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在國產劇中,穿越劇是個神奇的類型之一。
相信很多80後、90後對曾經火爆的《尋秦記》、《穿越時空的愛戀》、《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等穿越劇不陌生。
這類型之所以曾經火爆,原因之一是人們難免希望自己能像主人公一樣擁有現代知識,體驗一把開外掛,勇闖古代、揚名立萬的感覺。
那麼問題來了,現代人穿越回古代真的能夠像穿越劇的主人公那般不但能適應古代環境毫無障礙,而且還能混得風生水起嗎?
今天推薦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這本書,就真實的揭露了古代人真實的日常生活。
作者「講歷史的王老師」是一名歷史老師,他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古人的日常生活很感興趣。
因此就寫了這本專門介紹古代中國人涉及衣食住行、戀愛婚姻、風俗娛樂等方面的書,一次性滿足大家對古人日常生活的好奇。
02
古人夏天如何驅蚊
蚊子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一億多年了。無論是現代人還是古人,都深受蚊子叮咬之擾。
現代人對付蚊子有各種各樣的手段,蚊香、蚊帳、驅蚊液、電蚊拍等等。那麼古人又是怎樣防蚊、滅蚊的呢?
方法一:煙燻法。
蚊子怕煙燻,還懼怕一些特殊味道,古人發現蚊子這個習性之後,就用煙燻驅蚊,最常用的是燃燒艾草、蒿草。這是古人最早的驅蚊工具「火繩」。
方法二:蚊香驅蚊。
至少到了宋朝,古人在火繩的基礎上製作了「蚊香」,由松香劑、艾蒿粉、菸葉粉、少量的砒霜和硫磺混合而成,驅殺蚊蟲很有效。
方法三:香囊驅蚊。
在明清時期很流行用香囊驅蚊,香囊中含有多味中藥,除了有驅蚊功效外還有香水功效。
方法四:避蚊法。
擋蚊子最常用的工具就是蚊帳了。南朝梁元帝的《金樓子》就有蚊帳記載。蚊帳在我國使用了兩千多年,至今仍然是驅蚊的主要方法之一。
03
古人吃火鍋嗎
火鍋是中國喜愛的美食之一,如果將火鍋簡單理解為「用鍋燒水涮食物吃」的話,那麼火鍋早在先秦時期已經誕生了,那時候用的是鼎。
漢代,出現了內部分格子的鼎,類似今天的九宮格,但那時候的火鍋不是即涮即吃,而是用沸水長時間煮食物。
宋代,人們開始用火鍋涮肉了,但涮的是兔肉。
真正奠定今天涮肉火鍋基礎的是蒙古族人。隨著蒙古族人徵服中原,這種火鍋也傳入了內地。
今天紅遍大江南北的川渝火鍋,是在最近二三百年,大約是在晚清和民國交際之時,誕生於長江沿岸的碼頭地帶。
一種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重慶朝天門碼頭一帶,原是回民屠宰場。回民宰牛後將內臟丟棄,貧窮的船夫和縴夫將其撿回,洗淨後加入辛辣調料煮而食之。」
04
古人能聽懂我們說話嗎
我們能不能和古人無障礙交流呢?
答案是不能。
因為古人發音與現代漢語發音大不相同。古代漢語發音大致經過三個時期的變化。
上古音,指西周到漢朝的漢語發音;
中古音,指南北朝到唐朝的漢語發音;
近古音,指宋朝到清朝的漢語發音;
這三種發音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南遷,他們講的胡語與中原漢語融合。
有語言學家認為,今天的閩南語、粵語、廣東客家話和江浙吳語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發音。
05
古代的光棍多嗎
古人都是妻妾成群的嗎?
事實上在古代,能夠納妾的只是極少數上層社會男子,大部分人只有一妻,還有不少人一輩子打光棍。
在明清時期,光棍現象非常普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男女比例失衡。
原因一,這與我國古代一個非常殘忍的社會現像——溺嬰直接相關。
普通民眾生活貧困,家庭無法養活更多的孩子,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影響下,只能養男孩而放棄女孩,所以很多女孩生出來就會被父母溺亡殺掉。
原因二,經濟問題,古人娶妻也是費錢的。
古代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使女性資源集中到上層社會,不利於窮人娶妻。
原因三,貞潔觀念。
從宋朝開始理學盛行,倫理道德比生命還重要。社會倫理強調女性的貞潔,從一而終,限制了婦女再婚。
06
古代哪個行業最賺錢
古代也是行業眾多,哪一行的生意是最賺錢的呢?
在古代常見的行當裡,最賺錢的應是販鹽。
鹽是維持人生命的必需品,在沒有冰箱的古代,鹽可以醃製食品使其減緩腐敗變質。鹽在古代的戰略地位,類似於今天的石油。
我國很早就對鹽實行官營,在很多朝代販賣私鹽是和謀反一樣的重罪。
但依然有許多亡命之徒冒殺頭風險販賣私鹽,因為利潤實在是太高了。一般情況下利潤是成本的20倍甚至更多。
07
古人刷牙嗎
古代沒有牙膏,古人肯定是不刷牙的吧,口氣一定很臭吧?
正確的答案是,錯,古人也是刷牙的。
中國人自古就重視牙齒的整潔與美觀,漱口一直是古人最主要的牙齒清潔方式。
最常見的就是鹽水漱口,而且還能用鹽擦牙。鹽有殺菌消炎的作用,還能一定程度預防牙周疾病和牙齦出血。此外,古人還有用茶水、酒和明礬水漱口的。
隋唐時期,「刷牙」開始在中國出現了,用的是「揩齒法」,將楊柳枝的一頭用牙齒咬爛,再蘸上少許藥粉,用來刷牙。
宋朝時期,中國出現了真正的牙刷「刷牙子」。最初是用馬尾巴製作的,後來也有用豬毛製作的。
古人也在牙刷頭上蘸清潔劑,主要有膏和粉兩種,其成分包含皂角、生薑、升麻、地黃、旱蓮等中草藥。
08
古人能活多少歲
根據《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中給出的古人平均壽命:
先秦18歲、漢朝22歲、唐朝27歲、宋朝30歲、清朝33歲。由此可見,在古代,活過三十都不容易。
為什麼這麼短呢?
原因一,古代的嬰幼兒夭折率非常高,拉低了平均壽命。
對古人來說,活過10歲,後面的日子就細水流長了,一般能活到四五十歲。
原因二,頻繁戰亂和自然災害。
古代發生了很多戰亂,例如五胡亂華的魏晉時期,蒙古人入主中原的宋元時期,太平天國運動的晚晴時期。再加上各種自然災害導致的饑荒,自然也拉低了平均壽命。
原因三,醫療條件不高且貴。
在古代看病是非常貴的,出診一次要一兩銀子,相當於普通人近半個月的收入。除了達官貴人等有錢人家,普通民眾幾乎看不起病。古代普遍的醫療情況基本都是「小病靠扛,大病等死」。
即便有錢看病,能不能治好也要靠運氣,因為那時候的醫療水平普遍不高,得個流感都可能會死。
09
結語
此外,這本書中還介紹了很多古人有趣的日常生活細節,例如:
古人的廁所長什麼樣子?古人用什麼上廁所?古人用什麼化妝品?古人用什麼洗頭髮?古人一天吃幾頓飯?古人如何取名字?古人如何看時間?古人如何離婚?古人為何瞧不上綠色?古代下頓館子多少錢,等等。
看完之後,你會知道一個道理,電視果然是電視。
無論是哪一個時代,想要活過30歲,想要出人頭地,想要揚名立萬都是不容易的,打鐵還需自身硬,怎麼做到自身硬才是關鍵。
作者:肖燕青,精讀讀友會會員。習慣性讀書,習慣性跑步,又很愛音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