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上山去摘,7月又到成熟季,一斤15元,已經很少人種植

2020-12-16 農忙拾趣

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對山上的野果都很熟悉,同時也很嚮往。在80、90年代,農村娃並沒有多少玩具,而且也經歷著很多農作物的種植更迭。在那個物流不夠發達的年代,農產品十分依賴果商收購,加上信息傳遞不夠快,各地鮮有聞名遐邇的明星農產品,因此種植農產品的效益也時好時壞,導致農村的農作物除了糧食外,都是2、3年就換一種農作物。這豐富了各地的農作物品種,同時也有不少在後來成為了野生的。

其中就有一種農作物——薏苡,曾受到很多人的青睞,成了農民朋友的種植選擇。但結果同其他多數作物一樣,短暫幾年後,就被淘汰了,漸漸淪為野生。不過這倒是成了農村娃喜歡的野果子,以前常上山去摘,特殊之處在於農村娃去摘它並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炫耀,因為薏苡的果實外殼堅硬又漂亮,而果實中間有一個天然的孔道,用針線串成串,能製成手串或項鍊,又或是窗簾。

如今已經7月下旬了,早熟品種的薏苡也已經成熟,不過隨著農村的開發,種植的農作物越來越形成產業性,每個地方都有相對固定的幾種農作物,過去一些難以產生效益,或是效益低下的農作物也被逐步淘汰。如今種植薏苡的農戶並不多,畢竟市場需求決定了它的價值。其實薏苡去掉外殼,就是如今市面上售賣的薏米,一斤能賣到15元,算是價格比較高的穀物了。但如此高的價格,仍舊不少消費者會購買。

其實薏米的市場需求並沒有很高,所以價格貴點也不明顯,因為消費者買得少啊。薏米的主要作用就是健脾利溼、清熱排膿,尤其適合在夏天食用。在一些南方地區,人們會將綠豆與薏米一起煮湯,煮熟放涼,再放入冰箱冷藏,與炎熱的夏季非常搭。作為一種小眾的穀物,薏米的價格如此高,如今卻已經很少人種植了。

其實薏米適應性廣,北至遼寧、南至廣西,國內大多數省份都能種植,但形成規模的非常少。因為薏米的畝產量僅有200斤左右,即使價格高,但扣掉各項成本,畝效益也上不了2000元,比不上很多水果和蔬菜作物。另外由於種植比較分散,採收無法使用大型機械,就變得很麻煩,若是當地沒有形成產業,剝殼都會成為難題。

相關焦點

  • 果期長達8個月,7月成熟一斤4元,卻常「滯銷」,果農:又不懂了
    筆者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種水果7月成熟,果期長達8個月,卻常被人們認為是「滯銷」,其實這是假象,有果農曾經感嘆:又不懂了。 甜楊桃的成熟大體上分為三季,而7月正是第一季成熟的時間(9月第二季、12月前後第三季)。作為第一批上市的甜楊桃,價格一直以來都很不錯,今年一斤能夠賣到4元。雖然楊桃有一定的名氣,但畢竟仍然屬於小眾水果,種植的農民較少,此時上市的楊桃主要來自福建漳州和廣東局部縣市(量不多),所以競爭也很少,市場價格一直都很不錯,今年也不例外。
  • 小時候隨便摘,含鈣量不輸牛奶,如今百元一斤,成了稀罕貨買不起
    小時候隨便摘,含鈣量不輸牛奶,如今百元一斤,成了稀罕貨買不起很多生活在城市裡面的人會很羨慕農村的生活,不僅生活環境好,而且還可以經常去野菜採美味又免費的野果野菜吃,畢竟現在在城市裡,野果子、野菜這種東西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花青素是藍莓5倍,一斤40元,常年熱銷,卻很少人種植
    在筆者的印象裡,藍莓一直都是一種價格比較貴的水果,尤其是在北方地區,動不動就要賣到二三十元。而且超市裡包裝的藍莓數量很少,一盒裡邊有10幾顆左右,價格在十幾塊錢,真的挺貴的。筆者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種水果花青素含量更豐富,是藍莓的5倍,它就是藍靛果,一斤能夠賣到40元,常年都很熱銷,卻很少有人種植。藍靛果的顏色和藍莓很相似,都是呈現藍黑色,而且果皮上都有白霜,只不過藍靛果的白霜要更重一些。他們兩者還有一個更大的區別,果型不同,藍莓的果型是圓形或橢圓形,而藍靛果的果形則為長條形,有點類似美人指葡萄。
  • 此野果渾身是刺過去少人摘,如今30元供不應求,真有這麼好?
    農村1種野果長滿小刺,看見別忽視,維C含量極高,28元一斤。
  • 在四川櫻桃成熟的季節,欽州的李子也熟了,快去摘果
    每年的四月份,四川、貴州的小櫻桃就開始成熟,兩省都開發出了很多摘櫻桃的生態遊旅遊模式。廣西欽州屬於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溼潤,四到七月是各類亞熱帶水果的成熟季,而四月份恰好是桑椹、楊梅、李子的季節。大家印象中,水果成熟一般都是紅色的才能吃,比如櫻桃,就是紅的。可是四月的李子是脆李,只要個頭夠大,綠色的就可以吃了,綠色的反而更脆,水分更多,一到李子紅色就軟了,而且紅和綠的一樣都是酸的。
  • 最慢熟的果子,掛果3年才能摘,收購價一斤17元,9月正當季
    雖然提到香榧,很多人估計都很陌生,但是生長出香榧的樹被稱之為妃子樹,它是一種紅豆杉目紅豆杉科榧樹屬的常綠喬木,和常見的紅豆杉很像,不過結出來香榧果實卻是翠綠的大果子。目前為止香榧只在我國有分布種植,作為中國原產的樹木,它不僅種植歷史悠久,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是獨一無二的,具備很高的經濟價值。
  • 葛根在春節賣到15元一斤,種植畝利潤怎麼樣
    目前臨近春節,葛根的價格賣得非常昂貴,一斤15元。那麼,2020年葛根種植前景怎樣?一畝地的成本和利潤是多少呢?接下來為大家分析。一、葛根的種植前景分析葛根生長適應性很強,一般在熱帶、亞熱帶比較容易存活,如在南方地區可以廣泛種植,主要種下去就能生長,簡單易種易管理。
  • 以前當藥材種植,如今開發成養生菜,10元一斤四季都能摘
    以前人們種植桑葉的用途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桑蠶養殖基地種植的桑樹,另一種則是當藥材種植。如今,人們對於桑葉的開發更加全面,將它開發成健康養生菜供酒店和一些農家樂,10元一斤極受歡迎。
  • 滿身都是刺,以前都不敢碰,如今20元一斤成稀罕水果,能種植嗎?
    近年來,隨著野果被開發,很多以前常吃的一些野果,因為某些營養價值比普通的水果還要高,在網上被炒得火熱,經常能看到「某某野果在農村裡爛一地沒人要,在城裡能賣70、80元一斤」、「農村大媽在城裡賣稀罕野果,一斤幾十元」等不著調的言論。
  • 果實像饅頭,常拿來做涼粉,過去不值錢,如今30元一斤
    導讀: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分享種植技術和市場。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果實像饅頭,常拿來做涼粉,過去不值錢,如今30元一斤。在30年前,零食這檔美食還沒普及到農村的時候,農村娃唯一能夠解饞嘴巴的只有那山裡按季節成熟的野果子,到了哪個果子成熟了就拿它當零食,到了寒冷的冬季之後,實在沒有野果子解饞的時候,只能吵著家裡弄點鍋巴嘗嘗。
  • 種植超5千年,蛋白質比牛奶高,市場30元一斤,卻少有農民種植
    導讀:種植超5千年,蛋白質比牛奶高,市場30元一斤,卻少有農民種植水稻、小麥、紅薯、玉米等是我國十分常見的糧食作物,種植量大,價格也十分便宜,一般在幾毛錢一斤,幾乎人人都吃得起。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糧食作物中,還有一些十分的昂貴,價格比那些常見的糧食作物貴了幾十倍,市場價差不多在30到40元一斤之間,但市面上卻不常見,甚至少有農民種植,以至於很多朋友沒有見過,也沒聽過,藜麥就是這樣一種糧食作物。
  • 田邊的一種黑「葡萄」,以前老人說有毒不能吃,如今卻賣80元一斤
    ,如今卻賣80元一斤對於很多農村長大的朋友來說,兒時最為難忘的零食必然有「野果」,要知道那個時候農村生活可沒有現在這麼好,想吃什麼零食都能去小賣部買,那時候基本上沒什麼零食吃,農村娃嘴饞了想解饞,就只能去野外採摘野果,或是可以吃的野草來解饞。
  • 人稱「黑棗」,很多人種植,果實一斤8元,卻靠野生供應
    尤其是到了傍晚時節,金黃色的夕陽掛在天邊,樹影婆娑,鳥語花香,景色非常怡人。經過了這次疫情,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了農村的好,一些村裡的年輕人準備留在家鄉創業。其實筆者對老家的最深印象並不是優美的環境,而是各種各樣美味的野果,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黑棗」,很多人種植,果實一斤8元,卻靠野生的供應。
  • 覆盆子,小時候的零食,由於有特殊功效,一度漲價到500元一斤
    覆盆子小時候上山放牛,經常遇到有覆盆子,由於長有倒刺,為了吃到這種果子,可是扎得手都是傷,不過為了美味,是值得付出的,這個可是伴隨著整個童年的快樂記憶。覆盆子由於覆盆子有著特殊的作用,加上市場上還沒有出現,於是有一些不法商人開始炒作這一種野果,無限地誇大了其作用,以及不斷的提高收購價格,以至於覆盆子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度漲到了500元一斤
  • 提前2月摘的水果,以前35元一斤,現在每天銷毀上百斤,為何?
    導讀:現在吃反季水果已經是成為常態了,但是近幾年又是出現了另一種現象:在水果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就採摘,進而販賣。據了解,以前果農們只會在水果成熟前的10天左右進行採摘,而現在甚至是提前了2個月進行採摘,雖然這樣有利於水果高價賣出,但對於水果的口碑就是一種極大的傷害,消費者下一次還會繼續購買?近幾年,果農們不光是提前採摘獼猴桃了,油桃也很「榮幸」地成為其中一員。
  • 自帶奶油味的果實,樹上摘下來8元一斤,國內才剛剛起步
    導讀:自帶奶油味的果實,樹上摘下來8元一斤,國內才剛剛起步幾十年前,人們對于堅果這個詞是很陌生的,平時吃得最多的也就是花生、瓜子一類,現如今隨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堅果品種逐漸從高端市場走入尋常百姓家。
  • 寄生在白樺樹上的「腫瘤」,5年才能成熟,百元一斤至今無法種植
    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資源豐富,特別是在農村的山區裡,更是有許多的好東西,因此很多上了年紀的農民朋友,經常回去山裡「尋寶」,比如春季的時候去山裡挖野菜,夏季去山裡採挖野生菌等等。下面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種生長在我國東北山區裡的稀罕野生菌,它寄生在白樺上的「腫瘤」,5年才能成熟,百元一斤至今無法種植。提到「腫瘤」,沒人不害怕,那麼這種寄生在白樺樹上的「腫瘤」是什麼呢?估計很多東北的朋友應該聽過,它就是樺褐孔菌,因其只會寄生在白樺樹上,別的樹木它不會寄生,所以人們也將其稱作「白樺茸」或者「樺樹茸」。
  • 兒時一摘幾十斤,曾是農村娃零食,如今1元1斤沒人要,太可惜了
    多虧了越來越先進的農業科技,現在人們可以吃到的水果品種也越來越多,即使是以前在農村才能吃到的許多野果,也已經發展成了水果,不僅愛吃水果的朋友能嘗到,而且還有增加收入的渠道,像刺梨、八月炸、樹莓、桑葚等等,都是目前比較有名的野果種植品種。
  • 曬乾後香甜如蜜,過去摘了當零食,如今農村少見,城裡一斤20元
    農民叫它「腎果」,新鮮時沒人吃,下霜後才成熟,曬乾後香甜如蜜,過去摘了當零食,如今成「腎果」,城裡賣20元一斤水果含有豐富維生素、纖維素及各種微量營養成分,日常生活中吃水果可以補充其它食物所沒有的營養,有些水果還有不錯的藥用功效
  • 兒時摘來玩,農民見了頭疼,如今常有人去摘,一斤賣上百元
    山上的野花、野草和野果陪伴了80後的童年,一直到現在,腦海裡還有很深的印象。其中令人記憶深刻的就有桃膠,兒時經常摘來玩,農民見了頭疼,如今竟然常有人去摘,一斤能賣上百元。桃膠其實就是桃樹分泌出來的粘液,在果園的桃樹上能見到,在一些山核桃樹上也能見到。春暖花開,桃樹開花之後,逐漸開始結果,桃膠也開始慢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