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剛剛進入六月,梅雨季節就跟著來了。
寧波已經連續下了三天的雨,今年才上市的楊梅,口感會受雨水的影響,甜度會淡不少吧。
全國大部分地區,正式進入高溫高溼季節,飲食安全也緊跟著走進我們的生活,需要大家時刻注意。除了注意儘量保證生吃食物的衛生安全,更需要注意的是防止食物的發黴變質。高溫高溼季節,最容易出現類似的中毒事故。
黃麴黴菌毒素
夏天,高溫高溼的時節,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這種,聽到它的名字都感覺有點害怕的東東:黃麴黴菌毒素。
黃麴黴菌毒素最容易在夏季裡感染糧食、油料作物、堅果類食品,還有甘蔗、茶葉等。
被它感染的食品,會出現發黴變質,食用油會有一種辛辣刺激的哈喇味道;瓜子、花生等被它感染的,也有同樣的口感,進嘴後舌頭立馬感覺像被什麼蟄到一般;甘蔗被感染會變成紅色;茶葉感染會散發出濃重的黴味。
黃麴黴菌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I類致癌物,是目前被人類發現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我們來看一看它的毒性能強到什麼程度?
黃麴黴菌毒素的毒性有多強
劇毒、毒性比氰化鉀高10倍,比亞硝胺高75 倍,比砒霜高68倍。前面提到的幾種,可都算是我們所知道的毒界中的厲害角色了吧,但是跟黃麴黴菌毒素相比,它們都不算厲害,只能退居幕後。
黃麴黴菌毒素還具有極強的致基因突變與致畸作用,能夠抑制人體蛋白質的合成,影響遺傳基因RNA的轉錄,損傷人體免疫系統,使胸腺發育不良,淋巴細胞減少。
黃麴黴菌毒素最適合生長的溫度在25-40°之間,最適宜的溫度是20-30°,可耐最高45°高溫。
體重70公斤的正常人,只需要攝入20毫克黃麴黴素就會死亡。
對肝臟的毒害作用
黃麴黴菌毒素損害最直接的臟器是肝臟,經常食用含有微量黃麴黴菌毒素的食物,會在人體內累積,導致肝臟發生癌變。
黃麴黴對於人類的毒害,多數源於持續性的攝入而形成慢性中毒,引起肝臟硬化和纖維化病變,積累時間越長、積累量越多,毒性也越強。
在我國南方地區,肝癌發病率比較高的區域,如江蘇啟東、廣西扶綏、廣東順德、福建同安等,都是高溫高溼區域,與黃麴黴菌的影響有關。
動物飼料一旦被感染,黃麴黴菌會大量消耗營養物質,加速飼料中的脂肪變質,破壞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降低飼料的營養價值。
如何預防黃麴黴菌毒素的危害
1.對於糧食和食品,一定要選擇乾淨、衛生、聲譽好的商家購買,購買時做好甄別工作,從外形到味道多方面挑選;觀察商家放置食物的環境是否符合乾燥陰涼的條件,若發現食物不清潔、有破損等情況,不要購買。
2.在家裡保存食物,一定放置在乾爽、陰涼、清潔、通風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一次買食物不要買太多,避免食物過期。
3.大米、花生等,食用的時候,用水洗並用手搓幾遍,可以減少80%的毒素。
4.日常多食用一些含有植物營養素的蔬菜水果類,如綠葉菜中的葉綠素,能大幅度減少黃麴黴毒素的吸收率;有些深顏色的蔬菜水果中含有花青素、槲皮素、番茄紅素、類胡蘿蔔素等生物活性物質。
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菌消炎等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黃麴黴菌的毒害作用。
我是營養師周啟祥,每天為您分享營養與健康知識,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或者評論區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