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相傳為老子所著,其中蘊含的哲理簡單而意味深遠,其中最經典的十句話更是蘊含了中國式的生存智慧,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行的話,受益終身!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得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唯有不爭的處世態度,天下才會沒有人能與之抗衡。
聖人和王者,必須要有廣闊的胸襟,只有以民為先,處於民下,天下的人才會樂於推崇,尊為聖人和王者,以這種不爭的處世態度,得到了民心,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之抗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夠戰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滿足的快樂的。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輕易許下的諾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認為地或者形容地很容易的話,真正內做起來就容會有更多的麻煩。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天下的難事,一定從很小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細微的部分開端。所以我們說細節是魔鬼,甚至能寫出一本暢銷書。做大事,也需要注重細節!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有了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儉嗇,所以能大方;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為萬物的生長。不居於天下人之先,才能成為萬物之王。「敢為天下先」容易變成先烈,往往比先烈晚一小步的人,才能摘得最大的成果。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聖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麼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良好的行為可以見重於人。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不露鋒芒,消解紛爭,挫去人們的鋒芒,解脫他們的紛爭,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深奧的玄同。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知值得我們反覆閱讀的寶貴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