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之父,竟然不是印象派?

2021-02-19 美在高處

幾乎所有介紹印象派的書,都會說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 1832 - 1883)是印象派之父。所以許多人也就誤認為,馬奈屬於印象派。但其實,印象派的 7 次聯展,馬奈一次都沒參加過。

而且你看馬奈的畫,真的和印象派很不一樣。我們知道,印象派的畫,色彩都很明亮,筆觸也很小,就比如莫奈的這幅《撐洋傘的女人》。

但你看馬奈的畫,完全不是這樣。畫面的色彩並不明亮,而且筆觸也很大,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堆一堆的色塊。

那麼,馬奈怎麼就變成了印象派之父了呢?首先,是因為他憑藉自己的名聲,成功吸引了一幫印象派的小夥伴。不過,要說他名氣的由來,卻是被活生生罵出來的。

這事還得從 1863 年的一次沙龍展說起。那一年的評委們發了抽,直接讓 3000 多幅畫作集體落選。隨後就有人建議,既然落選的畫作那麼多,不如就開個落選者沙龍吧。

就是這場落選展,讓馬奈成功出圈。因為他的《草地上的午餐》,被罵得最慘。據說,當拿破崙三世看見這幅畫的時候,被氣得渾身發抖,大叫了一聲——淫亂!

大家罵這幅畫的原因,其實就一點:畫裡的裸女並不是女神,而是現代普通人。幾千年來,只有女神才能裸著的觀念,被馬奈打破了,大家接受不了。

奧林匹亞

一年之後,馬奈絲毫不知悔改,又遞上了神作《奧林匹亞》。畫裡的女主,依然還是裸體的現代女性,還極有可能是位娼妓。這一回,他不止是被眾人罵了,簡直就是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在腐朽的官方學院派眼裡,馬奈是個不知廉恥的混蛋畫家。但在莫奈、德加等年輕的印象派眼裡,馬奈就是敢於向體制挑戰的、超酷的先鋒畫家。他們每一個人都粉他,以他為榜樣,馬奈就這樣成為了印象派的精神領袖。

但話說回來,馬奈並非是一個離經叛道之人,他的《草地上的午餐》,其實是向提香 300 多年前的名作《田園合奏》致敬;而他的《奧林匹亞》,也是完全參照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來畫的。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所以,馬奈並非是想要改變畫壇,他一直想做的,無非是將古典元素,運用到現代題材中。只不過,他觸碰了裸女這個超級敏感的題材,一不小心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叛逆的畫家。

其實馬奈能穩坐印象派之父的位子,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錢!馬奈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爸爸是司法部高官,媽媽是法國駐瑞典大使的女兒。馬奈應該是要混政界或者法律界的男人,結果他偏偏去了藝術界。

巴迪儂畫室

馬奈的那幫小迷弟們,像莫奈、雷諾瓦、畢沙羅等等,沒事就會跑去馬奈的畫室玩,一起探討創新的畫法和藝術的未來,慢慢的,印象派小團體就這樣成立了。

這就是有錢的好處。馬奈在當時,一幅畫都賣不出去,要不是家底厚,怎麼可能租得起畫室,印象派又怎麼能聚在一起玩耍!

莫奈 睡蓮

馬奈不是印象派的人,事實上,他是超越印象派的人。印象派,說到底還是停留在描繪雙眼所看見的光影,但馬奈要走得遠得多。

我們就來看他的名作《吹短笛的男孩》,你仔細去看畫面的背景,其實是很平面的,而且陰影幾乎都消失了。更重要的是,人物的輪廓線非常清晰。

西方自達·文西的《蒙娜麗莎》以來,一直強調不畫輪廓線的傳統。在近 400 年後,被馬奈徹底推翻了。其實馬奈是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才會這麼畫的。

輪廓模糊

輪廓清晰

你只要拿《吹短笛的男孩》和勝川春章所畫的《美人圖》對比下,就能很清楚的看出來,

浮世繪的畫作,都是很平面的。它會用輪廓線去勾勒立體感,這一點被馬奈應用到油畫中去了,這是相當革命性的。

因為西方傳統藝術中的「透視法」和「明暗對比法」,都被他完全拋棄了。只是馬奈本人都沒意識到這一點有多重要,因為它實在太超前了。而這種畫法的優勢,一直要到現代藝術那裡,才完全展露了出來。所以馬奈不止是印象派之父,他更是現代藝術的先鋒。

女神遊樂廳的吧檯

說到這,我們也得八卦下他私生活,因為實在是太過精彩了。

馬奈 31 歲結的婚,娶的是他 18 歲時的鋼琴老師蘇珊娜。這可不是什麼美好初戀的終成眷屬,而是因為馬奈在 20 歲時,就搞大了別人的肚子,蘇珊娜替他生了一個兒子。所以馬奈的這段婚姻,應該算是為青春買單吧,

蘇珊娜·馬奈

據傳為馬奈兒子

馬奈其實是個很風流的男人,因為他最終死於梅毒。

但有一個女人是例外,那就是莫裡索。她是印象派中最有名的女畫家,也是馬奈的名作《陽臺》中的女主。

陽臺

莫裡索是一位貴族家的千金小姐,她很欣賞馬奈的畫風,但馬奈卻很喜歡拿她當模特用。

貝爾特·莫裡索

其實在那個年代,模特並不是個很光彩的職業。但莫裡索依然放下了千金小姐的身份,一次次出現在了馬奈的畫裡。而且女人的眼神是騙不了人的。莫裡索望著馬奈的雙眼,真的是寫滿了喜歡。

斜躺著的莫裡索 1873 年

馬奈顯然是捕捉到這種眼神了,因為他將它們都畫下來了。他心裡完全清楚,這個女人對自己的感情。只是他什麼都做不了,因為他已經結婚了。

手持紫羅蘭花的莫裡索

而且更可怕的是,馬奈的親弟弟尤金,也喜歡莫裡索。莫裡索一直在等,期待馬奈會做些什麼,然而什麼都沒有等到。

尤金·馬奈 

最終在她 33 歲的時候——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大齡未婚女性了——莫裡索想通了,她嫁給了馬奈的弟弟,婚後也一直幸福的生活著。

拿扇子的莫裡索

在莫裡索結婚之前,馬奈為她畫了最後一幅畫。畫裡的她,眼睛不再望著馬奈,無名指也帶上了婚戒。這是一幅氣氛很憂傷的畫作,只是這憂傷,莫裡索終於擺脫了。

從此以後,就只屬於馬奈一個人了。這樣的結局,我覺得真的很好,畢竟她老公,比馬奈帥多了。

相關焦點

  • AH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另外,巴比松畫派在西方美術史中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的意義,他們由深受古典主義的學院派蛻變而來,其後又為印象派的崛起點亮明燈。巴比松畫派雖然和楓丹白露森林關係密切,但和楓丹白露畫派完全不是一條道上的,和楓丹白露畫派關係密切的是楓丹白露宮。
  • 理工女的藝術八卦:讀不懂的印象派之父
    (點擊上方「矽谷生活家」訂閱本公眾號)- 1 -「原來印象派之父不是印象派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你是否能分清?
    另外,巴比松畫派在西方美術史中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的意義,他們由深受古典主義的學院派蛻變而來,其後又為印象派的崛起點亮明燈。巴比松畫派雖然和楓丹白露森林關係密切,但和楓丹白露畫派完全不是一條道上的,和楓丹白露畫派關係密切的是楓丹白露宮。
  • 蔣勳:印象派和後期印象派
    後來,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在歐洲蓬勃發展。工業化帶來城市化,城市成為時代中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中產階級起來了,人們嚮往城市,從鄉村流向城市。早期印象派畫家大都誕生在1840年前後,剛好趕上這一潮流,成年後,都像採蜜的蜜蜂一樣撲向巴黎這樣的文化藝術中心。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關於印象主義可以劃分為印象派、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為了捕捉瞬間的「印象」,印象派繪畫在構圖上往往較為隨意,力求突出畫面的偶然性,增加畫面的生動和生活氣氛,凸顯對內心主觀意象的表達。 那麼為什麼叫做「印象派」呢?這是因為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一幅參展作品,名叫《日出·印象》,後來大家就把這一派畫家叫做「印象派」了。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前世今生
    塞尚的印象主義作品雖然後印象派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甚至每一個後印象派畫家都曾經有過印象主義作品,但後印象派絕對不是對印象派的傳承和廣大,而是站在了印象派的對立面。所以,塞尚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 印象派之父,莫奈的超高清作品全集,好多還是第一次見!
    , 人稱 「印象派之父」, 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
  • 什麼是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關於印象主義可以劃分為印象派、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日出·印象》莫奈總的而言,印象派表現的是眼睛直接看到的東西,就是表現非常客觀的東西。為了捕捉瞬間的「印象」,印象派繪畫在構圖上往往較為隨意,力求突出畫面的偶然性,增加畫面的生動和生活氣氛,凸顯對內心主觀意象的表達。那麼為什麼叫做「印象派」呢?這是因為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一幅參展作品,名叫《日出·印象》,後來大家就把這一派畫家叫做「印象派」了。
  • 重溫西方美術史(二十)——印象派與後期印象派
    ——《奧林匹亞》一幅永遠成為馬奈的「維納斯」的最佳之作《奧林匹亞》。——《白色牡丹花》★莫奈的光與色★莫奈,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之父」,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野罌粟》保羅·塞尚,法國著名畫家,是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
  • 19c印象派、新印象派、後印象派作品合集
    (戳上方連結觀看作品)1874年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裡舉辦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有31位印象派畫家前來參展,目的是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包括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等在內,畫家們的性格和天賦各不相同,並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不同的觀念與傾向!但是他們誕生在同樣的時代,有著同樣的經歷,並且向同一反對派鬥爭過。
  • 後印象派畫
    基於後印象派在現代藝術界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其為研究對象,對後印象派的繪畫風格、代表人物以及對現象西方現代派的重要影響進行探討。印象派誕生在 19 世紀中世紀左右,在印象派誕生之前,19 世紀的主要藝術流派是、浪漫派等藝術流派。與這些流派的繪畫素材和繪畫的方法不同,印象派在對這些流派的繼承或者是反對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面貌。
  • 新印象派—打破印象派的印象派【風格列傳】
    印象派在歷史中屬於現代藝術的序章,古典中的「畫你所想」在印象派中(特指「前印象派」)變成了「畫你所看」為主。
  • 美國印象派之父,弗雷德裡克·蔡爾德·哈薩姆,繪畫作品欣賞
    弗雷德裡克·蔡爾德·哈薩姆Frederick Childe Hassam(1859-1935年,)是一位多產的美國印象派畫家,他因城市和沿海風景而聞名。他製作了3000多幅油畫、水彩、版畫,是二十世紀早期的一個有影響力的美國藝術家。
  • 色彩大師 ‖ 印象派代表作品賞析
    不料,第2天,一 家小報的記者寫文章攻擊他們說:「這些 年輕人在胡鬧,畫得簡直就是印象派」![就是指 莫奈的日出.印象這幅畫]沒想到,印象派畫家們倒是十分樂於接受這個說法。他們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通過強化意識來統一風格,並決定今後每兩年舉辦一次印象派的畫展,這個活動一直持續到1886年。印象派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
  • 典型印象派特點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卡米耶·畢沙羅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法國印象派大師,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於巴黎去世。卡米耶·畢沙羅,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唯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畢沙羅是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是印象派的先驅,有印象派「米勒」之稱。角落讀畫印象派是繼古典油畫之後西方油畫流派裡面的一個最偉大畫派。
  • 印象派繪畫是怎麼來的?其實「印象派」和「印象」一點關係也沒有
    因此長期以來,西方油畫的色彩不是那麼明顯豐富,大多以褐色為主調,顯得特別古雅。比如上面這幅《蒙娜麗莎》,就是典型的室內光、褐調子,甚至背後的外景也都是陰天。
  • 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派,保羅.塞尚的《牛奶瓶與蘋果》
    局部(三) 保羅·塞尚(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
  • 藝術 | 後期印象派與塞尚、梵谷、高更
    後印象主義是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也稱「印象派之後」或「後期印象派」,該詞由英國藝術評論家並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福萊(RogerFry,1866-1934)提出的。代表人物有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及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等。
  • 非印象派的印象主義領袖——馬奈和印象派繪畫
    ,但他的作品在保留了古典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做了創新,這種創新影響了無數的印象派畫家。他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強烈的光線對比和明亮的色彩,啟發了印象派開始注意自然界真實的光線和色彩的變化,進而通過繪畫語言表達出真實的視覺印象,在這方面馬奈對印象主義的影響是最大的,正因如此,馬奈也才被稱為「印象派的精神領袖」。
  • 現代藝術之父,後印象派的鏗鏘大將——塞尚!其畫作完全不輸梵谷
    保羅·塞尚(1839年-1906年),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正由於這種認識方法上的徹底變革,塞尚在西方美術界一直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 保羅·塞尚個人經歷保羅·塞尚在埃克斯出生和辭世,是祖籍皮埃蒙特的小工匠、小商人的子孫。他先在小學和聖約瑟夫學校就讀,由於父親交了好運,從帽店老闆變成銀行經理,他被送入中學學習。