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曾說:「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老子在2000多年前的道德經裡面提到過,不爭再是最高境界的爭!
但是,現世大部分的人都對此疑惑,「不爭,豈不是消極的生活態度?」
老子其實早就在《道德經》第22章給我們做出了解答: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世人大多誤解了老子的意思,老子所說的不爭,並非是「無為」、「柔弱」,並不是啥也不爭,什麼時候都不爭。
反而,他講究的是,爭,也應當找準時機,相機而動。
接著,老子又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
這句話其實就是在說,只有不爭者反而能夠獲得勝利。
不爭是一種境界,像楊絳這樣,天生不愛爭的人,本身就贏了。
因為他們都懂得老子所要強調的,做人做事,都應當把重點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並非是與別人的攀比,保持本心不忘初心。
當我們內心裏面太過於在乎一個人一件事,想要競爭的時候,這時候往往心會變得很脆弱,而且還會讓自己輕易的陷入一個小格局裡面,而最後事情的發展就會變成: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而當我們可以用相對比較自然的心態來取代「爭」的心態,反而更容易成事。
其次,很多人想要跟別人爭一爭高低,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顯示自己很厲害!然而,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那些成大事的厲害人物,都不屑於爭!
因為,爭論只會白白的消耗我們的精力,因為你滿腦子想只是想要打敗對方,卻無法從從對方身上學習到什麼。
因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老子的「不爭」才是大智慧。
在我看來,任何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從中學習如何提高自己人生的領導力。
只要讀過《道德經》的人就會發現,其實西方哲學家研究的終極問題,老子早就在裡面講到了,並且還為此作出了中國式的解答,凝聚著中國智慧。也是因此,它一直被稱作是中國古代超級智慧,偉大的東方哲學,中國至今的智慧思想都無法超越。
5000字,81條,就把《道德經》就弄成了除《聖經》外翻譯語種最多、發行量最大的書籍。
魯迅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不同的人讀《道德經》,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因為《道德經》全書字字珠璣,因此非常深奧,讀不懂的人,覺得晦澀,讀起來更是一臉懵逼。
但就是因為這種深奧性,很多人對道德經這本書又愛又恨,因此,我推薦大家可以嘗試讀一下全注全譯版本的《道德經》。
原文,註解等等,一應俱全,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書裡面的精髓。
同時,道德經還是一篇非常經典的韻文,它的字字句句之間全是語言美的高度濃縮,堪比藝術品,
因此,在道德經中尋找大智慧的同時,千萬別忘了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讀一讀。
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
有人說,《道德經》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
不管是買給自己還是孩子,只要靜下心來看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