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走進中藥材批發市場,我們完全無法理解中藥材的價值。有些平時不起眼的野草在中藥材市場也很受熱捧,有的價格能賣到上百元一公斤。這種現象我們親自只有走進中藥材市場你才會發現。
廣闊的大自然界裡,中藥材是無處不在,只是缺乏發現的眼睛而已。這是一位資深老中醫告訴筆者的話。自小時候一些小毛病被幾種普通野草治癒之後,不得不承認我國中醫文化博大精深。
在中草藥市場的一個比較高端貨源交易的角落,川貝母成了火爆的產品。據介紹川貝這種好東西,高等中藥材,市場需求很大,常年供不應求,當下野生一等品川貝母價格已經賣到1500元一斤了,相當於野生天麻的價錢,甚至有時候已經超過野生天麻的行情。
對川貝的認識,大多數人只知道它是一種對止咳有一定效果的純天然中草藥,價值很珍貴。實際上川貝,分布於四川、青海等地。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鉀、蛋白質等成分,在醫學上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喘。那麼大眾對它的了解也是正確的。
更準確地描述是川貝是一種百合科、貝母屬的植物,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產於中國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松貝的最大形態特徵就是「懷中抱月」。
因川貝分部的地理位置屬於西北部地區,當地人煙罕至,資源保護相對較好,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僅是表面上的,很少人專門去研究它,除了從醫的專業人士。
其實川貝早在3000年前已有記載,並且那時候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醫學了。當時《詩經》將川貝記載為虻,後來《本經》才更名為貝母、空草。其中定於貝母價值的是《神農本草經》,貝母被列入中品。
只可惜的是如此珍貴的資源,自上世紀50.60年代滿足了我們需求之外,之後變開始供不應求。其中主要原因是野生資源過度開發,據統計如今全國野生川貝母僅剩100萬公斤,還不到一個大養殖品的一年產量呢!
重點是這些野生川貝母還分布在深山地區,採挖不便,分部分散,難以收集。即便全部採挖出來,也僅能滿足短期市場需求,後續只能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
其次種植方面,貝母對溫度要求很高,難以種植。目前種植產量也很低,才導致貝母價格不斷上漲。再有人表示種植的貝母品質與野生相差甚遠不值錢。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