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mu丨文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也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西方國家的小孩也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儘管國內萬聖節不放假,但不妨礙我們「拿來主義」拿來慶祝一番,高興高興,犒勞下國慶後就沒有假期了的自己。
南瓜頭、鬼魂、巫婆、蝙蝠、黑貓、貓頭鷹、小妖精、殭屍、骷髏和惡魔等等,甚至還有吸血殭屍和科學怪人,統統可以與萬聖節前夜拉扯上關係。
特別是手遊之類的,怎麼能錯過這種騙氪的機會,就這會兒我已經肝上大大小小各種萬聖節手遊活動了。
(MLTD和CGSS)
所以我想著,今天不妨給大家推薦一款萬聖節主題的遊戲吧,正好這兩天我也在玩。
遊戲名字叫《南瓜傑克(Pumpkin Jack)》,是一款3D平臺動作遊戲,有簡體中文,10月23日登陸Steam、Switch等各大平臺。
玩家將在遊戲中扮演南瓜之王 傑克「Jack」,作為魔王的僕從,Jack將設法阻止強大的巫師救世主,讓這個和平無聊的世界恢復往日的混沌。
遊戲正式上線前,BB姬拿到了測試碼提前體驗了一番。
每個3D平臺動作都會涉及到地圖元素的設計,免不了受到3D馬裡奧的影響,《南瓜傑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跳跳樂」遊戲。
——地圖上會有一些守衛怪物,但實力並不強,整體重心還是側重在平臺動作上,通過二段跳等動作元素在地圖間穿梭。
遊戲的整體氛圍很輕鬆,並不難。看過上面的宣傳片,你就能大致了解這個遊戲的內容了。
BB姬體驗過後,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設計者為了不讓玩家感到單調,卻做了很多調整,讓每個階段的地圖玩法側重點都不一樣。
你可以把整個遊戲流程看作是一個「循環」:
篇章開始
3D俯視角下,利用跳跳樂進行地圖探索
遇到阻礙
掰下南瓜頭,潛入密閉的房間解密機關
柳暗花明
乘上卡丁車,緊張刺激的飆車/跑酷環節
(過山車似的體驗)
一番攀談
遭遇Boss戰,躲避攻擊並利用環境反擊
打敗Boss後,傑克獲得新的武器能力,然後從再回到,進入新的地圖篇章,繼續「跳跳樂」探索。
(Boss戰)
一款遊戲,多種不同玩法。甚至同一個階段,也有不同的變化,就說飆車/跑酷環節:
最開始是一段類似《古墓麗影》的QTE跑酷,
然後下一章進入礦山,變成了《神廟逃亡》,
再後來隨著遊戲進程,又開始《跑跑卡丁車》。
(追逐部分)
一邊是流程內南瓜傑克的成長與變化,獲得新的武器能力後,戰鬥力的提升,另一邊玩家的操作熟練後,遊戲難度也在關卡循環的過程中螺旋上升。
3D俯視角下,角色的動作銜接流暢,操作相應也快。跳跳樂一不小心失足掉溝裡去,回到檢查點重新來過也不會太過沮喪,因為檢查點就在附近,馬上就能重新開始。
(平臺解謎:把炸彈踢到指定位置)
每個階段在玩法上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新東西釋放的節奏恰到好處,讓人不至於對地圖探索感到煩膩。
這讓我想起以前紅白機上一款遊戲,叫做《忍者蛙》,被公認為FC史上最難遊戲Top3之一。即便現在有了模擬器的即時存檔功能,也很少有人可以隨意通關。
那時候的小孩子們不像現在有這麼多遊戲選擇,於是挑戰一遍又一遍。能讓人堅持被虐這麼多遍,全靠《忍者蛙》的每關玩法都不一樣,每次打開遊戲都有新鮮感,看起來就特別好玩。
《南瓜傑克》自然沒有《忍者蛙》這麼變態,不如說遊戲難度相當友好,很多地圖元素的指引做的相當明顯,生怕讓你迷路了。
就算一時間迷失了方向,只要記住往地圖上發光發亮、有怪物守備的地方跑,或者重生後往面朝的方向繼續走就是了。
(放慢速度過獨木橋)
當然,你也別看我誇得如此天花亂墜,遊戲畢竟是小工作室出品,還有一些粗糙欠打磨的地方。
比如獎勵機制方面,探索地圖的偏僻角落/擊敗成群的敵人後,可以收集一些「鳥頭」的標誌,類似於馬裡奧的收集月亮/不同顏色的金幣。
收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在商店兌換南瓜傑克的不同皮膚外表。然而遊戲本身就是卡通畫風,換不換皮膚說實話沒啥區別。
(皮膚選擇界面)
這讓收集要素顯得有些雞肋,本身地圖設計沒有牛逼到任天堂的程度,不像馬裡奧那樣有重複可玩性,最後收集了也沒有多大作用。
在我體驗的過程中,這樣類似因為遊戲體量的問題顯得有些倉促,或者說欠缺的地方還有很多。不過本身就是小體量遊戲,不苛求了。
馬上就是萬聖節了,《南瓜傑克》這時候推出也算是應景,本身遊戲玩起來夠輕鬆,感興趣的可以到Steam頁面看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