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縣崾嶮鄉:「小村規」撬動「大治理」

2020-12-16 鄉村報導

陝西訊 盛夏時節,乾淨整潔的村巷蜿蜒其中,綠樹環繞的庭院錯落有致,笑容洋溢的鄰裡和善可親…走進崾嶮鄉,處處讓人感受到推行村規民約帶來的可喜變化。近年來,崾嶮鄉以「一約四會」為抓手,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基層治理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村規民約修訂,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助推鄉村振興。

通俗易懂,凸顯村情民意

「我覺得,村裡的紅白喜事辦得有點過了,講究排場,很浪費錢財,雖然現在咱的生活過得好了,但是還要遵循傳統美德要節儉,村規民約制訂中,要加上不大操大辦、提倡勤儉操辦的內容……」在崾嶮村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李廣全發表自己的意見。

為讓村規民約滋潤鄉村,在村裡立得住、行得通,崾嶮鄉各村村兩委始終堅持村民自治的原則,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入戶走訪等形式,採用村民主體參與制定並完善村規民約的辦法,收集意見建議、集中民意,圍繞社會治理、公共環境衛生、公共基礎設施、移風易俗等村級事務和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修訂和完善村規民約的基本框架,制定出看起來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入腦入心,集標準性、規範性、倡導性、約束性、威懾性於一體的村規民約。

「現在的《村規民約》有活力了,都是大家想說的話,非常接地氣順民心,通俗易懂,真正是『治村法典』」,崾嶮村支書阮長國說道。

移風易俗,約出文明新風

針對陳規陋習,崾嶮鄉黨委、政府指導各村將「學科學、不迷信」「勤致富、儉持家」等寫進《村規民約》,結合四會組織引導村民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同時充分發揮自治、法治、德治作用,不斷推動「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工作。以黨建為引領,重點結合脫貧攻堅「等靠要」「失志失智」現象開展專項評議;針對村裡存在不友善、不誠信、無孝道等實際問題開展集中評議等,揚善行義,貶斥失德失範,引導廣大群眾辨是非、明事理,逐步形成了以優良黨風帶村風、促民風、潤家風的良好態勢。

「村規民約不僅寫在紙上、掛在牆上,更是融進大夥的心裡,通過村規民約有效遏制了過事鋪張浪費、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等歪風邪氣,營造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白城橋村民史松林深有感悟。

人人守約,共建美麗家園

每天早上,崾嶮村村民佐會喜都會把自己家房前屋後、門前「三包」打掃得乾乾淨淨,這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他說:「以前村上的路再髒都沒人收拾沒人管,現在不一樣了,咱自己舉手通過的『村規民約』,當然要堅決執行了!」

「講衛生、愛環境」「環境衛生愛打掃,一月一評堅持好」…這些都是村規民約的內容,白城橋村支書高四平介紹到,村規民約積極引導村民開展美化家園行動,他們村的「顏值」提升了不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裡整潔漂亮了,空氣也好了,大家共同遵守村規民約,村民養成了注重生活環境的好習慣。每月的衛生評比,人人都想評優上牆,登上光榮榜。在太地塬村的果園衛生評比,蘋果大戶們不但在種植蘋果高產上下功夫,園子的衛生也不甘落後,各村形成環境衛生乾淨整潔的好局面。

民風淳則村風正。崾嶮鄉各村村規民約,「規」出了鄉風文明好景象,「約」出了鄉風文明新風尚。同時充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讓好鄉風助推鄉村振興。(青梅)

相關焦點

  • 長沙望城白沙洲:小網格撬動「大治理」
    黃田村移風易俗改革只是望城區白沙洲街道推行網絡化管理、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一個縮影。目前,白沙洲街道已形成「1+5+44」的三級網格模式,即1個街道一級網格,5個以村社為單位的二級網格,44個村社下屬的三級「580」網格組團。「這個『580』,不僅是『我幫您』的諧音,更是把基層黨建、綜治維穩、計劃生育等8項工作職責落實到位的嚴格要求。」
  • 「小網格」撬動「大治理」!大茅村打造三亞市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標杆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大背景下,大茅村為三亞市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標杆打造蹚出一條新路子。大茅村以「黨建織網」推動網格化治理,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改觀念、換新顏。堅持「一格多元、一人多職、一網多責」的原則,將網格員分為三類網格員。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進一步完善鄉規民約,提升其針對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更好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對於提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協調鄉村社會關係、約束村民社會行為、保障基層群眾利益、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等方面。通過鄉規民約助推形成鄉村社會公序良俗,是我國傳統社會治理智慧的重要體現。
  • 黃龍縣縣域公共品牌名稱及LOGO徵集公示
    經黃龍縣經濟發展局組織初審及終審,最終確定此次LOGO徵集活動一等獎1名,評選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現予以公示。公示期從2020年12月4日至2020年12月9日,共5天。公示結束後無異議的,黃龍縣經濟發展局將根據徵集公告對獲獎作者頒發相應獎勵;如有異議,請在公示期間及時與經發局聯繫,並提供書面佐證材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進一步完善鄉規民約,提升其針對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更好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對於提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協調鄉村社會關係、約束村民社會行為、保障基層群眾利益、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等方面。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系列報導(九)編者按: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將「街道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作為實驗任務重點進行探索,聚焦廣大群眾需求,深化重點領域信息公開,著力提升街道政務公開工作質量,努力把街道建成「面向居民的政務服務
  • 黃龍縣:源遠流長風情古 款款前行向未來
    一黃龍縣具有天然氧吧之稱,千百年來,黃龍人依靠綠水青山在這裡繁衍生息,各種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一聲聲獵鼓,一張張剪紙,似乎都在訴說著遠古的記憶,在歷史的煙波浩渺當中,黃龍文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黃龍縣西接洛川,南與白水、澄城、合陽毗鄰,東臨韓城,北靠宜川。所以在飲食、建築上,將各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特色。青山綠水饋贈給世代黃龍人豐富的物產,紅甜肉、核桃餅都是黃龍人獨具匠心的創意。再看看,家家戶戶高聳的兩層大門門樓,莊嚴氣派,更是兼具了渭北一帶的建築風格,而這種建築風格,黃龍縣只在白馬灘鎮有。
  • 殷行街道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巧打「BOT牌」,市場槓桿撬動社區微基建
    殷行街道供圖小小一臺監控器,改變的是居民們幾十年的陋習,而採取疏堵結合措施、改建車庫改變亂停車現象的背後,則是殷行街道加強黨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巧打「BOT牌」,用市場槓桿撬動社區微基建,推動智能車庫改造、加裝電梯、菜場改建等社區微更新項目的高質量發展。
  • 潁上縣耿棚鎮:「小圍裙」撬動大文明
    安徽網阜陽消息  「小圍裙」原本是家庭主婦的代名詞,而在潁上縣耿棚鎮,「小圍裙」卻撬動了大文明。從主婦到「村嫂」,農村婦女的華麗轉身,顛覆了以往只能照顧「小家」的傳統形象,走出「小家」的村嫂們,在村、鎮這個「大家」不斷實現更大的價值。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
    「大武口區突出街道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圍繞與群眾關係密切的行政行為和服務事項,依法依規全面梳理公開事項,探索建立了統一的街道政務公開標準體系。」大武口區民政局局長吳建芳介紹,結合街道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大武口區制訂了街道政務公開標準指引和標準目錄,包括政務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政務信息依申請公開目錄、政務信息公開負面清單三個方面。
  • 小村「慢生活」
    即便日常生活偶有「意外」,也無法顛覆生命的大格局。畢竟,五花八門的「便宜」壓根就沒有,何必妄想「佔便宜」哩,小村裡任何人家都是該咋樣、還咋樣——這才是生命的血脈。正應了李白那首詩:「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小村的時光,感覺更慢一些。街巷裡,或長或短的日子並不引人注意,民間物事,大都容納在春夏秋冬裡。從容緩慢,不慌不忙。
  • 桃源記怎麼升級小村?桃源記小村升級條件
    桃源記怎麼升級小村?相信有的朋友還不知道,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桃園的建設有一條規模的成長線,從小到大分別為:野谷小村小鎮縣城都府。 升級規模的條件分為三個:繁榮、人口、宗廳。
  • 通山洪港鎮:黨建「小隊伍」撬動基層「大治理」
    為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米」,通山縣洪港鎮培育了一批黨員突擊隊、先鋒黨員、骨幹黨員,引導黨員亮身份、做表率,直接服務身邊群眾。12月16日一早,在通山縣洪港鎮街頭,一支身穿紅馬夾的黨員志願者隊伍正熱火朝天開展服務活動。
  • 整合資源 破解社會治理難題
    太倉婁東街道啟動系列主題黨日活動蘇報訊(駐太倉首席記者 顧志敏 通訊員 戴周華)太倉市婁東街道積極整合資源,發揮黨建共建優勢,破解社會治理難題。日前,婁東街道啟動「紅色動能,治理聚力」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將舉辦9場主題黨日活動,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的有機融合。
  • 發揮鄉規民約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
    發揮鄉規民約的規範作用源遠流長的鄉規民約,發軔自春秋戰國,成型於秦漢時期,歷久不衰,至今依然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獨到的規範作用。作為國家治理的大眾參與模式,鄉規民約成為中華傳統價值原則本土化、具體化、生活化的表現形式。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優勢,組織和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建立大扶貧格局,全面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必須向包括鄉規民約在內的制度建設和鄉村治理要效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範體系,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基本遵循。」
  • 《讓黨旗在一線飄揚》華峰社區:黨建引領 「小」社區撬動「大」服務
    近年來,鶴城區迎豐街道華峰社區以黨支部「五化」建設為抓手,堅持不懈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以「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社區得提升」為目標,讓「小社區」撬動文明、平安、和諧的「大服務」,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 讓鄉規民約「活」起來(代表之聲)
    充分挖掘優秀鄉規民約、家風家訓的內涵魅力,有效發揮其在家庭建設、鄉村社會治理、城市社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鄉規民約、家風家訓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既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有廣泛的社會認同,成為法律之外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 廣州城市更新:加裝電梯春色滿園 小環節撬動大幸福
    廣州城市更新:加裝電梯春色滿園 小環節撬動大幸福金羊網  作者:徐振天  2020-12-18 舊樓加裝電梯只是其中的小小一環,卻撬動著居民大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