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如此重要
朋友在政府招商部門,向我吐槽他曾接待過一個客商。客人準備來我市投資,傍晚6點到達,直接去了酒店吃飯。考慮他是第一次來,朋友特意找了市內一家有名的土菜館。
土菜館的火鍋用的是酒精爐子,剛上桌,客人趾高氣揚地說,「燃燒酒精會傷害眼睛,趕快給我撤了。」為滿足客商需求,朋友立即安排服務員撤掉了桌上的酒精爐子。
上了幾道菜後,準備吃飯,朋友按接待規定,上了當地的地產酒。客人瞟了一眼酒後,說他喝不慣這種酒。他在說這話的同時,眼睛迅速掃向了他的駕駛員,駕駛員忙不迭地下樓,去他們車的後備箱拿酒去了。剛要倒酒,客商又宣布規則:「凡端杯喝酒的,大家每輪都要一樣多,要不就不許參加喝酒,更不許拿飲料敬酒。」
聽到這裡,我問他:「客人有實力嗎?那麼牛掰的樣子。」
朋友搖頭頭說,「你知道嗎,飯還沒吃,啥也沒談,他就已經讓我心生反感。在整個吃飯的過程中,我保持著我的職業素養,禮貌地陪他吃完了飯。第二天,我完全沒有陪他的興趣,也不想花心思向他介紹情況。安排了下屬禮節性地陪他看了看。說實在的,這樣的客人我一點也不想和他打交道,他投資的企業一定也走不遠、做不大。」
客人傲慢自大的第一印象深刻地印在了同學的心理,難以改變。這在心理學上,叫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是對人際交往中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對印象的形成影響很大。
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接觸陌生人:推銷產品、爭取資金、求職面試、相親、各種機緣的偶遇……
在我們與陌生人接觸過程中留下的第一印象,會在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要的地位,通常難以改變。即便後來表現的特徵並不符合原先留給別人的印象,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時間裡,別人仍然會堅持初次見面時對你的評價。
4個方面,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如此重要,那我們應該怎樣留給他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主要是一個人的性別、年齡、衣著、姿勢、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徵」。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徵。
找到了影響因素,那就著力從這些因素上去解決提升吧。
一、注意儀表
或許你認為通過外表衡量一個人非常的膚淺,但事實就是,當你與人接觸的時候,展現在別人面前的,首先就是你的服飾、髮型、妝容等。
楊瀾說過,別人沒有義務通過你隨意邋遢的外表發現你優秀的內在,形象永遠走在能力前面。學一些穿衣搭配的技巧,認真選擇適合自己、適合參加場合的髮型、服飾。
記住,是適合的,乾淨整潔的,不是奢侈的、名牌的。合適的髮型與服飾能幫助你展現自信、自然的狀態。
二、重諾守時
求職面試、會見客戶、約會等初次見面時,重諾守時非常重要。快節奏的當下社會,每個人都很忙。初次見面,你一定要守時。
遲到的初次會面,會讓人認為你不遵諾言,不守信用。產生了信用危機,會面的目的很難達成,如有後續交往,修復首因印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三、舉止得體
語言表達要聲音清晰、條理清楚。不大聲喧譁,但也不能聲音太輕。與人交談時,要善於傾聽,不隨意打斷別人的說話,也不隨意打探別人不願回答的話題。與人相處時,姿勢端正,既不疏離,又不過於親暱,做到收放有度。
四、自信熱情
這是一種飽滿的精神狀態,它能幫助你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自信與熱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當你面帶微笑、熱情自信、積極向上時,你會感染他人,並給他們留下良好的印象。
無論願意與否,你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你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就多做一些努力,在初次見面時,給他人一個良好的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