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 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2020-12-21 同花順財經

近日,證監會網站披露,2020年3月19日證監會將召開2020年第34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審核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洛陽新強聯迴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瑞新材)是一家高分子彈性體新材料生產商,主營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主要產品包括通用聚酯型、特殊聚酯型、聚醚型、發泡型等多種類型的 TPU產品。本次美瑞新材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668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25%,募集資金4.93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瑞新材再次IPO,此前美瑞新材曾因籤字會計師離職被迫中止IPO審查。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

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公司實控人及部分高管曾在萬華化學工作。資料顯示,公司實控人是王仁鴻。王仁鴻1999 年 7 月至 2006 年 4 月於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歷任車間技術員、車間主任、TPU 部經理;2006 年 4 月至 2009 年 4 月,任煙臺萬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9 年 5 月至 2014 年 1 月,任煙臺美瑞總經理;2013 年 5 月至 2015 年 8 月, 任山東美瑞董事長、總經理;2015 年 8 月至今,任美瑞新材董事長、總經理。

董事、副總經理張生。2002 年 7 月至 2003 年 6 月, 任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服務專員;2003 年 6 月至 2009 年 6 月,任煙臺萬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

監事任光雷,2006 年 4 月至 2009 年 7 月,任煙臺萬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國際業務經理。

從萬華化學離職的王仁鴻創建的美瑞新材與萬華化學也有間接的聯繫。

報告期內,公司 MDI 的主要供應商為萬華化學(煙臺)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和上海亨斯邁聚氨酯有限公司。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向萬華化學子公司萬華化學(煙臺)銷售有限公司、萬華化學(煙臺)石化有限公司採購MDI等原料,採購金額分別為6979.31萬元、11415.71萬元、14106.33萬元、6227萬元,採購佔比分別為24.73%、27.72%、30.9%、29.19%。

而萬華化學(煙臺)銷售有限公司與萬華化學(煙臺)石化有限公司均為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實控人及部分高管出身萬華化學,那麼二者之間的交易定價又是否公允呢?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前五名客戶中也存在關聯關係。招股書披露,泉州昶鴻和廈門鵬睿是美瑞新材2016年的前五名客戶。上述兩家企業的負責人是自然人於海鵬。

於海鵬何許人也?調查顯示,於海鵬曾為美瑞新材員工,如今搖身一變成大客戶了。於海鵬曾是美瑞新材TPU業務負責人,負責公司華東地區的銷售。2015年離職後,於海鵬在福建、浙江等地區從事公司TPU的貿易業務。

天眼查顯示,廈門鵬睿成立於2015年4月,經營範圍為其他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和監控化學品)、紡織品、針織品及原料批發,法定代表人為於海鵬。

於海鵬離開公司創立廈門鵬睿,而新公司又成為美瑞新材重要客戶。於海鵬的公司與美瑞新材的交易是否存在特殊利益安排?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報告期四次分紅,近50%募資補充流動資金合理性存疑

招股書顯示,公司擬合計投入2.115億元用於TPU項目建設,建設周期為3年,達產後將新增年產38000噸TPU產能,有助於提升公司生產水平。總體來看,本次美瑞新材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668萬股,募集資金4.935億元。其中2.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佔比46.6%。

公司投入近一半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的是否合理呢?美瑞新材擬使用近五成募集資金「補血」,難免引發投資者對公司有現金流的壓力的猜測。可事實上,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美瑞新材共進行四次「分紅」,合計超4,000萬元,這樣來看美瑞新材或「並不缺錢」,那麼本次募集資金的用途就值得「玩味」了。

梳理公司招股書發現,隨著公司的不斷擴張,公司的負債有所增加,而且是短期債務,報告期內其流動負債佔總負債的比例在九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鴻合科技因「補充流動資金」佔募投金額的60%以上,在申報時修改降至20%左右才順利過會。而此次美瑞新材近一半募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是否會成掣肘,我們拭目以待!

董秘郭少紅女士履歷存疑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 年 1 月 11 日至今,郭少紅任美瑞新材董事會秘書、行政經理。

翻看郭少紅的履歷表,其中有一處信息無法解釋的通。2000 年 3 月至 2006 年 10 月,歷任青島至誠實業有限公司業務員、經理。

天眼查信息顯示,青島至誠實業有限公司在2005年3月就已註銷,營業期限為1997-06-30至2005-12-31。那為何郭少紅在2006年還在此公司任職呢?

研發或陷入空窗期?

美瑞新材靠TPU走得如火如荼,但是一旦材料風向轉變,那將是沉重的打擊。招股書顯示,美瑞新材研發似乎陷入了空窗期,其最新的一個發明型專利時間也是在2017年,而其後的兩年多沒有發明專利產出,僅有實用新型專利產出。

數據上看近兩年研發投入並沒有增加多少,佔營收比4%上下浮動。

美瑞新材即將上會審核,這些問題會否成監管層關注的焦點,我們將持續跟蹤。

(責任編輯:邵曉慧 )

來源: 和訊網

相關焦點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瑞新材再次IPO,此前美瑞新材曾因籤字會計師離職被迫中止IPO審查。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600309,股吧)牽扯多…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  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競爭對手」竟是最大供貨商,與萬華化學關係糾纏不清,IPO過會的...
    萬華化學是美瑞新材第一大供應商,美瑞新材實際控制人及多名董監高人員曾經在煙臺萬華任職。萬華化學在業務上也與美瑞新材存在重疊,且公司體量遠大於後者。可以說,美瑞新材的生產經營,高度依賴於「競爭對手」。美瑞新材的《招股說明書》中,另有矛盾或疑點:在同時漲價的情況下,公司不同產品銷量有增有減;公司離職員工創辦的公司,第二年就成為了公司大客戶。此前美瑞新材曾謀求創業板上市,卻在2017年9月的審查階段,遭遇了籤字會計師離職的罕見事件,之後公司向證監會提出了中止審查申請並獲批。近年公司三任財務總監先後離職。
  • 明冠新材IPO:董事長薪酬業內「一枝獨秀」 近半數員工卻沒有社保
    ,薪酬均為5萬元;監事會主席薪酬為50.08萬元,監事薪酬為34.9萬元;兩名職工監事包括一名已離職者,薪酬分別為7.99萬元、4.36萬元;一名副總經理薪酬27.3萬元,財務總監兼董秘薪酬33.1萬元。
  • 萬華化學: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使命:化學,讓生活更美好。願景:創建受社會尊敬,讓員工自豪,國際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公司。核心價值觀:務實創新,追求卓越,客戶導向,責任關懷,感恩奉獻,團隊致勝。7.2 人文關懷 僱傭關係 萬華為每一位員工的發展和價值實現提供機會。我們建立了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編制《萬華化學人力資源部管理手冊》,並定期開展管理評審,發現不足持續改進。公司遵循人性規律,搭建廣闊發展平臺,幫助員工實現自我價值,使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
  • 950人離職,14%受罰,傳媒業超1/3換血|2019董秘離職大掃描
    科創板也有5位董秘離職,其中1人受到「監管關注」的處罰。黑龍江、山西、海南地區,超過1/3董秘換血,綜合、傳媒行業離職董秘比例高。更換頻繁,4月份超百位董秘離職從2019年各月份上市公司董秘離職數量的走勢圖看,4月份依然是董秘的離職高峰,有124位董秘離職,平均每個交易日有6位。董秘的工作調整,也有一定的規律性,在4月份上市公司年報發布後,請辭的董秘數量往往會大幅走高(圖1)。
  • 這位32歲離職的萬華員工,給我這樣的啟示
    我每天都有瀏覽公眾號的習慣,《安貞投資》轉載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到了說再見的時候——再見萬華》。文章很樸實,也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那我為什麼不敢多買呢?因為不了解這個產品,買點看看行情。 而我在小紅書看到另外一個博主,同樣在山頂上建倉,收益也很好。
  • 萬華化學大事記
    萬華煙臺工業園裝置夜景  ■萬華化學大事記  1978年8月27日,國家正式批准了「同意建設煙臺合成革廠」的計劃任務書,中國現代工業歷史上第一個聚氨酯工業基地的建設拉開了序幕。  2011年1月,萬華收購匈牙利最大化學公司——寶思德化學。  2012年9月,萬華打通IPDI產業鏈,成為世界唯一一個具備三大ADI產品及其關鍵原料技術的公司。  2013年6月,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變更為「萬華化學」。
  • 萬華化學:丹心逐夢綻光華
    目前,萬華化學全球區域布局已初步成形。在國內,煙臺、寧波、珠海、眉山(在建)擁有生產基地,在煙臺、寧波、北京、佛山等地擁有研發中心。在海外,擁有匈牙利生產基地、美國休斯敦研發服務中心,並在美國、荷蘭、日本、韓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地設立多個子公司和辦事處,原料實現了全球化配置。
  • 萬華化學:從煙臺走向世界的行業翹楚
    年的681億元,翻了118倍,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0%;公司市值從上市之初的30多億元增長到如今的近2700億元,翻了70多倍。據新華社2019年刊發的題為《「吾將上下而求索」——從萬華改革之路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偉大實踐》報導,當時改制最艱難的是下崗分流:李建奎(萬華第二代掌門人)清楚地記得:「當時萬華7000人不到的工廠,30多個處室,副科長以上的幹部就有三四百人,人浮於事很嚴重。」萬華先從領導幹部身上「動刀」:只要到了55歲,就辦理廠內退養。
  • 凱盛新材IPO:實控人王加榮虛擬貿易增厚業績,會否重蹈「金正大...
    但富凱IPO財經發現,報告期內凱盛新材主營業務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貿易業務,且收入真實性存疑。2017年3月,凱盛新材設立全資子公司凱斯通化學。2017年7月開展貿易業務,並於2019年逐步退出。2017年-2019年,公司貿易業務收入分別為7208.24萬元、26105.94萬元及6368.74萬元。
  • 目前萬華化學值不值得入場?|萬華化學|萬華|可降解塑料
    點擊播放 GIF 1.9M4月27日,萬華化學股東大會如期舉行,作為萬華的迷你股東,前往參會。估計是疫情和萬華股價雙重影響的結果吧。下面將股東大會的內容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因為對萬華了解不是很深入,有些化學品簡稱可能有誤,還望指正。
  • 萬華化學與福建石化擬合資成立萬華化學福建有限公司
    新京報訊 3月4日,萬華化學發布對外投資公告稱,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福建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福建石化」)按照80%:20%持股比例合資成立萬華化學(福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福建」或「合資公司」)。
  • 萬華化學進入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百強,位居化工行業首位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近日發布,化工行業有8家公司進入500強,萬華化學位居500強第84位,位次前移74位,居化工行業首位,總市值達到1764億元,市值增長130%以上。萬華化學2001年1月在上海主板市場上市。
  • 祥源新材IPO:兩任財務總監離職 貿易摩擦影響公司業績
    中華網財經訊,12月8日,創業板上市委披露,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源新材」)首發12月15日上會。招股書(上會稿)顯示,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797萬股,用於年產1.1億平方米聚烯烴發泡材料產業化建設項目、新材料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華林證券為主承銷商。
  • 業績腰斬卻迎來券商一致唱多,萬華化學強在哪?
    近日,萬華化學發布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萬華化學實現營業收入309.07億元,同比減少2.0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35億元,同比下降49.56%。在業績腰斬的背景下,各大券商在其半年報點評報告中卻紛紛唱多,力挺萬華化學。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券商只會「唱多」,因此並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
  • 萬華化學:化工茅臺,給周期股長臉了!
    萬華化學起家於MDI業務,是國內唯一一家掌握MDI 生產技術的廠家。萬華該業務板塊包括新材料、功能化學品、表面材料、聚碳酸酯等四大事業部,該業務板塊在整體的營收與利潤佔比均為10%,2016-2018年複合增速超過40%。萬華化學以MDI為核心,實施相關多元化戰略,發展了石化與新材料一體化產業鏈,不斷挖掘業績增長點。
  • MDI如願提價 企業卻要檢修 萬華化學的2020還會好嗎?
    對於此次檢修,萬華化學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然而,受此消息影響下,企業6月15開盤走低,截至當日收盤,萬華化學報收47.16元/股,跌幅2.76%。不過,在今日,萬華化學報收48.25元/股,漲幅2.31%,總市值1514.93億元。   疫情、油價影響業績   既然是一次例行檢修,萬華化學此舉為何備受關注?股民為何會擔心?
  • 萬華化學投資筆記
    作者:閆子衿來源:雪球App最早和萬華化學發生關聯是在2014年,當時是我剛剛由技術分析轉向價值投資的第二年,看中他是因為他是為數不多的自主核心智慧財產權的產業,硬生生對歐美列強完成直線超車的公司。重新全面審視萬華,是一件很困難,又是一件很簡單和很困惑的事。之所以如此分裂,是因為1、萬華是化工行業,要深刻理解他的生意和產業鏈,相當的化學功底是必備的。而我長這麼大只有初中高中學過六年化學,並且早已還給老師。
  • 9月山東A股上市公司市值TOP100榜單出爐 萬華化學穩居第一
    其中煙臺41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上榜,萬華化學更是以2167億元的市值遙遙領先,排名TOP1。睿創微納、傑瑞股份、雙塔食品、登海種業、道恩股份等16家上榜企業市值也均超百億元。  萬華化學蟬聯TOP100榜單榜首  此次榜單中,最亮眼的莫屬萬華化學。
  • ICIS 2019世界化工企業100強出爐:萬華化學位列第34名
    萬華化學工廠外景 【ICIS 2019世界化工企業100強出爐:萬華化學位列第34名】中企思智庫優秀會員企業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位列第34名,較2018年上升7位。其2019年度銷售額約97億美元。 而百強榜單的背後,是萬華化學多年來不斷對創新技術的研發與追求。作為國內聚氨酯行業的龍頭企業,萬華化學成功打破MDI行業原有的海外企業壟斷的競爭格局,並在MDI行業的市佔率中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