什麼都不知道,找不到方向,每天都好像在混日子」。
在聖司的堅持下,父母答應他在爺爺認識的雕刻師那見習兩個月,如果雕刻師認可聖司的才能和努力,那麼他們便同意聖司放棄讀大學,前往義大利學習小提琴製造。聖司第一時間找到小雯分享了這個消息,開心之餘,小雯卻深感失落:「你朝著自己的理想一步步的前進,我就跟傻瓜一樣,只希望能跟你念一樣的高中就好了,看我有多幼稚,老做白日夢…」
然而月島雯太幸運了,她無意中發現的「地球屋」的主人——聖司的爺爺,為她打開了一扇她從未見過的世界的門。她第一次知道,一個時鐘的工匠會有如此浪漫的巧思,將小矮人的故事,以及國王和公主的愛情故事,融入到時鐘裡,國王每12小時才能見到一次的公主,被製造得夢幻精巧,像是從童話書裡直接走出來一般。
爺爺告訴小雯,每個人最初都是一塊未經打磨過的原石:裡面到底有沒有璀璨的寶石,必須經過打磨後才知道,「那是要花上一番功夫的」,但「不試試看永遠也不會知道」。
小雯開啟了自己的「打磨之旅」,她以「地球屋」的貓男爵為主角,開始寫作自己構思的奇幻童話小說。為了這番對自己實力的「考驗」,她的成績直線下降,引起了父母與姐姐的關注。
始終沒有了解到原委的父親,在深談後說了這麼一番話:「最近這陣子,我看到阿雯在圖書館裡,拼命的在查資料,心裡覺得好感動。我想,我們就讓她自己試試看吧。況且求生的辦法,又不是只有一種。」
「你就照著自己的做法好好做,不過各行各業,都有他們辛苦的一面,到時候可怨不得別人。」
得到了家人理解的小雯,在聖司離開的兩個月裡,廢寢忘食地創作小說,貓男爵在她的故事裡與她一同探尋天青石的礦脈之謎,她們在空間逐漸扭曲的世界裡乘風飛行,尋找唯一真實的天青石。在創作的過程中,月島雯從最初的興奮,到不顧一切的堅持,最終在忐忑中完成了作品,她對作品毫無信心,以至於夢見駭人的場景:
當聖司的爺爺讀完小說,說出鼓勵的話語時,小雯再也堅持不住,邊嚎啕大哭邊說說道:「騙人,騙人。請告訴我實話!我根本沒有整理好,後半部亂七八糟的,我自己都曉得!」
「對,粗曠、直率,而且不夠完美,跟聖司的小提琴一樣。阿雯小姐,我看清楚了,你這塊剛剛出土,沒有磨好的原石,你真的很努力,不要慌張。太棒了,再下功夫好好磨練吧。」
「我…我寫了之後才發現,光是想寫是不夠的,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但是…因為聖司一步步走的好快,我好想跟上他的腳步,我真的好害怕,好害怕。」
看清楚自己的月島雯,最終下定決定要好好讀書,上一所更好的學校,她對擔心的家人說道:
時隔25年,一個初三學生,能對自己人生做出如此生動的探索,這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校園戀愛題材,也因此,《側耳傾聽》在我心裡,一直是吉卜力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四、生活的樂趣:隨遇而安與率性探索
將月島雯帶到「地球屋」的,是一隻名為「小月」的胖貓,它是一隻到處晃悠的貓,除了「小月」,它還被別人取了不同的名字。
當一隻貓能在人類的世界悠然自處,隨遇而安時,便可得知月島雯所處的環境、周圍的人們是多麼友善。
引起小雯好奇的,不僅是小月會坐電車這件事,這隻貓無論何時都擺著一副「關我何事」的冷漠臉,恐怕也是它最「萌」的一點。
表情冷漠,但小月的內心卻非常溫暖,當小雯心情低落坐在地球屋門口,當小雯忐忑的在屋外等待爺爺讀完小說時,都是小月陪伴在小雯身邊,當其他人出現後,它又滿臉不在乎的走開,仿佛在說著「真麻煩,接下來就交給你了」。
因此,坐擁整個社區,在許多個家庭都備受歡迎的胖貓,才是整部電影最懂得「隨遇而安」的角色。
當然,如果沒有跟著它探險,小雯不會找到「地球屋」,與天澤聖司的故事也就沒有了後續,因為聖司很快就要去義大利實習了。
雖說好奇心是人類的本能,可隨著我們在社會中逐漸長大,對越來越多的事物習以為常,好奇心也就一點點的失去,最終淪為生活的傀儡。
人類社會是個巨大的漩渦,它放大你的欲望,同時又布下陷阱,讓深陷其中的人們無法自拔。不知不覺,我們在社會上行走的姿態,竟然沒有一隻貓來的自在。
五、故鄉之路,真的還能找到嗎?
小雯筆下的貓男爵,與它的主人——聖司的爺爺,都擁有一段美妙而傷感的故事。
貓男爵原名叫做美朗立克,在德國留學的年輕爺爺,被美朗立克的神情吸引:它的眼睛在光線下會發出特別的光澤,這是工匠在無意中取得的成果。爺爺希望店家能將男爵出售給他。
店家卻沒有答應,因為另一隻與男爵配對的貴婦貓被送去修理了,店主不忍心拆散這一對貓戀人。
僵持之際,與爺爺同行的女性朋友突然提出,她將修理後的貴婦貓買下,只要她日後與爺爺重逢,這對貓戀人便可以不再分開。店主同意了這個請求。
這名叫「露絲」的女子至今還經常出現在爺爺的夢裡,可惜的是,爺爺剛回日本,戰爭便突然爆發了。
戰後,爺爺也曾回到當年的德國小鎮,試圖找到那位女士和貴婦貓,找了又找,卻一直沒有找到,這便成了爺爺一生的牽掛。那個德國小鎮,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爺爺的第二故鄉。
我曾以為,在成為「地球村」的今天,爺爺這樣的悲傷故事必定不會再重演,因為世界已經完全聯繫在一起。結果年初爆發的疫情,變成了阻隔人們的另一種戰爭,連帶著國際政治陷入困境。許多在歐洲或美國的異鄉人,和爺爺一樣,已經找不回來時的路。
在全球貿易如此發達的今天,珍貴物品寄託的情感也在逐漸消失,工匠融入工藝品的用心,被華麗的品牌掩蓋,人們更關注的是什麼牌子,誰在用這個牌子,用這個牌子有沒有檔次等等。像「地球屋」這樣的商店,如今誰都可以開出,因為只要有錢有需求,就可以全球進貨全球買賣。
但在這樣的店裡,你不會聽到男爵的故事,也不會聽到國王與牧羊公主的故事,店裡沒有爺爺,只有一個個商品標籤,上面的價格是展示的唯一價值。
我們搬進了城市,擁有了財富,獲得了地位,甚至掌握了權勢。唯一丟掉的,大概就是故鄉了。
六、早逝的近藤喜文:宮崎駿心中永遠的痛
《側耳傾聽》的導演是近藤喜文,於1998年逝世,他是高畑勳和宮崎駿的入室弟子,也是最有潛力的接班人,《側耳傾聽》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
《側耳傾聽》是吉卜力第一部表現真實現代生活的劇場動畫,月島雯與天澤聖司積極向上的姿態,正是吉卜力動畫主角的最佳代表。
然而在成功背後,吉卜力的工作壓力是超乎想像的,近藤喜文正是由於過度勞累引發病情加重,他的去世對宮崎駿造成巨大打擊,以至於在1998年發表了退休的宣言。
在宮崎駿寫給近藤喜文的悼詞中,不難發現,蘊含其中的悔恨之情。
「在我剛給他一份任務的時候,他住院了,而他也只是和平時一樣,嘀咕幾聲就接下了任務。除了說對不起,我什麼也說不出來了。我真的很後悔。」
而對於業界傳聞,近藤與宮崎駿在創作理念上有分歧,宮崎駿在悼詞中也大方的承認:
「在絕大多數關鍵時刻,我們總是有逐漸遠離的傾向,Kon-Chan(近藤的暱稱)則在一個職業動漫家的巔峰期和Paku(高畑勲)一起完成作品。儘管我很欣賞他的高品質,有內涵的作品,但是我總覺得有點不和諧。
為什麼他強迫他自己做這些呢?為什麼他不能用更直接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意願呢?有時候,我覺得很洩氣。
但是,也許是Kon-Chan覺得他不想被那個沒有耐心並且氣勢洶洶的宮崎駿所連累吧。」
即便是這樣,宮崎駿也承認,《側耳傾聽》比他想像的完成得更加好:
「隨著時光流走,甚至一個小裂縫都能被拉大。有些事情只能這樣。但是,當他導演《側耳傾聽》時,我覺得我最終實現了我多年前的承諾。
他作出一個很棒的作品,達到了我們對他的期望。這一定對他的精神和身體都是一次艱苦的旅程,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過一次,並且用他的耐心完成了這部作品。
儘管隨著時間的改變,它也會改變著它的形式,但是《側耳傾聽》絕對是在我們20多歲和30多歲時曾經想製作的那種電影。」
事實上,近藤喜文在《幽靈公主》、《螢火蟲之墓》、《平成狸合戰》、《紅豬》、《歲月的童話》、《魔女宅急便》等多部作品都擔任原畫或作畫監督,是吉卜力不可缺少的一名大將。
而除去高畑勳和宮崎駿,擔任過吉卜力導演的名單中,近藤喜文毫無疑問是最被看好的接班人,用高畑勳的話說:「是一名偉大的動畫繪製者、角色設定者及監督」,「如果不是你偉大的天賦、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以及如果你在此之前沒有決定和我一起工作,那也就永遠不會有《螢火蟲之墓》和《回憶點點滴滴》的存在了。」
我們必須感謝近藤喜文,不僅因為他在吉卜力的貢獻,也因為他帶來了不可替代的《側耳傾聽》。
在吉卜力眾人揚起的風裡,有一縷隨著月色潛入窗欞的微風,它翻開你的書,掀開輕薄的紗帳,在你的耳邊低語著什麼。
仔細聽,那便是近藤喜文帶給我們的《側耳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