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轉型發展的關鍵

2020-12-14 新京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張姝欣)12月14日,在由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發布的《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媒體分享會上,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表示:「在北京的跨國企業總部達到181家,四成以上來自境外世界500強企業。且據我們了解,他們之中的大部分都考慮深耕本地化發展,外資企業在北京商圈的投資機會還是相當多的。同時,北京的本地企業也在進行全球化的布局,尤其是區域化的發展。最近通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為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帶來機會。」     《報告》指出,中國已是「一帶一路」其中25個參與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並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進口額佔世界進口總額的10%以上,在全球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進出口總值為9.27萬億元,增長10.8%,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7.4%。中國對「一帶一路」參與國貿易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20年儘管全球貿易受新冠疫情打擊,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參與國累計進出口總值仍然增長1.5%,高於中國全球整體進出口增速的0.7%,為6.75萬億元。  黃耀和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帶一路』是中國倡議,亦是全球成果,作為中國提供的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之一,它將不僅能夠加強參與國增加其對中國的出口機會以助其經濟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中國與沿線參與國的貿易和投資。」  通過長期追蹤和研究「一帶一路」的發展動態,普華永道觀察到,「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全球化發展新趨勢,正成為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報告認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一帶一路」以及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它們作為新基建基礎將會很大程度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並承載全球貿易高速發展。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姝欣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王心   

相關焦點

  • 普華永道分享「一帶一路」倡議研究報告:四大支柱產業促進全球貿易...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忠業 青島報導12月16日,普華永道在青島分享了「一帶一路」倡議專題系列的首份報告《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以下簡稱《報告》)。由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發布的《報告》認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一帶一路」以及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它們作為新基建基礎將會在很大程度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並承載全球貿易高速發展。
  • 普華永道:四大支柱產業驅動「一帶一路」及全球貿易增長
    這份題為《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的研究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已從中國倡議變成全球共識,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國際機構和企業的認同與支持。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的進出口總值為9.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10.8%,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7.4%,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的貿易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020年儘管全球貿易受新冠疫情打擊,前三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累計進出口總值仍然增長1.5%,高於中國全球整體進出口增速的0.7%,為6.75萬億元。
  • 報告:四大支柱產業驅動「一帶一路」及全球貿易增長
    12月14日,普華永道發布「一帶一路」倡議專題系列的首份報告《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指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一帶一路」以及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它們作為新基建基礎將會很大程度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並承載全球貿易高速發展。
  • 普華永道:截至2019年末共11家中資銀行在29個「一帶一路」參與國...
    《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近日由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發布。  《報告》指出,中國已是「一帶一路」其中25個參與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並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進口額佔世界進口總額的10%以上,在全球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 普華永道:基礎設施、金融服務等是驅動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馬換換)12月14日,普華永道發布了「一帶一路」倡議專題系列的首份報告《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其中指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
  • 普華永道報告: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是...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導普華永道12月14日在北京分享題為《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的報告。報告認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一帶一路」以及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該報告近日由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發布。
  • 中國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劉慧)「中國正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能推動參與國增加對中國的出口機會,助力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極大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參與國的貿易和投資。」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近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訪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取得豐碩成果。「尤其是我國西部地區迅速轉變成為對外開放特別是向西開放的前沿地區,與中亞、東南亞相鄰國家發展深度融合。」胡必亮指出,由於「十三五」時期我國與中亞、中東歐、東南亞以及俄羅斯等積極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大大促進中歐班列的發展,促進中國與這些地區和國家之間跨境貿易發展,對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起到重要作用,這一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表現尤其亮眼。
  • 亞金協2020年「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賀力平,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中國辦公室首席代表鐵木爾馬利科夫,中非信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投資二部總經理李奇文,普華永道中國一帶一路業務主管合伙人、中國全球跨境服務主管合伙人黃耀和分別圍繞全球經濟穩定發展與亞洲金融合作、經濟雙循環及中國-東協合作啟示、金融中心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作用、中非投融資合作、RCEP展望與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
  • 從競爭到競合 城市價值凸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
    自2019年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基於包容共享的發展視角,構建了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及「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指數。2020年,中規院對疫情衝擊下的全球化熱點和趨勢作出新觀察,對全球化壓力測試下的全球城市表現進行了新評估,發布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報告(2020)》。
  • 專訪:「一帶一路」倡議是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部分——訪法國...
    一帶一路」倡議是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部分,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和促進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拉法蘭說,單邊主義沒有未來,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背景下,各國更加需要深化國際合作,「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多邊國際合作的一部分。拉法蘭指出,全球經濟復甦既依靠對優先發展領域的投資拉動,也離不開國內消費和國際貿易的反彈。中國積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將釋放中國的消費市場紅利,為世界經濟復甦做貢獻。
  • 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
    疫情引發國際社會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係的深刻思考,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背景下,綠色復甦成為全球疫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國際社會關注和期待「一帶一路」在引領全球綠色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綠色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底色。
  • 北京「兩區」要素助推「一帶一路」 綠色發展(請收錄於「度量一帶...
    此前,美國在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問題上對中國極盡抹黑,甚至發布《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指責中國破壞「一帶一路」環境。走出去智庫(CGGT)戰略投資研究部總經理閆志君認為,「一帶一路」是「綠色之路」,沿線國家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的力度將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全球碳排放總量。
  • 「一帶一路」倡議助中拉合作更進一步
    拉美是「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就得到拉美國家積極響應,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也邁向更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中國與拉美通過高層交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拉論壇等多個平臺,共同描繪合作藍圖,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延伸至拉美。
  • 田賜: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傳統基金會就認為,中國意在藉助「擴張性」的「一帶一路」倡議,「在印度洋和歐亞大陸上進行新的基礎設施和連通性投資,重塑了該地區的經濟和政治秩序。」新美國安全中心也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倡議,它還是「推動中國實現其地緣政治野心的核心工具。」「共商共建共享」,一直都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觀象臺)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實際行動與各國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其一,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中國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一帶一路」建設整體制度安排,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 共建「一帶一路」 攜手闊步前行
    從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到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一道,深化衛生政策協調,發展「一帶一路」醫院聯盟,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實施中國-東協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計劃、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等項目,為促進民心相通、增進各國民眾健康福祉作出巨大貢獻,也為推動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提升衛生健康水平注入強大力量。
  • 「一帶一路」多邊化發展有利中美基建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七年多來,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並與65個沿線國家中的56個籤署了雙邊投資協定。
  • 一帶一路,「促進國際合作的一項創舉」(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
    本報記者 苑基榮攝   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中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本版內容擷取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來,本報刊登過的國際組織代表有關「一帶一路」倡議的精彩觀點。
  • 「一帶一路」為國際貿易打造「綠色通道」
    「一帶一路」自提出以來,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其跨度之廣、涉及之寬、縱度之深,無不讓人稱之為「大手筆」。因為「一帶一路」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地區經濟戰略,它的使命,是構建一個充滿活力、更具創新的「大舞臺」。而承擔主要運輸的鐵路,讓「開場戲」演的格外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