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興起於19世紀60年代,興盛於70、80年代,反對因循守舊的古典主義和虛構臆造的浪漫主義,19世紀最後30年,成為法國藝術的主流,並影響整個西方畫壇。
代表畫家馬奈、雷諾瓦和莫奈等,把"光"和"色彩"作為繪畫追求的主要目的,他們倡導走出畫室,描繪自然景物;
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間的印象,使畫面呈現出新鮮生動的感覺。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在印象派畫家之前,藝術家們使用罩染法,在顏色上創造細微的變化。
印象派的一大突破,是一種被稱為「破色」的技巧。
這意味著畫家是用其他顏色的筆觸,如紅色、藍色或黃色,來創造細微的差別。
從遠處看,表面是棕色的,但仔細看,你會發現所有的變化。
在畫布上使用組合顏色,使用純、未混合的顏料,獲得破色效果,而不是在調色板上混合顏料。
印象派繪畫特點:
破碎的顏色、筆法鬆散流暢、專注於捕捉稍縱即逝的環境等。
印象派繪畫方法:
1、使用破碎的顏色,來創建深度、運動的錯覺;
若仔細觀察克勞德·莫奈的許多畫作,會發現他很少使用靜態的顏色,而是大量破碎的顏色,從遠處看,顏色在光學上混合在一起。
莫奈沒有把天空畫成靜態的藍色,而是經常使用一系列破色——黃色、紫色、藍色和綠色。
2、使用粗筆觸,引導觀眾在畫布周圍:
印象派畫者,使用大膽、侵略性的筆觸。若使用得當,筆觸可為畫面增添活力的元素。
3、使用大的筆刷,用最少的筆觸來捕捉形狀:
使用大畫筆繪畫,會幫助畫者概括形狀、顏色和元素。
但用大刷子畫畫並不容易,每一筆都需要計算和每一筆都要有目的性。
油畫選自:埃德加·德加
↓加微信uhuayuan4,領取35幅油畫教學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