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向志願軍老戰士致敬 「棚二代...

2020-12-21 大眾網

10月19日至25日,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志願軍老戰士,以及重大工程建設、鄉村振興、海洋經濟、文教活動、非遺傳承、體育競賽等。

圖片是凝固時光的藝術。從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既可以發現山東之真、山東之善、山東之美,以及山東之精採、山東之活力,又可以看到億萬齊魯兒女奮力前行的鏗鏘腳步!

一、主打圖片

致敬最可愛的人

1、龐興海

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龐興海(9月23日攝)。

龐興海,1930年生,山東商河人,1952年隨部隊入朝。1953年,在石硯洞北山反擊戰中,龐興海因頭部重傷昏迷被送往後方醫院,戰友沒有找到他,以為他犧牲了,向國內發回犧牲通知,他的名字還被刻在烈士紀念碑上。1958年,回到家鄉的龐興海才知道自己成了「活烈士」。龐興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2、姜明山

在吉林省長春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姜明山(9月25日攝)。

姜明山,1930年生,山東海陽人。1950年,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姜明山得知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帶著傷病離開醫院,趕赴前線與部隊匯合。作為鐵道兵,姜明山和戰友們冒著敵機轟炸搶修鐵路,保障了鐵路暢通和物資彈藥補給。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3、王瑞林

在浙江省杭州市,志願軍老戰士王瑞林回憶戰爭年代犧牲的戰友時落淚(9月23日攝)。

王瑞林,1926年生,山東萊蕪人,1950年隨部隊入朝。王瑞林參加過長津湖戰役,榮立一等功1次,後因在戰鬥中頭部中彈負傷被安排回國手術。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4、郭凡禮

在甘肅省白銀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郭凡禮(9月28日攝)。

郭凡禮,1927年生,山東嘉祥人,1950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郭凡禮參加了大德山地區防禦作戰等多場戰鬥,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1次。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5、左文平

在山東省沂源縣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左文平(9月25日攝)。

左文平,1932年生,山東沂源人,1952年隨部隊入朝。在朝鮮的3年多時間裡,左文平先在師部警衛連擔任外勤警衛任務,後加入一線作戰部隊,在停戰後還幫助朝鮮群眾一起重建家園。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6、李來年

在山東省日照市,志願軍老戰士李來年回憶戰爭往事(9月25日攝)。

李來年,1928年生,山東日照人,1950年隨部隊入朝。李來年作為運輸連戰士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保障任務,因表現突出榮立二等功。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7、單際耀

在內蒙古通遼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單際耀(10月12日攝)。

單際耀,1921年生,山東膠州人,1950年隨部隊入朝。單際耀參加了長津湖戰役,榮立一等功。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8、孫作胤

在北京市,志願軍老戰士孫作胤講述戰爭經歷(9月11日攝)。

孫作胤,1934年生,山東蓬萊人,1951年隨志願軍裝甲兵指揮所入朝,1952年隨部隊回國休整後再次入朝,孫作胤榮立三等功2次。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二、圖片故事

鄉村振興路上的「棚二代」

「80後」村民耿付建在自己的蔬菜大棚內查看青椒生長情況。2010年耿付建結束在深圳打工的生活回鄉創業,靠著自己的敢闖敢拼和村裡的支持,他目前已經擁有了11個大棚,逐漸走出了靠規模化種菜的致富路(10月20日攝)。

上世紀90年代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的耿店村開始了農業大棚種植。近年來,隨著村裡大棚的改舊起新,合作社、育苗場和蔬菜批發市場的興建,許多在外打工的年輕村民回鄉建棚種菜,當起了「棚二代」。

如今,耿店村擁有了現代化的蔬菜大棚,年產上萬噸蔬菜的能力讓村子得到了「魯西小壽光」的美譽。產業發展了,村容村貌也隨之得到了極大改善。「現在我們村過得和城裡人一樣,村裡建起了養老院、幼兒園,家家住樓房、戶戶有轎車。」村支書耿遵珠自豪地說。

年輕人的歸來不僅解決了農村空心化問題,他們還帶來新思想、新業態、新技術,「棚二代」已經成為耿店村發展振興的主力軍。

(圖、文/新華社記者李賀)

曹有忠和妻子王炎炎在自己的葡萄大棚裡。湖南傳媒學院畢業的耿店村村民曹有忠2018年帶著妻子王炎炎回到耿店村創業,他先後租了6個溫室大棚種植蔬菜,11個工棚種植葡萄,還流轉了50畝地種梨樹。儘管他的蔬菜售賣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但擅長用電商銷售的曹有忠對自己的前景依舊樂觀(10月20日攝)。

「80後」村民耿付建在自己的蔬菜大棚內查看青椒生長情況。2010年耿付建結束在深圳打工的生活回鄉創業,靠著自己的敢闖敢拼和村裡的支持,他目前已經擁有了11個大棚,逐漸走出了靠規模化種菜的致富路(10月20日攝)。

耿付徵在電腦上展示今年2月份耿店村的「棚二代」聯合起來為湖北疫區捐菜的照片。「90後」小夥耿付徵自小因脊柱彎曲無法乾重活,2018年起通過改良自家老棚和額外租種扶貧大棚提高了收入。

幾位村民在耿店村的現代化玻璃溫室內試用現代化採摘設備(10月20日攝)。

三、面孔

尹兆友:每年為村集體創收1000多萬元

山東省臨朐縣城關街道李家莊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尹兆友,是遠近聞名的「能人」,他帶頭創辦的3家集體企業,每年為村集體創收1000多萬元。為帶動就業,李家莊村建設了民俗旅遊小吃街。尹兆友每天都來轉一轉,幫忙解決難題,村民說他是「天天操心、事事上心」。圖為尹兆友(右)在小吃街和村民一起卸麵粉。王延剛攝(人民日報10月20日第11版)

失聰女孩王藝迪:用舞蹈為家鄉蘋果代言

10月17日,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西裡鎮薛家峪村,王藝迪在果園裡錄製舞蹈視頻。今年19歲的王藝迪是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西裡鎮薛家峪村的一名失聰女孩。在金秋蘋果收穫的時節,她用自己編排的舞蹈,在豐收的果園裡為家鄉的蘋果「代言」。

2003年王藝迪剛滿三歲時,一場意外事故導致雙耳失聰。在社會各界的捐助下,王藝迪在2011年6月成功完成了電子耳蝸植入手術,重新回到了有聲世界。王藝迪一直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決心要用行動回報社會。2019年,王藝迪的爸爸王茂盛在外打拼多年後回到家鄉,發展蘋果種植產業。為幫助家鄉的蘋果拓寬銷路,已讀大學的王藝迪充分發揮她所學的新媒體專業知識和舞蹈特長,為家鄉蘋果外銷宣傳代言。目前當地果農已拿到近5萬公斤蘋果的外銷訂單,王藝迪表示,儘管她無法用語言來宣傳和讚美家鄉的蘋果,但舞蹈可以表達她的真摯情感,為助力家鄉蘋果外銷,她願做一名快樂的果園舞者。新華社發(趙東山 攝)

57歲的農家漢圓了大學夢

10月23日,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八仙官莊村,張東祥展示他的錄取通知書。

今年57歲的張東祥,是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八仙官莊村的一名普通農家漢。今年8月,他被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錄取,終於在年近花甲之時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張東祥高中畢業後回家務農,一直酷愛學習、懷揣一個大學夢的他,多年來在農閒和勞作之餘讀書進修不輟,曾到沂源縣農業技術學校系統學習果樹管理等農業知識,並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發展果樹種植中。隨著近些年電子商務的興起,張東祥又萌發了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念頭。為較好地掌握這些專業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複習備考,今年春天,他報名參加了高職(專科)單獨招生考試,最終以340分的成績被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錄取,成為該校電子商務專業的一名學生。秋季開學報到後,張東祥根據學校分批線下授課的安排,目前在家裡以自學和上網課為主。他說,認真學好這些課程,為的就是掌握好電子商務知識,將來能把村民和自家的農產品在網上賣得更好。新華社發(趙東山 攝)

董芝德:貧困戶變身明星戶

萊西市沽河街道董家山後村貧困戶董芝德,受託山後韭菜旅遊園區的養殖場養殖黑豬200餘頭,年均純收入10多萬元,從脫貧到致富,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戶。近年來,山東省萊西市立足農業縣市實際,堅持宜農則農、宜養則養,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牲畜託養方式,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貧困戶從中直接受益,真正實現脫貧致富。程強 本報記者 郝凌峰(農民日報10月19日5版)

任海濤:焊接「全國技術能手」

在位於青島膠州的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七建設有限公司裝備製造分公司內,有一排大大的燈箱,上面掛著在全國技能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的職工照片。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胸前掛著金牌的帥哥,名叫任海濤。入職17年,任海濤完成了從一名技校生到首席技師的蛻變,逐步成長為擁有國內領先焊接技能的「全國技術能手」,用堅韌和奮鬥書寫了一段「傳奇」。圖為任海濤在焊接實驗室焊接試板。李金華攝(經濟日報10月25日12版)

趙興堂:青州挫琴代表性傳承人

青州挫琴代表性傳承人趙興堂在演奏挫琴(2008年12月攝)。人們稱青州挫琴是用高粱稈演奏的「活化石」樂器。新華社發

魏萌:2020全國射擊錦標賽(飛碟項目)暨奧運會初步隊伍選拔賽女子飛碟雙向決賽冠軍

10月23日,山東隊選手魏萌在女子飛碟雙向決賽結束後露出笑容。最終,她以57中的總成績獲得冠軍。

當日,2020全國射擊錦標賽(飛碟項目)暨奧運會初步隊伍選拔賽女子飛碟雙向決賽在在山西省臨汾市舉行。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四、微觀山東

天鵝晨曲

10月24日清晨,在山東榮成天鵝湖一處水域,大天鵝在晨暉中飛翔。

當日清晨,在山東榮成天鵝湖一處水域,大天鵝在晨暉中遊弋、漫步、覓食,宛如一首優美的晨曲。 新華社發(李信君 攝)

青島即墨點「廢」成「肥」

圖為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七級社區利用秸稈,變廢為肥場景。 張濤攝(科技日報10月22日7版)

政協委員調研農村電商

近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農村電商工作進行調研期間,詳細了解鎮村電商運營、電商扶貧、電商平臺運營及管理情況。委員們建議開拓網銷渠道,強化農村電商配套服務,助力電商和貧困戶脫貧相結合。圖為委員們在水泉鎮棠棣峪村電商服務站了解貧困戶脫貧情況。徐碩 劉旭 攝(人民政協報10月21日4版)

「渤海恆達」輪下水

10月19日,在中集來福士山東龍口廠區,多用途滾裝船「渤海恆達」輪在鋼纜的牽引下開始下水。新華社發(唐克 攝)

青島安順共建產業園

自1996年青島與安順建立扶貧協作結對關係以來,同心共築美好圖景成為兩地不變的初心。青島安順共建產業園內的熊貓精釀啤酒廠引領當地資源加工項目向高端產品轉型升級。圖片由青島市扶貧協作辦、安順市扶貧辦提供(光明日報10月20日5版)

魯南高鐵菏蘭段上跨京九鐵路連續梁成功轉體

10月22日,在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鎮中鐵十局魯南高鐵施工現場,魯南高鐵菏(澤)蘭(考)段上跨京九鐵路連續梁進行轉體作業(無人機照片)。當日,魯南高鐵菏(澤)蘭(考)段上跨京九鐵路連續梁成功轉體,實現安全對接。據悉,該轉體梁為魯南高鐵菏蘭段關鍵性節點,重達6073噸,與既有京九鐵路線夾角為80°,為最大程度減少對京九鐵路列車運行的影響,採用了轉體就位的方法施工。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健康義診迎重陽

10月22日,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社區,醫生為老人測血糖。

當日,地處沂蒙山區的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衛生健康部門組織醫務工作者來到偏遠山村開展「重陽節、送健康」大型義診活動,為老年人免費量血壓、測血糖,提供診療諮詢等服務,迎接即將到來的重陽節。新華社發(王彥冰 攝)

主題黨日

北部戰區陸軍某部組織官兵來到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濟南戰役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陳炳忠攝(解放軍報10月21日10版)

智慧警務室

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興隆派出所打造充滿科技含量的興隆北智慧警務室,內設VR安全教學體驗系統、智能心臟復甦模擬區、掃黑除惡觸屏宣傳區和模擬電信詐騙展示屏,對群眾進行滅火、禁毒、反恐和急救教育。圖為10月19日,在興隆北智慧警務室裡,社區民警用VR安全體驗設備對群眾進行安全教育。本報記者 王建軍 本報通訊員 郝鑫城 攝 (法治日報10月25日頭版)

展示扎染作品

10月20日,在棗莊市臺兒莊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者老師郭方媛(中)和孩子們一起展示扎染作品。

2019年以來,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依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鎮(街道)分中心、村(居)實踐站三級網絡,構建「三事連心橋」服務平臺。一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樂民」;另一方面,聽取梳理群眾反映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成立助老、關愛未成年人、醫療健康等志願服務隊,圍繞訴求開展「助民」活動。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擊劍課堂」進校園

10月21日,山東青島通濟實驗學校擊劍社團的學生在參加擊劍比賽。

近年來,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營造特色校園文化,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的青島通濟實驗學校推行「陽光體育、快樂擊劍」理念,將擊劍項目引入校園,列為校本課程,聘請專業老師進行擊劍禮儀、基本步伐、實戰技能等內容的訓練,並按期舉行花劍、重劍、佩劍等項目的比賽,讓學生們在運動中增強體魄、健康成長。新華社發(梁孝鵬 攝)

山東藝人展示泥塑兔子王製作技藝

10月23日,在山東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山東藝人在展示泥塑兔子王製作技藝。當日,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開幕。本屆博覽會分線上、線下兩個版塊,其中線下展覽包括84個非遺項目、46個扶貧工坊。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章安 整理報導)


相關焦點

  • 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新一代跨座式單軌列車成功試跑
    11月30日至12月6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設計藝術、「三農」發展、水產經濟、文體活動等。  圖片是凝固時光的藝術。從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既可以發現山東之真、山東之善、山東之美,以及山東之精採、山東之活力,又可以看到億萬齊魯兒女奮力前行的鏗鏘腳步!
  • 黃美華走訪慰問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
    融媒體訊 日前,縣政府副縣長黃美華走訪慰問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高文周
  • 東陽包場請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看電影 電影院裡的特殊黨課
    東陽市委宣傳部、組織部、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以包場免費放映的形式,邀請一批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和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擁軍家屬等觀看電影《金剛川》。滿頭銀髮仍軍裝筆挺,戴著榮譽勳章的老戰士一走進電影院,就受到熱烈歡迎,掌聲經久不息。
  • 王力張德華江華走訪慰問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和高齡困難老人
    回憶起往昔那段崢嶸歲月,兩位志願軍老戰士激動落淚,卻一如當年那樣果敢堅毅。「你們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奮不顧身,是『最可愛的人』,你們的不朽功勳,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祝老戰士健康長壽。」握著老戰士的手,王力說,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 這位年過八旬的志願軍老戰士為何珍藏著一個護身符?
    「我再向四位老首長敬個軍禮!」86歲的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於志明,顫顫巍巍地舉起了布滿皺紋的右手,面向展覽牆上「空軍英雄」王海、劉玉堤、趙寶桐、孫生祿的照片,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一幕,發生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館中,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
  • 志願軍老戰士觀看《金剛川》:穿上軍裝後生命就不再屬於自己
    10月25日,致敬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觀影活動在成都中影晴瑞影城舉行,韓秋雨、王光柄、鄧永康、郭明清等川籍志願軍老戰士和部分現役軍人代表,以及眾多市民一起觀看了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最新電影《金剛川》,影院還為到場的志願軍老戰士送上了終生免費觀影卡。
  • 致敬!陝師大抗美援朝老戰士!90歲高齡依然發揮著光和熱!
    三秦師者【致敬!陝師大抗美援朝老戰士!90歲高齡依然發揮著光和熱!】參加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志願軍老戰士,@陝西師範大學 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退休教師楊清源,成長於戰爭年代,參加過抗美援朝,歸國後在部隊繼續服役,部隊轉業到大學研究黨史,退休後,一直在學校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發揮「光」和「熱」,先後給230餘個單位作報告320餘場,直接聽眾近11萬人次,從第一次報告開始,他就給自己立下「四個不」原則:不要課時費、不要紀念品、不要吃請、不要接送,所得獎金也用於奉獻社會
  • 珍貴影像首次披露,101名志願軍老戰士講述,【英雄兒女第一集:祖國...
    珍貴影像首次披露,101名志願軍老戰士講述,【英雄兒女第一集:祖國召喚】 2020-10-28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央媒再次聚焦武漢戰疫故事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央媒再次聚焦武漢戰疫故事 2020-12-23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2歲志願軍老戰士,為小學生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志願軍裝備簡陋,渡江時就靠腳上一個鐵鉤,當時就有戰友掉入江中犧牲了……」說到犧牲的戰友,志願軍老戰士張慰民潸然淚下。今年92歲的張慰民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戰場上多次立功且受過傷的志願軍女兵。1951年底,她被所在部隊選為第二批志願軍歸國代表,也是該部隊唯一的女代表,在國內受到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當天上午,定慧裡小學禮堂裡300餘名小學生整齊就坐。
  • 抗美援朝老戰士齊聚一堂憶崢嶸歲月惜幸福時光
    11月29日,在我市黃河明珠大酒店,薛自定、趙振業等30多名抗美援朝老戰士齊聚一堂,追憶軍旅歲月,分享心路歷程,感懷美好生活。當天,隨著「緊急集合號」的響起,全體與會老戰士起立致敬,並共同觀看抗美援朝戰爭影片相關片段。
  • 向他們致敬!河間市領導慰問抗戰老戰士!
    市委書記尹衛江走訪慰問抗戰老戰士市委書記尹衛江先後來到北石槽鄉齊會村、留古寺鎮石馬村走訪慰問抗戰老戰士時燕南、郭俊波。為他們送去慰問金及誠摯的問候。在抗戰老戰士時燕南家,尹衛江與老人親切交談。段勇與白夫利老人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了他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起居情況,與他一同回憶那段崢嶸歲月,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謝他為民族解放、新中國成立作出的巨大的貢獻,祝願他健康長壽。段勇還叮囑有關部門要主動服務,深入了解抗戰老戰士的生活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確保各項優撫政策落實到位,使他們幸福安度晚年。
  • 帶去一包糖果 裝回一袋獎章——記志願軍老戰士林志洲
    新華社南京11月19日電題:帶去一包糖果 裝回一袋獎章——記志願軍老戰士林志洲新華社記者劉藝手掌大小的白布袋子早已泛黃髮舊,林志洲卻珍藏了近70年。袋子正面印有一幅漫畫:一位手握鋼槍的志願軍戰士站在「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八個紅色大字下。袋子背面寫著「什錦水果糖」。袋子前後都布滿了好像火燎出的米粒般的小洞。「家鄉政府發給我們一人一斤水果糖,就裝在這個袋子裡。」
  • 「看著那盤炒雞蛋,我哭了很久」——記志願軍老戰士楊作雲
    新華社貴陽11月11日電(記者趙婉姝)「70年前,黨和政府號召年輕人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我那時剛18歲,國家緊要關頭,什麼都來不及想,報名就去。」88歲的志願軍老戰士楊作雲躺在床上,回憶起抗美援朝依然心潮澎湃。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
  • 爺爺的志願軍棉褲留著子彈洞
    記者 吳濤 攝91歲的老戰士走了,他的孫子找到本報記者,講述了老戰士的參戰故事 本報記者 吳濤「這套衣服上面留下了很多戰爭的痕跡。」家住蘇州高新區馬澗花園的方董良家中,有保存完好的一套志願軍棉衣褲。昨天,他向記者講述了這套軍服的來歷。衣服的主人,是方董良的爺爺方祥根,他是一名志願軍老戰士。
  • 獲金星認可央媒黨媒集體點讚 肖順堯越來越讓人期待了
    上周,由優酷、東方衛視、燦星聯合打造的混齡男藝人競演綜藝《追光吧哥哥》迎來哥哥們的初舞臺競演,演員、歌手肖順堯憑藉一首獨特的說唱《197653》致敬英雄,強勢炸場,並獲得「人民網」、「光明日報」等眾多黨媒、央媒點讚,連一向嚴格的金星老師也流露出對其的認可。
  • 致敬抗美援朝,大同站青年在行動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大同站團委與退管會聯合開展「致敬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章送到老戰士們手中白林,現年89歲,祖籍遼寧,1932年出生,1950年入伍,擔任通訊員,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進入朝鮮作戰並榮立三等功,1956年進入鐵路系統成為鐵路工人。
  • 特別的禮物給特別的你們 觀山湖區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
    12月1日,觀山湖區雲潭街道下麥村兩位耄耋老人羅培志與尹少文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等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 60年後,志願軍老戰士終於見到烈士家人
    2020年10月21日《姑蘇晚報》A05版   媒體曾報導過90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姚靜,60多年來一直珍藏著她的戰友李霽犧牲前送給她的紀念品——一隻繡有和平鴿和   姚靜告訴記者,在朝鮮戰場上,女兵比男兵更盼望能收到祖國人民的慰問,因為這樣的布袋裡除了裝有肥皂、牙粉等日用品外,還有女孩子們喜歡的糖果零食、木梳發卡等。每次部隊分發慰問品時,也是大家最開心的時刻。有一回,李霽把領到的慰問袋拿到我面前,笑嘻嘻地說:「慰問袋裡好吃的我拿走了,這個布袋好漂亮,就送給你留個紀念。」接過布袋,我把它放進隨身的挎包裡。
  • 市中院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市中院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 2020-10-25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