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鬱「靠自己」不在少數 高校心理諮詢需醫教結合

2020-12-15 信網

原標題:有的學生不願意求助,有的學生卻「排不上隊」——高校心理諮詢,敲開這扇門難嗎

近段時間,又有多起大學生輕生事件登上熱搜榜。在為這些戛然而止的青春長嘆一聲時,許多人疑惑,行至崩潰的邊緣,他們有沒有去過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求助?而高校的心理諮詢又該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連日來,記者深入學校,採訪了部分學生和相關專家。

不願求助專業機構,抗抑鬱「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

袁夢在研二的時候時常「情緒起伏很大,動不動就發火,一點事就哭」,結果去醫院檢查出患有重度抑鬱症。儘管醫生開了很多藥,但她「一個都沒吃,(因為)藥物有依賴性」。袁夢說她主要靠自己。

像袁夢這樣「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今年5月,有媒體在社交網絡上發起一項名為「當你覺得心理壓力大時,會怎樣緩解」的小調查,兩天時間裡共有2.3萬人參與調查,其中1.1萬人選擇「硬撐著,正常生活」,僅有543人選擇了「求助於專業機構」。袁夢說:「抗抑鬱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任何人都沒辦法幫忙,不添亂就很好了。」

北京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科普專家張馳根據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總結,抑鬱症患者的一個主要症狀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評價降低,覺得自己是最孤獨的、最差勁的,有一種無力感、無助感。張馳曾諮詢過這樣一個學生,他基本不與別人交往,封閉在自我世界裡。面對這樣的情況,張馳認為不能簡單地評判是學生抗挫能力差,這其實是有心理問題的表現,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無法緩解,需要求助於專業機構。

青島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米振宏給出的抵抗抑鬱「藥方」是:開放的性格,要學會尋求幫助,學會傾訴。「諮詢師、精神科醫生,以及家人的幫助都很重要,整個社會支持系統非常重要。如果光靠一個人的話,療效肯定不是很明顯。因為本身患者的自我認知就出現了問題,沒有旁人幫助,恢復得就比較慢。」

記者採訪發現,在面對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時,許多學生擔心自己的心理問題會被告知學校,進而被告知家長。在某高校校園論壇上,有學生提問:心理諮詢之後,會不會通知輔導員和導師說這個學生有心理問題。另一位學生回答道:「講實話,對保密性不要有期待,親身經歷。因為這個問題,我曾經受到挺大的打擊。但是心理諮詢還是可以做的,只看你更想恢復心理健康,還是更注重私密。」

在2007年編制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中明確規定,諮詢師應清楚了解保密原則的應用及限度,在來訪者有傷害自身或傷害他人的嚴重危險時,作為保密原則的例外,諮詢師有預警責任。米振宏也證實了這一點:「在諮詢之前,學生要籤知情同意書,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保密原則,這是心理諮詢的職業倫理。但有三個保密例外,這也是必須讓學生知曉的。第一是出現了自傷自殺的行為;第二是需要轉介給精神科醫生;第三是觸犯了法律。」

選擇心理諮詢的學生數量逐年上升,需預約排隊

大四學生白鹿在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實習了兩個月,她說:「我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有精神疾病、有精神困擾的人會如此之多。我們每天都會接到來訪者的電話,因為來訪的人太多,我們都不能及時回應他什麼時候能排上。」實際上白鹿所在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有20個心理諮詢師輪流值班,每天五六個人,都排得滿滿的。而來預約諮詢的同學,「大概排個兩周才能排到。」

米振宏比較了近5年學校新生開學心理普測的數據,發現篩查出有抑鬱傾向的學生數逐年上升,一學年的諮詢量變成5年前的3倍,從500多人次增長到1600人次左右。張馳認為,心理諮詢預約量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發病率有所升高,另一方面是通過科普等工作使得學生和社會的知曉率高了。「病恥感」降低,願意主動尋求幫助,實現了認知轉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12億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遭受的疾病和傷害中,約16%由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米振宏說,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大學生自殺率是十萬分之七,日本是十萬分之十四,中國是十萬分之一至三。張馳認為:「我國高校除了心理諮詢中心會做科普、講座、培訓以外,輔導員也會對學生主動幫助、主動關心,這種機制能起到預防和保護的作用。心理問題就是要早發現、早評估、早治療。」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其中要求,加大對重點人群如青少年的幹預力度,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米振宏認為,抑鬱症篩查很有必要,「像有些抑鬱症很難通過觀察來判定,所以依靠抑鬱量表的篩查是很重要的。但光靠量表也不行,還要通過諮詢師一對一面談,排除假陽性。有的學生雖然量表上得分高,但實際上並沒有問題。」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要注意,」張馳說,「第一,學校有沒有資質來進行抑鬱症篩查,在保護學生的前提下,如何去做好篩查服務還需要具體的落實措施;其次,最核心的是篩查之後必須要有應對方式,如何在生命權、知情權和保密性之間做出平衡,如何給學生做下一步的治療,這些都需要再做細節化的研討。」

用好醫教結合,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需要全員育人模式

今年疫情期間,青島大學心理諮詢服務團隊輪流24小時在線值守。一天晚上,一位同學留言說家人不關心自己,每天晚上都失眠,覺得生活毫無意義,「還不如早點死去」,當天諮詢師看到後立即與這位學生聯繫,進行危機幹預,並持續跟進,為學生解開心結。之後,這個學生再次留言說:「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和別人討論我的痛苦,我感覺有一束光照進了我內心的那片黑,感謝老師。」

米振宏說:「每個人生命可能都伴有創傷,分享和陪伴,會讓人感受到溫暖,更會讓人獲得力量。當學生遇到困擾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去尋求幫助,是很必要的。」

《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也作出要求,中學、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鬱症,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等。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只是心理諮詢中心的事情,需要形成合力。從心理中心到院系輔導員,再到班級的心理委員,至少有三級網絡體系。心理中心除了跟各個學院保持聯繫,還要跟學校的各個部門密切聯動,即使是樓管也需要懂得如何跟學生們相處,保護學生們的健康安全。這其實是一個全員育人的模式。」張馳坦言。

在張馳看來,醫教結合將是未來更好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模式。用「醫學+教育」的方式,實現提前幹預,具體幹預方案需要學校和醫院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共同商討,學校提供教育幫助和輔導,醫院則提供醫學資源和治療。「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系統和醫療系統,心理輔導和專業治療,形成聯動模式,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減少悲劇發生,助力整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古德]

相關焦點

  • 高校心理諮詢,能否解救被抑鬱症裝在套子裡的人?
    不久前,網紅李雪琴向媒體透露,自己在北大讀書期間罹患抑鬱症,在學校心理諮詢中心治療時,雖然她曾殷切地懇請心理老師為她保守秘密,但老師最終還是將她的情況告知了學校,致使她對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徹底失去信任。這個故事,再次引起了公眾對於大學生抑鬱群體和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的廣泛關注。
  • 抑鬱篩查納入學校體檢:應該期待怎樣的高校心理支持體系?
    雖然中文叫做「自評量表」,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己做的意思。這是一份就醫時醫生會提供給病人做的臨床量表。通過這份量表得出的分數需要結合專業人士如心理醫生的諮詢問診,才能得出最終診斷。根據美國心理學學會(APA)提供的信息,PHQ-9的內部一致性較高,在一項包含兩個病人群體的研究中達到.86和.89(Kroenke et al, 2001),作為臨床使用是比較可靠的。
  • 心理諮詢案例:一起失戀引發了抑鬱發作!
    也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感覺到心內心很愧疚,很自責!痛苦的小花趁著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割了腕,幸好被及時發現救了回來。慌了神的父母帶小花去了腦科醫院,被診斷為中度抑鬱伴隨較高水平的焦慮。醫生給開了抗抑鬱的藥物。在服藥的同時小花的父母通過朋友的推薦找到我給孩子做心理諮詢。
  • 河北在線心理諮詢平臺典型案例丨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抑鬱及抑鬱程度?
    2月8日,由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與長城新媒體集團共同推出的河北在線心理諮詢平臺上線,聯合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等多家省級醫院,為全省群眾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疫情期間,你是否恐慌焦慮不知如何應對?復工在即內心充滿擔憂?一線工作壓力過大?心理專家來為你答疑解惑!河北在線心理諮詢平臺。
  •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諮詢工作的建設和發展歷程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的通知教思政廳〔2011〕1號提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制機制建設中提出,高校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關於開展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範中心培育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3〕74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6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入選首批培育建設試點工作單位。
  • 向學生內心投射一束暖光,高校心理諮詢應做得更好
    許多人疑惑,這些學生有沒有去過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求助?高校的心理諮詢該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媒體近日深入高校採訪得知,一方面,有些學生寧肯「自己扛」,也不願求助心理諮詢中心,而有些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則人滿為患,排不上隊;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存在關愛學生與保護隱私之間界限不清的問題。
  • 醫校聯動,推進在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11月23日-26日,溫州市高校專兼職心理諮詢師研修班在溫州醫科大學舉行。本次研修班由市教育局主辦,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和溫州醫科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辦。來自在溫12所高校的140多名心理諮詢師參加了本次研修活動。
  • 某不知名985高校性少數生存指南
    經過調查和匯總某不知名985高校性少數群體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與麻煩後,我們終於能夠推出這一篇推文——《某不知名985高校性少數生存指南(第一版)》,希望無論是對於在學習生活交友方面存疑的性少數群體,還是對希望解除誤區,更了解性少數群體的直人,都能有所幫助。希望各界人士對於該生存指南多多提出意見,一起來讓指南變得更完善!
  • 如何撫平抗疫醫護心理創傷?專家:多數可自愈,少數需幹預
    廣東省人民醫院、支援武漢心理醫生李雪麗曾參與過一場武漢協和醫院腫瘤醫院為醫護人員開展的團體心理諮詢活動。活動現場,正當其他醫護人員說自己的傷心事時,護士陳潔茹哭了起來。在李雪麗的疏導詢問下,陳潔茹說出了深藏心底的悲傷。
  • 專業心理諮詢求助指南(名單持續更新中......)
    ;資深高級企業培訓師;中德舞動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無國界心理醫生;無國界512北川大地震心理輔導執行主持,空軍總醫院臨床心理科技術骨幹研修員;高級企業心理輔導顧問;263企業女性文化、報刊局女工情緒釋放、心理減壓專家,高校離退休幹部心理顧問專家,高校心理諮詢培訓講師,尋醫問藥網特聘心理專家,全民健心高級講師,婦專委高級心理講師,525北京朝陽、海澱心理主任。
  • 免費心理測試:抑鬱自評量表(SDS)
    性格內向孤僻,多疑多慮,不愛交際,生活中遇到意外打擊、長期努力得不到報償的人容易陷入抑鬱狀態。長期處於抑鬱狀態易導致抑鬱症。被抑鬱情緒困擾的人常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鬱鬱寡歡;喪失興趣、缺乏活力,不願社交,幹什麼都打不起精神,對生活缺乏信心,體驗不到歡樂,食慾減退,失眠等。從外部觀察可見表情冷漠,倦怠疲乏。
  • 解壓不靠遊戲靠聊天:遊戲直播間Twitch成心理諮詢社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時下,Twitch遊戲直播的重要性逐漸弱化,一批心理健康諮詢博主湧現,心理疏導類的實時聊天正在成為主流。現在,她在Twitch上開有自己的直播間。像Shanley這樣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心理健康諮詢博主是平臺上的主流,主要是通過個人經歷與觀眾產生共情,輔以專家採訪和科學新聞,他們稱自己為「心理健康倡導者」,主播做心理諮詢,邊界在哪?
  • 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心理及藥物治療
    失眠的心理治療 (1)睡眠衛生教育:根據睡眠衛生教育指南,可給予患者以下宣教:只需睡到第2天精力恢復即可;每天同一時刻起床,1周7d全是如此。規律鍛鍊;確保臥室很舒適且不受聲音和光線幹擾;確保臥室夜間溫度適宜。規律進餐,不要空腹上床;夜間避免過度飲用飲料,減少咖啡類物品的攝入;避免飲酒,尤其在夜間;吸菸可能影響睡眠。
  • 江西工程學院組織輔導員參加全國高校心理危機預防幹預網絡培訓
    為更好地提升輔導員工作技能,切實提高心理危機幹預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守好學校全體學生的心理底線,11月29日-12月8日,江西工程學院黨委學工部(處)組織開展了「心理危機預防幹預」培訓。本次培訓依託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高校輔導員網絡學院學習平臺組織實施,校黨委副書記馮贇對參訓工作作出部署和要求,黨委學工部(處)全體人員、各學院(部)副書記、全體輔導員參加了本次網絡培訓。本次培訓主題為「攜手同心 護航有你」,包括直播課程、錄播課程、主題研討和心得體會分享等內容。
  • 防疫情 防抑鬱 北京多方式開展在線心理諮詢
    防疫情 防抑鬱 北京多方式開展在線心理諮詢 2020-02-17 21:22:15 怎樣減輕恐懼焦慮心理?北京各區各部門積極開展心理諮詢,幫助民眾戰勝疫情期間的心理「病毒」。  微信平臺開展心理諮詢志願服務  大興區文明辦攜手大興區愛聯盟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利用文明大興微信平臺,開通網絡在線心理諮詢志願服務。網友通過關注「文明大興」微信公眾號在留言處註明「心理諮詢」,就會有心理專家一對一進行線上諮詢。
  • 如何靠自己走出抑鬱和焦慮?
    首先需要弄明白抑鬱的心理機制,它就像一種過濾器,讓我們容易忽略掉積極開心的好消息,反倒去關注那些消極悲觀的壞消息,這樣就證明,我的抑鬱是有道理的。這種心理機制,可以稱為選擇性注意,這是自我實現的預言的關鍵機制。
  • 重慶首條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上線 掃一掃就能做心理測試
    重慶首條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上線在今年我市「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現場,我市首條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心窩雲」(一期)已經上線,市民只需拿出手機掃一掃,關注「心窩雲」公眾號註冊,即可直接進行心理測量,測試後立即出具相關報告,由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和諮詢師進行解讀,給予專業指導。
  • 箱庭應用課程: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方向
    心理諮詢的基本技術;箱庭療法;積極心理學;有著12年的心理諮詢經驗,為箱庭技術在心理諮詢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廣作用;為心理教師、心理諮詢師講授專業心理學課程,如《箱庭療法在中小學的應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與實施》等工作坊; 主要學術論文和著作:論文:《箱庭療法治療中度抑鬱大學生的過程和效果》《交往障礙聾生箱庭治療中的象徵性發展個案報告
  • 懷疑抑鬱了怎麼辦?這份心理評估表來幫你,可確定抑鬱的嚴重程度...
    懷疑抑鬱的人在首次就診過程中,醫生會先詢問相關病情,然後用精神心理量表進行評估,完成一個可量化的測評。 每個項目由4個等級組成,即: 近一周沒有或很少時間 少部分時間 相當多時間 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除了少數人因軀體疾病或智力低下而無法使用該量表進行評估外,絕大多數人可以把 SDS 用於抑鬱障礙的初步篩查
  • 美好日記 0004:525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推薦抑鬱自評量表
    他自己,以及他的家庭,都會非常痛苦。所幸現在高校都非常重視這一塊,新生入學的時候,都會儘快安排心理普查,篩選心理方面有困難的學生,然後給予特別的關注。同時也會加大宣傳,讓大家正視心理健康。尤其是遇到525這樣的日子,通常都會做各種宣傳,呼籲大家關愛自己,關注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