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馬奈,莫奈未完成的作品,優雅與天性的糅合!

2020-12-21 美術研究

第三節馬奈及其未完成作品

愛德華·馬奈(1832—1883)出生於法國巴黎,是19世紀著名畫家。馬奈被稱作是19世紀印象主義奠基人以及代表畫家,然而馬奈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雖然他與印象派畫家保持著極為緊密的聯繫,但他卻只參加過少量印象派的畫展。馬奈的藝術理念雖與印象派畫家遙相呼應但他的繪畫技法、語言以及對畫面結構的理解安排等都與莫奈、畢沙羅等典型的印象派畫家有著很大的區別。馬奈並不像他們一樣將精力大多放在色彩表現上對於物象的形態輕視,將輪廓處理得模糊不清。

誠然馬奈本人和其他人一樣注重對自然的外觀寫生,捨棄傳統色彩大膽採用鮮明色彩以及對光學知識的應用顯得他和其他印象派畫家一樣。然而偉大的愛德華·馬奈對於繪畫發展的貢獻絕不止於此,他不只是以富有革新精神的藝術態度以及對光與色彩的認識影響同時代的印象派畫家。他對畫面平面效果創作的革新使繪畫從傳統的立體空間得以解脫,他使用的簡練準確的繪畫語言直接真實的表現所見啟發畫家脫離繁複的傳統繪畫語言與技法。他對後來者如塞尚、凡·高等的影響可以說是進一步將繪畫帶上了現代主義的道路。

愛德華·馬奈出身富裕的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與他熟識的人皆被他那極具紳士派頭的舉止折服。據說在當時的巴黎,馬奈以其出色的個人魅力吸引了一批同時代的藝術家聚集在其周圍。同時馬奈又是一個不受拘束勇於追求藝術革新之人。他年輕時做過見習稅收,還曾參加過國民自衛軍,參與過革命暴動。馬奈的這種紳士的優雅與其天性的糅合我們可以在其作品中直接觀察、感受得到。

馬奈「未完成」的繪畫作品數量是非常多的,有些是非常明顯的未能如願完成的作品。這大概與馬奈面對對象寫生時間過短,雖然未能完成卻也不得不終止,以及和馬奈作畫過程中創作構思的變更與捨棄有關。同時還有許多未完成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不能用「未完成」來形容。例如,這幾幅畫作在完成度上無法與馬奈的那些著名的完成作品如《吹笛子的少年》、《陽臺》等相比,畫面效果以及表現力等更是相去甚遠,亦沒有作品中馬奈特有的畫面結構、具有金屬色澤的美麗色彩,以及直接明快的輪廓線。但仍保留著馬奈作品一個很大的特點---直接。

馬奈在創作這些作品時便可能沒有想過要將其創作為一幅深入完成的力作,他只是直接地描繪罷了。用這草草逸筆將眼前人物描繪下來。因而這些「未完成」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又是「完成」的。或許我們將這些作品稱之為「速寫」更為合適吧。首先,這些作品在畫面的整體角度來說是完整的,亦有著其獨特的表現力。同時,整個畫面中的節奏也是完整的。例如圖2-07與圖2-08中畫面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雖然簡單背景卻相對更加簡化,因而保持了具有完整感的畫面節奏。這種筆觸節奏的把握對印象派以來直接畫法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畫家們不再使用前人們所使用的複雜的繪畫技法,甚至將19世紀初講究「明遮暗透,厚塗薄蓋」3的直接畫法的技法都進一步簡化,只將厚塗厚遮的方法抽離出來使用。使用這種油畫技法繪畫,經營畫面用筆的節奏,色彩的變化便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隨著技法的簡化,畫面語言本身被進一步重視,同時畫家們對畫面結構也有了新的認識,這也導致繪畫理念在不久的將來大步飛躍。這種模糊了「未完成」與「完整」界限的畫面效果,作為一種特別的「未完成」繪畫出現在西方繪畫的發展史中,使的對之後的繪畫作品判定是否未完成變得更為開放,「未完成」的作品開始即包括不在畫家計算之內終止的作品,也包括了具有畫家思慮後絕妙收尾的作品,對繪畫作品的評價也開始導向多元。

馬奈未完成作品的產生,除了藝術理念的轉變之外,寫生條件的影響也是產生這種未完成作品的一大原因。在寫生過程中無法使模特保持更長的時間,因而不得不做出更短的寫生計劃,加快作畫速度,捨棄一些畫面中更深入的刻畫。但即使如此,寫生中的種種變化也會使作畫中的畫家有些手忙腳亂,例如圖2-09中的這幅未完成作品便顯得未能完成馬奈的既定計劃,手臂等地方有著明顯的慌亂,未能完成。

第四節莫奈及其未完成作品

與馬奈同時期的克勞德·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是19世紀印象派繪畫的代表人物,有「印象主義之父」的稱謂。「印象派」這一名稱便來自於第一次印象派展覽中人們對其作品名《印象·日出》的調侃。他是典型的印象派畫家,印象派繪畫理論的誕生與實踐中大多都有他的影子。

變化。同時他又極為擅長將光影與色彩轉移到畫布上的表現技法,並不斷對這技法進行實驗、改進。莫奈繪畫還有一個特點是改變了畫面中物體輪廓與陰影的畫法,他減弱輪廓線的清晰程度,並使陰影相較於古典繪畫更加鬆散,並使暗部與陰影的色彩明亮透明起來。將莫奈稱為典型的印象主義畫家還因為其幾乎將漫長的一生全部傾注到對印象派風格繪畫的研究當中,他能夠從平凡的景色中以細緻入微敏銳的把握光線,將其魅力挖掘出來。其代表作有《印象·日出》、《草垛》系列、《教堂》系列、《睡蓮》等。其中《草垛》系列、《教堂》系列是莫奈為了研究光色與繪畫表現技法從而在不同的光線、氣候下對同一題材、同一景色的寫生。而《睡蓮》系列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創作。期間莫奈經歷人生種種變故,直到生命將止仍不停筆。其中部分更是在他視力低下的情況下創作的,可以說《睡蓮》莫奈自己宏偉燦爛的「第九交響曲。」

莫奈崇尚對景寫生,認為對風景的描繪應該「在現場」完成,這種觀點在當時的得到了新技術的支持,如便攜的畫框,錫管裝的顏色,扁頭的畫筆等等。莫奈邀請志同道合的畫友們一起外出面對風景的「母題」。為此他特意改裝了一條小船,以便乘坐沿著河流寫生。這幅馬奈所繪的《在小船上作畫的莫奈》便是描繪了這一場景,並且這幅畫因為是一位繪畫大師描繪的另一位繪畫大師寫生的現場而廣為人們所知。通過畫面我們可以看到印象派大師所處的時代畫家們對景寫生的狀態,這與現在我們寫生已極為相似了。簡易便攜的寫生畫架,小幅的畫框。雖然無法在畫面中看清,但在當時扁頭畫筆以及錫管裝的顏料已經出現,想必當時被畫的莫奈及作畫的馬奈也在使用這兩種寫生「神器」。錫管顏色便於攜帶,而當畫筆由古老的圓頭變成扁頭,便可以大大加快畫家們在畫布上塗色的速度,為印象派畫家追逐光色的變化提供幫助。

即便如此莫奈在很多時候也無法如願的一次將畫面完成。因為在自然當中光線與色彩的變化過於迅速,莫奈會利用許多天的時間到同一地點進行寫生,但有時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畫作最終不能完成,因而留下了許多未完成的作品。這幅《鳶尾花》便是由於這種原因未能完成,另一幅《綠色睡蓮》未完成的程度更是明顯,在寫生過程中受時間與寫生對象的制約自寫生這一繪畫方式出現至今屢見不鮮,這種影響雖沒有政治、戰爭等的影響那麼讓人感嘆徒之奈何,卻也足以讓畫家頭痛。仿佛時至今日我們還可以想像馬奈、莫奈面對漸漸離去的光線無奈聳肩時的神情。作者/盧震

相關焦點

  • 論未完成繪畫作品產生原因及研究未完成油畫作品的意義
    這種現象在一些具有現代性的繪畫作品中尤其明顯。本文將要研究的未完成繪畫作品指的是畫家由於各種原因使作品停留在創作過程中的某一階段,未能完成既定的創作意圖,還包括一些經過畫家設計的具有「未完成感」的作品。第一節什麼是未完成繪畫作品「未完成」這個詞語,當用於形容一件藝術作品之時,仿佛具有了一種奇特的屬性,使得這個普通的詞語在藝術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
  • 愛德華·馬奈的即興油畫,即使是未完成的速寫,也是搶手貨
    這幅畫是對一幅以晴朗天氣為背景的風景畫構圖的再研究,畫的範圍擴大到河岸,左下角有一位婦女和一個孩子的身影。如下圖。馬奈,油畫《阿根廷帆船》這幅創作迅速、色彩精美的素描於1884年隨馬奈工作室的其他作品一起出售。
  • 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馬奈
    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的影響,馬奈大膽採用鮮明色彩,捨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將繪畫從追求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維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 莫奈與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但由於保管不善,後來畫回到莫奈手裡時已經嚴重受潮,他不得不把完全壞掉的部分割去,把剩餘的部分切分成三部分。《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第三部分沒能保存下來,剩餘的兩部分現藏於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草地上的午餐》的第二部分畫面中間,身穿白裙坐在地上、看起來十分溫婉的女子,是莫奈的戀人凱米莉。
  • 談談印象派創始人之一莫奈
    莫奈作品睡蓮系列後來以馬奈、莫奈、畢沙羅等為代表的這批新興畫家乾脆就把這個團體命名為「印象派」。可以說罵出來了印象派。更沒人意料的是這個被罵出來的印象派成為了一次世界美術史上的革命影響至今。為了打破傳統,他們在一起研究探討新的創作手法,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用濃厚自由的筆法和線條作畫。莫奈沉迷於這種研究當中。
  • 莫奈
    印象主義包羅了美術、文學、音樂等多種門類的藝術。而「印象派」一詞最初就來源於莫奈的名作《印象·日出》。 1840年10月14日,莫奈出生於巴黎,一度隨父親居住在海邊小城阿弗爾做雜貨買賣,自幼就厭惡學校,視為「監獄」,像個流浪漢成天流連在海邊。他說:「我願永遠站在大海面前或波濤之巔。」
  • 莫奈油畫乾草垛作品欣賞,莫奈油畫乾草垛作品圖片
    此次拍賣的這幅莫奈的乾草垛 油畫,縱72釐米 ,橫92釐米。莫奈乾草垛系類油畫這次在紐約拍賣的是乾草垛油畫是目前為止金額最高的一次。 莫奈眾多油畫中,乾草垛作為其中的一個系列作品,很好地體現出莫奈對於大自然光線的深度觀察與敏銳捕捉。很顯然,莫奈油畫乾草垛作品是具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價值的。
  • 馬奈 印象派開山鼻祖
    儘管作品的主題是以喬爾喬納的《田園合奏》和蒙特的版畫《帕裡斯的評判》為藍本的,但它還是引起許多人的憤怒。因為古典的田園式的主題,在馬奈的作品中被具有現實意義的形象語言所代替了。此畫的人物置於樹木茂密的背景中,中景不遠的地方有個彎腰的白衣女子,成為由前景三個人物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構圖的頂點。
  • 法國繪畫大師愛德華·馬奈油畫作品賞析
    愛德華·馬奈法國, (1832-1883)他從沒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的藝術創作態度,卻影響了莫奈、塞尚、凡高等畫家,馬奈採用鮮明色彩,將繪畫從追求立體空間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維的平面創作邁出了一大步
  • 馬奈油畫和素描作品
    馬奈選擇讓他的女士朋友穿著最優雅的衣服擺姿勢,經常戴著一頂大黑帽子或無邊帽,並用黑色包圍他們蒼白的膚色。儘管德加使用粉彩的方式與古典肖像畫家一樣,但他在馬奈的作品中並沒有發現他反映模特個性的願望。在這裡,Irma Brunner體現了19世紀80年代的所有優雅,她散發著豐富的氣息。
  • 對話|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將推「莫奈與波士頓」,線上更多內容
    此外,其他繪畫藏品也十分豐富,有格列柯、委拉斯貴茲、提香、丁託萊託等人的作品,有倫勃朗、魯本斯、普桑、馬奈、德加、華託、雷諾瓦、保羅•塞尚、梵谷的作品。該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莫奈館藏之一,數量僅次於法國。2020年是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建館150周年。由於疫情閉館,目前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依舊處于謹慎的狀態,並未宣布重新開館時間。
  • 鑑賞|波士頓美術館展出館藏莫奈作品,感受光影世界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MFA)擁有法國以外數量最多的莫奈作品。2020年是MFA建館150周年,同時也是莫奈的180周年誕辰。Botolph 俱樂部舉辦第一次非商業性的莫奈作品展時,由於展覽空間有限,而本地收藏家們由於擁有數量太多的莫奈畫作,至少有20幅莫奈作品不得不被排除在展覽之外。受益于波士頓人對莫奈的熱愛,MFA於1906年收到了第一批饋贈:三件莫奈作品。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如今,MFA擁有法國以外數量最多的莫奈作品,多次舉辦與莫奈相關的展覽。
  • 色彩大師 ‖ 印象派代表作品賞析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現作是《乾草堆》系列中形式上最大膽的,屬於一套三連作品之中其中一幅,畫面描繪一堆乾草的 特寫,部分因至畫布邊緣而中斷,形態與色彩皆超越自然主義的界限。乾草堆 莫奈作 他在同一 個乾草堆前一 天就畫了16張寫生。他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色彩在不同光線下 的變化。幾乎所有印象派的特點,都出現在莫奈的作品上:光的效果、瞬間的記錄、色彩由眼睛來混合、裝飾的美感。
  • 印象派繪畫大師的藝術人生|《莫奈》
    1877年,為了《聖拉扎爾站》的系列作品,莫奈把家搬到車站附近。1883年,莫奈在普瓦西無法作畫,來到埃特爾塔工作。1888年,莫奈在莫泊桑的勸誘下去地中海旅行作畫。1894年,莫奈為了完成魯昂大教堂系列作品,準備了工作室。
  • 莫奈作品合集 / 不只是睡蓮和日出
    像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派八次畫展卻被視為印象派的領袖和奠基人的畫家馬奈:而擅長於畫人物的雷諾瓦在他的藝術人生中,前期和後期是從事印象派探索時期,中間十幾年的時間裡,則將熱情轉向了古典主義。莫奈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觀察景物細緻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他可以就同一處場景畫出十幾幅作品。如《草垛》《睡蓮》等。
  • 莫奈最著名的作品是什麼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莫奈是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
  • 莫奈:用一生追尋觸摸不到的光
    由法國政府和美術學院贊助的巴黎沙龍,是全法國最具有聲望的藝術展覽,入選者意味著得到官方的認可,隨之而來的是藝術經紀人和收藏家的追捧,而落選者則可能終生籍籍無名。在莫奈的倡議下,落選者們以「無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協會」的名義舉辦了這次與官方沙龍展相抗衡的群體展,三十多位藝術家展出了165件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在這展覽中首次亮相。
  • 馬奈和他的飯圈文化
    別說入選官方沙龍,這種「有傷風化」的作品沒被舉報罰錢已經很好了。由於馬奈身邊的黑子太多,搞得馬奈都神經敏感了,有次一位溫和的評論家剛評論了兩句,就被馬奈直接甩了一個巴掌。然而你再橫,也橫不過法蘭西皇帝。
  • 馬奈和塞尚
    我最初研究繪畫時,只是覺得馬奈的作品真實動人,儘管在那個時代,我所看到的也只是一些粗糙的複製品。馬奈的這幅畫給我極大的靈感,隨著這種仰慕達到頂點,我想畫畫的念頭也越來越強烈。我把畫中的地點選擇在牛津高街的一所平平無奇的加德納咖啡館(在那裡我的身份是柔斯金學校的學生)。
  • 非印象派的印象主義領袖——馬奈和印象派繪畫
    馬奈經典作品《吹笛子的少年》愛德華·馬奈作為19世紀法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被奉為印象派的「精神領袖」,他雖然沒有參加過任何印象派的畫展馬奈作品《在溫室裡》一、光色運用的影響馬奈是一位「光色」領域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