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人生在世,很難事事順心。不論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總有心煩的時候。
為生活煩惱,為子女擔憂,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不清楚人生的意義。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來看看《道德經》中的這三句話,讀過思考之後,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你能努力綻放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史玉柱第一次創業失敗,欠下外債兩億多人民幣,當時是全中國"最窮的人",但是,他自己不相信自己總是處於困窘之境,勇於面對網民批評、指責,痛定思痛,"重返江湖",創造商業奇蹟。
韓信於當年"胯下之辱"及劉邦於鴻門宴"悄悄"溜走之時,內心始終有一個信念"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最終,我能行、我肯定行",然後,冷靜地提高自己,審時度勢地權衡利弊,最終,圓了自己多年的偉大夢想。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女人裹腳、貞潔牌坊、處女情節"等醜惡禮教,以及中世紀歐洲的"宗教裁判所"等人性黑暗時代,都被不斷進展的人類文明的"大風驟雨"蕩滌無存了。
所以,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人類,只要積極樂觀、吃苦耐勞、自強不息,"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是肯定的,風和日麗、陽光明媚肯定會到來的!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章中提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世間萬物都有朝相反方向推演的規律,弱會變強,強會變弱,月盈則虧就是這種表象。老子提出善上若水,認為柔弱勝剛強。一切剛強的事物,都容易被摧毀,而柔弱如果能充分運用道的規律,終將戰勝剛強。
反者道之動,任何事物,任何現象,任何狀態都不會永遠常在,都是暫時的,都在過程之中,我們能夠擁有的,也只不過是當下的剎那而已。所以我們不必苦苦強求,緊緊把持,而應該看淡一些,看開一些。
雖然努力做事,但不必強求結果,正所謂,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為就可以了,不必爭什麼。要知道: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必然。一切結果,都是最好的安排。坦然面對,欣然接受,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
不執著問題的表象,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冷眼看人生,那麼得失也就不必在短時間內立即判斷,因為所有的問題中都潛藏著陷阱和機會。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人經常以自己的得失的角度來衡量事情的好與壞,有些人每天都為蠅頭小利而樂而憂。然而,由於人們看到的只是事情的表象,有許多事情其實無法馬上判定是福是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到未必是福,失去也不一定是禍。沒有挫折就不會有智慧,沒有付出就難以有收穫。
心煩的時候,肯定是生活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堵"著心了。心煩對人的健康有害處,所以心煩的時候可以讀一讀《道德經》,一切就會很快過去的!
老祖宗的智慧穿越時空,仍舊在理
《道德經》這本書,老子一氣呵成共寫了5162個字。後人給分了九九八十一章,中國人學哲學的第一本書,代表了中國文化的思想的本源。上篇講道,治國之道,為官之道,人生之道。下篇講德,德=得也,把道搞清楚了,你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
從古至今看《道德經》的名人不計其數,給它做序的人數不勝數,其中包括四位皇帝:唐太宗李隆基、宋微宗、趙佶、明太宗朱元璋、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這些人不僅看了,還寫了注釋。
韓國的潘基文連任聯合國秘書長,開口經常引用道德經裡的語言。
即使科學技術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今天,《道德經》仍然被海爾的張瑞敏、阿里巴巴的馬雲等精英階層奉為經典,反覆研讀,愛不釋手。
《道德經》是一本神奇寶典,享有"萬經之王"之美譽,對中國哲學、科學、宗教等都產生了度深刻影響。
魯迅先生曾說道"不讀《道德經》一書,專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這本書從古至今,一直都有它的道理,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也可以在《道德經》中找到源頭。
很多想讀道德經的朋友都覺得古文苦澀難懂,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白話文《道德經》,"以經解經"不脫離原文的方式,把老子影響中國幾千年的智慧思想一點一滴原汁原味呈現出來,通俗易懂。
現代通行版本的《道德經》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全文約知5000餘字。雖然字數不多,但可以用"字字珠璣,句句精闢"來形容。
工藝考究:使用線索裝幀,不會掉頁,紙張精良,原漿輕型紙,不反光,不刺眼。
大字印刷:字跡清晰,版式精美,字句字號合適,閱讀體驗感好!
讀這本經典,可以領悟其中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學習為人處世的方略,更可以汲取其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故將此經典推薦給大家。
正如白巖松推薦《道德經》為他三十歲最重要的一本書。在人生不同時期反覆思考,書裡的道理簡明深刻、很多觀點都可以舉一反三,這是一本值得終身研讀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