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後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2020-12-21 誠齋軒主人

後印象派是19世紀末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其代表人物有保羅·塞尚、保羅·高更、文特森·梵谷等。

後印象派畫家受印象派吸引,但最終又脫離印象派,走上了自己的創作道路。他們的藝術理論和實踐都不同於印象派,他們不滿印象派過於客觀的描繪世界,停留於對物體表面光色的興趣上。與印象派不同,在藝術表現上,他們主張表現藝術家的主觀世界,認為藝術應當忠實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以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去改造客觀形象,並嘗試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的自覺運用。

後印象派側重於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以創造形象的重量感、體積感、穩定感和宏偉感,最後達到簡單化和幾何化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後來的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的始祖,直接導致了結構主義的誕生。可見,後印象派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後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是19世紀和20世紀畫風的過渡人物,可以說他是19世紀印象派和20世紀一系列現代流派的橋梁,對立體主義等流派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塞尚喜歡簡化物體的自然狀態,把它們的內在幾何結構挖掘出來,他希望「用圓柱形、方形和錐形來概括自然。」(比如,樹幹就可以用圓柱形來表現,蘋果或橘子可以用方形來表現等等。)

塞尚曾畫過多幅玩紙牌者題材的畫,最為著名的要算是只有兩個人物的《玩紙牌者》。在這幅畫上,對稱的構圖使得畫面非常穩定和諧,相對桌子而坐的兩個側面形象,一左一右將畫面佔滿。一隻酒瓶置於桌子中間,正好是整幅畫的中軸線,把全畫分成對稱的兩個部分,從而更加突出了牌桌上兩個對手的面對面的角逐。塞尚使用大塊幾何形狀的顏色來勾畫輪廓,兩個人紫藍色、黃綠色的衣服、橘紅色的桌子、暗沉的背景,不同的色塊在畫中形成和諧的對比。塞尚其實是以所謂的「變調」來代替「造型」,即以各色域的色彩有節奏的變換來加強形象的塑造。他的這種對色彩和形狀的主觀處理方式影響了後來的藝術家,他們開始忽略物體原本的真實狀態,而表現物體在畫家頭腦裡形成的主觀狀態,以此來表達主觀感受。在塞尚其他作品中,如《大浴女》、《靜物:水果籃》、《聖維克多山》,也體現了他獨特地運用色彩和形狀的哲學。

《聖維克多山》

在《聖維克多山》上,塞尚已經充分掌握了他所特有的那種立體的形以及這些形的透視安排,他把高山描繪得遒勁有力和巍然莊嚴,山勢顯得十分險峻。

另一位後印象派大師梵谷的作品色彩及其明豔,用色大膽,不拘小節。他常居荷蘭鄉村,所畫的畫也是以鄉村風物為主。他的最有名的作品包括《向日葵》系列、《星空》、《鳶尾花》等等。梵谷是個很容易激動的人,他的作品也跟他的個性一樣激烈、震撼。他畫過很多向日葵靜物,充滿活力的明豔的黃色讓人眼前一亮,枝枝條雖然枯萎了,但是向日葵噴薄而出的光和熱不禁讓人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向日葵》

看看梵谷的《向日葵》吧。這些簡單的插在花瓶裡的向日葵,呈現出令人心弦震蕩的燦爛輝煌,黃色和棕色調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

《星空》

《星空》更是使人震撼無比,星雲與稜線宛如一條巨龍不停地蠕動著,暗綠褐色的柏樹像一股巨型的火焰,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燃燒、迴旋、轉動、起伏、搖曳,在夜空中放射絢麗的色彩。這幅作品激發了美國歌手唐·麥克林創作了歌曲《繁星點點》,敏銳地洞悉出梵谷內心的苦楚,表達了對這位天才畫家的深深的理解與敬意。

相關焦點

  • 簡述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印象派是19世紀晚期在法國興起的一種藝術風格,強調捕捉轉瞬即逝的印象,常以自然為主題,色彩純正、用色斷斷續續,形成明烈而幻化的效果。印象派畫家一改前人忠實於原物的傳統,而抓取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在頭腦裡留下的獨一無二的印象。
  • 印象派的基本特點
    印象派的基本特點是以光和色彩作為認識世界的中心,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19世紀人們已懂得物體之所以呈現不同色彩,是由於它們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所造成的。印象派畫家拋棄了一切傳統的色彩觀念,去捕捉光在物體上造成的色彩變化所產生的視覺感受,這種感受純粹是個人的,因此畫出的色彩也就非常鮮明、豐富而富於個性。他們的目的仍然是儘可能客觀真實地再現對象。印象派畫家完全把精力放在捕捉視覺印象和追求光色變化上,他們往往忽視對象的形和輪廓,把對象畫得相當鬆散和自由,只追求色彩效果。看慣嚴謹古典繪畫的人很難接受他們的藝術。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印象派繪畫外文名稱:Impressionist painting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等。
  • AH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這大概正是德加從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畫家的原因。印象派繪畫不依據刻板的知識,以瞬間的印象做畫。畫家們往往抓住一個具有特點的側面,快速地用畫筆把顏色直接塗在畫布上,他們更多考慮畫的總體效果,較少的顧及枝節細部。印象主義的作品以粗放的筆法繪成,雖然作品缺乏修飾,但對光線和色彩的揣摩卻是達到了極致。
  • 什麼是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在西方繪畫史上印象主義繪畫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關於印象主義可以劃分為印象派、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 後印象派畫
    基於後印象派在現代藝術界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其為研究對象,對後印象派的繪畫風格、代表人物以及對現象西方現代派的重要影響進行探討。印象派誕生在 19 世紀中世紀左右,在印象派誕生之前,19 世紀的主要藝術流派是、浪漫派等藝術流派。與這些流派的繪畫素材和繪畫的方法不同,印象派在對這些流派的繼承或者是反對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面貌。
  • 印象派油畫,特點是什麼?
    代表畫家馬奈、雷諾瓦和莫奈等,把"光"和"色彩"作為繪畫追求的主要目的,他們倡導走出畫室,描繪自然景物;在印象派畫家之前,藝術家們使用罩染法,在顏色上創造細微的變化。印象派的一大突破,是一種被稱為「破色」的技巧。
  • 印象派:繪畫與革命
    印象派繪畫也叫印象主義,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這幅畫面描繪的是勒·阿弗爾港口的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由於畫家要在很短的瞬間,將早晨的美景在光線還沒有變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畫面不可能描繪的很仔細。
  • 19c印象派、新印象派、後印象派作品合集
    印象派的總特徵:印象主義(1874-1886):不依據可靠的知識,以瞬間的印象作畫。畫家們是抓住一個具有特點的側面去作畫,所以他們必須快速地把顏色直接塗在畫布上,他們只能多考慮畫的總體效果,較少的顧及枝節細部。印象主義以粗放的筆法作畫,作品缺乏修飾,是一種對筆法較草率的畫法。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你是否能分清?
    德加在1877年的作品除了1882年,德加參加了1874年到1886年間所有的印象派展覽。不過他同時也參加官方的沙龍,並且作品被懸掛在顯眼的地方。1894年他的《弦樂四重奏》在布魯塞爾首演時,評論家開始用「印象主義音樂」加以讚揚。以後此詞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風格與他接近的音樂,並不再帶有貶意。
  • 為什麼說,後印象派是現代油畫藝術的源頭?3位大師的繪畫理念
    年印象派藝術達到了高峰,在生氣勃勃的印象派畫家群裡面出現了新的理念,這就是後印象派。後印象派的幾位畫家不願囿於表面的視覺印象,他們認為印象派畫家的作畫方法過於「直觀」和「即興」,缺乏深度和力量,因而轉向強調藝術要抒發作者的主觀感受和情緒。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前世今生
    塞尚的印象主義作品雖然後印象派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甚至每一個後印象派畫家都曾經有過印象主義作品,但後印象派絕對不是對印象派的傳承和廣大,而是站在了印象派的對立面。塞尚的後印象派作品塞尚既是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 非印象派的印象主義領袖——馬奈和印象派繪畫
    ,但他的作品在保留了古典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做了創新,這種創新影響了無數的印象派畫家。他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強烈的光線對比和明亮的色彩,啟發了印象派開始注意自然界真實的光線和色彩的變化,進而通過繪畫語言表達出真實的視覺印象,在這方面馬奈對印象主義的影響是最大的,正因如此,馬奈也才被稱為「印象派的精神領袖」。
  • 什麼是後印象派,與印象派真的沒關係嗎,色彩沒那麼簡單,有意思
    什麼是後印象派,與印象派真的沒關係嗎,色彩沒那麼簡單,有意思。梵谷、塞尚、高更被稱為後印象派,後印象派繪畫,不再是表現真實的再現,他們更突出的個人的主觀表達,因此有人說,後印象派與印象派毫無關係,這種說法正確嗎。
  • 印象派繪畫是怎麼來的?其實「印象派」和「印象」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時的評論家出於譏諷,將這批作品稱為印象派繪畫。正因如此,很多人進入一個誤區,認為印象派就是「憑主觀想像」作畫,故意畫得模模糊糊,就是要讓人看不懂…… 這其實是被「印象」二字誤導了。實際上,印象派都是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的寫實畫家,是畫家中的科學家,甚至帶著點書呆子般的迂腐。這個說法似乎又與我們的「主觀印象」不太符,不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 印象派的油畫,有何特點?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 印象派油畫藝術產生原因和特點,值得一看!
    印象派產生於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以馬奈為中心的一批畫家如莫奈、西斯萊、雷諾瓦、塞尚、德加、畢沙羅等人,在反對學院藝術的口號下,以創新的姿態進行藝術革新,並登上法國畫壇。1874年他們在巴黎舉行了第一次展覽,社會反響很大,參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創作的題為《印象日出》的油畫,遭到學院派的攻擊,評論家們戲稱這些畫家們是「印象派」,這樣印象派繪畫便由此而得名了。
  • 印象派繪畫的特色與歷史意義,印象派人體油畫裡的絕色美女賞析!
    :縱觀美術史,印象派起著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雖說文藝復興是偉大的,但是文藝復興更加側重精神層面的「以人為本」,在繪畫上多了很多人情味。但是對繪畫的創作手法和風格來說,印象派我認為比文藝復興要重要得多。印象派繪畫也叫印象主義,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
  • 典型印象派特點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卡米耶·畢沙羅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法國印象派大師,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於巴黎去世。卡米耶·畢沙羅,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唯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畢沙羅是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是印象派的先驅,有印象派「米勒」之稱。角落讀畫印象派是繼古典油畫之後西方油畫流派裡面的一個最偉大畫派。
  • 印象派繪畫是憑印象畫?完全錯了!
    莫奈《日出·印象》大家知道,印象派這個名字,是因為莫奈的一副名叫《日出·印象》的參展作品而得名。當時的評論家出於譏諷,將這批作品稱為印象派繪畫。我眼已瞎,你們繼續……在印象派繪畫中,為了抓住這種轉瞬即逝的人眼錯覺,往往有意地對某些部位進行著色,比如下面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