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2021-03-01 藝術星球artplanet

印象派從哪裡來

印象派往哪裡去


談及西方美術史,印象派永遠是被討論最多的話題。每個稍微對藝術感點興趣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些印象派的代表畫家和代表作品。但是你真的確定很多時候你沒有搞錯嗎?

· 承上啟下的巴比松畫派 ·

對不起,在講「印象派」之前,我想先聊聊「巴比松畫派」。巴比松村位於法國巴黎楓丹白露森林的入口處,19世紀一群不滿七月王朝統治的畫家在此聚居,他們以到戶外進行風景寫生的創作行為來區別當時的學院派畫家,認為學院派畫家的宗教、神話、歷史題材的畫作屬於閉門造車,太多虛假。


今天的巴比松村

這群畫家中,既有樸素平實的米勒,也有精神氣質的盧梭,還有唯美詩意的柯羅。


米勒


米勒的巴比松風格作品


盧梭


盧梭的巴比松風格作品


柯羅


柯羅的巴比松風格作品

從三位代表畫家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

新古典主義影響和學院派訓練深深痕跡

巴比松畫派受17世紀荷蘭畫派和英國畫家康斯塔伯的啟發,開創了西方現實主義風景畫的先河。另外,巴比松畫派在西方美術史中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的意義,他們由深受古典主義的學院派蛻變而來,其後又為印象派的崛起點亮明燈。

巴比松畫派雖然和楓丹白露森林關係密切,但和楓丹白露畫派完全不是一條道上的,和楓丹白露畫派關係密切的是楓丹白露宮。


· 逆襲的印象派 ·


印象派名詞的由來,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這是因為當時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


莫奈


莫奈的《日出·印象》

19世紀的巴黎是歐洲油畫的中心,每年都會舉辦以學院派的新古典主義為主導的官方展覽,叫做「沙龍」,能參展的人大都出自於皇家美術學院,他們有著深厚的素描基礎,並且精通人體解剖,畫風嚴謹、細膩。但是另外有一大批來自各個階層的年輕畫家,他們對學院派的教學方式及繪畫風格有著不同的看法,認為古典主義千篇一律,缺乏個人風格,他們更崇尚現實主義。這些畫家們只有極個別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畫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龍」的門外,於是畫家們就聯手舉辦了「官方沙龍」落選作品展,這個展就是後來的「印象派畫展」。


馬奈


馬奈的印象主義作品


雷諾瓦


雷諾瓦的印象主義作品


德加


德加在1877年的作品

除了1882年,德加參加了1874年到1886年間所有的印象派展覽。不過他同時也參加官方的沙龍,並且作品被懸掛在顯眼的地方。這大概正是德加從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畫家的原因。

印象派繪畫不依據刻板的知識,以瞬間的印象做畫。畫家們往往抓住一個具有特點的側面,快速地用畫筆把顏色直接塗在畫布上,他們更多考慮畫的總體效果,較少的顧及枝節細部。印象主義的作品以粗放的筆法繪成,雖然作品缺乏修飾,但對光線和色彩的揣摩卻是達到了極致。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


除印象派繪畫以外,印象主義音樂則由法國作曲家德彪西首創。印象主義一詞在音樂中首次出現於1887年,法蘭西美術研究院的評委指責德彪西在羅馬進修時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響組曲《春天》結構不明確,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義」。1894年他的《弦樂四重奏》在布魯塞爾首演時,評論家開始用「印象主義音樂」加以讚揚。以後此詞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風格與他接近的音樂,並不再帶有貶意。


· 反叛的後印象派 ·

雖然後印象派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甚至每一個後印象派畫家都曾經有過印象主義作品,但後印象派絕對不是對印象派的傳承和廣大,而是站在了印象派的對立面。雖然他們尊重印象派的光色成就,但更多遵循於內心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


塞尚


塞尚的印象主義作品


塞尚的後印象派作品

塞尚既是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在1877年放棄了印象派。塞尚對體積感和空間感的強調,對色彩的巧妙安排和運用,對物體造型結構的處理並有意識地採取變形等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對後來現代流派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所以,塞尚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梵谷


梵谷的印象主義作品


梵谷的後印象派作品

梵谷在巴黎被印象派畫中奇妙熱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並開始以極大的狂熱投身於印象派繪畫色彩的表現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實驗中去。他把印象派的藝術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對事物的形體塑造上的方法,發展到更加獨立於傳統之外的地步。這也就是今天梵谷為什麼會被後世如此推崇的原因。


高更


高更的印象主義作品


高更的後印象派作品

高更因為畢沙羅的引導,而投身於印象派的繪畫中。但是當他在找到了天堂一般的自然環境後,作品裡出現了明晰的線條、碩大的體積感、強烈的對比色彩,從此高更與印象派決裂。回到法國後的他更開始譴責莫奈和畢沙羅特有的自然主義幻覺,提出藝術表現的「綜合」。

在藝術表現上,後印象派更加強調構成關係,認為藝術形象要異於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要表現出「主觀化了的客觀」。後印象派將形式主義藝術發揮到極致。後印象主義的出現,也使西方繪畫的格局被徹底地改變了,由客觀再現走向主觀表現。因此,可以說,後印象派畫家在西方繪畫藝術史上完成了一次壯烈的革命。

後印象派畫家都是在去世後很久才得到社會的承認。但是,他們共同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在他們的創作思想、藝術觀念影響下,二十世紀產生了現代主義藝術的諸多藝術思想,例如: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


· 點彩的新印象派 ·

和後印象派一樣,新印象派也是從印象派發展而來。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西涅克在其著作《從E·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義》中為新印象主義下定義說:「他們是自1886年以來發展了分割主義技術的人,分割主義用色彩和色彩進行光的混合,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意圖。」分割主義技術的目的,是採用光學原理將純粹的色彩用小點塊的方法,彼此相鄰近地排列在畫布上,以求得比在畫板上進行色調混合更高明的亮度。所以新印象派又叫作點彩派。


修拉


修拉的印象主義作品


修拉的點彩作品

只要提到點彩派,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的確,修拉是點彩派的開山鼻祖,我們可以看到在點彩派奠基之前,修拉的印象主義作品已經初現點彩風格的端倪。


西涅克


西涅克的印象主義作品


西涅克的點彩作品

修拉死後,西涅克替代修拉,成為了點彩派的核心人物。但西涅克對點彩派最大的貢獻還是在於他編寫出版的《從E·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義》,為點彩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畢沙羅


畢沙羅的印象主義作品


畢沙羅的點彩作品

畢沙羅是印象派重要的精神領袖,很多包括塞尚、高更等很多當時年輕的畫家都在他的引導下走上了印象派的道路,而且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但也是這位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晚年卻積極投身於新印象主義的實驗嘗試,成為點彩派的重要成員。

新印象派在近代美術史上,只是試驗性的存在了一個短時期,在十九世紀末期它興起的當時,並沒有產生重大的影響,但它對現代繪畫卻帶來了不少影響。例如,「歐普藝術」(OP Art)在色彩的表現上就是受新印象派的啟示。


歐普藝術作品

開創新印象派的是修拉,但是把他的理論加以發揚的畫家卻是西涅克。西涅克還把他和修拉的理論寫成專著《從E·德拉克羅瓦到新印象主義》,總結了從法國浪漫主義到印象主義再到新印象主義的實踐和理論。


看藝術流派的變革

無非是傳承和創新

編輯 / jun

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artvoi

並在醒目位置註明出處及作者

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

QQ群:173081765 一起聊聊藝術那點事

* 國內投稿及合作郵箱:hi@artvoi.com

* 海外投稿及合作郵箱:hello@artvoi.com

相關焦點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關於印象主義可以劃分為印象派、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後印象派則更重視自己主觀的感情,表現自己的主觀情緒,這種色彩是不是客觀物體的原來色彩已經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用這種的物象來表達人類自身內心的一種主觀情感。新印象派,則是一本正經研究光學原理的考究派,也被稱之為「點彩派」。
  • 什麼是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關於印象主義可以劃分為印象派、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日出·印象》莫奈總的而言,印象派表現的是眼睛直接看到的東西,就是表現非常客觀的東西。後印象派則更重視自己主觀的感情,表現自己的主觀情緒,這種色彩是不是客觀物體的原來色彩已經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用這種的物象來表達人類自身內心的一種主觀情感。新印象派則是一本正經研究光學原理的考究派,也被稱之為「點彩派」。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前世今生
    塞尚的印象主義作品雖然後印象派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甚至每一個後印象派畫家都曾經有過印象主義作品,但後印象派絕對不是對印象派的傳承和廣大,而是站在了印象派的對立面。塞尚的後印象派作品塞尚既是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你是否能分清?
    1894年他的《弦樂四重奏》在布魯塞爾首演時,評論家開始用「印象主義音樂」加以讚揚。以後此詞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風格與他接近的音樂,並不再帶有貶意。他把印象派的藝術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對事物的形體塑造上的方法,發展到更加獨立於傳統之外的地步。這也就是今天梵谷為什麼會被後世如此推崇的原因。
  • 19c印象派、新印象派、後印象派作品合集
    新印象派畫家們吸收了關於色彩對比以及顏色、色調並列所產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論,認識到單純色彩通過視覺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具藝術效果。此外,瑞士學者薩特的著作《美學概念及應用》,強調科學在繪畫創作中的作用,主張運用科學試驗成果和建立法則,都促進了新印象派的產生。新印象主義的倡導者是喬治·修拉(1859-1891)。
  • 新印象派—打破印象派的印象派【風格列傳】
    上一回我們已經談過印象派的起源,還有「前印象派」的技法形式特點,接下來談談「新印象派」。 新印象派其實不難了解,總的來說,就是「不好好的畫畫」。   誕生記   新印象派其實只是比印象派「多一點」什麼,而這「什麼」剛好就是一些點。 新印象派的典型特徵就是用「點」這種元素為基本單位進行創作,簡直莫名其妙,好好的線為何不用?
  • 後印象派畫
    在西方繪畫史上,產生巨大影響且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印象派、新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這三個藝術流派對整個西方藝術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相比其他國家,法國的所取得藝術成就最大。在 19 世紀後半段到20 世紀初這段時間,法國的藝術界非常活躍,大量的世界級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 。
  • 蔣勳:印象派和後期印象派
    早期印象派畫家大都誕生在1840年前後,剛好趕上這一潮流,成年後,都像採蜜的蜜蜂一樣撲向巴黎這樣的文化藝術中心。城市中產階級興起了,有了全新的生活;休閒的音樂廳、咖啡廳流行開來;個人從日常勞作中得到解放,尤其是女性得到了解放。煩瑣累贅的服飾也變得簡單輕快,適合畫家出門戶外寫生。在印象派畫家那兒,繪畫跟度假聯繫在一起。
  • 什麼是後印象派,與印象派真的沒關係嗎,色彩沒那麼簡單,有意思
    什麼是後印象派,與印象派真的沒關係嗎,色彩沒那麼簡單,有意思。梵谷、塞尚、高更被稱為後印象派,後印象派繪畫,不再是表現真實的再現,他們更突出的個人的主觀表達,因此有人說,後印象派與印象派毫無關係,這種說法正確嗎。
  • 典型印象派特點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卡米耶·畢沙羅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法國印象派大師,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於巴黎去世。卡米耶·畢沙羅,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唯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畢沙羅是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是印象派的先驅,有印象派「米勒」之稱。角落讀畫印象派是繼古典油畫之後西方油畫流派裡面的一個最偉大畫派。
  • 印象派之父,竟然不是印象派?
    ,都會說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 1832 - 1883)是印象派之父。所以許多人也就誤認為,馬奈屬於印象派。但其實,印象派的 7 次聯展,馬奈一次都沒參加過。而且你看馬奈的畫,真的和印象派很不一樣。我們知道,印象派的畫,色彩都很明亮,筆觸也很小,就比如莫奈的這幅《撐洋傘的女人》。但你看馬奈的畫,完全不是這樣。畫面的色彩並不明亮,而且筆觸也很大,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堆一堆的色塊。那麼,馬奈怎麼就變成了印象派之父了呢?
  • 【獨家】與新印象派零距離
    今年一月末,和幾位朋友相約去東京都美術館觀《新印象派 光と色のドラマ》。我對繪畫一竅不通,卻經常裝模做樣地看美展並寫點觀後感什麼的,美其名曰陶冶情操。 對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略知點皮毛,觀展前,做了點功課,算是臨時抱佛腳。新印象派是繼印象派之後在法國出現的美術流派,起始於19世紀80年代後期,代表人物為喬治•修拉、保羅•西涅克、卡米爾·畢沙羅、M. 呂斯、H.-E.克羅斯等。
  • 非印象派的印象主義領袖——馬奈和印象派繪畫
    ,但他的作品在保留了古典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做了創新,這種創新影響了無數的印象派畫家。他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強烈的光線對比和明亮的色彩,啟發了印象派開始注意自然界真實的光線和色彩的變化,進而通過繪畫語言表達出真實的視覺印象,在這方面馬奈對印象主義的影響是最大的,正因如此,馬奈也才被稱為「印象派的精神領袖」。
  • 隱秘的傑作: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大師的素描作品
    【編者按】作為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具有恆久的魅力。著名的藝術大師如畢沙羅、馬奈、德加、塞尚、莫奈、莫裡索、雷諾瓦、高更、梵谷、修拉等創作了諸多世人熟知的油畫作品。但很多人並不知曉,他們還留下了許多精彩絕倫的素描藝術作品。
  • 浮世繪與印象派
    但是對處於剛剛起步的印象派來說,它在難掙脫傳統繪畫的技法、視覺效果、構圖等約束的同時,還要克服社會輿論和傳統畫家們的冷嘲熱諷,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在封閉的歐洲大環境中印象派還是無法馬上脫離傳統美術在各個方面的約束。正是在這種複雜的形勢下,當時和印象派同樣屬於不入流的美術——日本浮世繪的出現給了處在困難時期的印象主義的藝術革新以很大的幫助。
  • 簡述後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後印象派是19世紀末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其代表人物有保羅·塞尚、保羅·高更、文特森·梵谷等。後印象派畫家受印象派吸引,但最終又脫離印象派,走上了自己的創作道路。他們的藝術理論和實踐都不同於印象派,他們不滿印象派過於客觀的描繪世界,停留於對物體表面光色的興趣上。與印象派不同,在藝術表現上,他們主張表現藝術家的主觀世界,認為藝術應當忠實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以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去改造客觀形象,並嘗試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的自覺運用。
  • 印象派:繪畫與革命
    1874年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裡舉辦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有31位印象派畫家參展。包括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裡索等在內的畫家們不僅有各異的性格和天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有不同的觀念和傾向,但是,他們誕生在同樣的時代,有著同樣的經歷,並且向同一的反對派鬥爭過。他們欣然接受一些雜誌的諷刺文章作家封給他們帶著嘲笑味道的稱號——「印象派」。
  • 簡述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印象派是19世紀晚期在法國興起的一種藝術風格,強調捕捉轉瞬即逝的印象,常以自然為主題,色彩純正、用色斷斷續續,形成明烈而幻化的效果。印象派畫家一改前人忠實於原物的傳統,而抓取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在頭腦裡留下的獨一無二的印象。
  • 印象派繪畫是怎麼來的?其實「印象派」和「印象」一點關係也沒有
    修拉《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 印象派再往後發展,又出現了新的特徵,這一派人物被成為「新印象派」,也叫「點彩派」,代表人物有修拉、西涅克等人。
  • 印象派的基本特點
    這樣印象派畫家的畫面一下子變得格外鮮豔明亮。如果把一幅古典油畫同印象派外光作品放在一起,你會為印象派畫家在色彩上的成就而驚嘆。因為在他們的畫面上真正體現出光和色的無窮魅力。印象派畫家拋棄了一切傳統的色彩觀念,去捕捉光在物體上造成的色彩變化所產生的視覺感受,這種感受純粹是個人的,因此畫出的色彩也就非常鮮明、豐富而富於個性。他們的目的仍然是儘可能客觀真實地再現對象。印象派畫家完全把精力放在捕捉視覺印象和追求光色變化上,他們往往忽視對象的形和輪廓,把對象畫得相當鬆散和自由,只追求色彩效果。看慣嚴謹古典繪畫的人很難接受他們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