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印象派的印象主義領袖——馬奈和印象派繪畫

2020-12-13 雷語話丹青
馬奈經典作品《吹笛子的少年》

愛德華·馬奈作為19世紀法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被奉為印象派的「精神領袖」,他雖然沒有參加過任何印象派的畫展,但他的作品在保留了古典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做了創新,這種創新影響了無數的印象派畫家。

馬奈作品《在溫室裡》

一、光色運用的影響

馬奈是一位「光色」領域的開拓者,在他的作品中,對光的本身進行了直接的描述,並佔據了創作手法的重要位置。他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強烈的光線對比和明亮的色彩,啟發了印象派開始注意自然界真實的光線和色彩的變化,進而通過繪畫語言表達出真實的視覺印象,在這方面馬奈對印象主義的影響是最大的,正因如此,馬奈也才被稱為「印象派的精神領袖」

馬奈作品《福利·貝熱爾的吧檯》

二、創作選材的影響

作為藝術變革的先鋒人物,馬奈摒棄以往歷史、神話、宗教等題材,以及典雅和優美的繪畫風格,城市中平凡的景物和人物成為馬奈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這樣的主題比較接近風俗畫和風景畫,展現出他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引起了像莫奈、高更和梵谷等印象派大師的濃厚興趣,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印象派的創作題材的選擇,選材傾向開始從鄉村鄉村文化轉向了都市文化,並將馬奈認作是藝術上的「領路人」

馬奈作品《女吊襪帶》

三、非印象派的印象主義領袖

馬奈無論從用色、用筆還是著眼點上,都是具有革命性的,他重視光的研究,也注重結構要素,雖然他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手法帶有印象主義的明顯特徵,但是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近代學者很多人都對馬奈是否應該屬於印象派產生了質疑,包括馬奈生前也曾強調他自己並不屬於印象主義,他只是支持印象派的探索精神,而非印象派風格本身。

馬奈作品《花園中的婦女們》

結語

馬奈獨特的藝術風格雖然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印象主義,但是他的革新精神和藝術技法深深影響了印象派,對印象派的起源和發展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使印象派開闢了法國繪畫的新畫風,成為歐洲極具影響力的畫派之一。

馬奈作品《在拉瑟伊神父》

不同的視角,互通的視界,我是雷語,歡迎同道互動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AH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馬奈的印象主義作品這大概正是德加從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畫家的原因。印象派繪畫不依據刻板的知識,以瞬間的印象做畫。畫家們往往抓住一個具有特點的側面,快速地用畫筆把顏色直接塗在畫布上,他們更多考慮畫的總體效果,較少的顧及枝節細部。印象主義的作品以粗放的筆法繪成,雖然作品缺乏修飾,但對光線和色彩的揣摩卻是達到了極致。
  • 馬奈 印象派開山鼻祖
    儘管作品的主題是以喬爾喬納的《田園合奏》和蒙特的版畫《帕裡斯的評判》為藍本的,但它還是引起許多人的憤怒。因為古典的田園式的主題,在馬奈的作品中被具有現實意義的形象語言所代替了。此畫的人物置於樹木茂密的背景中,中景不遠的地方有個彎腰的白衣女子,成為由前景三個人物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構圖的頂點。
  • 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馬奈
    本期欄目 讓我們通過郵票來一同了解 畫家馬奈 愛德華·馬奈( douard Manet,1832.01.23 - 1883.04.30)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出生於法國巴黎。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你是否能分清?
    但是另外有一大批來自各個階層的年輕畫家,他們對學院派的教學方式及繪畫風格有著不同的看法,認為古典主義千篇一律,缺乏個人風格,他們更崇尚現實主義。這些畫家們只有極個別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畫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龍」的門外,於是畫家們就聯手舉辦了「官方沙龍」落選作品展,這個展就是後來的「印象派畫展」。
  • 蔣勳:印象派和後期印象派
    繪畫在照相機發明後,需要尋求新的表現方式和用武之地,印象主義為西方現代繪畫別開生面。後來,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在歐洲蓬勃發展。工業化帶來城市化,城市成為時代中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中產階級起來了,人們嚮往城市,從鄉村流向城市。
  • 不是印象派的印象派創始人,差點被耽誤的現代繪畫家:馬奈
    愛德華·馬奈是19世紀重要的法國畫家,他是現代繪畫的領軍人,可如今卻被人們誤解成印象派的畫家。這是因為他經常描繪印象派中常見的景物。1849年,馬奈的父親終於拗不過兒子,允許他去學習繪畫,然後馬奈在託馬·庫蒂爾的畫室裡學習繪畫,時間長達六年。
  • 「精讀」油畫大師愛德華·馬奈: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
    他也是一位熟練的蝕刻師和石版畫家。馬奈最大的強項是現代生活題材,他在巴黎的林蔭大道和咖啡館裡不停地寫生,但他的作品遠不是自然的直接轉錄,他對十九世紀末巴黎現代生活的洞察力十分敏銳。對這群藝術家更有吸引力的主題是現代日常生活的場景和人物:工人和妓女,巴黎咖啡館,匿名路人,火車和船,水,風景,戲劇生活,周末的娛樂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話題並沒有受到藝術沙龍委員會的好評。當時的批評家認為,他們偏離了傳統的主題:歷史畫、(重要人物的)肖像畫、風俗畫、風景畫和靜物畫。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關於印象主義可以劃分為印象派、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印象派繪畫外文名稱:Impressionist painting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等。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前世今生
    馬奈的印象主義作品塞尚的印象主義作品雖然後印象派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甚至每一個後印象派畫家都曾經有過印象主義作品,但後印象派絕對不是對印象派的傳承和廣大,而是站在了印象派的對立面。梵谷的印象主義作品梵谷在巴黎被印象派畫中奇妙熱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並開始以極大的狂熱投身於印象派繪畫色彩的表現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實驗中去。
  • 什麼是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在西方繪畫史上印象主義繪畫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關於印象主義可以劃分為印象派、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 色彩大師 ‖ 印象派代表作品賞析
    誕生於19世紀後半期的法國印象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瓦、西斯萊、德加、莫裡索、巴齊耶以及塞尚等人。印象派畫家的繪畫生長在寫實主義的土壤之中,繼承了法國現實主義前輩畫家庫爾貝讓藝術面向當代生活的傳統。
  • 印象派繪畫是怎麼來的?其實「印象派」和「印象」一點關係也沒有
    愛德華 · 馬奈的油畫作品《春天》 畫壇其實和武林差不多,有著各種各樣的流派。這其中,印象派一直都是焦點人物,從來都不缺少關注。其實還有一種方法很有意思,你盯住一塊顏色 20 秒,然後閉上眼睛回憶剛才色塊的位置和形狀,眼前出現的顏色即為補色。呃.... ... 我眼已瞎,你們繼續…… 在印象派繪畫中,為了抓住這種轉瞬即逝的人眼錯覺,往往有意地對某些部位進行著色,比如下面這幅。
  • 印象派:繪畫與革命
    印象派繪畫也叫印象主義,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這幅畫面描繪的是勒·阿弗爾港口的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由於畫家要在很短的瞬間,將早晨的美景在光線還沒有變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畫面不可能描繪的很仔細。
  • 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克勞德·莫奈,一生都在探索光與影的繪畫技法
    法國畫家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繪畫的《吉內夫拉·德本奇像》而印象派則是完成了繪畫中色彩造型的變革,將光與色的科學觀念引入到繪畫之中,革新了傳統的固有色觀念,創立了以光源色和環境色為核心的現代寫生色彩學。
  • 論印象主義繪畫中的光與色
    本文以印象派最重要的畫家莫奈為主線,以他的作品為分析對象,來探索印象派畫家在色彩的探索道路上勇於打破傳統的作畫方式,進而發現印象派對繪畫光與色的研究。 馬奈被公認為是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但是他沒有參加過印象主義的任何一次畫展,他也不認為自己屬於印象主義,但是從他的繪畫中已經看到了革新的面貌,他的藝術思想和創作實踐給予印象主義畫家極大的影響。他自視甚高,看不慣一切保守落後的東西,追求進步和革命。但是馬奈又沒有庫爾貝那樣徹底革命精神,而仍有所保留。
  • 重溫西方美術史(二十)——印象派與後期印象派
    ——讓色彩綻放光芒★愛德華•馬奈★愛德華·馬奈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1832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卻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馬奈是19世紀末葉的繪畫開始天翻地覆的變化,也深深影響了20世紀繪畫。現代從馬奈那兒開始了!
  • 浮世繪與印象派
    但是對處於剛剛起步的印象派來說,它在難掙脫傳統繪畫的技法、視覺效果、構圖等約束的同時,還要克服社會輿論和傳統畫家們的冷嘲熱諷,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在封閉的歐洲大環境中印象派還是無法馬上脫離傳統美術在各個方面的約束。正是在這種複雜的形勢下,當時和印象派同樣屬於不入流的美術——日本浮世繪的出現給了處在困難時期的印象主義的藝術革新以很大的幫助。
  • 19c印象派、新印象派、後印象派作品合集
    新印象派畫家們吸收了關於色彩對比以及顏色、色調並列所產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論,認識到單純色彩通過視覺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具藝術效果。此外,瑞士學者薩特的著作《美學概念及應用》,強調科學在繪畫創作中的作用,主張運用科學試驗成果和建立法則,都促進了新印象派的產生。新印象主義的倡導者是喬治·修拉(1859-1891)。
  • 簡述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印象派是19世紀晚期在法國興起的一種藝術風格,強調捕捉轉瞬即逝的印象,常以自然為主題,色彩純正、用色斷斷續續,形成明烈而幻化的效果。印象派畫家一改前人忠實於原物的傳統,而抓取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在頭腦裡留下的獨一無二的印象。
  • 新印象派—打破印象派的印象派【風格列傳】
    因為過去很多繪畫題材都是神話故事,而印象派基本不畫這類題材。 同時,基於科學的光學知識與色彩學知識被印象派畫家們創造性的融合到繪畫行為中,打破過去繪畫那種理想光線,讓畫面顯得更加自然,更接近肉眼觀感。(新印象派畫作局部)所以新印象派一般而言,只使用7原色進行繪畫,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 (Indigo)、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