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篩查納入學校體檢:應該期待怎樣的高校心理支持體系?

2020-12-14 澎湃新聞

今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一份名為《探索抑鬱症防止特色服務工作方案》的文件。其中尤其引起人們注意的,是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的內容。這看起來像是個進步,然而隨之而來的擔憂卻多於肯定。

在各種質疑聲中,首當其衝的是用於學校體檢篩查的抑鬱症量表——PHQ-9抑鬱症自評量表。PHQ-9全名「病人健康狀況問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9),數字9代表它包含9個問題。雖然中文叫做「自評量表」,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己做的意思。這是一份就醫時醫生會提供給病人做的臨床量表。通過這份量表得出的分數需要結合專業人士如心理醫生的諮詢問診,才能得出最終診斷。根據美國心理學學會(APA)提供的信息,PHQ-9的內部一致性較高,在一項包含兩個病人群體的研究中達到.86和.89(Kroenke et al, 2001),作為臨床使用是比較可靠的。但前提是使用者本身是抑鬱症患者或是去醫院就醫的人群,並輔以醫生的問診。類似高校體檢、全民體檢這樣的場景,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人士從旁進行問診輔助,則即不能保證量表結果的有效性,也不能保證其結果合理被使用。

這就涉及到抑鬱症篩查加入體檢的第二點爭議:在學校篩查抑鬱症的目的是什麼。首先需要澄清的是,PHQ-9隻能測量抑鬱狀態,對自殺傾向是無法預測的。更重要的是,抑鬱症不等於會發生自殺。以「小人之心」提前說明這一點,實在是因為人們對「增加抑鬱篩查」被用於「粗暴防止自殺」的擔憂太普遍了。

在抑鬱症篩查加入體檢之前,學生心理狀態隱私被洩露的情況時有發生,令許多人對學校心理支持系統持不信任心態,而增加這樣一個臨床量表並不能緩解這種擔憂,反而令人更加生疑。過去,高校入學曾使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試這樣主要針對精神病患者的量表作為入校篩查的一項;也發生過在沒有專業人員參與的情況下,約談量表存在偏離常值結果的學生的事情。學生和學校諮詢師談話內容被透露給輔導老師更絕非個例。如果學校心理諮詢的隱私管理得不到提升,學生的心理狀態等隱私一旦被洩漏給諮詢師以外的人,可能導致校園霸凌乃至休學退學等嚴重後果。

再者,在體檢中包含抑鬱自評量表也不是常規的學校心理支持手段。主要原因便是如前所說的沒有實操性,起不到有效篩查作用。而在無法保證政策能脫離形式主義得到有效推行的情況下,心理量表的隨意使用反而容易淪為片面追求指標的甚至個體思想控制的手段。畢竟,人心是無法通過粗暴的量表數字來控制管理的。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呵護學生心理健康那麼,好的學校心理支持系統應當是怎樣的?伯克利大學的線上心理健康雜誌去年初的一篇文章總結了一下當代美國大學的心理支持系統狀況。首先,大學在新生入學時會在入學指導內容中包含酒精使用、如何避免性暴力及其他有關學生健康與生活方式的內容。現在,許多大學也開始加入心理健康類內容,形式包括短視頻、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入學伊始就學會如何識別和處理自己及朋友的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篩查也是當下許多美國大學會提供的選項,形式可能是當面填寫一份問卷或者在網上獲取問卷。需要注意的是,在幾乎所有大學,這種篩查都是非必須的自願選項。全校範圍內也常常展開心理支持類的課程和項目。比如新南威爾斯大學的This Way Up項目,會給學生提供免費資源篩查後,進一步跟進,給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後續支持,比如心理治療、諮詢師、免費線上心理健康課程等等。課程內容包含「如何應對壓力」「正念入門」「應對失眠」等。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前年上線了一個應對創傷的線上訓練項目,主要幫助學生應對來自家庭和社群的壓力。

我自己體驗過英國和新加坡高校心理支持系統。在英國時的高校,校園心理健康文化比較普遍,學校心理諮詢中心會舉辦心理健康周、睡眠周等活動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網絡平臺預約到學校諮詢師獲得免費諮詢,每個諮詢時段45-50分鐘。受限於英國醫療系統的規定,學校諮詢師只能提供6次諮詢。如有需要,諮詢師會建議你轉到英國醫療系統。所有諮詢內容當然是保密的,我在校的5年間沒有聽說過任何學生隱私被諮詢師洩漏的案例。新加坡我所在的高校諮詢也是免費的,可以通過郵件進行預約。比英國大學好的一點是諮詢不限次數。我來新加坡的時間還不長,不過也沒有聽說過隱私洩漏的問題。兩個高校都不存在對學生進行統一的心理健康篩查。兩個高校也都時常有關於心理健康的宣傳和活動。

並不是說國外大學的心理支持已經做到完美無缺,相反,每年仍然有許多研究和調查文章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支持系統的不足。介紹這些,或許可以為如何看待這次學校心理健康支持系統的調整提供參考。

當然,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這份文件中也有很多值得欣慰的內容。比如在孕婦體檢中納入抑鬱症篩查,以及提到要加強抑鬱症的宣傳科普。尤其科普是真正應當首先加強的項目。沒有對精神健康問題的徹底去汙名化,後續的支持、治療、篩查都難以順利展開。政策下達到基層,如果不能被充分理解,也很難正確推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抗抑鬱「靠自己」不在少數 高校心理諮詢需醫教結合
    原標題:有的學生不願意求助,有的學生卻「排不上隊」——高校心理諮詢,敲開這扇門難嗎近段時間,又有多起大學生輕生事件登上熱搜榜。在為這些戛然而止的青春長嘆一聲時,許多人疑惑,行至崩潰的邊緣,他們有沒有去過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求助?而高校的心理諮詢又該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
  • 抑鬱症被納入學校體檢!學生隱私被洩露了怎麼辦!正確的方法是?
    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但抑鬱症防治工作不只是一紙文件的下發就能一蹴而就的,更要確保個環節切實可行,切勿搞形式主義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否則空有其命令,沒有真正落實到點上,再完備的舉措也會讓人唏噓。
  • 預防青少年抑鬱,學校是關鍵一環
    學校是青少年除了家以外待得時間最長的地方,校園環境也是誘發抑鬱情緒的要素之一。在預防和疏導青少年抑鬱情緒方面,學校應該注意什麼?國家衛健委提出的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及高等院校學生健康體檢,能否真正為青少年患者帶來福音?記者就此展開了採訪。
  • 衛健委建議將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網友炸鍋:批量測試抑鬱太形式
    因此,重視青少年心理問題並加以引導,已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就提出建議: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納入情緒狀態評估;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此建議一出,有人認為是福音,拍手叫好;有人卻認為操之過急,恐弊大於利。
  • 高校心理諮詢,能否解救被抑鬱症裝在套子裡的人?
    不久前,網紅李雪琴向媒體透露,自己在北大讀書期間罹患抑鬱症,在學校心理諮詢中心治療時,雖然她曾殷切地懇請心理老師為她保守秘密,但老師最終還是將她的情況告知了學校,致使她對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徹底失去信任。這個故事,再次引起了公眾對於大學生抑鬱群體和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的廣泛關注。
  • 探究心理「隱秘的角落」 意義幾何?且聽心理專家、社會學者為您詳解
    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文要求加強抑鬱症防治,並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大中學生、孕產婦和老年人體檢項目之中,體檢中心也應提供情緒狀態評估項目。這份《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最新文件僅在一個社交平臺上,相關內容點閱人次已超2億。
  • 抑鬱症篩查:時與度的把控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工作納入重點人群的體檢項目,其中要求各高中及高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   鑑於患病人數逐年上升的趨勢,如何把好抑鬱症篩查這第一道「關卡」,是高校必須面對的問題。
  • 國版「抗抑鬱」方案公布!涉及全國高校生,謹防邊防治邊傷害
    「如果學校真有關於抑鬱症的量表測試,我是不是該如實填寫呢?」網名為「Foolcool」的網友,在一篇名為《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好事要辦好》的文章下留言,表達了被學校知曉自己有「情緒病」的擔心,這是否意味著自己被劃入另冊,引發潛在的歧視。
  • 防止被「心結」絆倒,將抑鬱症納入體檢很有必要
    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納入高中和大學體檢」,隨即引起全社會熱議。關於抑鬱症,備受關注是意料之中。按照醫學專家的表述,抑鬱病在臨床上表現為心境低落、情緒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重度抑鬱可導致的死亡率高達40%。正常人可能很難理解,抑鬱症患者到底經受著何種痛苦,要通過自殘甚至自殺來解脫。
  • 升學e網通高中生抑鬱狀態評估解決方案 幫助學校建立防「抑」檔案
    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到高中學生體檢內容中。《方案》明確了開展篩查評估、及時開展心理幹預、加大重點人群幹預力度、加強防治知識宣教、提高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能力、強化心理熱線服務等六項重點工作。升學e網通心理團隊整合平臺資源,緊扣《方案》重點工作要求,發布了《高中生抑鬱狀態評估解決方案》。
  • 抑鬱症篩查將納入學生體檢:心理問題低齡化,是因為孩子太矯情嗎
    9月1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的內容。青少年抑鬱症問題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中,並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數據表明,目前全球有3.5億抑鬱症患者,中國佔1億多,患病率為6.1%,在8-16歲中小學生中,抑鬱的檢出率為34.57%,甚至比成年人的抑鬱發病率都要高。
  • 一個大學生被篩查出了抑鬱症,然後呢?丨被忽視的青少年抑鬱
    原創 健聞朱雪琦 八點健聞篩查讓他終於知道自己病了。如果不篩查,有兩個可能,一個是「我可能在某個時候獨自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查出抑鬱症之後,他沒有獲得更多的支持,也沒能改變休學甚至退學的命運。
  • 不是「不開心」而是疾病 如今它將納入體檢項目
    《方案》還建議: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納入情緒狀態評估;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  △圖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根據今年發布的《2020職場人士心理健康研究報告》顯示:社會因素和家庭狀況等多維度因素都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調研中,超過四成以上職場人士有抑鬱情緒傾向
  • 關注|國家發文:抑鬱症將納入體檢項目!藥物治療是關鍵……
    《方案》還建議: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納入情緒狀態評估;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根據數據來看,抗抑鬱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抑鬱情緒,緩解軀體化症狀以及焦慮症狀,有效率在60%~80%。>>>心理治療相較於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的優勢是可以彌補藥物治療的高復發率問題,其次心理治療更加人性化,容易被一部分不願意藥物治療的患者接受。
  • 高校抑鬱症怎麼「篩」如何查
    國家衛健委官網日前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   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這說明,我國愈發重視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不過在相當一部分高校中,普遍存在忽視抑鬱症學生隱私保護問題。
  • 向學生內心投射一束暖光,高校心理諮詢應做得更好
    許多人疑惑,這些學生有沒有去過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求助?高校的心理諮詢該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媒體近日深入高校採訪得知,一方面,有些學生寧肯「自己扛」,也不願求助心理諮詢中心,而有些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則人滿為患,排不上隊;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存在關愛學生與保護隱私之間界限不清的問題。
  • 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國家衛健委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
    那麼,我們該如何來幫助受抑鬱困擾的青少年呢?&nbsp&nbsp&nbsp&nbsp在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理醫院門診,一大早,診室門口就站滿了前來就診的患者和家屬,青少年佔半數以上。記者見到前來就診的14歲女生小尹(化名),她面無表情、低頭不語。可當她挽起衣袖,一道道刀疤映入眼帘。
  • 不應被心理脆弱概括的群體:4000萬學生與「卡頓」的心理幹預系統
    今年 9 月,國家衛健委宣布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並重點關注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 據教育部 2020 年 5 月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中國各類型高校在校人數共有 4002 萬。
  • 脊柱健康或納入中小學體檢,網友:非常有必要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丁列明,提出一項主要提議:希望把脊柱健康檢查納入全國中小學生體檢篩查項目。要知道,這些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脊柱側彎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而且這部分學生群體,缺乏早期篩查的必要環節,常常導致疾病發現晚,因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留下終身的後患。按照丁列明的意思,需要把兒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問題,納入疾控部門、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