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上善若水」的七種人生境界【老子微言】

2021-02-08 老子道德經


點上方綠標收聽【老子微言】主講:孫得一

當我談論老子的時候,我不是在談論別人。我是在談論我自己---就像老子在說話一樣,通過另一個身體,另一個名字,另一個化身······【孫得一】


讓我們繼續享受:一直聽說「上善若水」原來它是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想告訴我們什麼呢?其實非常簡單,用一個小故事就全部講明白了。

一位年輕人被生意夥伴出賣,人財兩空,痛不欲生,想跳河自盡。他來到河邊碰上了觀水靜坐的老子,便將自己的境遇告訴了老子。【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老子微笑著將他帶回河邊的家中,令其從地窖裡搬出一塊偌大的堅冰。年輕人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還是聽話照做了。

 

冰塊搬出來後,老子對年輕人說:「用力砍開它!」年輕人找來菜刀便砍,不料猛烈的重擊,只能在冰面上劃下一道細微的印記。


年輕人又掄起斧頭,全力劈去。一會兒,對著掉落的冰屑,他氣喘籲籲地搖頭:「這冰實在太硬了!」老子不語,讓他將冰塊放在鐵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冰塊慢慢可是融化了。



老子問:「年輕人你從中領悟到了什麼?」年輕人說:「哦,我有些領悟了。我對付冰塊的方式不對,不該用斧頭劈,應該用火燒。」老子微笑地搖著頭。年輕人面露難色,鞠躬請教。


老子語重心長地說:「上善若水。水,無形無色,隨方就圓,無孔不入;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像「水」一樣,這麼厲害至善的東西了;


它無形無色,隨時變化,你熱它化為氣體的雲;你冷它變為固體的冰;你不冷不熱它保持液體常態為水;它隨方就圓,任意變形,你把它倒到杯子裡,它就是圓的,你把它倒到池子裡,它就是方的;


水無孔不入,抵達萬方,再細小的縫隙也能滲入,不棄小流和汙水,海納百川;它有小溪的歡快,有滴水穿石的堅韌,有洶濤拍岸的氣勢,有平靜如水,深不可測特質。【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孫得一老師抖音直播課開始啦!

每天上午9點在抖音直播!


我所讓你看到的,是人生的七種境界

 

一. 水可結為冰,冰卻比水堅硬百倍。越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它越能體現出堅如鋼鐵的特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種境界:越挫越勇,百折不撓。

 

二. 水可化成氣,氣無形無象,越在炎熱的環境下,它蒸發的速度越快,熱氣在一定的範圍內聚集在一起形成爆發力,會變得力大無窮,無比強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大象無形,聚氣生財。


水既是財,想了解錢的本性,就要了解水的本性。做生意賺錢的關鍵:其實就在一個「氣」字,人旺才會「氣」旺,「氣」旺才會財旺,財旺才會運旺!

 

三. 水唯善下方為海,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窪地流。水之所以能成百穀王,就是因為它最低,不棄小溪小流納百川。無論你是汙水髒水,它都敞開胸懷無怨無悔地接納,然後淨化萬物。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種境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胸懷寬廣的人才能包容,內心有愛才能包容。眾人喜歡處上,水獨處下;眾人喜歡處安逸,水獨處危難;眾人喜歡潔淨,水卻不棄汙垢。水處在所有人厭惡的地方,有誰還願意和它爭搶呢?所以水是上善。

 

四.水看似柔弱無力,自高往下流淌,遇阻擋之物,即可水滴石穿,持之以恆,堅韌無比。亦有洶濤拍岸的氣勢,無堅不摧,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園。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種境界:水滴石穿,以柔克剛。

 

人若沒有水滴石穿,堅韌不拔的精神怎能創下一番功業,同時老子告訴我們要懂得「天下之至柔,為天下之至堅!」天下最柔弱的,才是天下最堅硬的,柔弱能勝堅強。


人的舌頭最軟,牙齒最硬,最先掉的卻是牙齒。大自然中,小草柔弱,參天大樹強大,當狂風來臨時,大樹被連根拔起,小草隨風飄動卻安然無恙。

 


五.水隨方就圓,能任意變換形態,能上能下,上化為雲霧,下化作雨露,匯涓涓細流成江河湖海,從高處往低處流,高至雲端,低入大海。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種境界:隨方就圓,能屈能伸。

 

六.水性雖寒,卻有著一顆仁慈善良的心。它從不參與爭鬥,恩澤哺育了世間萬物,卻不向萬物索取,施恩不求報。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種境界:恩澤萬物,無我利他。

 

七. 水霧飄渺,聚可成雲結雨,化為有形之水,散可無影無蹤,飄忽於天地之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種境界:處時而變,功成身退。


真正的智者懂得,當行則行,當止即止,在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順勢而為,同時,也懂得適可而止,功成身退。才是立身長久的不敗之道!

 

《老子道德經》告訴我們:「上善若水」的七種人生境界。所以古往今來的能人志士紛紛效仿,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


最後把《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完整版奉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孫得一老師抖音直播課開始啦!

每天上午9點在抖音直播!

相關焦點

  • 學霸美文欣賞:清水映人生(讀老子《道德經》之上善若水有感)
    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學霸姐文筆也好得不得了,欲知才女姐姐更多情況請看昨日視頻,後邊有相關的連結美文欣賞:清水映人生(讀老子《道德經》之上善若水有感)清水映人生賀超平人生當如水,清水映人生!每每想到「水」這個字,我的思緒便恍如夢回春秋,纏綿在那本章章錦繡、字字珠璣的《道德經》裡。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也出自老子《道德經》。其意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萬物卻與事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的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就是厚德載物的品質。
  • 讀《道德經》:上善若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樣活著
    做人最厲害的事情就是將複雜的道理用最簡單的現象說明白,老子就是用水將世間萬物的道理解析出來,讓人一目了然,理解起來毫不費力。在老子看來,水又具有著近乎完美的品性,水的品質符合萬物本原的「道」的特徵,是最接近於道的。
  • 《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的老子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經典,其中有一章是「不爭無尤,上善若水。」此章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心,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那麼「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以水悟道,透視人生七種境界
    「上善若水」,是說做人要像水一樣,幫助萬物,默默不爭。水很接近於道的品性,它至柔之中又有至剛、至淨、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以水悟道,可以看到成功人生裡的七種境界:以柔克剛:水看似無力,自高處往下流淌,遇阻擋之物,耐心無限,若遇稜角磐石,即可把稜角磨圓,亦可水滴石穿。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種境界。
  • 什麼是 "上善若水" ?
    >【老子道德經】,獲得精神上的大清涼心頭洞明,表麵糊塗,抱樸守拙,是道家說的做人境界。一、上善若水:善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謙卑虛靜,此即柔。
  • 解密《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 老子的「上善若水」之道,才是水的哲學思想,更是人生之道
    所以,我們需要這種上善若水的精神和形態,讓我們找到心靈的安寧,恢復身心,聚集能量,讓我們不再疲憊,讓我們懂得取捨,不再讓心靈繼續迷茫。我們想要達到上善若水的精神和狀態,就需要學習水的哲學,因為水的哲學中的大智若愚、安靜包容、柔弱不爭的人生哲理,可以教會我們聚集能量,找回安靜的心靈和人生的方向。
  • 詩苓說《道德經》:居善地,心善淵,上善的人都有這七種能力!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道德經》的第八章。首先我來為大家誦讀道德經的第八章,我的誦讀是以王弼版道德經為底本,經顧瑞榮先生校注並重點注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老子道德經,道盡人生真諦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上善若水」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境界呢?
    《老子》裡這樣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意思就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大家想想,水的形態是什麼樣的?1.從形態變化來說水可以成液態變成固態或者氣態,那麼人呢?一個人,如果能像水一樣適應自然環境變化,要剛強那就如寒冰一樣堅硬,要綿柔就跟空氣一樣迎風吹來,要圓潤就像誰一樣潤物無聲。
  • 《老子道德經》:中國人不能打破的四大天規,越早知道越好
    【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難得的稀奇的珍寶,常常會讓人心浮動誘發搶劫偷竊邪念。所以聖人才會自覺摒棄聲色享樂的誘惑,而過著簡樸的生活,始終保持淡定自若返璞歸的生活狀態。 有時候少就是多,多就是少。一個人想要的越多,算計的越多,身心不得安寧,終日焦慮。惶惶不安,到頭來卻什麼也留不下。
  • 道德經:「上善若水」,學習水的生存藝術
    圖來自網絡0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一一一《老子》對老子的這段話,我理解為:「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能做到水一樣至柔至剛,那可以無堅不摧了。水能甘居下地,又能順勢而為,還能以柔克剛,這不是做人的至高之道嗎?對此被稱為「完人」的清朝重臣曾國藩就這樣說過:「天地之道,應剛柔並用,不可有所偏頗」。水是自然法門,是遵循天意的,人不能逆天行事,所以我們要學習水的生存藝術。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語出自《老子》。單從表面上的意思來看:上善,也就是至善,達到非常完美境界的善。最完善境 界的善就像水一樣。
  • 道德經翻譯天下第二解 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世人無解 量道系列
    哪怕是被動而為,一般人也接受不了,但若已經接受了,起碼可說明拿得起放得下。如果是主動謙讓、讓賢、讓位、讓財、讓資源、讓路,那就是「上善若水」,道學的真正含義不就出來了?水是認方向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句話天下人都知曉,但知其道者又有幾人?頂多一知半解罷了。
  • 上善若水的理解與解讀
    千百年來,人們對道德經的解讀無數,特別是對上善若水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理解的角度不同,高度不同。所以,解讀的意思會有所不同,我的解讀如與你的認知不同,請諒解,或批評指正。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如果要理解上善若水的含義,必須要整體理解第八章全文,因為,老子在第八章全文說的就是上善若水,老子自己對自己的上善若水加以說明和解釋。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上善若水。」《道德經》裡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二)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認為最善的人應當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駐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低洼、潮溼),所以水德是近於道的。針對「水德近於道」這句話,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解釋道:「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後,而常德眾之先。」【這個王夫之又是誰呢?
  • 上善若水到底該怎麼理解,老子的思想對今天的社會有什麼樣的意義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著有《道德經》一書流傳於世,《道德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