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的第27章{善行無轍}對「善」的最高境界分五個方面作了詳細的論述。
行善,{善行無轍跡}
善於行動的人,做事不會留痕跡,這裡的「行」是做事的意思。善行的意思就是把事情做得漂亮。把事情做漂亮了就不會有遺漏。所以在現在我們常說多做少說就是這個意思,善行的人在事業生活方面,都會很極致。
說話,{善言無瑕謫}
善於說話的人,言辭不會有過失。此處的「言」,就是把話說得圓滿,不可攻訐。所以平時我們在說話的時候需要掂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語有時候比武力還更傷人。所以善於說話之人總是跟善於做事的人聯繫在一起。
算術,{善術不用籌策}
這裡的算術不是數學上的算術,而是高明的心算法。而老子在這裡表明的意思則相反,最高明的心算法就是不計算,這也是跟「道」中的「無為」結合在一起,因為不用算,所以免去了一些複雜籌策。
關門,{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原意為:善於閉守的人,不用關門的人別人也打不開。因為他本身都沒有什麼好失去的。老子在這裡表達了他「無為而治」的思想主張。我們空手而來到人世間,當我們老了死去的時候也是空手而死。所以有句話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是這道理。所以我們帶著空杯心態和堅持「道」去對待萬物才是正確的人生選擇。
結繩,{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善於打結的人,不用繩子捆住別人也解不開。其實這裡的繩子指的是恩怨和糾紛,老子從最簡單繩子和打結比喻人世間的恩怨是非,他認為,不跟人交惡,就不用化解糾紛,因為無因就無果。
老子提出的這五「善」,是把「自然無為」的主張擴展應用到更加廣泛的生活領域當中,他警戒人們,要恪守、「無為而治」的原則,「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只要符合自然的原則,只要不用花費多少力氣,就可以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