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卻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生於東周時期,其流傳於後世的著作《道德經》,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是一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那麼, 《道德經》中就記載了什麼,能夠被後世稱之為萬經之王?一直稱讚至今奉為寶藏?
一、天地萬物的成因
天地萬物究竟是怎麼來的?興衰存亡與運行規律是誰在主宰?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這個問題一直是探求而又不得其發的問題。
老子認為關於世界的主宰者是無法名狀的,「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故混而為一...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勉強稱其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個一就是太極。
老子又說這個「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天地萬物各有不同的秉性,這個秉性就是「德」。是天地萬物的具體體現,而這個德是道所派生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為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說明道是天地萬物來源的本體,德是道的具體功能體現。道通過德主宰天地萬物。「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二、君主為政之道
老子的為政之道主要是「無為」。「無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也是道之根本。「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在無為的同時還要「無爭」,要謙下。「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以其不爭,故為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是江海因甘於處在溪流的下遊,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因此,聖人要想處於萬民之上一定要在言語上對萬民謙虛,也不要與萬民爭利。「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提倡第二個為政之道就是「德善」。「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這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感人。其次是提倡節儉,「治人、事天,莫若嗇。」
三、兵家之道
老子的用兵之道主要有:
一是興正義之師,「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大軍之後,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二是「不武」,不怒。「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老子認為「天惡強,勇於敢則殺。」
三是不客戰。「用兵者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得尺。」
四是不輕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則哀者勝矣。」
五是示弱。這樣可以讓對方輕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同時柔弱似水則無堅不摧。「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四、人類為人處世之道
老子教導人類處世的觀念哪怕是到現代的社會都是有很多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柔能克剛「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人要學會象水一樣隨物就形,就不會有困惑,而且會很自在。
2、人要學會知足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人不可為名利所惑。要適可而止,不要貪得無厭,也不要追求盈滿,老子有句名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3、慈愛
這也是老子的「三寶」之一。要對世間萬物無論善惡保持一種慈愛之心,因為萬物皆道所生,德所養。而且所謂善惡只是所佔的角度不同罷了。人間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有時就是一念之間。
4、節儉
這是老子的「三寶」之二。天下萬物都是道所生,都來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珍惜,學會節儉。不要將物糟蹋浪費,更不能暴殄天物。
5、不為天下先。這也是老子的「三寶」,意思是不要逞能充強,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出頭的椽子先爛。人能保持中立最安全。
五、養生之道
老子非常注意養生。據史料記載,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老子的養生之道:
一是清靜,「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神心清者,洗內心之汙垢也。心中之垢,一為物慾,一為知求。去欲去求,則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則動靜自然。動靜自然,則心中無所牽掛,於是乎當臥則臥,當起則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外物不能擾其心。故學道之路,內外兩除也;得道之人,內外兩忘也。內者,心也;外者,物也。內外兩除者,內去欲求,外除物誘也;內外兩忘者,內忘欲求,外忘物誘也。
二是要順其自然,老子道:「養生之經,要在自然。動不知所向,止不知所為,隨物捲曲,隨波而流,動而與陽同德,靜而與陰同波。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入於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則與禽獸共居於地而不以為卑,與神仙共樂於天而不以為貴;行不標新立異,止不思慮計謀,動不勞心傷神;來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身立於天地之間,如同枯枝槁木;心居於形體之內,如同焦葉死灰。如此,則赤日炎炎而不覺熱,冰雪皚皚而不知寒,劍戟不能傷,虎豹不能害。於是乎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皆無,苦樂皆忘也。」
三是建立樸德,要見素抱樸。「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說明修身養性的重要。
四是要穩重,「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老子的智慧雖然是寫在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久遠,卻是對現在21世紀的人們依然可以起到指導意義,貫穿古今。
有人說,《道德經》就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書中很多話語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都是意義非凡,很多成功人士的的心態,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道德經》的影響。像馬雲就經常讀老子的《道德經》,雖然看的書有很多,但是這本依舊是隨身攜帶看了上千遍的書。所以在這裡,還是建議夥伴們讀一讀《道德經》。
雖然道德經只有5000字,但是卻字字珠璣,非常深奧,因此對對道德經這本書,很多夥伴都說看不太懂,所以,推薦大家可以嘗試讀一下白話文圖解的版本的《道德經》。
白話文圖解版本的《道德經》,內容簡單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書中尋找做人與處事的大智慧,還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國學文化的薰陶,弘揚中華文化。
書中注釋完整,除卻原文外,還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擔心看不懂懂得困擾,而且書中還有600多副的彩圖,所以不用擔心會枯燥。只要靜下心來看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反覆閱讀,結合自身的情況,就能在無形中,給生活帶來其他的出口。
這套書是一套四本,全精裝的書,內容簡單易懂,印刷清晰,讀完還可以收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職場的人際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場中拼搏,都建議讀一讀道德經。不僅僅是能夠開闊視野,獲取知識,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鍊自己的心性。讓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緒慢慢沉澱下來。
所以,不論是經商還是為人處世,或者是身在職場,想要過的好一些,可以讀讀這套《道德經》。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種老子的《道德經》,讀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理解的。有時間能在這繁雜的社會沉澱下自己,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而且這套書並不貴,只需要59塊錢,現在隨意吃個工作餐都要幾十塊錢了,而這套書卻能看很多年,終身受益,重要的是要是想隨身帶在包裡看,也不用擔心書太過於厚重,四本一套,每一本相比一整本的《道德經》來說,就不會那麼厚重。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