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有16種:碳(C)、氫(H)、氧(O)、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鐵(Fe)、硼(B)、錳(Mn)、銅(Cu)、鋅(Zn)、鉬(Mo)、氯(CL)。這些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都佔有或大或小的重要性,而「鎂、錳、鋅」更是作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如果植物缺少「鎂錳鋅」這三種元素會有什麼症狀呢
缺鎂的症狀:
大多發生在植物生長的中後期,尤其是種子和果實形成期。雙子葉植物缺鎂時多表現為葉片的葉肉部分褪綠,主側脈及細脈均保留綠色,形成清晰網狀花葉;沿主葉脈兩側呈斑塊褪綠,葉緣仍保持綠色,葉片形成近似"肋骨"狀黃斑;黃化從葉緣向中肋漸進,葉肉及細脈同時失綠,而主、側脈褪綠較慢,嚴重時邊緣變褐壞死,乾枯脫落,呈"爪"狀或"掌"狀。
鎂對植物的作用:
鎂是構成植物體內葉綠素的主要成分之一,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關。鎂又是二回磷酸核酮糖答羧化酶的活化劑,能促進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鎂離子能激發與碳水化合物代謝有關的葡萄糖激酶、果糖激酶和磷酸葡萄糖變位酶的活性;也是DNA聚合酶的活化劑,能促進DNA的合成。
缺錳的症狀:
一般作物缺錳症狀表現為新生葉片脈間失綠黃化,嚴重時褪綠部分呈黃褐色或赤褐色斑點,逐漸增多擴大並散布於整個葉片。有時葉片發皺、捲曲甚至凋萎。大小葉麥缺錳早期出現灰白色浸潤狀斑點,新葉葉片脈間褪綠黃化,葉脈的外貌描寫仍保持綠色,隨後黃化部分逐漸變褐壞死,形成與葉脈平行的長短不一的線狀褐色斑點,葉片變薄、柔軟萎蔫,即褐線萎黃病。雙子葉植物如棉花、油菜缺錳,幼葉首先失綠,葉脈間呈灰黃或灰紅色,顯示出明顯的網狀脈紋,有時葉片還出現淡紫色或淺棕色斑點。
錳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土壤中的錳以三種氧化態存在(Mn2+、Mn3+、Mn4+),此外還以螯合狀態存在。但主要以Mn2+的狀態被植物吸收。錳對植物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參與光分解,提高植物的呼吸強度,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水解;調節體內氧化還原過程;也是許多酶的活化劑,促進胺基酸合成肽鍵,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種子萌發和幼苗的早期生長;還能加速萌發和成熟,增加磷和鈣的有效性。
缺鋅的症狀:
一般植物缺少鋅元素會使它的葉片變小,枝幹的節間縮短,還會使葉片當中的經脈顏色變淡。出現比較多的像水稻當中的葉片萎縮或者是玉米的花白病、蘋果樹的葉片出現很多斑點等等,這些症狀都是代表了植物缺少鋅元素。
鋅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鋅以Zn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在氮素代謝中,鋅能很好地改變植物體內有機氮和無機氮的比例,大大提高抗乾旱、抗低溫的能力,促進枝葉健康生長;鋅參與葉綠素生成、防止葉綠素的降解和形成碳水化合物;鋅主要參與生長素的合成,是某些酶(如穀氨酸脫氫酶、乙醇脫氫酶)的活化劑;色氨酸合成需要鋅,而色氨酸是合成生長素(IAA)的前體。現在已經知道鋅是80種以上酶的成分,例如乙醇脫氫酶、Cu-Zn超氧物歧化酶、碳酸酐酶和RNA聚合酶。
如果作物缺少「鎂、錳、鋅」
推薦您試試「三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